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俭/时代美德一字经
内容
编辑推荐

姜文明编著的《俭》是时代美德一字经系列之一,《俭》诵经典名句,读模范故事,做有道德的人。

历经数千年传承融汇时代精神的美德,是中国人思想道德的灵魂,是构筑中国人时代精神的血脉,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

内容推荐

姜文明编著的《时代美德一字经:俭》针对市场上缺少入情、入理、入心的道德教育读物,专门为广大未成年人精心打造。要改善社会的道德风气、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首先须有好的读物。《时代美德一字经:俭》适应了这一社会需要。《时代美德一字经:俭》力求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完美融合,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凸显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道德传统的历史延续性。在保证其通俗性、可读性的同时,保证有一定的创新性。

目录

第一辑 解析篇

一 俭德的基本内涵

二 现代俭德的要求

三 俭德培养

第二辑 菁华篇

第三辑 范例篇

1 季文子以俭为荣

2 汉文帝节俭罢露台

3 召信臣革除奢靡之俗

4 唐太宗戒奢

5 刘晏雪中买烧饼

6 范质俭朴接圣驾

7 范仲淹断齑画粥

8 苏东坡屋梁悬钱培

9 乔致庸治家

10 奢败俭成:饺子皮的故事

11 方志敏笃守清贫

12 黄克诚的简朴生活

13 童第周:昂贵的显微镜

14 潘序伦:补丁加补丁的衬衫

15 蒋筑英:省吃俭用为单位买器材

16 罗健夫“新一代知识分子楷模”

17 李书福:富翁同样讲节约

18 节俭:走向成功的重要品质

19 节水老人:郭树森

20 陈云“32个补丁的棉坎肩”

21 吴仁宝:俭朴铸就辉煌

22 “拆解王”:变废为宝惊天下

23 踏着节俭的基石迈向成功

24 “节俭宣传”:遭到白眼也要劝导

25 网络故事:“不剩哥”

26 丛飞节俭助学

27 郭二玲:草原上的“最美律师”

28 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其居

29 壶叔告诫重耳节俭

30 孙叔敖临终教子以俭

31 杨震以“清白”为遗产

32 张俭不穿新皮袍

33 王沂公荣归避迎送

34 “天下廉吏第一:于青菜”

35 徐特立倡导节俭

试读章节

一俭德的基本内涵

要完整地了解“俭”,先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厚重而遥远的历史中,去追溯古代俭德的宝贵价值,去理解这一闪耀着光芒的人类生存智慧。

1商周时期重视“俭德”

“俭”字古代写做“儉”,“儉”字是“□”字旁加“□”,而“□”的意思是,“两边”、“两面”,字形好像屋内两个人相背而坐,表示人前和人后都一样,意思是“约”,也就是约束自身行为。汉代许慎编辑的《说文解字》中解释说:“俭,约也”,就是约束的意思。清朝人段玉裁所做的注释指出:“约”表示缠起来捆在一起,“俭”是不敢放纵、不奢侈的意思。俭和奢是相对立的,《说文解字》:“奢,张也”,俭指的是约束,那么奢指的就是张扬、不节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俭”字本来的含义是“对自己进行约束、克制”。

俭德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形成的。在人类的早期社会,我们的祖先面临的环境很险恶,经常衣食不足。于是,人们把捕获的猎物和采集的果实储存一部分,以备后需,这便是俭的萌芽。此后.俭的思想就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之中。关于俭德思想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古代典籍《尚书》和《周易》中。《尚书·太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早在公元前16世纪,商朝初期的时候,大臣伊尹就建议刚刚即位的君主太甲说:“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意思是说:你要非常谨慎,在统治中要有俭德,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维持你的王朝。西周建立初期,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总结商纣王奢侈导致亡国的教训,做了《多士》和《毋逸》两篇文章,告诫周成王不要骄奢、杜绝淫侈,在生活中崇尚节俭。《周易》中也提出了俭德思想:“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意思是说君子要培养节俭的德性,避灾免难,切不可以功名利禄为荣耀。从这些初期的记载中看,古人对俭德是非常重视的。

2春秋战国以来“俭”思想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俭”字的内涵发生了改变,主要用来表示“财物节省、节约”,并且把俭和“戒奢”相提并论。俭德的要求也被具体展开,古人认为俭德是消费德性,主张节用爱物,对劳动果实要爱惜,在消费中不奢侈浪费。孔子提出了“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他所提出的“节用”思想,是以“爱人”为基础的节用,是对民力的爱护。孟子明确讲“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他认为从自然中获取物品要按照适当时间,用物要有节制,是从整个人类和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看待俭。

俭是形成其他各种美德的基础。《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朝的司马光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认为“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他把“共”解释成“共通、相同”,指人的高尚品德都是通过俭而养成的。奢侈是最大的恶。俭约、节欲有助于正心养性,过简朴生活,遵从社会礼仪秩序。人应当正确看待正当的需要,免于堕入纵欲之中。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是说,要想成为一名光明磊落的君子,要用静来修身,通过俭来培养自己的德性。

古人对俭的重要作用也有深刻的认识,认为俭主要用于持家和治国。家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要使家庭稳定富足,必须要勤俭持家,通过合理安排家庭消费,积极推行俭,以防家庭成员受匮乏之苦。历史上,很多思想家写了治家格言来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在这些格言中几乎都把俭作为治家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如隋朝王通说“御家以四教:勤、俭、恭、恕”。他把俭看做是治理家的四条准则之一。明朝陈录说:“成家之道,日勤与俭。”治理国家更要崇尚节俭,君主应该以身作则,行己有俭作为榜样,才能使整个国家稳定富庶。如汉文帝和唐太宗推崇以俭治国,成就了历史上的盛世。三国时期的桓范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政要论·节欲》)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看历史上成就家国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俭约,他们的失败,没有一个不是由于奢侈。唐朝人谭峭也说过:“一人知俭一家富,王者知俭则天下富。”(《化书》)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知道节俭,就会使一家富足,君王知道节俭,天下就富足。P3-5

序言

“美德”是什么?在有些人看来,就是埋头傻干而不计报酬多少,与人交往而甘愿事事吃亏,不考虑个人得失而时时奉献。这种想法,让我们想到了热带丛林中的狐狸和狼。这种所谓的智慧.也不过是丛林之中狐狸和狼的智慧。这种对美德的看法.也不过是没有任何感恩之心的“小人”的内心独白。对狐狸和狼来说。甚至对只图利益的“小人”来说,美德确实什么都不是。但是,我们到底是要把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建设成一个美好的人类世界。还是要把它变成一个热带丛林?丛林之中,没有谁永远都是强者.即使老虎狮子也不例外。当那些信奉丛林规则的“智者”成为“更智者”爪下的一块肉时。他的智慧在哪里?

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因为沾了别人的便宜,固然可以一时得意,但当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再了。前乐而后苦、开始得意而日后途穷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种高妙的智慧。真正的名家应该是淡泊名利、以追求真理为使命的人。

在有美德的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同时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俗语也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心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能使自己愉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

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增进入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强于孤军作战。人之所以能够胜过万物,就在于人与人之间能够合作起来。

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自己的快乐。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因此,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孔子曾经提出过“惠而不费”的君子智慧。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如果我们能把孔子的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真正成为每一个人的操守,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的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的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样,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这就是真正的“惠而不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俭/时代美德一字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文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76485
开本 16开
页数 1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4-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0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