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底两万里/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被“怪物”俘获的故事。而所谓的“怪物 ”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潜水艇艇长尼摩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三人做海底旅行。沿途,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生物,经历了种种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等三人不辞而别,将他们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小说悬念迭出,高潮频起,趣味盎然,蕴含着鲜明的爱憎和广博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内容推荐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海底两万里》作者让读者登上:“鹦鹉螺号”以平均十公里的时速在将近十个朋的海底旅行中,随着尼摩船长和他们“客人们”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景观和各类生物,航海中高潮迭起,“有海底狩措、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章鱼搏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

目录

书路导航

1.飞逝的礁石

2.赞成与反对[精读]

3.“悉听尊便,先生!”

4.内德·兰德

5.漫无目的的航行

6.全速前进[精读]

7.种类不明的鲸鱼

8.动中之动

9.内德·兰德发火

10.海洋人

11.“鹦鹉螺”号[精读]

12.一切都用电

13.几组数据[精读]

14.黑水

15.邀请信

16.漫步海底平原

17.海底森林

18.太平洋下四千里

19.瓦尼可罗群岛

20.托雷斯海峡[精读]

21.在陆地上的几天

22.内莫艇长的闪电

23.强制睡眠

24.珊瑚王国

25.印度洋

26.内莫艇长的新建议

27.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精读]

28.红海

29.阿拉伯隧道

30.希腊群岛

31.四十八小时穿越地中海

32.维哥湾[精读]

33.消失了的大陆

34.海底煤矿

35.马尾藻海

36.抹香鲸和长须鲸[精读]

37.大浮冰

38.南极

39.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40.缺氧

41.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42.章鱼

43.墨西哥湾暖流

44.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45.大屠杀[精读]

46.内莫艇长的最后一句话[精读]

47.尾声

试题练习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1866年出了一件怪事,出现了一种没人说得清楚、也无从解释的现象,大家可能还都记忆犹新。且不说种种流言使港口居民惴惴不安,令内陆公众惊诧不已,就连那些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也都大大地受了震动。那些从事大宗买卖的商人、船主、船长、打鱼的、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欧美两大洲的各国政府,对这件事都表示了高度关注。

因为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船只在海上碰到过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梭形物体,有时还闪着磷光;和鲸鱼相比,这个“庞然大物”体积要大得多,动作也快得多。

有关这个巨大物体出现的情况,不同船只的航海日记上记得相当一致:那个东西,或是那个动物,呈现的是一样的外形,活动起来是一样的神速,动力同样惊人地强大,似乎生来就具有特别的活力。假如这是一种鲸类动物,比起到那时为止科学上进行过分类的鲸类来,它的个头要大得多。无论是居维叶、拉塞佩德,还是迪梅里和卡特拉法热先生,都不会承认这种庞然大物的存在——他们只承认见过的东西,即所谓经他们这些学者的法眼审视过的东西。

保守的估计,认为这个东西长二百英尺;夸张的估计,说它有一海里宽,三海里长。把这两种估计都撇开,在多次观察所得的结果里取其中,我们也可以肯定,这种庞然大物的个头,比鱼类学家迄今为止所见过的要大得多——假如这种东西果真存在的话。

然而,这东西果真存在,事实本身已经不容否认;根据人喜欢相信神奇事物的习性,我们就会明白,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物一旦出现,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什么样的轰动。至于把此事斥为无稽之谈,这种做法不足为训。

实际上,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一伯纳克轮船公司的汽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碰上过这个会动的大家伙。一开始,巴克船长以为是碰到了一座不熟悉的礁石,他甚至还打算对这座礁石的准确位置进行一番测量呢;但就在这时,从那个奇怪物体身上喷出了两根一百五十英尺高的水柱,呼啸着冲上了天空。这样看来,除非这座礁石上有间歇性喷泉,不然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汽船碰上的就确确实实是某种水生哺乳动物了。这是一种到那时为止尚不为人所知的动物,能用鼻孔喷出夹杂着空气和蒸汽的水柱。

同年7月23日,西印度一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里斯托巴尔·科朗”号汽船,在太平洋上也看到了相似的东西。这就是说,这条异乎寻常的鲸类动物能够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地方游到另一个地方,因为,“希金森总督”号和“克里斯托巴尔·科朗”号是在两个相距七百古海里的不同地点看到它的,而时间只隔了三天。

十五天之后,在距离“克里斯托巴尔·科朗”号看到那个庞然大物两千古海里的地方,国家轮船公司的“爱尔维修”号和王家邮船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之间的大西洋上一处海域迎面近舷对驶的时候,同时看到了那个怪物,那里是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通过这次共同观察,估计这只哺乳动物的身长至少在三百五十英尺以上,因为,尽管“爱尔维修”号和“香农”号船身都有一百米长,和这只哺乳动物相比,身形还是小了些。但是,经常出没于阿留申群岛海域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的鲸鱼,最大的身长也只有五十六米,从来没有超过这个身长的。

