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洲的青山(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这部《非洲的青山》中,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猎经过,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聆听到非洲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海明威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卡尔竞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坦诚。

海明威,1899年出生在美国密执安湖南岸的一个小镇。1918年海明威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地服务队,到了一战中的意大利战场,他身上中了230多块弹片,先后做过13次手术。为了表彰他的勇敢,意大利政府向他颁发了十字军勋章。大战后他回到了美国开始写作,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推荐

1933年11月至1934年2月,海明威携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和好友卡尔等一同前往东非的肯尼亚去打猎。回来后,海明威表示要写一部“绝对真实的书”,与“虚构的作品媲美”,于是就成就了这部“狩猎专书”《非洲的青山》。

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猎经历,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聆听到非洲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海明威也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卡尔竞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率性坦诚和真男人的人格魅力。《非洲的青山》是读者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最佳读本。

目录

译本序

卷首语

第一部 追猎与对话

第二部 记忆中的追猎

第三部 追猎与失败

第四部 以追猎为幸福

试读章节

“跟我妻子一起来的。我们会很高兴的。是的,雇了个白人职业猎手。”

“他为什么不跟你一起出来呢?”

“他认为我应该一个人打捻。”

“最好干脆别追猎它们。他是哪儿人?英国人?”

“对的。”

“杀性很重的英国人?”

“不。。他很善良。你会喜欢他的。”

“你得走了。我不能耽搁你。也许我明天会去找你的。我们能够相识真是咄咄怪事。”

“是啊,”我说。“明天让人来看看卡车。我们会尽力帮忙的。”

“晚安,”他说。“旅途愉快。”

“晚安,”我说。我们拔脚走了,我看见他朝火堆走去,向土人们挥着一只胳膊。我没有问他为什么跟二十个内地的土人在一起,也没有问他要上哪儿去。回过头来想想,我什么也没问他。我不喜欢提问题,在我生长的地方,这样做是不礼貌的。但是在这里我们已有两个星期没遇见过白人,自从离开巴巴提向南走后就没遇见过,然后,在这条通常只能偶尔遇见个把印度商人、还有不断地从贫瘠的土地向外移民的土著的路上,竟能遇见一个白人,一个看上去像漫画家笔下的身穿蒂罗尔服装的本奇利,他知道你的姓氏,称你为诗人,读过《横断面》,是乔基坶·林格尔纳茨的崇拜者,要跟你谈论里尔克,那才真离奇得难以打交道了。就在这时,车灯照出了前面路上三堆高高的圆锥形的在冒烟的东西,从而结束了我的这番奇思怪想。我示意卡马乌停车,刹车踩下后,汽车向前滑行了一段路,一直到它们面前才停下。它们有两三英尺高,我摸摸其中的一个,觉得它热乎乎的。

“大象,”姆科拉用斯瓦希里语说。

这是刚从路上横穿过去的大象的粪便,在夜晚的冷空气中可以看见它们在冒热气。不一会儿我们就回到了营地。

第二天早晨,天没亮我就起身到另一片盐碱地去。我们穿过树林朝那里走近,看见一头公捻正在那里舔盐,它大吼一声,像狗叫一样,不过声音更尖,粗嗄刺耳,接着它就走了,起先没有弄出声响,走得相当远后在灌木丛里才弄出哗啦哗啦的声音;我们就此没见过它。这片盐碱地简直无法靠近。它的空旷地段四周长满了树,所以猎物倒好像是在埋伏处,而你却非得穿过空地才能接近它们。唯一接近的办法是由一个人单独地走去,并且要匍匐前进,这样一来,不到二十码之内你就不可能透过纵横交叉的树木作近距离射击。当然啦,一旦你进入了屏障似的树丛,进入了埋伏处,你就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因为任何到盐碱地来的动物不得不走到离任何遮蔽物二十五码的空地上来。但是我们一直等到十一点钟,也没看见任何动物来。我们用脚将盐碱地上的尘土仔细地踩平,这样我们再来时,任何新的足印都会显示出来,我们然后走了二英里地回到大路上。受到追踪的猎物学乖了,只到晚上才来,天不亮就离开。那天早晨有一头公捻留了下来,我们吓跑了它,再要捕到它就更困难了。

这是我们追猎大捻的第十天,可我还没见到过一头发育成熟的公捻。我们只剩下三天了,因为雨区每天都从罗得西亚①往北移,除非我们打算在这里待到这雨季过后,否则就必须在雨季到来前一直赶到汉德尼去。我们把安全离开的最后期限定在二月十七日。现在,每天早晨低沉多云的天空变得晴朗的时间都要延后一个小时左右,你能感觉到雨区在移来,因为它稳步北移,就像你在气象图上看着它一样确凿无疑。

