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8岁走天涯(一个80后女孩游学世界亲历记)
内容
编辑推荐

《18岁走天涯(一个80后女孩游学世界亲历记)》编著者王佳。

她在写到自己与各类他者相互接触了解的关系时,显然明白这样一点——那些他者们的事,他者们的经历和命运,才是值得写的重点;而不是自己到了什么国家,又到了一个什么国家,怎样了又怎样了的情绪和忽生出来的什么情调……

内容推荐

《18岁走天涯(一个80后女孩游学世界亲历记)》编著者王佳。

《18岁走天涯(一个80后女孩游学世界亲历记)》内容提要:为谋生更为了看世界,王佳在海外求学期间,曾在养老院、教会、咖啡馆、图书馆、餐馆等处打工,当过清洁工、护工、收银员、服务生、中文家教、电脑技术员助理,并利用实习及假期打工等机会,先后赴南美洲及非洲,以英文《时报》见习记者、联合国发展属信息中心实习 官员等身份,游历了十多个国家,采访过海外各界华人、牧师、修女、神父、政府官员、军警将领、政府首脑、国家元首、狱警、律师、毒枭、囚犯等,结识了玻利维亚总统、包括卡翁达在内的赞比亚四任总统,亲历了玻利维亚政变、赞比亚总统大选等特殊历史事件。2001年至2009年期间,她以《紫荆》(香港)、《环球》等中文期刊特约记者身份在国内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其文风以洗练、简洁而见长。

目录

序:王佳的眼睛

一、天生一双小手

二、始于足下

三、房东太太——艾尔卡

四、三人行

五、闹鬼的房子

六、养老院众生相

七、修道院里过春节

八、绿卡

九、翠玲与美玉——记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女孩

十、拉巴斯——天堂?地狱?

十一、米舍尔夫女子监狱

十二、伊利马尼雪山下的牢狱

十三、拉巴斯侨领三巨头

十四、鲁嫂的餐馆与阿蒙的诊所

十五、金枝玉叶

十六、阿伟及其洋“媳妇”

十七、我的女儿米依哈I

十八、与玻利维亚第一夫人搭机同座

十九、民选总统出逃

二十、在联合国当差

二十一、赞比亚国父——卡翁达

二十二、赞比亚历任总统的中国情结

二十三、卡翁达的继任者们

二十四、亚洲妻子、欧洲丈夫、非洲家庭

二十五、82版阿紫——陈复生(Katie)

二十六、重返非洲

后记:踏青归来

试读章节

二、始于足下

收到英国大学录取通知后不久,年逾七旬的奶奶便从山东来京,要亲自为我准备行装。在我记忆中,穿军装的爸爸妈妈总是离得很远,且来去匆匆,在梦中相遇多过实际见面,而奶奶则是陪在身边一直为我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咱要漂洋过海了,奶奶能不来吗?

2001年1月2日,奶奶设宴为我饯行,特约嘉宾是位身高两米出头的胡小刚叔叔和葛优。他俩的加盟使原本有些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为避免葛优的光头招来众多仰慕者,奶奶特意预订一间包房,吃涮羊肉,过年。

那天晚上六点刚过,我们步入包房尚未坐稳,便见葛优头戴一顶足以遮光的大号棒球帽,急匆匆地穿过大厅,走进包房。进门便问:“没来晚吧?没来晚吧?”而后直奔我奶奶,“阿姨新年好!”奶奶乐得嘴都合不上,“好!好!”

葛优转身看到我,拍着我肩膀,笑容可掬地说:“长高了,又长高啦!”随后与我爸爸妈妈打招呼。看来,他对我们家的礼宾序列倍儿清,历来是奶奶第一,我第二,老爸老妈并列第三。

