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玲编选的《不带家具的小说(世界文学六十年精选)》精选了《世界文学》六十年来数十篇经典外国名家散文,内容包括《斯坦贝克书简一封》、《孟加拉风光》、《伊豆的印象》、《树与路》、《华兹华斯的山》、《甜蜜的填料斗》、《南极纪行》、《笔记》、《贝多芬百年祭》、《马的素描》、《不带家具的小说》、《论艺术》、《旧物余韵》、《我是个说书人》、《此情可待成追忆》、《一个诗人的诞生》、《致吉比乌斯》、《鲁尔福,最后一位小说家》等内容。
图书 | 不带家具的小说(世界文学六十年精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苏玲编选的《不带家具的小说(世界文学六十年精选)》精选了《世界文学》六十年来数十篇经典外国名家散文,内容包括《斯坦贝克书简一封》、《孟加拉风光》、《伊豆的印象》、《树与路》、《华兹华斯的山》、《甜蜜的填料斗》、《南极纪行》、《笔记》、《贝多芬百年祭》、《马的素描》、《不带家具的小说》、《论艺术》、《旧物余韵》、《我是个说书人》、《此情可待成追忆》、《一个诗人的诞生》、《致吉比乌斯》、《鲁尔福,最后一位小说家》等内容。 内容推荐 2013年是《世界文学》杂志创刊60周年。《世界文学》杂志将在今年9月举办相关庆祝研讨活动。作为庆祝回溯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主编一套《世界文学》60周年作品精选,作为甲子之年的纪念。《世界文学》60周年精选系列由《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高兴、资深编辑苏玲、秦岚策划编选,共四卷。分别为小说卷、散文卷、评论卷和诗歌卷。 《不带家具的小说(世界文学六十年精选)》精选了《世界文学》六十年来数十篇经典外国名家散文,由苏玲编选。 《不带家具的小说(世界文学六十年精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 目录 序 苏铃 作家简介 马的素描 [法国]布封 范希衡译 孟加拉风光 [印度]泰戈尔 冰心译 伊豆的印象 [日本]川端康成 孙振勇译 树与路 [法国]米歇尔·图尼埃 王 日+文译 华兹华斯的山 [美国]玛丽·奥利弗 松风 晓燕译 甜蜜的填料斗 [法国]菲利普·德莱姆 郭昌京译 南极纪行 [日本]立松和平 陈喜儒译 笔记 [意大利]达·芬奇 朱光潜译 贝多芬百年祭 [英国]萧伯纳 周珏良译 斯坦贝克书简一封[美国]约翰·斯坦贝克 黄宝生译 不带家具的小说 [美国]薇拉·凯瑟 黄梅译 论艺术 [奥地利]赖纳·马里亚·里尔克 绿原译 旧物余韵 [美国]约翰·厄普代克 韦清琦译 我是个说书人 [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 郁葱译 此情可待成追忆 [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袁洪庚译 一个诗人的诞生 [捷克]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杨乐云译 致吉比乌斯 [俄罗斯]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 刘文飞译 鲁尔福,最后一位小说家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朱景冬译 怎样做地中海人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杨卫东译 全字母回忆录 [法国]贝尔纳·皮沃 林泉喜译随笔三则[英国]弗兰西斯·培根 王佐良译 舒适与精神生活 [英国]奥尔德斯·赫胥黎 周珏良译 论老之将至 [英国]伯特兰·罗素 申慧辉译 懒惰哲学趣话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 韩耀成译 笑的价值 [英国]弗吉尼亚·吴尓夫 杨静远译 钟表的神秘心脏 [英国]伊莱亚斯·卡内蒂 王家新译 怎样安排时间 [意大利]翁贝托·埃柯 多多译 笔记 [罗马尼亚]埃米尔·米歇尔·齐奥朗 高兴译 论教养 [俄罗斯]德米特里·利哈乔夫 谷羽译 论爱情 [美国]迈克尔·德达 朱力安译 试读章节 马的素描 [法国]布封 范希衡译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它一点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它总是按照着从主人的表情方面得来的印象而奔腾,而缓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动作都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它甚至于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用动作的敏捷和准确来表达和执行别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觉到多少,它就能感觉到多少。它所表现出来的总是在恰如人愿的程度上。