令人愉快的是,追踪一头你长期以来一直非常想得到的动物,每天总是以被它算计、中它圈套、遭到失败而告终,但是你坚持追踪,并且每次出猎时都明白,迟早会时来运转,得到你在寻觅的机会。但令人不快的是,你有一个时限,到时候一定得抓到你要的捻,否则也许就永远抓不到,甚至看都看不到一眼了。打猎不该是这样的。这太像过去有些小伙子,被送到巴黎去学习两年,要在这时期中成为出色的作家或画家,如果到时候没有出息,他们可以回家,进他们父亲办的企业。打猎之道在于,只要那里有一头这样那样的动物在,你就得在那里待下去;就像画画,只要有你有颜料有画布,你就得画下去,还像写作那样,只要你能活下去,有铅笔和纸和墨水或任何用于写作的机子,或你愿意写的任何素材,你就得写下去,否则的话,你就觉得自己是个傻瓜,并且真的是个傻瓜了。但是瞧我们现在,受到时间、季节、经费快用光的限制,因此,照理每天不管能不能打到猎物都该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现在却不得不变得使生活晨昏颠倒,紧张不安;必须用少于正常应该使用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事情了。所以,那天天亮前两个小时就起了床,只剩了三天的时间,到中午回来,我开始紧张起来,而在用餐帐篷的帆布外顶下面的餐桌旁,穿着蒂罗尔短裤的康迪斯基正在说个没完。我完全把他给忘了。

“嗨。嗨,”他说。“没有成功?毫无结果?捻在哪里呀?”

“它发出了咳嗽般的一声,就跑掉了,”我说。“嗨,姑娘。”

她笑了。她也在着急呀。自从天亮起,他们两个就等着听枪响。一直在听,就连我们这位客人上门来了还在听;写信时在听,看书时在听,康迪斯基回来、说话时还在听。

 “你没朝它开枪?”

 “没有。见都没见到它。”我看见老爹也在着急,并且有点紧张。他们显然已经谈了相当多的话。

“来杯啤酒吧,上校,”他对我说。

“我们吓跑了一头,”我汇报说。“没机会开枪。那里有许多脚印。后来再没别的动物来过。四周刮着风。问问土人们吧。”

“我刚才还在跟菲利普上校说呢,”康迪斯基说,挪了一下皮短裤包着的臀部,将一条小腿肚结实的、毛茸茸的光腿搁在另一条上,“你们千万别在这里待得太久。你们得知道,雨区正在移来。这里往前有十二英里的一段路,下起雨来你们是穿不过去的。不可能走出去。”

“他一直这么对我说,”老爹说。“顺便告诉你,我是准尉。我们用军衔作绰号。如果你本人正是上校,可别见怪。”然后对我说,“这些个盐碱地真该死。如果你不去理它们,你会打到一头的。”

“是它们将事情搞糟了,”我表示同意。“你完全相信迟早能射到来舔盐的动物。”

“把那些小山也一起搜一搜吧。”

“我会搜的,老爹。”

“杀死一头捻到底有什么意思呀?”康迪斯基问道。“你们不必这么认真嘛。这根本不算回事。不出一年,你们就能杀死二十头。”

“不过这话最好别对猎物保护部门说,”老爹说。  “你误会了,”康迪斯基说。“我的意思是一年里一个男人能杀死二十头。当然没有人愿意这么做的。”

“绝对如此,”老爹说。“如果他生活在产捻的地区里,他能做到。在这灌木遍地的地方,它们是羚属中最普通的大动物。只是你想看到它们的时候,却又看不到。”

“我从不杀生,你们知道,”康迪斯基对我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对土人更感兴趣呢?”