每逢百花、金鸡奖揭晓之日便是我家“地震”之时,奶奶诏曰:王晓棠、王心刚没拿第一,全因评委们政治觉悟不高,落实政策不够所致。一贯唯奶奶命是从的老爸老妈则一反常态地坚持认为:斯琴高娃、陈道明若不拔头等,必定与当今电影界的腐败有关。而我则属被小燕子赵薇摄取魂魄的一族,女星头号自然非赵薇莫属,头号男星却三年换了八个,从刘德华、苏有朋、陆毅……一路换下来,直至锁定其貌不扬的“葛大叔”葛优。对葛大叔这名偶像,老爸也十分赞赏,他说:陈道明是个艺术家,道儿很深,深不可测;葛优也是艺术家,道儿也挺深,但深得直白,就像生活中的你、我、他。没学电影专业之前,因为家里关系,我多次见过这位平民演绎大师。一次与同学们讨论电影界的酷哥靓仔时,我发自内心地冒出一句:其实葛优并不,丑。大家一时哑然,怪怪地凝视我半晌,哄笑之后,竟有位同窗过来摸我的额头试体温,无端遭此侮辱,甚感不平。记得儿时初见到葛优时,便直言相告:“你和电影上一样不好看。”他毫无愧色地摸了一把脸,说:“哦,是不太好看。”后来一直想找个合适机会为此事道歉,可直到今天也没实现。不过,我坚信厚道的葛大叔当时并没记我的仇。以后见多了,倒觉得葛优长得蛮时尚的:一米七八的个子,不胖不瘦,皮肤细白,彬彬有礼,温文尔雅,40好几了竟

除了人长得“帅”外,葛优还有一大优点:尊老爱幼、待人诚实。据他的一个铁哥们儿讲,葛优长这么大从没和别人红过脸。故在若干年前便得一雅号“葛六亿”,意为全国12亿人里有一半是他的好朋友。这不,才一会儿的工夫就和我奶奶套上话啦,其实我奶奶对葛优出演的电影没啥印象,倒是对他爸爸、那个饰演《红旗谱》中的老地主葛存壮的印象颇深,一再打听他如今可好。

凭借几杯葡萄酒壮胆,我和老爸老妈在餐桌上吆三喝四、与时俱进地侃起大山,从“多管闲事”的美国总统到“不畏强权”的萨达姆,从遨游苍穹的太空船到钻地飞天的巡航导弹,慷慨激昂地痛说当今大好形势。只有葛优一人一直坐在奶奶身边,悄声细语、不厌其烦地给奶奶讲述他家老爷子的近况,失眠、住院、收集帽子、练书法云云。随着一声声唉唉的答应,眼看奶奶一步步地被这位光头晚辈降服。此后,只要我回国,奶奶总要再三叮嘱务必代她去问候葛优。“他可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每每提到葛优,奶奶都是那么语重心长。

对晚辈,葛优更是十二分的耐心。第一次见他时,我指着他那寸草不生的光头问他有几十岁了,他极认真地做了回答,见我犯嘀咕,便坐到我面前伸出4个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是一九五七年生的,比你爸还小四岁。”P4-P5

序言

关于女孩王佳,此不赘言;想必,她会以她喜欢的文字风格,向读者作一番自我介绍的。

而我首先要说的是,我特别欣赏她这一部书稿,自然,也便对她本人刮目相看了。

我认为,这一部书稿的价值,是会吸引每一家出版社毫不犹豫地予以出版的。它所体现的写作理念、情怀,关注人、事的视角,对80后写作者们是具有启发性的。并且,无疑具有示范之意义。出版这样一部书,不需要所谓识珠慧眼。相对于80后而言,这部书稿闪烁着“珠”的光彩是不言而喻的,有毛病的眼才会看不出来。

事实上,尽管它还没印成书,但其中《滞留在昨天的“上尉”》一篇,我已经在我的课上亲自为大学中文学子们读过了。

我当时的评语是一“它使我联想到了都德的《最后一课》,那是由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写成的。都德内心里淌出的是悲愤,王佳内心里淌出的是悲悯。无真情怀是断然写不出来的,甚至,都不会有写的冲动。”

我承认。对于是否要为王佳的书写序,我犯过犹豫的。此前,已为几名80后的孩子的书写过序了。他们喜欢写作,终于可以集成一本书,打算出版,是好愿望,也是应该给予支持的事情,故我一向爽陕承诺。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写来,总是得付出些时间和精力的,时间和精力却都是我相当缺少的。

又,已读过的几部书稿,皆在海外求学的孩子们写的异国见闻。凭心说,都不乏才气,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却大同小异。

是以诺而不爽。

改革开放以来,在咱们中国80后的孩子中,出国早已是司空见惯之事。大抵以求学身份;又大抵,在某一城市的某一所大学度过了几年海外生活而已。充其量,利用假期将某个国家游历了个遍。再充其量,也游历了相邻之二三国家的某些地方而已。像王佳一样,从欧美到拉美再到非洲,屈指可数吧?

