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的生态现代化——观点和关键争论》中所选的大部分内容源于两次会议上提交的论文——1998年7月国际社会学协会环境与社会研究委员会(RC-24)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会议,以及1998年8月美国社会学协会环境与技术分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会议。全书旨在促进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进步,尝试掌握当代环境变革的分析技术水平并加以评估,同时接受来自学派外的其他挑战性的新想法。本书由阿瑟·莫尔贺戴维·索南菲尔德著。
图书 | 世界范围的生态现代化--观点和关键争论/新现代化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世界范围的生态现代化——观点和关键争论》中所选的大部分内容源于两次会议上提交的论文——1998年7月国际社会学协会环境与社会研究委员会(RC-24)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会议,以及1998年8月美国社会学协会环境与技术分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会议。全书旨在促进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进步,尝试掌握当代环境变革的分析技术水平并加以评估,同时接受来自学派外的其他挑战性的新想法。本书由阿瑟·莫尔贺戴维·索南菲尔德著。 内容推荐 《世界范围的生态现代化——观点和关键争论》旨在促进生态现代化理论的进步,尝试掌握当代环境变革的分析技术水平并加以评估,同时接受来自学派外的其他挑战性的新想法。书中的多篇文章都给出了关于生态现代化理论当前的局限性并指出有必要用其他观点对它进行反驳从而促其进一步发展。此外,书中选编文章的作者们支持的学派也不尽相同,但作者们都认为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千年之际当代社会学科中所有分析社会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著作中最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作者阿瑟·莫尔认为《世界范围的生态现代化——观点和关键争论》至少在五个方面促进了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它的地域范围、覆盖范围及适用性;与其它生态社会学及政策措施相关的理论形式;它所含括的消费动力及生产动力;它对民族文化及国民文化的关注;它与转型中的新兴的工业国家的适用性。 目录 致谢 导论 世界范围的生态现代化——导论 理论观点 生态现代化理论争鸣——回顾 生活风格、消费与环境——家庭消费的生态现代化 荷兰的生态现代化、环境知识与国民性格——初步分析 世界各地的案例研究发达工业国家 检验生态现代化论题——城市再循环的理想预期与实际表现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生态现代化——芬兰的农业环境政策与实践 过渡型经济体 作为文化政治的生态现代化——立陶宛公民环境行动主义的变革 遗留的废弃物,还是被荒废的遗产?——后社会主义时代匈牙利工业生态学的终结 发展中国家 生态现代化的矛盾——东南亚地区的纸浆与造纸业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体——越南研究 作者介绍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世界范围的生态现代化--观点和关键争论/新现代化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荷)阿瑟·莫尔//(美)戴维·索南菲尔德 |
译者 | 张鲲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7626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首版时间 | 2011-05-01 |
印刷时间 | 201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X17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Taylor & Francis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