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妖娆异类--海男评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黄玲编著的《妖娆异类——海男评传》围绕海男在文学上的起步、成长、成熟,走进海男的诗意与迷宫,解读一个敏感与执著的女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她的生活与心灵,她的情感与思考在文学中的表达,第一次为读者揭示“当代最有争议的女性主义作家”海男的诸多秘密,揭开她覆盖于两性世界之域的神秘纱幕。

内容推荐

黄玲编著的《妖娆异类——海男评传》带你走进一个异类而妖娆自信而又迷人的海男,《妖娆异类——海男评传》第一次为读者揭示“当代最有争议的女性主义作家”海男的诸多秘密,揭开她覆盖于两性世界之域的神秘纱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高原蝴蝶之舞

 花香弥漫的边地小镇

 少女在梦幻中起舞

 在嚣哗中观望世界

第二章 扬起文学之帆

 爱上拜伦:一场穿越时空之恋

 爱上文学:订下终身不变的盟约

 激情四溢的年代之行——走黄河

 女人和组诗《女人》

第三章 海男在鲁院

 1988:从边疆到首都

 迷上博尔赫斯,写作《人间消息》

 长诗《花园》

第四章 期待一个“自己的房间”

 1991:从北京到昆明

 莲花池畔的“一个房间”

 为心灵搭建“空中花园”

第五章 《我的情人们》:叛逆与挑战

 1994:海男闯入雷区

 一部惊世骇俗之作

 看看这个特立独行的苏修

第六章 以女性视野立精神之传

 《女人传》:为女人而绽放的花朵

 《男人传》:一部独特的“猖狂之作”

 《身体传》与《爱情传》:

 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诗性记录

 在解构中建立两性共享的精神家园

 《乡村传》:

 对乡村生活的诗意表达

第七章 男人、女人:敌人还是盟友?

 神秘的两性关系

 探索的起点:身体写作

 行动和冲突的根源:不灭的爱欲

 两性关系中的几个关键词

 失望与包容

第八章 穿行于历史隧道

 海男笔下的历史

 县城记忆:20世纪80年代的精神成长史

 抗战历史中的男人和女人

 云南边地风情与命运的交织

第九章 蝴蝶的两翼:死亡和诗意

 死亡氛围笼罩下的成长

 迷狂与沉溺

 对死亡之境的追问

 直面与超越

 死亡和诗意

第十章 自恋的网中之蝶

 盛开的水仙之花

 “不自恋的人不可爱”

 在自恋之网中飞翔

第十一章 妖娆异类

 色彩中的海男

 词语中的海男

 海男的女性立场

 海男的现代性与先锋性

第十二章 诗人海男

 诗歌与宿命:沉溺诗海的海男

 海男和世界的《美味关系》

 辉煌的《告恋人书》

 将死于诗而生于诗的海男

第十三章 云南大地的精神漫游者

 云南大地的精神漫游者

 远离喧嚣的发现与坚持

 海男的民间立场

 带着永不泯灭的诗意上路

第十四章 关于海男,大家说

 评论家说海男

 作家、诗人说海男

 “闺蜜”说海男

 邻家姐姐海男

第十五章 海男在昆明

 海男的书房常年鲜花盛开

 海男的写作和写作观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作为一位在云南本土成长起来,并在全国产生影响的重要作家,评论界给予海男的关注远远不够。她的个人化写作特色以及和主流文学的疏离感,曾经让她成为有争议的存在。她经历着被一些读者喜欢,被一些读者排斥的独特境遇。

存在就是合理,每一种文学风格和主义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尤其是在云南边疆这块远离文化中心的土地上,能成长起海男这样充满现代意识和先锋精神的作家,能在当代文坛保持着领先的位置,可以说是时代和作家共同创造的奇迹。

但是接受她和她的作品,则需要时间作为代价。习惯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方式的读者,不可能一下就和现代主义文学接轨,中间会有一个比较漫长的缓冲过程。由不理解到逐步理解,由拒绝到包容,我们可能要用非常的耐心去期待这个过程。好在,在今天这个观念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文学的态度体现出更多的包容。海男和她的作品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但可以成为一个探讨的话题:她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她的文学观念如何形成;她的作品为什么会成为“异类”,又如何“异类”。对这些话题的探讨,也是对文学的一次次深入探索与理解。

当初《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出版后,几位老作家看了书中关于海男的章节,曾向我表示过对海男的认识。他们原来并不了解海男在文学道路上是如何成长的,受过些什么样的作家和作品的影响,以至于在创作上和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会存在那么大的距离。“读不懂”曾经是一些人拒绝海男的理由。现在,他们对海男多了些理解与宽容:“哦,海男原来是那样成长起来的啊!”

