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造哈佛(一个全职妈妈20余年的教子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林瑞瑜著的《创造哈佛(一个全职妈妈20余年的教子手记)》是风靡台湾的教子正典,长期稳坐台湾诚品书店、金石堂书店畅销榜第1名!书中讲述了一个家庭,3个孩子,都被哈佛大学“提早录取”,还被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等美国顶尖名校争相录取。

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养术,能培育出如此出类拔萃的孩子?打开本书,你将看一个全职妈妈20余年的教养智慧与坚持!

内容推荐

当孩子面临成长烦恼时,妈妈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林瑞瑜著的《创造哈佛(一个全职妈妈20余年的教子手记)》是通过三个孩子的成长故事,讲述他们从普普通通的小孩到出类拔萃的哈佛高材生的成长过程,看一个妈妈如何通过自己的耐心、坚持和智慧帮孩子们赢得人生!

目录

前言:第三次参加哈佛毕业典礼

第一章 比跳级更重要的事

 聪明孩子也需要慢慢成长

 到底要不要跳级?

 为什么要写功课?

 8岁女儿的人际关系

 可大可小的“摔球杆事件”

 小狗狗的命运——教孩子们负责

第二章 倾听、支持,陪伴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不要轻易说小孩子有“学习障碍”

 荣誉感最容易激活孩子的上进心

 孩子,我们以你为荣

 呵护孩子的爱心——一只也许存在的小猫咪

 品格与态度的建立更重要

第三章 人生不只有学业,还有阅读、运动……

 孩子该学才艺吗?——钢琴与小提琴

 阅读点亮童年

 对读书的兴趣,比一时的成绩重要

 赞赏与鼓励,让小儿子蜕变

 运动教给孩子的能力

第四章 我的反思和心得:关于放手和体罚

 学会如何对孩子放手

 尊重与祝福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培养孩子除了课业以外的兴趣

 关于体罚,我与好友的实验

后记 二十余年的教养心得

附录一 关于哈佛大学

附录二 关于美国的高等教育

试读章节

消失一学年的英文作业簿

女儿在二年级时,我是她班上的教室妈妈。学年快结束时,班导师打电话给我,因为学年即将结束,她的工作量很大,希望我能到教室帮她改学生的作业。

在改作业的同时,我心生狐疑,心里嘀咕着,怎么好像没见过女儿在家写过这本习题本,后来又想,这本的习题作业都很简单,女儿可能在学校就写完了,所以没带回家写,不过也似乎从没有在教室里看到她写这本习题。

等到全班十八个小朋友的作业本都改完了,算来算去就是少了一本,女儿的那一本。我心里纳闷,是不是女儿这次忘了交本子呢?

结果,那天下午我在帮老师整理书籍时,突然在角落里找到女儿的这本作业本。翻开一看,整本作业本共二十节,学期开始时,似乎还认真写了一些,但到了第五课以后全部空白,我剎那间明白,女儿很久都没写功课,所以干脆本子也不要了,我顿时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即找她来责骂一顿。

二十四年前的国语作业簿

可是,我突然想到,自己在小学五年级时,也有将近一整年的时光没写国语功课,没想到二十四年后,风水轮流转,女儿也正在做着我当年偷懒的事呢!

我们那个年代,升学压力大,我上的是所谓的前半段升学班,而且又是第一班,每天作业、考试,加上补习,实在不是一个10 岁的小孩能够负担的。那时候的补习及考试,对小孩的残害之大,使得政府不得不正视,终于在我小学六年级时,政府宣布废除联考,改成九年国民义务教育。

回忆起当初,一个10岁的小孩,每天在上完了一整天的课以后,还要被逼着去导师家补习。每天在学校除了考试外,回到家还有写不完的功课,根本没有儿童该有的童年。

那个时候,我觉得写一大堆无聊的作业很没有意思,尤其是千篇一律的国字抄写及默写。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了,生字也都会写了,为什么还要默写十次?所以当时每天写作业成为我最痛苦的时光。

