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公司的逻辑(一本书读懂商业社会)
内容
编辑推荐

《公司的逻辑(一本书读懂商业社会)》由吴刚梁所著,以公司治理为核心,从文化、法律、金融、管理等多个角度,系统地论证了企业家价值观、公司基本制度、治理结构、声誉机制、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产权改革七个方面的热点问题。通过分析企业家、股东、职业经理人、债权人、劳动者、客户、供应商、政府、投资人、投行、评级机构等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行为边界和权利义务,探讨了公司里的效率、公平与正义。

内容推荐

中国为什么不能诞生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国美之争中,黄光裕和陈晓孰是孰非?马云有没有违背契约精神?天使投资人是天使还是恶魔?有限责任是“无赖特许状”吗?国企如何赚钱、赚谁的钱、为谁赚钱?自从央视推出系列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之后,关于公司话题的书籍非常热门。但目前市面上的很多书籍主要是列举史料与数据,缺乏对公司原理进行有逻辑的和系统的阐述,这就导致读者对于很多现象不知其所以然。《公司的逻辑(一本书读懂商业社会)》由吴刚梁所著,本书通过对热点经管现象的解读,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为你揭示纷纭复杂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帮助你明白公司的“前世今生”,了解公司背后的运行逻辑。

《公司的逻辑(一本书读懂商业社会)》内容充实细腻、观点新颖独立,不管你是财经爱好者,还是公司管理者,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必备之书。

目录

第1章 公司的灵魂:企业家价值观

 1.1 信仰危机下的“国学热”

 1.2 儒商:自相矛盾的伪命题

 1.3 法家:似是而非的法治

 1.4 道家:通往自由之路

 1.5 墨家:民主与科学的先驱

 1.6 企业家的信仰

第2章 公司的身世:性质与起源

 2.1 黑匣子里的秘密

 2.2 古典企业:家族企业的宿命

 2.3 股份公司:认钱不认人

 2.4 有限责任,无限权利

 2.5 法人:伟大的拟制之物

 2.6 政府VS公司:不可错位的逻辑

第3章 公司的架构:内部的治理结构

 3.1 企业家:剥削者还是价值创造者?

 3.2 股东:公司唯一的老板

 3.3 董事会:公司法人的心脏

 3.4 职业经理人:打工仔还是合作者?

 3.5 劳动者:人力资本的价值在哪里?

 3.6 债权人:危难之际显身手

第4章 公司的形象:外部的声誉机制

 4.1 客户:品牌为何有价值?

 4.2 供应商:如何防止被“敲竹杠”?

 4.3 政府:“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4.4 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之争

 4.5 评级公司:市场之眼

第5章 公司的血液:资本的游戏

 5.1 公司的价值:虚拟经济并不“虚”

 5.2 资金:“劫贫济富”的生产要素

 5.3 股权文化: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

 5.4 投资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5.5 公司的成长:并购是资本掠夺还是价值创造?

 5.6 投资银行:高贵的资金“掮客”

第6章 公司的形态:规模与边界

 6.1 大而不倒:谁在纵容贪婪?

 6.2 跨国公司:无法拒绝的入侵

 6.3 小微企业:穷人的公司

 6.4 企业的边界: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6.5 虚拟企业:大小无形

第7章 公司的基因:产权与国企改革

 7.1 产权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7.2 产权有成本,制度有优劣

 7.3 所有者缺位:国企永远的痛

 7.4 国企崛起背后的隐忧

 7.5 公有制还是共有制?

 7.6 人民信托基金:“全民所有”不是梦

试读章节

儒家思想无法形成契约精神。现代商业文明只可能产生于契约社会,而契约社会必须建立在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否则,无法形成契约精神。

契约的第一个基础是“自由”,人人都可以通过缔结契约为自己创设各种权利和义务,但在儒家提倡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个人的身份与地位是由血缘和出身来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建立在这种“自然”关系之上,这与“契约”关系所提倡的“英雄不问出处”相悖。

契约的第二个基础是“平等”,儒学维护等级观念,形成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纵向的礼制文化,而不是一种横向的、人人平等的契约文化。儒家以家族为中心,形成一个“人情社会”,与外界的联系少,信任度随着血缘关系的稀释而递减,对家族以外的陌生人缺乏信任,因此只能跟熟人做生意,商业关系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契约的第三个基础是“互利”。尽管儒家也十分讲究“信”,但这是单方许诺,实际上是一方对另一方无条件的义务和责任,守信的动力来源于“忠”或“义”,而契约文明的“诚信”是建立在双方互利合作的基础上的,履约的动力来源于利益交换。由于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是自私自利的,因此“忠义”只是偶然的、暂时的,而“互利”才是广泛的、长期的。在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的手工业作坊里,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是一种师徒关系,而不是雇佣劳动关系,这种关系很难发展成为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契约关系,因此儒家那种没有“互利”的“信”不是契约精神所提倡的“诚信”。