“我们感兴趣的,”我妻子向他保证。

“他们真的很有趣。听着——”康迪斯基说,就对她谈开了。

“讨厌的是,”我对老爹说,“当我在山里时,我深信那些畜生就在下面盐碱地里。母捻在山里,但我不信公捻现在正跟它们在一起。等到傍晚时你赶到那里,那里有脚印。它们确实到过这该死的盐碱地。我认为它们随时都会来。”

“也许是吧。”P9-13

序言

海明威生平喜欢斗牛和打猎。在斗牛方面,他虽然只是个看客,但决不是个普通的看客,而是深谙其中三昧,并对其中表现出的人生哲理、美学价值具有深刻的理解,他的两部关于斗牛的专著《死在午后》和《危险的夏天》可为佐证。在打猎方面,他就更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看客,而是要亲历亲为了。早在1926年,在《太阳照常升起》中,他就表示要“到东非去打猎”。1933年,完成了短篇小说集《赢家一无所得》之后,他开始履行多年前许下的诺言。

1933、年8月7日,海明威与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从哈瓦那坐船到达西班牙的桑坦德,两个月后,于暮秋季节抵达巴黎。11月22日坐“梅津格尔将军号”客轮从马赛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入印度洋,分别在赛德港、吉布提港和亚丁港稍作逗留后,于12月8日到达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在那里,他们与应邀前往的好友汤普森会合,雇用了专门.陪人打猎的白人专业猎手、当地的导游、追猎手和脚夫等,组成了游猎队,正式开始了在东非的打猎经历。

1934年1月中旬,海明威在去东非的航行途中感染上的痢庆严重发作,大肠肿胀,露出体外达三英寸。根据波琳的回忆,他“每天都要流失近一夸脱的血”。最后,眼看他病得起不了床,白人职业猎手帕西瓦尔的助手订了一架私人飞机,把他送到内罗毕。他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一个星期内便告痊愈,返回猎区。而那架救了海明威一命的私人飞机则令他念念不忘,在他的短篇名作《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主人公哈里因脚伤未及时处理,引起感染,被困在野外等待救援,乃至去世前的昏迷中,那架飞机又出现在他的梦里,只是这次飞机没能救主人公的命,而是载着他飞往乞力马扎罗山,让那里成了他的归宿。

根据杰弗里·迈耶斯所著《海明威传》(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85年)介绍,海明威此次东非之行共捕获三头狮子、一头水牛、二十七头别的动物(这与本书所记不符)。2月中旬,在肯尼亚雨季来临之前,他们返回蒙巴萨港以北的马林迪海岸,在那里钓了一星期鱼后,正式结束了第一次非洲之行,坐船回到法国,途中在当时属于巴勒斯坦的海法港与专程前往的汤普森的妻子会合,在那里稍作逗留,并游览了加利利海,随后便坐船回纽约,航行途中邂逅德国女明星玛琳·黛德丽,后来两人关系很密切,她尊称他为“爸爸”。

一回到在美国基韦斯特岛的老家,海明威就开始写作《非洲的青山》。写成后先在杂志上连载,后于1935年10月出版单行本,初版印数为10550册。在卷首语中,他开宗明义地宣布,“作者试图写出一本绝对真实的书,为的是看看一个地区的形态和一个月中的活动的格局,如果得到真实再现的话,能不能与一部虚构的作品媲美。”事实的确如此,根据迈耶斯所著《海明威传》的记载,本书所述多为真人真事。比如以陪人打猎为生的自人职业猎手菲利普·帕西瓦尔(即书中的杰克逊·菲利普先生,海明威称其为老爹),此人大有来头,曾陪同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泰迪·罗斯福打猎。罗斯福曾有专文提到他。在陪海明威打猎过程中,以其军人气质和高贵谈吐赢得波琳的崇敬,与海明威更是惺惺相惜。海明威称帕西瓦尔是他本人的更为高贵的翻版:“老爹是她(波琳)理想中的男人,勇敢,温柔,风趣,从来不发脾气,善解人意,知书达理,像个好男人应该的那样有点贪杯,而且,在她眼里非常帅。”帕西瓦尔也毫不吝啬其对海明威的.赞美之词,对他的性格、枪法和记忆褒奖有加,认为“跟他在一起很有趣。他风趣,友好,枪法准。我喜欢他。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在他给我的信中和《非洲的青山》中把我几年前说的话复述得一字不错”。二十年之后,海明威第二次去东非打猎,又是帕西瓦尔作陪,此时海明威也已是半百老人,他与帕西瓦尔互以老爹相称,而帕西瓦尔更是被尊为“大家的老爹”。作为第二次打猎的成果之一,海明威写出了《曙光示真》,但是直到1999年海明威诞辰100周年之际,该书才由出版社整理出版。