因为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所以它不拒绝任何使命,所以它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后来又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成的皱纹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金碧,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们试着看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道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木足够做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跟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儿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须互相妒忌。 这一切,我们只要看看人家放在一块儿饲养并且成群放牧着的那些小马,就可以观察得很清楚:它们有温和的习性和合群的品质;它们的力量和锐气通常只是在竞赛的表现中显露出来;它们跑起来都要努力占先,它们争着过一条河,跳一道沟,练习着冒险,甚至于眼看危险当前而更加起劲。而凡是在这些自发的练习当中奋勇当先、肯做榜样的马,都是最勇敢、最优良的,并且,一经驯服,常常又是最驯顺、最温和的……p1-4 序言 散文集《不带家具的小说》的编选缘于纪念《世界文学》杂志创刊六十周年。作为一份走过风风雨雨六十年的文学期刊,这是现任编辑集体对文学、对作者和读者、对杂志几代编辑人所奉上的一种特殊而诚挚的致敬和回馈。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人们对散文的定义是最多样和随性的,但毋庸置疑的是,散文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贴近的文学体裁。或故事回忆,或感想辩白,可以娓娓道来抒情,可以义正辞严说理。大至浩瀚宇宙,小至露珠雨滴.更不用说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情,我们都可以在三言两语或者洋洋千言中体味出来。可以说,散文所具有的那种饱满、坦率的思想和情感力量,是诉诸读者心灵最为直接和有力的表达。中国古来便有文以载道之说,就散文而言,这“道”既是世界、民族和集体之道义,也是人类个体的胸怀、情感,甚至于情绪的表达。“散文”之“散”,实在是中文表达的妙处。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紧随其后的名言——“形散而神不散”。 英国作家伊莱亚斯·卡内蒂在散文《钟表的神秘心脏》中直言:“说最私人的事物,说它,别无他虑,不要羞怯。一般化的尽可以在报纸上发现。”作家言中的它,也许是泛指作家写下的种种文字,但如果具体化为散文所关乎的主体与对象,彷佛更加贴切。一般来说,散文的主体与视角是写作者,由此,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言者形象。这“最私人的事物”和“不要羞怯”,我们真就可以直接视为散文之宝贵的特质了。于是,我们可以在这册散文集中读到《马的素描》、《孟加拉风光》和《南极纪行》这类对自然风景的诗意描述,读到《论艺术》、《我是个说书人》这类文学创作生涯中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也可以读到《论老之将至》、《懒惰哲学趣话》、《论教养》和《论爱情》等睿智的人生经验告白与劝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我国从古至今的文学史上,同样有这类数不胜数的散文经典,或抒情言志,或辛辣劝诫,或直言进谏。颇为常见的,就是我们的汉语历来将优美的散文誉为“美文”,这应该是从古至今人们对散文的形式要求了。而在外国作家(伊莱亚斯·卡内蒂)看来,词语在音乐中是“游泳”,而在散文中则是“散步”,它有步态,有小径,有停靠,有驿站。总之,这种“步态”应该是美的.有诗意的,有节奏的。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汉语中所称之为“美文”的文字了。欣赏一篇优美的散文,就是欣赏词语在如何“散步”。 六十年来,在三百余期《世界文学》上所发表的散文佳作美文已逾千篇,文字数百万。按照上文所言之“道”,编者精心选出了其中的仅仅三十二篇,内容上大致分为自然、艺术、文学、人生几个方面,时间上尽量囊括杂志各个时期发表的作品,地域上也需兼顾地区和语种,努力呈现世界散文园地之精彩丰富一角。由于篇幅原因和编者的水平所限,有许多精彩篇章被“遗落”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与遗憾。好在,《世界文学》在忽东忽西的世界浪潮中依然保持了自己的操守和品相,它厚重的历史与不懈的耕耘完全能够承载读者的进一步期待。 法国哲学家、作家阿兰曾说:“当做梦的可能性被某种原因破坏时,读书便成了补救的良药。”希望这册《不带家具的小说》,于编者言是一份诚挚的献礼,于读者言则是一剂“补救的良药”,读来愉悦,掩卷养心。 是为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不带家具的小说(世界文学六十年精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5030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8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4 |
CIP核字 | 2013190733 |
中图分类号 | I16 |
丛书名 | |
印张 | 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185 |
宽 | 13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