这样的报告一份接着一份。横渡大西洋的“佩雷尔”号最近所做的观测,走依兹芒航线的“埃特纳”号和那个怪物的相撞,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上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洛德·克莱德”号上测到的准确方位,都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在一些国家里,生性幽默的人拿这件事开玩笑,但那些严肃务实的国度,如英国、美国和德国,对这件事都极度关注。

在各大中心城市,这个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咖啡馆里有人津津乐道地说它,报纸上有人嘲弄它,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舞台。小报碰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任意编造谣言。各种想象出来的巨大动物在报纸上再次出现,从极北地区可怕的白鲸“莫比·狄克”,到斯堪的纳维亚神话里硕大无朋的海妖,应有尽有。斯堪的纳维亚神话里的海妖能用触角把一条五百吨重的船缠住,拖下海底深渊。有人甚至引经据典,搬出亚里士多德和老普利尼的观点,这两个人都认为世上存在着怪物;接着又提到彭陶皮丹主教的挪威故事,保尔·赫格德的游记,最后还抬出了哈林顿先生的航海报告。哈林顿先生的诚实是不容怀疑的,他肯定地说,一八五七年他在“卡斯蒂朗”号上看到过一条大蛇,那条蛇到那时为止只在旧时的北极探险船“立宪”号行经的海面上出没过。

于是,在学术团体里和科学杂志上,信其有的人和怀疑派之间的一场没完没了的论战爆发了。“怪物问题”使人头脑发起热来。信奉科学的记者和信奉神灵的记者斗了起来。在这场有纪念意义的论战中,挥洒了大量墨水,有几位甚至还洒了几滴鲜血,因为,他们从海蛇谈起,最后展开了最为严重的人身攻击。

论战进行了半年,双方各有胜负。各类小报连篇累牍,对秘鲁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联合会和华盛顿史密斯协会等学术团体发表的论文,对《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本堂神甫主办的《宇宙》杂志和彼德曼主办的《消息报》上进行的讨论,对法国和外国各大报刊上的科学专栏文章,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怀疑论者引用了林奈的一句话,小报那些才华横溢的作者戏谑地模仿了这句话,对“大自然界不制造蠢货”的说法,确实起到了支持作用;他们恳请当代人不要违背大自然,去承认有什么海妖、海蛇、白鲸“莫比·狄克”,不要相信那些头脑发热的水手们的胡言乱语。最后,在一张令人生畏的讽刺幽默型报纸上登出了一篇文章,是该报最受读者欢迎的编辑撰写的,这位编辑像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希波吕托斯似的,给了那个怪物最后一击,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结果了它的性命。才智战胜了科学。

在一八六七年的头几个月里,怪物似乎已经被埋葬,不可能死而复生,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新发生的一些事又摆在了公众面前。这一次,涉及的已经不再是个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一项需要避免的真实而严重的危险。问题的性质变了。那个怪物又变成了小岛、礁石和暗礁,不过是个能飞逝的暗礁,难以确定,让人琢磨不透。

一八六七年三月五日夜,正行驶到北纬27度30分和西经72度15分海域的蒙特利尔大洋公司的“莫拉维扬”号汽轮,右舷尾部碰上了一块岩石。没有一张海图标明过这片海域有这么一块岩石。“莫拉维扬”号是一艘四百马力的汽船,借着风力,当时正以每小时十三节⑩的速度行进。毫无疑问,如果不是船体质量上乘,就会被撞裂,“莫拉维扬”号可能也就带着从加拿大运来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葬身海底了。

意外发生在清晨五点左右,正是日出时分。航向值班员们急忙冲向船尾,全神贯注地察看洋面。洋面上什么也没有,只在三链以外的地方有个已经碎成了浪花的旋涡,犹如平静的洋面受了重重的一击。

P1-3

序言

经典与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文化思想的结晶。它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名著来与古人交流,了解世界各国精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从而获得启发,拓展人生。

从小学到中学,是一个人的心智由懵懂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像是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美好的作品能让我们看见了外面那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通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来了解西班牙文化;通过莎士比亚的悲喜剧集来了解真正的英国;通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见证前苏联历史的宽广和苦难。经典名著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阅读它们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捷径。一套全面而意义深刻的经典人文教育丛书对中小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至关重要。它起着传承和净化,启迪和感悟,融个人的经历和经典的养分于一体的作用,是中小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方块字”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是为全国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中外名著系列丛书。我们希望这次修订后的“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丛书”内容更原汁原味、知识更实用、针对性更强。它一定能成为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本套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选本。所选图书为现行教材、大纲、新课标所指定必读名著;是经过几年市场检验沉淀精选出来的最受中小学生喜欢的名著。

其二,体例。无删减,原文原著呈现;书中设置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特色人物、人物关系表、旁批、注释、思考练习题等栏目。

其三,作者队伍的现代性和专业性。本丛书的编者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权威或从事外国文学教育的老师。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眼光,精益求精,能满足学生日益提高和不断变化的阅读需要。

广大的中小学生朋友们,这是一片广阔的阅读海洋,这是一次精神的游历,进入其中你们会获得一次神奇的体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底两万里/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24902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2308546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2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