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文学两性隐喻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单百灵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学两性隐喻研究》围绕“中国古代文学话语中的性及两性隐喻”展开,努力从两性关系的角度着眼,意在关照中国古代性及两性的隐喻背后的思想在这一沉默领域发展过程的独特的历史轨迹,审视中国古代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两性关系的存在状态。

内容推荐

单百灵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学两性隐喻研究》以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为观照对象,以古代文学话语下的性及两性关系的隐喻为切入点,通过对旧有的有代表性文本的梳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性隐喻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努力从两性关系的角度着眼,并在分析中注重分析对象的多重社会身份的综合性。本文意在观照中国古代性及两性的隐喻背后的思想在这一沉默领域发展过程的独特的历史轨迹,审视中国古代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两性关系的存在状态。在感染和接受西方的批评理论的同时,能够不盲目地紧随其发展路线之后,而利用巨大而优厚的本土资源为研究寻找新的立足点。

论文的主题围绕“中国古代文学话语中的性及两性隐喻”展开。论文的第一部分是隐喻从原始意象到文学修辞的转变。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论述早期的自在的隐喻,在这一论述中探讨早期文学中呈现的两性关系状态——自然的两性关系是如何随着隐喻向文学修辞的过渡而转变成非自然状态。论文的的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干,致力于对古代经典性隐喻群的梳理,从而将古代文学中的性隐喻分为三种动态的类型:由原始性崇拜衍生的性隐喻、文学内部审美修辞产生的涉性隐喻和汉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性典故。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通过横向(不同文学层次中)和纵向(不同时代中)的性隐喻比较分析其社会文化心理构成的差异。

目录

第一章 性隐喻——从原始意象到文学修辞

 第一节 原始崇拜和初期隐喻性思维

一、性崇拜:早期原始性意象的生成

二、早期自在的性隐喻——女阴崇拜和男根崇拜

 第二节 原始意象与作为文学修辞的隐喻的话语形式

 第三节 文学的隐喻——衍生于中国隐喻式文化传统

第二章 古代文学文本中的经典性隐喻群

 第一节 由原始性崇拜衍生的文学隐喻:自然事物的涉性隐喻

一、乾坤、阴阳、牝牡

二、云雨及其衍生

三、风、风月、风流

四、从鱼鸟、鸟衔鱼到龙凤

五、水

六、花与婊子

七、藤缠树

八、蛇

九、三个字的“脏话”——屌、屄、肏

十、以莲喻女的传统和三寸金莲

十一、薪

 第二节 文学内部的审美修辞: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涉性隐喻

一、以战争类比的性隐喻

二、琵琶别抱(指妇女再婚)、品箫

三、茶壶茶杯

四、红色与女性

 第三节 汉民族文化大背景下的衍生:由典故中产生的涉性隐喻

一、聚鹿

二、乌龟与戴绿帽子

三、龙阳、余桃、断袖

四、敦伦与合卺

五、河东狮吼与季常之惧

六、吃豆腐和吃醋

 第四节 海南崖州民歌中的性隐喻

第三章 涉性隐喻的文化心理

 第一节 性隐喻的类比对象与古代性规范

 第二节 性隐喻的文化心理差异

 第三节 和谐美的集中表达——中国古代传统两性隐喻的思维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文学两性隐喻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单百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717015
开本 16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2014113932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6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