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观照孔夫子(圣迹全图赏析)/皇帝的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于敏中编著的《观照孔夫子(圣迹全图赏析)》为《皇帝的课本》之一种,是《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圣迹全图》的点读、注释本。本书将古文题解进行句读,并白话释读,配以原书精美图片,图文结合,图画清丽,释读精准,完美再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本书为孔子生平图传。历史上以传颂孔子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甚多,尤其明清两代,儒家思想备受推崇,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此绘本即源于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以刻石、雕版、手绘等手法歌颂孔子的书籍,为进呈本,专供皇帝闲暇时阅览,可视为连环画。

内容推荐

《皇帝的课本》丛书为2013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第一辑)的点读、注释版本。《观照孔夫子——圣迹全图赏析》为《皇帝的课本》之一种。(清)于敏中手绘,故宫博物院东耳译注。

《圣迹全图》是清代翰林词臣于敏中进献乾隆皇帝的写绘袖珍本,图画隽雅传神,题画文字娟秀清丽,功力非凡,不失为我国清代绘画书法艺术的上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于敏中编著的《观照孔夫子(圣迹全图赏析)》将古文题解进行句读,并白话释读,配以原书精美图片,图文结合,图画清丽,释读精准,生动再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观照孔夫子(圣迹全图赏析)》另附“司马迁眼中的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赏析》”“孔子事迹简编”“孔子箴言”,以便读者对孔夫子有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目录

出版前言

引言

圣迹全图赏析

附录一 司马迁眼中的孔子

附录二 孔子事迹简编

附录三 孔子箴言

译注后记

书名的故事——致读者的一封信

试读章节

释读:据《孟子·万章下》记载,孔子在鲁国做官能够和众随俗,鲁国人有猎较的习俗,把争夺猎物作为祭祀品,视为很吉祥的事情,讲究礼让的孔子并不以为是障理之事,也和大家一起从事猎较活动。

猎较,赵岐注:“田猎相较夺禽兽,得之以祭,时俗所尚,以为吉祥。孔子不违而从之,所以小同于世也。”后因以表示和众随俗。

随俗:顺应时势,随从习俗。《陈书·姚察传》:“时硕学名儒,朝端在位者,咸希上旨,垃即注同。”和众:使百姓和顺。唐黄滔《多宝塔碑记》上说:“至如戢兵保土,安民和众之类,亦犹川陆之徂秦适洛焉。”清梅曾亮《赠林侍郎序》中有“然后能勤民急公,丰财和众,礼俗达而政教成”之句。

释读:孔子曾经协助举办祭祀太庙之礼,他总喜欢向主祭官员咨询相关的礼仪。主祭官以为孔子不懂得相关的礼仪,就讥笑他说:“谁说孔子懂得礼啊。参加太庙祭祀活动,却总是问东问西的!”孔子听说后,就严肃地说:“这也是礼仪的一部分啊!”

如前所述,孔子小时候就志向远大,热衷于学习礼乐制度,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常常摆起各种祭器,学做祭祀的礼仪动作,遇到协助举办祭祀太庙、向主祭官员咨询相关的礼仪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不料主祭官员很不耐烦,自然耍讥笑一番,而孔子的反应也很机智,把学习礼仪本身也看作应行的利益之一!

释读: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出生不久父亲叔粱纥就死了,被埋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东部,因此孔子无法确知父亲的坟墓在何处,是母亲没有把父亲埋葬的地方告诉他。孔子的母亲死后,孔子就把灵柩暂且停放在五父衢地方,人们看到后,以为孔子是把母亲葬于此地。实际上是孔子对此很慎重,暂时把母亲殡于那里,等到他从朋友曼父的母亲那里得知父亲葬在防山后,才把母亲的棺木送往防山与父亲合葬。

故事最早源于《礼记·檀弓》。五父衢:古道路名,故址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防山位于曲阜市东面,有埋葬孔子父母及兄长的梁公林(又称启圣林),和孔子外祖家颜氏大型家族墓地颜林。

释读: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国大夫孟僖子曾告诉他的儿子孟懿子说:“我听说过,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难道他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你一定要以他为师。”所以,孟懿子与弟弟南宫敬叔很早就追随孔子学习了。

孟僖子(?~公元前524年):姬姓,孟氏,名貔,谥僖。春秋后期鲁国司空,三桓之一,孟孝伯之子。曾随同鲁昭公出访楚国,途径郑国,到达楚国,皆不能以礼处理外交事务,深以为耻,遂发奋学习周礼。公元前518年,孟僖子临终之前,让儿子孟懿子、南宫敬叔都要将孔子作为老师。孟懿子(?~公元前481年):名伺忌,世称仲孙何忌,谥号懿;南宫敬叔:名阅或说,一名绦,谥敬。

释读: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孔子曾经带南宫敬叔到周朝王城洛邑向老聃问礼。朱熹说:“老子曾经做过周朝管理图书和记载历史的柱下史,精通前代的礼仪制度,所以孔子专门向老聃问礼。”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经做过周朝管理图书和记载历史的柱下史,精通前代的礼仪制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存世有《道德经》。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师徒见到了老子。告辞时,老子送他们时说:“我听说富贵的人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用言辞为您送行。这几句话是:‘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着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就不会有危险了)。”’孔子从周回到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P19-23

序言

故宫博物院藏书以流传有绪的清代宫中旧藏为主要特色。其渊源可上溯至宋元,风格特色鲜明。虽因历史原因在大陆、台湾等地多有流散,但仍荟萃了明清时期诸多珍稀精品。《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即是从这些精品中选取凝结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内容的代表性著作,以影印形式整理、编辑、出版的一套丛书。