这再次让我感受到,研究和评论应该成为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对海男这类充满先锋意识和现代主义精神的作家而言更是如此。必要的解读可以引导更多的人进入她的文学世界。所以,我更愿意以一位女性写作者的身份去解读她的作品,去探究她用文字建构的那个宏大而丰富的精神家园。我们同属一个时代,同属一个地域。当年我就是在乌蒙山故乡那些诗人口中听到海男姐妹行走黄河的消息,遥遥地感知她狂

 一个乡村妇女难产死亡后,家人为她准备了一次特殊的沐浴,使沐浴这一日常生活的内容成为人生一种庄严肃穆的仪式。海男作为观看者,亲眼目睹了那个特殊的人生瞬间。与死亡相连的裸体、木盆、五色花朵,真实地呈现在她的面前。一些原本不相干的事物因为死亡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道人生的另类风景。也在海男的心灵上刻下了抹不去的印记。它们借助于文学的力量,都将在她今后的诗歌、小说中“复活”。

以至于多年后海男会如此迷恋对身体的表达,被评论归入“身体写作”之列。她对身体的神秘感知、心理迷恋其实很早就在金官镇的世俗生活里被悄然启蒙。

她在观看、感受世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诸如从窗户后面窥伺小旅馆里突然出现的一位陌生的吹箫人,被他的箫声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陌生男人的背影、长箫、箱子、身边的女人,一切都在少女眼中预示着神秘与浪漫。海男从这些事物的观看中有意无意地开始训练自己想象世界的能力:他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他脸上的伤疤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他和身边的女人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这一切,可以理解为青春期少女的玄思冥想。但从海男一个写作者的成长轨迹而言,在观察中放飞想象,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铺垫和训练。

1973年,和全国一样,金官镇的流行色是军装的颜色。11岁的海男也曾经期待过拥有一件绿军装,或者一顶同色的军帽。这是一个少女对流行时尚的期待,也是对时代浪潮的自觉应和。多年后海男自己曾经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设想:“如果我那一年可以应征入伍,那么我还是海男,还会用写作的方式解决我生活的问题吗?”

虽然那一年海男如愿以偿地拥有了一套仿军装,过了一把从军的瘾,但她内心深处却并不能真正融入那种喧哗的时代潮流中去。在哥哥朋友的帮助下,她开始阅读文学名著。

这是哥哥的朋友给予她的一种特权,因为那些名著并未开放,而是从图书馆贴了封条的纸箱中偷偷取出来的。这一年她阅读了《青春之歌》……

序言

妖娆异类,这也许是对海男创作最准确的风格概括。

海男,这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已经留下深刻印迹的女作家,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出版了八十多部作品。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然,文学创作历来不以数量决定成败,但海男的作品以独立的姿态吸引着读者,占据着一定的图书市场,评论界也绕不开海男的创作,这已经说明了海男创作的价值。她以女性写作的鲜明立场,大胆前卫的风格,拥有了一批爱她的读者,也因此饱受争议。争议,是一个作家有无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才会产生多层次、多侧面的阅读兴趣,从而引起相互冲突的阅读感受,带来对作品的争议。好作品是经得起多角度解读的,一部作品解读的人越多,越有价值。文学经典是经过历史法官的无情检验,经过数代人的解读才成为经典的。而多角度的解读,必然有许多与作家主观创作意图不相关的所谓“误读”,其实“误读”是更深入地解读作家的必要桥梁。海男的作品也有不少“误读”和争议,从这个角度说,又是争议使海男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

海男面对批评淡定自若、宠辱不惊,她面对所谓文坛的独立姿态,在云南几乎是一个特例。在她心中只有文学,只有写作才是她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写作已经成为她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她构建的迷宫似的文字,极端化的主体精神张扬,似乎又在有意识地拒绝大众化的阅读。用大众化的阅读眼光,甚至用现实主义作品的阅读习惯进入海男作品,必然使这位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作家难以接受。海男在拒绝大众化目光的同时,也阻碍了许多读者对她的理解。海男需要一座桥梁,使她通向更多的读者群。

黄玲说,她愿意通过自己的研究来搭建这一座桥梁。

解读海男的作品,勾画海男的精神历程,这成为黄玲这几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不知道她是怎样走进那些迷宫的,但见她常常有会心的笑,有愉悦,有深思,有疲劳。读海男的八十多部作品,对任何一个研究者都是挑战。

传记、评传有不同的写法。尤其对女作家,有的评传热衷于情感生活,把女作家当作电影明星来消费。家庭背景,男人女人,感情经历,占了大量篇幅。国内数十本有关张爱玲的著作大多如此。这是男权社会给予女作家的“待遇”。许多女性研究者也在迎合着这种“待遇”,也迎合着市场,她们从大众读者那里领取了一份经济的回报。

