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医病机新论(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于智敏等著的这本《中医病机新论》是在诸多病机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升华,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运用“因名则实,昭彰义理”的语言学、“辨析词义,贯通医理”的考据学方法分析病机的构词、考证病机含义;遵循诠释学“客体自律性、整体性、 理解的现实性及意义的和谐性”原则对病机内涵进行诠解,提出了“辨证机、调气机、开枢机、启神机、焕生机”的全新病机内涵,使抽象的病机概念变得明确、清晰,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层面,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体现了中医学是健康医学而非单纯疾病医学的学科特征,更利于现代中医临床对病机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本书以《黄帝内经》病机理论为切入点,解读了病机的基本属性特征,提出病机反映的是疾病的本质、疾病的根源,是隐藏在种种复杂的临床表象之下的。

内容推荐

病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病机概念的诠释、内涵的解析,病机理论框架的构建,病机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衔接等,都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于智敏等著的这本《中医病机新论》对古今文献有关病机的论述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梳理了中医病机理论发展脉络,对病机概念进行了现代诠释,系统总结了中医病机理论特点、病机特点,并提出许多创新性的见解;为病机的把握及为临床疑难病的攻克提供新的突破口。

《中医病机新论》既可作为中医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中医专业学生、科研及临床人员提高中医理论水平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病机理论发展沿革

 第一节 先秦前汉时期——病机理论奠定时期/1

一、诸子百家中的病机理论萌芽/1

二、《黄帝内经》奠定病机理论基础/3

三、《难经》邪气五脏分属论/10

 第二节 东汉、魏晋南北朝——病机理论发展期/11

一、《伤寒论》、《金匮要略》发展六经病机/11

二、《中藏经》阐发阴阳病机和毒病机/11

三、《脉经》结合脉象发展脏腑病机/13

 第三节 隋唐宋时期——病机理论形成期/13

一、《诸病源候论》集病机之大成/13

二、王冰阐发阴阳病机/14

三、孙思邈发展脏腑实热虚寒病机/14

四、《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深化脏腑病机/15

五、钱乙阐发“五脏各有所主”病机说/15

 第四节 金元时期——病机理论争鸣期/16

一、刘完素发挥脏腑六气病机/16

二、张元素发展脏腑病机/16

三、李杲提出“脾胃内伤”病机论/17

四、朱丹溪发挥相火病机论,创“六郁”之说/17

 第五节 明清时期——病机理论完善期/18

一、龚廷贤“气为主”的气血病机论/19

二、张景岳开创阴阳精气与命门病机说/19

三、《病机汇论》与虚损病机/20

四、《理虚元鉴》与虚劳病机/20

五、吴又可提出“邪伏膜原”病机/21

六、叶天士温热病机与杂病病机/22

七、薛雪辨析湿热病机/23

八、徐灵胎探讨亡阴亡阳病机/23

九、王清任与“气虚致瘀”病机/24

十、王旭高与肝病病机/24

十一、张锡纯的“大气下陷”病机/25

第二章 病机理论研究现状回顾

一、病机概念研究/27

二、病机分类研究/28

三、对病机层次结构与组成要素的认识/29

四、《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的研究/29

五、病机、证及证候关系研究/30

六、病机与辨证论治/30

七、病机与中医理论创新/31

第三章 中医“病机”研究存在问题分析一、病机为机理/34

二、病机概念的普适性不足/35

三、病机概念有明显的病理生理学痕迹/35

四、“病机”≠“病+机”/35

五、病机分类及层次划分不统一/36

六、病机与辨证的关系待明确/36

七、中医病机的重要地位并未彰显/37

八、中医病机理论研究设想/38

第四章 “病”、“机”的含义及中医疾病观一、“病”的含义/41

二、“机”的含义/42

三、中医的疾病观/43

第五章 病机概念诠释

 第一节 病机含义考察/45

一、病机指病本/46

二、病机指病因/46

三、病机指病位/47

四、病机反映证候属性,或特指某些具体的病证/48

五、病机可指病势顺逆,还可指疾病的发生演变过程/48

六、其他含义/49

 第二节 病机层次划分和三要素/50

一、病机层次划分三大要素/50

二、病机概念定义三大要素/51

 第三节 病机概念诠解/52

一、四诊合参的目的在于剖析病机/52

二、证候为象,病机为本/53

三、治病求本必须详审病机/54

四、方证相应的目的在于切中病机/55

第六章 病机理论内涵探讨

一、病机蕴含证候标本/57

二、病机反映气机的升降/58

三、病机体现枢机的开阖/58

四、诊察病机以明神机得失/59

五、审查病机以判断生机有无/60

第七章 病机理论特点

一、人文医学,相互渗透/61

二、以证论机,动态客观/64

三、揆度奇恒,以象测机/65

四、注重功能,兼顾形质/66

第八章 病机钩玄

一、病机的同一性与差异性/69

二、病机的复杂性与客观性/70

三、病机的隐匿性与预知性/70

四、病机的专一性与顺序性/71

第九章 病机理论纲要

 第一节 阴阳不和/73

 第二节 气虚和气机失和/75

 第三节 精失封藏,精夺则虚/77

 第四节 血失和利/78

 第五节 津失布扬,津液不濡/79

 第六节 神失守位,神转不回/80

 第七节 六气不相得则病/82

 第八节 逆时则病/83

 第九节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84

 第十节 腑失传化,虚实紊乱/88

 第十一节 其他/90

一、脉道不通,气血不和/90

二、发之不节,生乃不固/92

三、五脏不和,七窍不通/94

四、常中有变,变中有常/94

第十章 历代脏腑病机的发展

 第一节 《黄帝内经》脏腑病机/97

 第二节 《难经》脏腑病机/102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脏腑病机/104

 第四节 《脉经》脏腑病机/105

 第五节 《中藏经》脏腑病机/106

 第六节 《千金方》脏腑病机/109

 第七节 《小儿药证直诀》脏腑病机/110

 第八节 《素问玄机原病式》与脏腑病机/114

 第九节 《脏腑寒热虚实用药式》脏腑病机/117

 第十节 《脾胃论》脏腑病机/120

 第十一节 《景岳全书》脏腑病机/122

 第十二节 《临证指南医案》脏腑病机/124

第十一章 病机辨识的步骤与要素

一、辨证机标本,分疾病主次/127

二、辨气机升降,明邪正虚实/128

三、辨枢机开阖,审疾病进退/129

四、辨神机旺衰,察预后顺逆/130

五、辨生机有无,断死生之分/131

第十二章 中医病机入门

 第一节 病机要览/133

 第二节 病机约论/135

 第三节 病机撮要/136

 第四节 病机切用/139

第十三章 辨证施治举隅

 第一节 辨证机标本之病例举例/159

 第二节 辨神机旺衰之病例举例/161

 第三节 辨枢机开阖之病例举例/163

 第四节 辨生机有无之病例举例/164

 第五节 辨气机升降之病例举例/16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医病机新论(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智敏//卢红蓉//赵凯维//于素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108500
开本 16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28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7
17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