王佳真是一个幸运的女孩!

却不见得凡有此幸运的孩子,都能以一部书来回报这一幸运。

那得具有对写作这件事的虔诚心。

起码,须看得起写作这件事,认为值得。

王佳对写作这件事无疑是有虔诚心的,她的这部书稿证明这一点。

80后的孩子们出书也是屡见不鲜之事了。

据我看来,在80后的孩子中,尤其女孩子中,对写作这件事心怀虔诚的仍不少。但她们的笔,往往一味写自己。又往往,一味写自己们的情绪或小情调。

虔诚固然都很虔诚的。才气也都有着的。某些80后孩子的写作天分,简直不可低估。

但他们似乎没有省悟一个道理,即一味只写自己是不可持续的。比写一情绪或情调更有意义的,乃是情怀写作。起码,应是情愫写作。

《伊豆的舞女》显然是很情绪化的写作,也很有情调。

郁达夫之《春风沉醉的夜晚》,情绪尤真,情调尤浓。

但若认为以上佳作中只流淌着情绪和情调,大错特错了。川端康成和郁达夫,都是心有情愫与虔诚千结的人啊!故他们的笔下,字里行间,情愫满满。

情愫是对他者的真挚的情怀。体现于文学,是如玉的元素。

海明威言他的《老人与海》之创作心得,是有意识地将“洋上冰山”的大部分隐在“水面”以下,让读者去感觉“水”下是什么……

《老人与海》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情绪色彩。但那仅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乃情愫也,乃情怀也。所谓“精神气派”,融合其中耳。

《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三杯茶》这三部书,想必是80后的小友们都喜欢的译书吧?它们都是以大真诚写大情怀的书啊!

我再三举例,有好为人师之嫌了。

其实无非要说——王佳这一部书,与同龄人的书相比,是很有些不同的。

笔下有情愫,亦有情怀。

于是,大气派。

她在写到自己与各类他者相互接触了解的关系时,显然明白这样一点——那些他者们的事,他者们的经历和命运,才是值得写的重点;而不是自己到了什么国家,又到了一个什么国家,怎样了又怎样了的情绪和忽生出来的什么情调……

她笔下的德国房东太太艾尔卡、养老院里的“院长嬷嬷”、住院者迈克、103房的“上尉”,修道院里的院长嬷嬷,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读之,心暖。并且,每每怦然心动。

我特别喜欢《滞留在昨天的“上尉”》这一篇。

有限的文字,令人欷■的一个人物,写得好极了。真是好极了。即使在这篇悲哀的人物素描中,竟也有令我感到温暖的细节和段落。如那贺卡,如结尾的文字。

此篇几乎好到了完美,足以显示出王佳在刻画人物方面的文学功力有多么成熟。

倘日后王佳成为作家,我觉得此篇可作为她的代表作之一。

请原谅我的称赞之词太过情不自禁。

看到青年人写出好作品,我的欢喜和自己写出好作品是一样的。

可惜,不是我写的。

自然,在这部书稿中,也有一般般的内容,比如写到葛优的两篇。说来我和“老葛家”,关系也可说近得很的。“优子”的父母皆我忘年好友,他的妹妹一向叫我“梁叔叔”,算跟我学写作的“远程弟子”。惟葛优,我与他接触不多。

我也是葛优的“粉丝”。

这书稿中竞写到葛优,我读来亲切。

但是呢,葛优名气太大了。写他,若无独见的细节,便只能算是也写了,流于一般娱记水平的写法而已。

成千上万的人喜欢葛优。从情理上讲,王佳写写葛优,纵然没写出精妙之处来,也不必太苛求吧……

《久违的诸位总统们》、《另类活法》、《他乡人》、《异国魂》等篇章,亦不但具有难得的认知价值,而且同样具有饱满的感情色彩。

当然,我所言之“感情”,主要是指情愫、情怀。在《异国魂》一篇中,关于胡云眉烈士的那一段文字,令我眼眶湿了。

许多80后对“文革”中事不甚了了,往往也漠不关心。由我这种岁数的人们一再写来,他们会认为我们“玩味伤痕”的。

其实,我们一心要告诉下一代人的是中国之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为什么非要进行这种告诉?