作为一个有自己学术追求的学者,黄玲的《海男评传》则是有意识地拒绝这种“待遇”。海男的情感经历、婚姻生活、奇闻逸事不是她关注的重点,她重视的是对海男精神历程的研究和表现,关注的是一个作家的审美体验。因为黄玲自己也是一个作家,搞评论也许并非完全出于发自内心的要求,而是因为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工作性质提出的要求。她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教授,这又给她对海男的解读带来了特殊的角度,除了理性的研究外,更有很多感性的评析,是一个作家对另一个作家的感悟。对海男那些彩蝶飞舞般的瞬间感受,她比我们把握得更好。这也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解读,也许从某种角度说,只有女人更容易懂得女人。我在读本书的第五章:“《我的情人们》:叛逆与挑战”时对此感受尤为深刻。对《我的情人们》这部饱受争议的作品的理解,以及海男写作时鲜明的女性立场,在阅读本章之前是我没有想到过的,而这其实正是海男写作的基本立场,也是黄玲解读海男的基本立场。

黄玲这些年完成了几部文学研究的著作。她做评论也按创作的方式来进行,就是想做的才做,想写的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历经数年沉于其中,不计得失。《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云南当代女性文学综论》跨越半……

后记

完成本书的统稿后,终于可以悄悄松一口气了。

研究海男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除了时间的坚持,还有对毅力的考验。别的不说,单是她出版的作品堆起来,绝对是可以形象地体现什么叫“著作等身”的。从1 99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风琴与女人》到201 3年的长篇小说《热带时间》,海男出版的全部作品是83部。单是理清这些作品的目录、出版时间,制作表格,就不知道花去多少时间。现在它们全都静静地安卧于我的书架,每天与我亲密无间地共存于同一个空间。

翻开每一部书页,那些压迫过海男心灵的词语现在又开始一轮轮地压迫我,它们如同一群七彩高原的蝴蝶,经常在我的书房内飞舞出迷人的舞蹈,让我迷惑或者沉溺其中,经历着最初被词语击中的眩晕,到最后被词语魅惑的愉快。

这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过程,也是我对自己的一次挑战。

作为一名执着的文学写作者,海男丰富而驳杂,立体而多元。不仅考验着读者,也考验着研究者的神经和大脑。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去挑选作品,研究者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必须经历漫长的关注,才能获得认识、理解一个作家的基点。

我对海男作品的关注应该是从2007年开始。在我的上一部专著《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中已经出现了研究海男作品的章节。后来中间因为受学校委派出国教授汉语,暂时中断了研究。而且海男的创作势头正旺,我也期待着她有更多作品出版,为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和视角。

作为一位在云南本土成长起来,并在全国产生影响的重要作家,评论界给予海男的关注远远不够。她的个人化写作特色以及和主流文学的疏离感,曾经让她成为有争议的存在。她经历着被一些读者喜欢,被一些读者排斥的独特境遇。

存在就是合理,每一种文学风格和主义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尤其是在云南边疆这块远离文化中心的土地上,能成长起海男这样充满现代意识和先锋精神的作家,能在当代文坛保持着领先的位置,可以说是时代和作家共同创造的奇迹。

但是接受她和她的作品,则需要时间作为代价。习惯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方式的读者,不可能一下就和现代主义文学接轨,中间会有一个比较漫长的缓冲过程。由不理解到逐步理解,由拒绝到包容,我们可能要用非常的耐心去期待这个过程。好在,在今天这个观念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文学的态度体现出更多的包容。海男和她的作品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但可以成为一个探讨的话题:她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她的文学观念如何形成;她的作品为什么会成为“异类”,又如何“异类”。对这些话题的探讨,也是对文学的一次次深入探索与理解。

当初《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出版后,几位老作家看了书中关于海男的章节,曾向我表示过对海男的认识。他们原来并不了解海男在文学道路上是如何成长的,受过些什么样的作家和作品的影响,以至于在创作上和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会存在那么大的距离。“读不懂”曾经是一些人拒绝海男的理由。现在,他们对海男多了些理解与宽容:“哦,海男原来是那样成长起来的啊!”

这再次让我感受到,研究和评论应该成为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对海男这类充满先锋意识和现代主义精神的作家而言更是如此。必要的解读可以引导更多的人进入她的文学世界。所以,我更愿意以一位女性写作者的身份去解读她的作品,去探究她用文字建构的那个宏大而丰富的精神家园。我们同属一个时代,同属一个地域。当年我就是在乌蒙山故乡那些诗人口中听到海男姐妹行走黄河的消息,遥遥地感知她狂……

书评(媒体评论)

海男在云南。主要是由于小说,她被视为女性写作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太平盛世。小女子凝神于个人体验,凝神于心灵的迷念和幻念。这其实既没碍着谁,也没惹着谁,问题仅仅在于她的小说写得怎样?海男的小说是独特的,她的小说最像诗。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评论家李敬泽

海男的小说还是另类的模样。海男永远是海男,她的写作始终向着命运不可知的高度进发,不管是注重语言和感觉,还是去探究女性的欲望和命运,她都能够把握住那种怪异的经验。

——北京大学教授、评论家陈晓明

你既可以说海男的写作是身体写作,也可以说她的写作是灵魂写作,她是一个握住了身体和灵魂的命脉的作家。

——中山大学教授、评论家谢有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妖娆异类--海男评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18270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3
CIP核字 2014012560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