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与老庄/宗教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印度佛教禅学传入中土以后,以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诸多层面与固有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着关系。佛教禅学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烙上中国化的印记。《禅与老庄》以禅与老庄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禅与老庄在本体论、思维方法。全书共五章节,内容包括老庄思想与禅学源流、老庄本体之道与佛禅本体之空 、老庄的天人之学与禅宗的心性之学等。

内容推荐

在佛教中国化的漫长岁月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老庄思想自始至终在起着助化和推动作用。《禅与老庄》以禅与老庄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禅与老庄在本体论、思维方法、民族心理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具体考察了老庄与禅宗渊源、互补及互用诸重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佛教禅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足以体现禅与老庄思维模式、思想特色的“我佛一体”之禅境与“天人合一”之道境,始终是本书阐述的重点。对楞伽禅、慧能禅及后期禅宗与老庄思想之不同关系,作者亦有精当论述与阐发。

《禅与老庄》由徐小跃编著。

目录

作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 老庄思想与禅学源流

 第一节 老子之道论

 第二节 黄老学·神仙方术·黄老道

 第三节 庄子之道论

 第四节 老庄与道教

 第五节 中国早期禅学

 第六节 老庄及其流变与中国早期佛禅的关系 

第二章 老庄本体之道与佛禅本体之空

 第一节 老庄之“无”与佛禅之“空”

一、老子论“无”

二、格义佛教

三、道安、竺法深的“本无派”与玄学的“贵无派”

四、六家七宗概述

 第二节 庄玄的即无即有与佛禅的非有非无

一、庄子的“有无”观

二、郭象的“独化”论

三、大乘佛教的中道观

四、鸠摩罗什的“毕竟空”

五、僧肇的“不真空”以及他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

 第三节 老庄玄学的无为而无不为与佛禅的即体即用

一、老庄的无之体用论

二、玄学的自然与名教之辨的逻辑进程

三、僧肇的“即体即用”及其中国化倾向

 第四节 庄子的万物一齐与僧肇的物我一体

第三章 老庄的天人之学与禅宗的心性之学

 第一节 禅宗心性之学溯源

一、印度佛教心性学略述

二、中土早期佛教心性学略述

 第二节 老庄的道法自然与楞伽禅的心性本净

一、老子的“道法自然”论

二、庄子的“天”论

三、楞伽禅的“藉教悟宗”

四、老庄的自然论与楞伽禅的性善论

 第三节 老庄的心斋静默与楞伽禅的守心观净

一、老庄的“守静笃”、“缮性”、“心斋”

二、达摩、慧可的“凝住壁观”、“安心入道”、“萧然静坐”及其与老庄思想的异同

三、僧璨、道信的“任性合道”、“直须任运”以及他们对老庄思想的批评

四、弘忍、神秀的“守心住境”、“息妄修心”及其与老庄思想的异同

第四章 老庄的契道合天与慧能禅的明心见性

 第一节 老庄的“三无”、“三忘”论

 第二节 慧能禅的“即心即佛”和“三无”说

一、即心即佛

二、无念、无相、无住

第五章 老庄的天人合一之道境与后期禅宗的我佛一体之禅境

 第一节 触目会道、涵盖乾坤

 第二节 本自天然、截断众流

 第三节 任心自然、随波逐浪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与老庄/宗教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小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81780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05
丛书名 宗教研究系列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