因为今日之中国,是由“昨天”脱胎而来的。对自己国家的“昨天”完全缺乏了解,那么对自己国家的今天也就谈不上能有多么正确的认识——无论是发展成就、进步速度还是不足。

80后女孩王佳的眼,穿透历史尘埃,以隔代人的大情怀将一位叫胡云眉的女性的真实遭遇呈现给世人看,意义大矣。

如果,一个国家的下一代,对自己上一代人们的几乎是集体的苦难记忆无动于衷,那么,在现实中的爱心表现便往往是一时的,而难以形成一代人甚至一个民族的宽广博大的爱心原则。无此原则,社会将是冷的。

王佳的眼不但看到了“昨天”的事,而且用80后的笔写下了,这是令我饮慰的。我想,也会是令许多上一代人欣慰的吧?80后人写到“昨天”事的不多,迄今为止,我仅从王佳的文稿中读到了。这与由上一代人的笔写来,意义区别是很大的。

我的写作理念是这样的——个人若与写作这件事结缘,那么其手中的笔主要不是用来写自己让人们看的,而是用来写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给更多更多别人看的。关于写自己的内容,写了一辈子的人,最终仅能辑成一本书而已。

要写他者,先得肯于关注他者。

而要说服80后写作小友们明白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王佳未经谁来说服,却已深谙此点,却已明白情怀与写作的关系,是以偏爱也。

祝王佳以后写得更好!

后记

在外漂泊多年,咋回来时仿佛从灯火扑朔迷离的酒吧骤然走到了阳光灿烂的海滩,眩晕、浮躁、不知所措。回国逾两年,几乎没写出任何值得留存的文字。先是四处奔波找工作,在北京、香港、上海之间辗转近半年,最终选择了上海,但心似乎还未沉下来。闲暇时,偶尔翻出几年前刊发的文稿及写出来未发表的文字,读起来竟有一种陌生感。思忖良久,竟生出了编撰成集的念头,不然时间久了,我会离这些文字更远。于是,今年夏天又打点行装,重返非洲大陆,说是避暑,其实更有温故采风之意。重游旧地,拜会故交,结识新友,受益匪浅。补写了一些过去未及写出的文字,添增了不少过去未曾悟出的新感触(或许应称理念)。

2009~-.我赴京联系出版这本书。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看过我的书稿后,即举荐我拜会梁晓声先生。

5月4日傍晚,在北城黄亭子一栋老式居民楼里我见到曾拨动两代人心弦的梁先生。那天恰逢停电,先生对我们一行四人说:“今天咱们点蜡烛说话可是够浪漫的啦。”

我们五人围坐在一张至少有40年桌龄的老式三抽桌前秉烛畅谈。椅子少人多,没有椅子的人只好坐在桌边一张木板的单人床沿上。

先生全无大家名师的威严,谦和、儒雅,交谈中或倾听,或叙述,或发问,令每位在座者都感到平和、舒畅。

同行的前辈提出索要名片以便联系,先生笑出声来,“你该知道我从没有过名片,而且不会用手机和电脑。”

先生接茬说下去,有次到外地出差,为便于联络,便把儿子的手机带上L到了目的地,一出火车站即掏出手机与接站人联系,却发现手机黑屏。于是,他来到一家餐馆对老板说:“我在这里吃饭,请你帮我给手机充电,好吗?”

餐馆老板接过手机一看,随即就把手机还回来,“先生,你的手机没开机。”

去年曾一度听说梁先生因颈椎病而歇笔,近距离查看,确能发现他的颈部是有些僵硬,听到他人说话时即缓缓转身面向讲话者,却极少转动脖子。

看着眼前这张二尺宽的三抽桌子,想象着先生伏在上面一字一字写出逾千万字的醒世之作,不禁肃然。

临别前,我提出和先生合影,先生欣然应允,并提议到相对宽敞的门厅里照,不过那三壁摆满书架的门厅尚不足六平方米也不宽敞,无法照集体合影.只能照张俩人半身特写而已。其实我更想在那张老爷书桌旁照相,兴许可得点写作的灵气,那桌上一定会留有先生伏案疾书的痕迹。

回到上海后,我像等高考成绩单一样,在忐忑与惶恐中期盼着先生的信。自打把文稿交给先生后,就像一个交了试卷的考生一样,开始为最终结果做祈祷了。5月16日,先生从北京打来电话:信已挂号寄出。此后,更是如坐针毡。

5月26日,先生的挂号信终于到了。

一读,再读,读过两遍之后才明白:我及格啦!