当时,由于我是著名音乐家高雅美女士的钢琴学生(其实是因为高老师是父亲同事的夫人及隔壁邻居,她才收我为学生,并非我有什么音乐长才),导师知道后要我代表学校去参加校际钢琴比赛。刚好那一阵子,我的右手肿痛,导师在求胜心切及紧张之余,大发慈悲,暂时免了我每天默写课文十遍的酷刑。

钢琴比赛的结果如何,我已不记得了,倒是从此我就顺水推舟,再也没有交过国语默写的功课了。

我当时身为副班长,责任之一,就是要帮老师收班上近七十个同学的作业本子,然后把没交作业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以便放学前老师对没写作业的学生进行惩处,通常老师的惩罚是打手心。

也因为作业本子是我收的,自从老师破了例,叫我暂时不用交国语作业本子以后,我就把暂时当作永远,即使在钢琴比赛后,也理所当然地在那一学年里,再也没有写过国语作业,这让我度过了小学时最快乐的一年。

一念及此,对于女儿的没写功课,我也就没那么生气了,反倒开始反省检讨自己。

我心想我真不是个尽责的妈妈,居然对孩子近一整学年没写英文家庭作业毫不知情,真是枉费当初辞了工作的本意,而且还是个每个星期固定两次在教室帮忙的教室妈妈呢!实在是惭愧!在不断自责的同时,我只能不动声色地帮老师把东西整理完毕,以便过几天学期终了时,能把教材移交给暑期班的老师。

P36-39

序言

第三次参加哈佛毕业典礼

2011年5月26日,美国东北-隅马萨诸塞州剑桥的春天正如过往一样气候温和,除了比加州来得湿润一些之外,庆幸的是今年并没有下雨,因此我们小儿子的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得以顺利进行。

这是哈佛大学第三百六十届毕业典礼,今年又是哈佛创校三百七十五年的校庆,因此盛况空前,校园内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而三百多年的哈佛大学,造就了八位美国总统、七十五位诺贝尔奖得奖人。

回想起来,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参加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

我算是识途老马,这次原打算像前两次的毕业典礼般,清晨六点就跟着其他家长在校门口排队,以便九点钟毕业典礼开始时,能够坐在看得比较清楚的位子;结果,一位朋友的父亲是1956年哈佛毕业的老校友,原打算到广场参加毕业典礼,以及他的毕业五十五周年的校友会,临时给了我们他前排位子的门票,也让我免去一大早排队的风霜之苦。

我们来去哈佛已十余年,此次小儿子的毕业典礼,却让我们多了一层依依不舍之情。

自从2000年12月中旬,大儿子十二年级第一学期尚未结束前,接到哈佛大学“提早录取”(Early Aamission)的通知之后,我们家三个孩子就从此与哈佛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还记得当时,不只我们全家欣喜若狂,连学校的校长及老师们也都兴奋莫名,因为该校已经多年没有学生进入哈佛大学了,一直被邻近的高中压着,如今大儿子被哈佛大学录取,学校总算扬眉吐气,师长们都雀跃不已。

2001年4月下旬,我们全家陪着大儿子到哈佛大学,参加学校为已经被录取的十二年级高中生举办的“Prefrosh Weekend”活动,希望借此机会让学生们认识哈佛、了解哈佛,这有助于学生们决定是否适合到哈佛大学就读。

到了哈佛大学,我们深深被这所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吸引,哈佛大学的建筑古老且雄伟,哈佛大学图书馆是全球藏书量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它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更令我感动莫名。而在那个时候。大儿子当即决定到哈佛大学就读。

在全校800多名毕业生中,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并代表所有毕业生在高中毕业典礼上致词的大儿子,进入哈佛大学念书后,主修应用数学,他的学业成绩良好,每年都名列于“荣誉生”行列,同时他也是哈佛大学高尔夫校队的主力球员,更是哈佛大学创校有史以来第一位亚裔高尔夫球校队的队长。

