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冰鉴(图文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怀瑾曾说过,世人以为曾国藩的学问只传下来一套《曾国藩家书》,实际上还有一套,那就是他识人相人的学问《冰鉴》。可以说《冰鉴》是近代相学集大成之作,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七个方面观察辨识人才。

  《冰鉴(图文珍藏版)》是曾国藩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是曾氏一生的智慧结晶,共分七篇,即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

曾国藩没有写过《冰鉴》,甚至可能没有读过《冰鉴》。吴荣光刻印《冰鉴》时,曾国藩才十七岁半。他留存于世的文稿,只字未提《冰鉴》。那个造谣者,可能跟蒋介石身边的人有关系。

内容推荐

  《冰鉴(图文珍藏版)》是曾国藩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是曾氏一生的智慧结晶,共分七篇,即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

《冰鉴》原文仅2269字,本书对每篇加以详细的注释、翻译,并对其中的精华部分给以详尽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奇书。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甄别人的优劣,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冰鉴(图文珍藏版)》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的经典,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和启迪性。

目录

第一章 神骨

第二章 刚柔

第三章 容貌

第四章 情态

第五章 须眉

第六章 声音

第七章 气色

试读章节

曾国藩二十七岁考中进士,三十五周岁又八个月成为清廷二品高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从二品)。他以文人、文臣、文官的身份带兵打仗,书生特征显著,终其一生,手不释卷。他还有典型的儒缓毛病,做什么都慢吞吞的,说自己生性鲁钝,别人顷刻间办好的事,他“沉吟数时不能了”,连好朋友都嘲笑他“儒缓不及事”。受他的书生气质影响,以他为旗帜的湘军、淮军及洋务集团,其重要成员三分之二都是书生。有学者曾列出一个曾国藩集团主要成员名单,总共二百四十人,其中一百五十九人是书生,比例为66.25%①。正是这个以书生为骨干的政治、军事集团,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了。

如此一来,有人说《冰鉴》是曾国藩写的,也就有相当的理由。《冰鉴》以文人为研究重点,曾国藩以文人带兵,又多以书生为骨干②,还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有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这些都可与“文人先观神骨”联系起来。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这十六个字可谓l《冰鉴》一书的精华。参透十六字,就可以说掌握了《冰鉴》的精髓。l  读书到相当程度,头面上的气质与其他人有不同,仿佛若有光,这是I神的一种表现。在经纶事务中成长,历经风雨变幻的考验,气质神态又有l不同,这也是神的一种表现。神藏于形之内,形也就是容貌,尤其是眼睛。神与眼睛的关系就像光与太阳。神通过眼睛外现出来,犹如光出自太阳,神藏于目之中,犹如光存于太阳内。

书读进去了,是一种气功态。换句话说,读书人长期在练气功,气质与常人也有不同。但他们当中有心怀邪念的小人,也有落井下石、拐骗别人妻女财物的不义之徒,在文儒雅士、谦谦君子的面纱掩盖下,该如何识别呢?

主要察神。心有所动,眼神会流露变化。不论神光内敛、锋芒外显,神所传递的心性正邪、智慧贤愚,都是掩盖不了的,一如云层中的阳光,区别只在于会不会答识。这就是《冰鉴》讲的“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笔一”,门一打开,山的幽深伏藏、奇伟雄姿自然一目了然。察神,犹如推开大门,门一开,就能看到这个人的心性、才干。

要分辨一个人的能力和前程,外貌形相是靠不住的,比如王安石和文天祥。文天祥是一个很俊美的人,身材魁梧,厚背圆腰,秀目长眉,虽为状元书生,但不失英雄气概。王安石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衣服一月不洗,身上还有虱子,眼睛里白多黑少,至少算不上英俊。但他们同样流芳百世。

因此,从外表看人,主要察神。

神有余的表现是,目光清莹流转,神不斜视,眉毛清秀尾长,容色澄澈如冰泉,清泓如秋水。极目远眺时,如秋日长空里太阳照霜天,收目近观时,如春回大地和风拂过鲜花。处理事务时,果断刚毅,镇定沉稳,临危不乱,如猛虎踏步深山。与众人相处时,和和融融,却又不为众人所淹没,像凤凰飞翔在雪原。坐,稳如磐石;卧,静如栖凤;行,洋洋洒洒,平缓如江水徐流;立,敦敦昂昂,气势如孤峰树于平原。沉默静养,气定神闲,言不妄发,性不妄躁,喜怒不动心,荣辱不变节。世事纠纷错于眼前,利色诱惑纷纭身畔,而守贞如玉,心静如水。这样的人动如脱兔,静若处子,不为外物所动,既能得众人喜爱,又有做大事的才力风范,自然前程远大。

