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上下)
内容
目录

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建立暨季羡林教授执教六十周年志庆(代序)

第一部分

季羡林与东方学

季羡林东西文化观与东南亚文学研究

拿来·送去与季羡林先生的“送去主义”

季羡林先生的治学精神

我们的系主任季羡林教授

点点滴滴的永恒记忆

季老心中的“春天”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的创建

季羡林的“和谐”观

季羡林先生的留学经历与他的学术成就

穷搜百代 以竞厥功

继往开来华梵共尊

季羡林先生与印度文学

季羡林与中印文化交流

季羡林与东方比较文学

季老对敦煌文化研究的一大理论贡献

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看东西文化交流

季羡林先生创造了多少财富

季老给西方送“大礼”

季先生鼓励、提携和指导我从事尼泊尔研究

我与母校北大

季羡林教授与主题学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封神演义》中几个与印度有关的人物

《摩诃婆罗多》的正法观

穆罕默德·伊克巴尔

字里行间

苏菲诗人法利德丁·甘吉·谢格尔

美国外语非通用语种的教学与研究

早期佛经中的偈颂翻译

菲尔多西和《列王纪》

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道路

阿拉伯音韵图谱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特点

纳吉布·马哈福兹“三部曲”中的女性人物

中国小说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从越南喃字诗歌的语言表达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儒释道在越南传播的特点

缅甸的两次文学改革运动

从《琉璃宫史》看东吁王朝的皇族婚姻

感受与体验:宗教和道德的关系

汉文学的介入与泰国古小说的生成

泰、缅、束三国政治文化中的佛教因素

作为地方性神圣历史的神话:菲律宾阿拉安一芒扬民族的神话观

对人认知与日、汉语授受动词对比

简析“终止形与连体形同化”对动词活用变迁所施的重要影响

浅论日语文字系统之特殊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韩国汉文文学史叙述方法刍议

对一部分高句丽地名的分析

方位词“上”字的韩国语释义

韩国语学习词典释义研究

数字与原始楔文的起源

浅析赫梯神灵赞美诗中的修辞手法

从东方国别文学、地域文学到比较文学

编后语

编辑推荐

王邦维主编的《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上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2009年9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季羡林与东方学”研讨会上发表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多数是季羡林先生当年的学生,后来又大多在北京大学工作,成为季先生的同事。也有的虽没有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经历,但写了文章,也参加了我们的研讨会。文章的内容因此都与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和季羡林先生有关。

本书的第二部分则是学术论文,作者全部是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内的教师,既有已经年过耄耋的老教授,也有目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中年教师,还有毕业不是很久的年轻教员。他们分别就自己的教学研究领域中题目撰写了论文,同时发表在几个学术研讨会上,后来又经过修改,收入本书。这些论文,部分——只能说是部分——体现了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的一些特色。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季羡林与东方学 ; 季羡林东西文化观与东南亚文学研究 ; 拿来·送去与季羡林先生的“送去主义” ; 季羡林先生的治学精神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邦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07871
开本 16开
页数 6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9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76
丛书名
印张 40.7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8
170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