我最为感激的是先生对我描写葛优大叔的点评。其实在电话里先生已经告诉我了,熟悉的反而最难写。不过说实话,当年把葛优大叔抬出来说事儿,也是出于急功近利(急于拿字换稿费)之故,借名人抬自己,旨在提升自己在杂志社里的分量。对葛大叔,我和绝大多数粉丝一样,只熟悉他的脸(或称面孔)而已。然而,描述一张脸的最佳方式是照片而非文字,所以我笔下的葛大叔只能停留在娱记系列的山寨版内也是在情理之中。尽管每每读起来总感牵强与做作,但还是决定留一篇提及葛大叔的文章在本书中,一是让读者更为准确地理解梁先生的点评,二来也好让大家看看我当年的青涩。  说来惭愧,今年5月26日之前,梁先生撰写的序言中提及的《老人与海》、《伊豆的舞女》、《春风沉醉的夜晚》等六本书中,除若干年前囫囵吞枣地读过英文版的《老人与海》外,其他五本全没读过。不过,如今我已把六本书全部找到,正在反复研读,以求不负先生的苦心指教。

平心而论,我的确不是个才思敏捷、妙笔生花的学生,相反在某些方面几近愚钝且不善言辞。从小学到中学,学业平平,语文成绩也很一般,接受新事物总比多数同龄人慢半拍。每次作文考试成绩欠佳,多因待我想清楚了也已到了该交卷的时候。不过。也许正是这种慢节奏使我多得些观察与思考的时间,获得更长的时间去品味、理解自己看到的一些人与事。先生对我描述“上尉”的赞誉令我深感欣慰,因为写这篇文字时,我一直在流泪。作为军人的女儿,我比同龄女孩更少了一条流泪的理由。我一直坚信上帝是公平的,她分配给每个人的眼泪是等量的,只是有人愿在人前流泪,而另一些人则更愿意转身后再流。我属于后者,眼泪不比别人少,只是当人面强忍少流而已。对于自己的文字,凡是珍爱的多是流着泪写出来的,情真才会意切,意切才能震撼自己,感动他人。

性格内向且口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与他人的交往,采用文字倾诉作为抒发、宣泄个人情感及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其实是一种偷懒的选择。身处异国他乡时,白天满眼老外,讲洋话、吃洋饭、看洋景、守洋规矩,晚上回到寝室时,对着镜子说几句家乡话,无尽的孤寂与无助常相随,于是坐到电脑前码起一行行汉字,渐渐使自己平静下来,随即感觉仿佛找到了回家的路。

严格说来,我对文学一直是单相思,是敬畏,爱她,却又不敢靠近。心怀虔诚、认真写作,却缺乏足够的才气及勇气,写出一些习作、杂文,也发表过一些文字,但至今尚不敢做当职业作家的梦。作家在我心目中太过神圣。

读初中时,偶然得到Vs.奈保尔撰写的《米格尔街》的中文译文稿,读了第一篇,平淡中似有种别样的滋味,读过第二篇更觉味浓,随之第三篇……竟然一直读了下去,读着读着,心中豁然敞亮起来:原来可以这样写作文!

于是,我的作文生涯便这般无声地开始了。

书评(媒体评论)

我特别欣赏王佳这一部书稿。尽管它还未成书,但其中《滞留在昨天的“上尉”》一篇,我已经在课上亲自为大学中文学子们读过了。我当时的评语是一一

“它使我联想到了都德的《最后一课》,是由内心里淌出来的文字写成的。都德内心里淌出的是悲愤,王佳内心里淌出的是悲悯。无真情怀是断然写不出来的,甚至,都不会有写的冲动。”

有限的文字,令人唏嘘的一个人物,写得好极了。即使在这篇悲哀的人物素描中,竟也有令我感到温暖的细节和段落。如那贺卡,如结尾的文字。

倘日后王佳成为作家,我觉得此篇可作为她的代表作之一。

(王佳)笔下有情愫。

亦有情怀。

于是,大气派。

在《异国魂》一篇中,关于胡云眉烈士的那一段文字,令我眼眶湿了。许多80后对“文革”中事不甚了了,往往也漠不关心。(但)80后女孩王佳的眼,穿透历史尘埃,以隔代人的大情怀将一位叫胡云眉的女性的真实遭遇呈现给世人看,意义大矣……

——摘自梁晓声《王佳的眼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8岁走天涯(一个80后女孩游学世界亲历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42740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