《皇帝的课本》为2013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第一辑)的点读、注释版本。将其中有关皇帝、皇子教育方面的经典教材整理汇编,精美图片原版影印,文字部分在旬读的基础上加以白话注释而推出的一套丛书。我们采用了串讲通解、配原图并注的形式,为当今读者提供了阅读理解上的便利。《皇帝的课本》现推出五种,即《当顺治遇上老子——御注道德经赏析》《观照孔夫子——圣迹全图赏析》《皇帝是这样炼成的——帝鉴图说赏析》《今天你养正了吗——养正图解赏析》《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

本丛书所选版本文字与当代通行本或有差异,图像质量则明显优于新近常见版本,为当今读者稀见或首见。《御注道德经》字形丰满,笔划清晰,刻法精工,边框齐整。《圣迹全图》是清代翰林词臣于敏中进献乾隆皇帝的写绘袖珍本,图画隽雅传神,题画文字娟秀清丽,功力非凡,不失为我国清代绘画书法艺术的上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帝鉴图说》书中的插图仿明代风格,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兼具欣赏性和收藏性。《养正图解》由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绘图,绘刻精细,古趣盎然。《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为清徐郙、李文田补图与校订,版画仿顾恺之仕女画及汉代画像石风格,镌刻线条流畅细致。

此五种图书,都是清代内府刻本,刻印数量有限,甚至是当今所见的孤本。是供清代皇室或由皇帝诏令颁发到一定品级官员阅览的珍本,创作的意图,多是对皇室和高级官员宣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粹和为其提供借鉴的“教材”。《御注道德经》是清代入关皇帝顺治帝熟读汉文化经典《道德经》之后的感悟。《圣迹全图》以传颂孔子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专供乾隆皇帝闲暇时阅览。《帝鉴图说》是供当时年仅十岁的小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阅读的教科书。《养正图解》是焦竑在任皇子讲官时,为教导皇长子朱常洛承续封建道统而采录编选的一部伦理著作。《承华事略》是王恽将前代贤良有为的太子和其老师对他们的教诲事迹整理成章(也有太子玩物丧志的反面教材),于至元十八年进呈给太子,意在劝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的著作。

中国古人著书,十分注重图的作用,固有以图证史之说,且将“图”、“书”并称。图绘形象直观,文字抽象曲现,二者相辅相成。这种图文并茂的表述方式一直流传至今,以至进入了现在的读图时代。希望我们这套丛书的出版,在带领读者以现代的视角去领略古籍时尚之美的同时,能直观了解中国古代皇室所受教育中的精华,有利于现今社会风气的“见贤思齐”。

故宫出版社

2013年7月

后记

《观照孔夫子——圣迹全图赏析》即将付梓,回想多年来学习孔子事迹的经历,略赘数语如次。

我最早接触孔子事迹,还是在上小学期间。那时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政治运动,作为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红小兵和好学生,怀着无产阶级的朴素感情,义不容辞地要参与其中,呼口号、写作文,都会将老夫子作为批判对象。然而当时只知道孔老二是个开历史倒车、阻碍历史进步的反动人物,至于如何反动、如何开历史倒车,却是不求甚解。此后念大学,读研究生,学的都是中国古代史专业,自然躲不开这个在两千多年历史中被视为“圣人”和“万世师表”,而在新社会曾经一度被“千夫所指”的老先生的思想和言行,自然也读了一点《论语》、《孟子》之类的篇章。再后来参加工作,做专业学术杂志和出版社编辑工作,又先后参与编辑包括《论语》在内的《元典文化丛书》,以及《人物中国》等图书,也不得不认真阅读和了解孔夫子的思想和言行。

随着阅读的深入,对孔子身处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倡导礼制和仁政,毅然耗时14年,历尽艰辛、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及“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以及其两千多年来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影响,不得不产生由衷的敬佩。西汉史家司马迁写《史记》时,怀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敬佩之情,创设《孔子世家》等篇章,并做出“可谓至圣矣”的评价。清代康熙皇帝写《至圣先师孔子赞》,评价这位没有封王拜侯的“素王”时,也有“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孔子,则学术纷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为治国平天下之准,其奚所取衷焉!然则孔子之为万古一人也审矣”的感叹,其敬仰之情也是溢于言表。今人读《论语》、《春秋》,读写《史记·孔子世家》,也不能不产生出共鸣来。

在这样的认知下,也就有了想写一本小册子,通过简洁的语言,向年轻的朋友们介绍一下这位“至圣先师”思想和事迹的冲动。然而真正要动手时,却又颇为犹豫、踌躇。原因就在于,历代以来,研究孔子事迹的大家众多,名篇叠出,肤浅愚钝如我,自然很是心虚。幸运的是,故宫出版社筹划出版清代乾隆年间军机大臣于敏中手绘进呈本《圣迹全图》,并邀我作译注工作。由于此项工作针对图画内容而言,并不需要系统、全面介绍孔子事迹,难度相对较小,又可满足自己多年来表彰先贤的愿望,自然是求之不得。

由于《圣迹全图》是以图画的形式介绍孔子的传说和事迹,只能是只鳞片爪,为了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孔子有个相对全面的了解,本书也整理和翻译了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以及《孔子事迹简编》、《孔子箴言》附录于后,希望读者诸君谅解我之苦心,不以累赘责我。

东耳  2013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观照孔夫子(圣迹全图赏析)/皇帝的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于敏中
译者 东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404402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3184936
中图分类号 B222.2-64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6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