海明威最早是邀他的另外两个朋友麦克莱什和斯特莱特一起去的,但是他们知道他好胜心强,会把原本是度假、娱乐性质的打猎活动变成日复一日的竞争,因此婉言拒绝了他的邀请。结果是汤普森(即书中的卡尔)接受了邀请。麦克莱什和斯特莱特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虽然海明威认为卡尔“不苟言笑,温文尔雅,善解人意”,但是,卡尔的运气和打猎技术却令他产生强烈的妒忌。卡尔打到的一头犀牛的小角比海明威打到的那头犀牛的大角还要长,为此海明威感到很不自在,说起话来“就像快要晕船的人或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人一样”。倒是波琳从中斡旋,劝海明威“请尽力表现得像个人样”。难得的是海明威并不掩饰自己的这种妒忌,而是将它如实写出,表现出一个男人的坦诚。但是卡尔似乎并没有原谅他,因为自从1935年之后,他就退出了海明威的生活圈子,而当波琳与海明威离婚时(1940年。同年海明威即与第三任妻子结婚),他坚决地站在了波琳一边。

海明威一生共娶过四位妻子,他的好友、与他齐名的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曾调侃说,海明威每创作一部重要作品都需要一个新的女人。比如,《永别了,武器》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在意大利负伤后住在米兰医院时结识的护士艾格尼斯;《不固定的圣节》回忆他与首任妻子哈德莉在巴黎的往事;创作《丧钟为谁而鸣》时有第三任妻子玛莎·盖尔霍恩作伴。波琳·菲佛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两人于1927年(海明威与第一任妻子离婚的同一年)结婚。波琳出生于美国韵一个小康家庭,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克里夫兰星报》、《纽约每日电讯报》等,后来去了巴黎,成为巴黎《时尚》月刊的编辑助理,时常出入时装展览会等高雅场所,。难为她拖着矮小的身躯,踩着夹脚的新鞋,跟着海明威在非洲猎区里爬山越岭,寻踪觅迹。她那副楚楚可怜的样子深得当地土人及老爹的同情和敬重,大家称她为“可怜的老妈妈”,海明威干脆在书中将她简称为P.O.M.(即英文Poor Old Mama的首字母缩写),当时两人感情尚好,海明威在书中时时流露出对她的关心体贴之情。

有评家说,海明威对非洲的风景和动物有兴趣,以致还没离开非洲就已经开始怀念它们,并有二十年之后_的第二次非洲之行;但是对非洲的风俗和人则没有好感。所以他对非洲打猎的记述表达的只是在接近处于自然状态的野生动物时的那种兴奋心情,而缺乏《死在午后》与《危险的夏天》中描写西班牙斗牛时表现出来的艺术与文化内涵。的确,海明威出于其白人的优越感,对陪他打猎的黑人们缺乏尊重,尤其是那个爱表演的他戏称为加利克的土人,更是成为他极力嘲讽的对象。不过,海明威的这种偏见也不是针对所有的黑人,对于那个叫“垂眼皮”的黑人追猎手,海明威的描写就很客观,甚至带有某种崇敬。而当他们没有当面向为他们带了很大一段路的“罗马人”告辞时,海明威觉得挺不是滋味,并且两次提到这一点。  前面说过,海明威开始东非之行前,刚刚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赢家一无所得》,但是该书得到了许多评论家的批评,为此,海明威憋了一肚子火。在这次非洲之行中他遇到了一个叫康迪斯基的奥地利人,此人自称爱好文学,并称读过海明威早期的诗作,于是海明威就产生了一种他乡遇知音的感觉,与他大谈文学,并对当时世界文坛上的一些知名作家发表了褒贬互见的看法。当然这仅是他的一家之言,我们今天臧否这些作家时,完全不必受他的影响。不过他在分析作家写不出更多的好作品的原因时的一段话,倒是一针见血的:

我们从很多方面毁了他们。首先是经济上。他们赚到了钱。作家只该碰巧才能赚到钱,尽管好书最终总是能赚钱的。当我们的作家赚了点钱,提高了生活水平,他们就被束缚住了。为了保住家业、妻子等等,他们不得不写作,于是就写出了糟粕。这种糟粕并不是故意写出来的,而是因为仓促从事。因为他们明明无话可说或者没有素材却还是要写。……或者是因为他们读了评论文章。如果他们对说他们伟大的评论照单全收,那么看到说他们是垃圾的评论也必定全部吃进,于是就失去了信心……评论家们使他们变得无能了。

看起来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不分地域和年代的,而且不只是在文学界,在体育界、演艺界乃至其他一些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话扯远了,就此打住,请读者们还是跟随海明威深人到非洲的深山老林,去聆听非洲独特的狮吼捻叫,体验与野生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吧。

张建平

写于1999年7月21日

海明威诞辰100周年之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洲的青山(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海明威
译者 张建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54038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8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Ernest Hemingway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