神不足的表现是,似醉非醉,头脑昏浊不清。不愁似愁,经常忧心戚苦。似睡非睡,一睡便又惊醒。不哭似哭,经常哭丧着一张脸。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惊似惊,不疑似疑,不畏似畏。神色昏乱不定,容仪浊杂不清,神情就像出现重大失误,凄惨悲厉而又痛苦不堪,甚至带着恐惧。言语瑟缩寒滞,闪烁隐藏不定,卑躬自怜,有如女子遭人凌辱。面色初时花艳,继而暗淡无光,语言初时压捷,继而吞吐木讷。这种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事功前程自然可以想见。

熟知了神有余与神不足的区别,就容易判断一个人的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前面所列举的各种表现犹如病症,由症状来判断病情,再佐以验血、拍片等手段,病情就十拿九稳。以神察人,也大抵如此。

察神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除了观察眼光清莹与昏浊外,还要结合举止、言语,才不会有偏差。

曾国藩只见了江忠源一面,就说“京城没有这样的人才”,又说江忠源“当悲壮节烈而死”。他凭什么这么说、根据在哪里、结果准不准呢?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举人出身,比曾国藩小一岁,是湘军中最早办团练的人,也是湘军五大系统的创始人之一(其余四系的创建人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王垒)。他一直在家乡读书,早就察觉到当地会众的秘密活动,对他们有所警觉,所以当雷再浩率众起事时,他带着乡团,一役即将其镇压。

1844年,江忠源去北京赶考,经郭嵩焘介绍,第一次拜见了曾国藩。江忠源有侠义之气,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两个大男人初次见面,尽讲一些市井琐事,似乎不是英雄豪杰所为,却谈了将近两个小时,还时常爆出笑声来。

江忠源告辞出来,曾国藩目送他走,回头对郭嵩焘说:“京师没有这等人才啊。”接着又说:“这个人会立名天下,也会悲壮节烈而死。”

大清王朝从乾隆传位给嘉庆,再传至道光,中间虽然经历了白莲教的动荡,但总的说来,太平了好几十年。突然听到曾国藩这么说,身边的人都觉得惊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P12-15

序言

当我第一次看到《冰鉴》的古刻本时,颇有些激动。这个本子刻印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仲春,纯毛笔字书写,古意盎然。细数下来,古本《冰鉴》分七篇、二千四百一十六字。更为难得的是,刻本末尾明确写道,“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证明此书作者与曾国藩无关。当时曾国藩才十七周岁(生于公元1811年冬十月),正在湖南乡间读书,很难写成《冰鉴》这种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书籍。《曾国藩全集》三十册两万两千四百余页,也没有一个字提到《冰鉴》。现在看来,说《冰鉴》是曾国藩写的,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跟他善于相人有关。

他总结出一些著名的相人口诀,诸如“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若四句相反,则不足取也”等等。还有丰富的相人实践,诸如一见江忠源,就说他“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一见刘铭传,就说他是个将才,功名不在自己和李鸿章之下。正因为此,同时代的人对他的相人技巧给予了高度评价。连《清史稿》都说:“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第二个原因是后人的误传。

误传始于何时,暂时还没有答案。目前可以确知的是,早在抗日战争前夕,就有人撰文指出:“《冰鉴》托名曾国藩著……文正衡人,颇有特长,然间亦有以臆测者,不尽吻合。近人乃有以古相书《冰鉴》,傅以文正名,号为遗著,不知此书道光间吴荷屋已为锓板。” (此文发表于公元1934~1937年之间)“道光间吴荷屋”,就是道光九年刻本《冰鉴》末尾提到的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广东南海人,嘉庆进士,累官至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家里藏书非常丰富。

《蒋氏王朝兴衰史》一书说:“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蒋介石)必先招榜上有名者,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

1960年代,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一书中说:“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由此推断,把《冰鉴》误作曾国藩写的,似乎跟蒋介石、尤其是他身边的人大有关系,最后以讹传讹,至于今日。

“冰鉴”的意思是,以冰为镜,明察秋毫。在考辨人才方面,《冰鉴》确实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诚如吴荣光所说到的,“固切于用,非同泛书”,不宜简单地与市井相人术相提并论。

细细说来,《冰鉴》七篇二十四节,以下七节颇有实用价值,有助于识别人心、甄选人才:

第一篇第一讲,中心内容是十六字:“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目。”大凡知道《冰鉴》一书的人,似乎都知道这十六个字,俨然成为《冰鉴》的标题词。

