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编著的《徘徊于幽暗与澄明之境》围绕曹禺、沈从文、老舍创作变迁展开讨论,力图对他们的创作道路做出新的解读,致力于反思现代中国作家的心路历程。一百年来,尽管每一代作家都曾奋起变革文化,但最终又被文化所同化,一代代富有个性和才情的作家都在走上政治化的道路。在某种程度上说,与其说是政治思潮改变了作家的创作风格,毋宁说是作家自身多种价值追求的自我缠绕导致了创作的最终滑坡。
图书 | 徘徊于幽暗与澄明之境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扬编著的《徘徊于幽暗与澄明之境》围绕曹禺、沈从文、老舍创作变迁展开讨论,力图对他们的创作道路做出新的解读,致力于反思现代中国作家的心路历程。一百年来,尽管每一代作家都曾奋起变革文化,但最终又被文化所同化,一代代富有个性和才情的作家都在走上政治化的道路。在某种程度上说,与其说是政治思潮改变了作家的创作风格,毋宁说是作家自身多种价值追求的自我缠绕导致了创作的最终滑坡。 内容推荐 长期以来,很多研究者将现代中国作家的创作滑坡归因于政治思潮的影响,但李扬编著的《徘徊于幽暗与澄明之境》围绕曹禺、沈从文、老舍创作变迁展开讨论,力图对他们的创作道路做出新的解读,致力于反思现代中国作家的心路历程。一百年来,尽管每一代作家都曾奋起变革文化,但最终又被文化所同化,一代代富有个性和才情的作家都在走上政治化的道路。在某种程度上说,与其说是政治思潮改变了作家的创作风格,毋宁说是作家自身多种价值追求的自我缠绕导致了创作的最终滑坡。《徘徊于幽暗与澄明之境》适合相关专业人士阅读。 目录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1 现代中国话剧发展中的现代性问题/10 性灵奔放:知识价值的自我实现——“新文化运动”前后知识者心态的再反省/21 徘徊于幽暗与澄明之境——老舍晚年的生存境界/31 沈从文与“战国策派”关系考辨/41 从一篇佚文看沈从文、郭沫若的关系/55 缱绻与决绝:1950年代的沈从文/65 跛者不忘履——沈从文建国后的文学写作生涯/81 论作为一种文人生存模式的“曹禺现象”/105 诗性之思——曹禺对人的生存境况的追问与沉思/116 论曹禺悲剧观念的转向——兼谈曹禺创作的分期问题/134 论曹禺的女性审美转向/141 论曹禺戏剧的“内向化”特征/148 论曹禺剧作的形式意味/157 文化与心理:《原野》的潜在世界——兼谈曹禺前期创作的整体语境/167 《蜕变》创作中的几个问题/176 悖论与整合:《北京人》中的反传统与传统/192 文化立场与曹禺的创作转向/199 在生活的激流中游走——杨沫与中国知识分子话语英雄的生成/213 传统的回归与延续——时代的精神状况(1976—1980)之一/223 忠一奸模式:历史迷误的建构与消解——时代的精神状况(1976—1919)之二/229 母亲意象:悲伤记忆的抚摸与修复——时代的精神状况(1976—1980)之三/235 被“妖魔化”的学术论争——兼谈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争中的异见与共识/242 后记/25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徘徊于幽暗与澄明之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310236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2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4 |
CIP核字 | 2013201034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