综上所述,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的儒家文化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基因,这是导致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的一个原因。然而,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有人提出了“儒家资本主义”,他们认为东亚的“经济奇迹”主要得益于儒家文化,这说明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并不矛盾。我们应该承认,儒家提倡的顺从、中庸、奉献、勤劳等精神对以自由民主为核心价值观的西方企业文化来说,确实是一种有益的补充。研究也表明,日韩企业效率确实比较高,员工稳定,注重精细化生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创造东亚经济奇迹主要不是靠儒家复兴,而是靠西方文明。如果说儒家文化真的能够发展资本主义,那么工业文明为何会起源于西方,而不是中国?为何在西方列强入侵之前,东亚国家没有出现经济奇迹,反而在落后挨打?事实上,近代以来,日本、韩国、新加坡都被西方文明“修理”过,而且被“修理”得越厉害的地区,发达程度越高,而保留儒家文化越多的地区,发达程度就越低。日本在19世纪就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加快“脱亚入欧”的步伐,成为世界列强之一;“二战”后,日本虽然战败,却能够迅速从一片废墟之中重新崛起,也是摒弃国家主义、接受美国植入的价值观的结果。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也多次公开表示,儒家价值已经差不多过时了,必须予以改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儒商”是个自相矛盾的伪命题,那些喜欢自称“儒商”的企业家,要么是对儒家思想体系缺乏深入了解,要么是不自觉地受到儒家“抑商”思想的影响,对商人的评价不高,所以喜欢在“商”之前加个“儒”字来救赎自己。

P12-14

序言

在2010年4月《国资迷局》一书出版之后,我本来打算好好歇一歇,还参加了一个“企业家国学论坛”。随着国美控制权之争的不断升级,公司治理话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正好那时我又开始从事股权管理工作。那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与公司治理相关的事情让我深有感触,为了解开心中的困惑,我开始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结果一发不可收,感觉自己又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公司是什么?公司是如何运行的?它遵循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游戏的参与者包括谁?什么样的游行规则才能体现效率、公平与正义?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如何影响公司模式的?顺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就自然得出了“公司的逻辑”。

公司是当今社会的细胞,即使你没钱“开公司”,你也离不开公司,你要买公司生产的产品,你要在公司里上班赚钱,你赚到的钱还可能买公司的股票,你存在银行的钱最终流向了公司。其实,整个现代社会就是一个以公司为核心进行交换和循环的生态系统。因此,不管你是企业家、工商人士,还是普通大众,你都不能不了解公司的逻辑。

所谓“逻辑”,就是“讲道理”。自从央视播出专题片《公司的力量》后,公司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市场上关于普及公司基本知识的读物越来越多。然而,这些读物虽然为读者提供了宏大的叙事和权威的史料,但很少告诉读者公司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本书立足当前国内发生的重大公司事件,从文化、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论证,探寻纷纭复杂的事件背后的真相与逻辑,为读者提供一套解读财经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及一套评判公司事件是是非非的价值标准。

将深奥的理论用浅显的文字表达出来,不使用任何图表与公式,不说晦涩难懂的话,也不说废话和套话,这是我在创作时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在行文风格上,本书采取了财经随笔的形式。为了使本书读起来更加流畅,我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也不像学术著作那样以脚注的形式来详细说明所引用资料和数据的来源,而是直接将它们体现在正文之中。

事件的背后是逻辑,逻辑的背后是复杂的经济学、法学与管理学原理。本书虽然通俗易懂,但绝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读者慢慢咀嚼与品味。它或许会让你产生强烈共鸣,或许会颠覆你的“常识”,或许会给你一些启迪,当然,也可能会让你不适与反感。但无论如何,相信它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书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理性与逻辑,不讨好官方,不迎合民众,自始而终勇于捍卫真理。书中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本书在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编辑、朋友及亲人的大力帮助。首先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相关编辑的辛勤工作,也要感谢刘坤、张斌、杨琴给予我的建议和帮助,更要感谢妻子刘静在身后一贯的默默支持。

我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从构思、阅读、写作到出版,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熬了无数个夜,牺牲了无数个双休日。我的所有付出并不是为了卖书,也不是让自己名声大噪,只是心里有话不吐不快,希望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只要读者认为这本书对得住自己付出的书价和阅读时间,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作者

2012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没有信仰的经济是疯子。没有好的信仰所形成的商业伦理支撑,就会有工商而无文明,有贪婪而无禁忌,有财富而无幸福。

——(著名经济学家 赵晓)

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否则人类就进入灾难之门。

——(英国著名思想家 约翰·洛克)

很多人创业是为了拿融资,被投资者牵着走的人,一定废物一个。市场可以掌控我们,客户可以掌控我们,股东怎么行?他们就是股东。

——(阿里巴巴创始人 马云)

我认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赚钱。现在到处都讲企业社会责任怎么样。我认为首先要对股东负责。

——(著名经济学家 许小年)

VC带来的不仅仅是钱,最重要的是一个透明公开的分配机制,投资人、创业者、企业员工、核心骨干大家都要有这个利益均摊。

——(360安全卫士董事长 周鸿祎)

投行是什么玩意儿呢?他们其实和基金利益是情人,和要上市的公司是一夜无情。总想压低发行价。

——(当当传世人 李国庆)

我不在乎企业自身有多少资源,而在乎这个企业有多少能力去整合资源,这是核心问题,世界的都是我的,我的都是世界的。

——(美特斯·邦威创始人 周成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公司的逻辑(一本书读懂商业社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刚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295471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