第一篇第二讲,有价值的内容在于: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可以从眼神的动静状态当中去捕捉一个人的品性邪正。

第一篇第三讲,识别小心与大胆两种人才的方法: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

第二篇第七讲,提出了与市井相术完全不同的一种识才依据:内奸者,功名可期;纯奸能豁达者,其人终成。这种人才观有非常显著的唯物论倾向。

第四篇情态篇,是全书最具实用性的一篇,浅显易懂,全无迷信色彩。第十二讲,核心价值在两句话: “久注观人精神,乍见观人情态”。第十三讲,“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指出四种恒态都是人才。第十四讲,“妇人之仁,不足以谈心”,通过时态观人,项羽、袁绍都败在“妇人之仁”。

除了上述优点,《冰鉴》也有不少迷信色彩。

第三篇容貌,“舌脱无官”,口吃者不能当官,显然不合实情。韩非子、司马相如是口吃。刘邦的耿直大臣周昌,降刘禅、灭蜀汉的邓艾,也是口吃。曾国藩的部将林源恩,因为口吃,不能言,地方又不肯救,最后冤死敌手。曾国藩为他叫屈,专门写了一篇碑文纪念他。

“鹰箪动便食人”,说鹰钩鼻的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也不符合实情。《史记》说秦始皇就是鹰钩鼻,但他没有滥杀任何功臣、大臣;活埋四百六十名书生,直接起因是术士用长生不老药骗他;修长城死了很多人,这个说法源自《汉书》,是大臣为了劝谏汉武帝而故意夸大其辞,说为了修筑长城、道路死者相望(现在看来,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动用了三十六万人,完整新筑的长城大概有一千八百公里,其余长城是在秦、赵、燕三国原先筑成的旧长城之上,做了一些连接和修缮工作,详见拙著《大秦帝国开国谋略新解》,中央编译出版社)。

第五篇须眉识人,虽然有一些历史典故可为佐证,但可信度不高。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须眉、毛发、指甲是皮肤的衍生物,是血液细胞死亡以后排出体外形成的,即使可以作为识人的依据,又有几分可靠呢?

第六篇声音、第七篇气色,也是对错参半的事情,除非你有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且莫轻易用于实践,否则就是害人害已了。

本书是在点评者1998年编撰的《冰鉴:曾国藩相人术》(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编撰的《领导者必备:曾国藩识才秘诀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编撰的《冰鉴正解》(中央编译出版社)三书基础上做了修改之后的新版本。虽然说是做了一些修改,恐怕仍然还有很多错误来不及订正,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次出版时,书中提及的历史人物,能找到画像的,都尽量配入。这些画像大都为古人所绘,与历史人物本相未必相同,请读者斟酌取舍。

考虑到世人以讹传讹,已经把曾国藩视做《冰鉴》作者,于是本书补充了大量与曾国藩有关的内容,并在《冰鉴》原文之上适当做了适当发扬。

《冰鉴》认为,“神有余者贵,形有余者富”,本书则把曾国藩奉行的“打掉牙,和血吞”的好汉精神、湖南乡间那种不服输的蛮子性情,视做“神有余”的现实表现,并详细叙述了曾国藩一生六次被人唾骂的经过,最后都靠咬牙挺立、坚忍维持而成功。曾国藩也经常讲这种话:“好汉打掉牙,和血吞。”“男儿自立,须有一种倔强之气。”“以懦弱无刚为大耻。”

今天,《冰鉴》一书已经在人力资源课堂上发挥作用,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注意,《冰鉴》有不少迷信色彩,必须仔细区分精华与糟粕,不要被错误的东西迷惑、毒害。可笑的是,借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幌子,迷信思想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两千三百前的荀子就开始批判相人术,我们生活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难道还不如他,还要开历史倒车吗?

如果说相人术还有一些合理成分的话,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学习、继承,首要的工作是辨别良莠。不能正确辨别良莠,还是不学为好,免得害人害己。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个人完全反对用缺乏科学依据的相人术来识别人才、选拔人才,除非你真有曾国藩那样的本事。而曾国藩本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也有“靠臆测者”。因此有一句话要告诫大家:

学之不精,不如不学。

书评(媒体评论)

近人乃有以古相书《冰鉴》,傅以文正名,号为遗著,不知此书道光问吴荷屋已为锓版。

——黄溶(1937年)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南怀瑾《论语别裁》

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蒋介石)必先招榜上有名者,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藩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重要参考书籍。

——《蒋氏王朝兴衰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冰鉴(图文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无名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1763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6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