他带领着哈佛大学的高尔夫球队,为学校赢得了多次胜利,他在课堂及球场上的优异表现,使得自己能够年年名列于哈佛大学及常春藤联校的“学者运动员”中。这是哈佛大学奖励学生运动员的最高荣誉之一。大儿子的领导才能,不但受到当时自己母队哈佛大学教练的赏识,更是广受其他学校球队教练的赞许。

大儿子在啥佛大学毕业后,旋即进入乔治亚大学法学院就读法学博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通过加州律师执照考试,如今是南加州一所国际著名的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主管金融商务法律。

同样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的女儿,也是以“提早录取”的名额被哈佛大学录取。女儿进入哈佛大学后,虽是主修化学,但每一个学期,都额外再选修音乐、艺术、语言及文学课程。多年下来,哈佛大学一流的资源,不仅奠定了女儿在生命科学方面扎实的学术基础,也丰富了她的人文素养。

女儿17岁就进入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的四年里,她由不断的学习与成长,养成了冷静思考、当机立断的外科医生特质。

女儿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不仅学习成绩优良,名列“荣誉生”排行榜,对于她所属的社团及服务项目也是认真地参与。她常常在下课后,冒着大风雪,到低收入家庭的学区教导、帮助那些穷苦的孩子们。她所参加的哈佛大学花式溜冰队,在她的热心协调安排下,举办了多次大型慈善演出,门票所得全数捐赠给贫苦的孩童们。

同时女儿也是哈佛校刊的摄影主编,她用相机拍出哈佛大学校园内外许多有趣生动的画面。她在哈佛大学的时光,过得精彩、有趣又充实。

女儿哈佛大学毕业后就立即到南加大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通过美国医师执照特考,现今在南加州担任外科住院医师。女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优秀的显微整形外科医师,为有先天缺陷的病患治疗、解决病痛。

当小儿子也被哈佛大学提早录取,成为我们家第三位哈佛人时。我真是百感交集。

回忆小儿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因为老师的个人好恶,小儿子竟被归类于有学习障碍的学童,若不是当时身为父母的我们据理力争,并想尽办法鼓励孩子,真不知后果会如何。

当小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毕业生致词时,全场掌声雷动。他的谦卑及好人缘使他广受同学的喜爱。

进入哈佛大学后,小儿子也被选为高尔夫球校队的成员,由于每个星期外出比赛,以及练球的时间较长,他从此更加善于利用时间,虽然自知天赋不如兄姊,他却深知勤能补拙的道理。

在大一的时候,小儿子即决定研读心理系,并且自告奋勇地成为一个有学习障碍学童的志工大哥哥(big brother)。经过小儿子四年来的循循善诱,这位学童如今已是学习正常的青少年了,这也是小儿子一直引以为傲的哈佛生涯成就之一。

小儿子自哈佛大学毕业后,在指导教授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现役与退伍士兵的心理状态研究,今天夏天,他将到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目睹三位儿女的学业成就,再回首这二十多年间,对他们的养育、教诲,再加上不同文化的冲击、洗礼,及自己不断的反省与调整,真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有,除了有辛酸,当然也有欢乐,但也因此累积了诸多与子女互动的体验与心得。特借此书,供天下有心的父母作为参考。

后记

二十余年的教养心得

我出生于1956年,台北市人。我的祖父自日据时代起,就在台北市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太平町经营五金商行。先祖为一殷实商人,他所开设的五金商行至今仍矗立于廷平北路的老街上。

我的祖父早年辛苦经营事业,奠定了子孙们衣食无缺且能够用心向学的基础。从祖父母的身上,我学到了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我的外祖父为早期台湾大学医学院的医生,外祖母为台湾留日女医之翘楚。外祖父母伉俪二入学成之后,悬壶济世于祖籍桃园大溪。自幼,我经常目睹我的外祖父母不但对穷苦的病人不收分文,还资助他们车资回家。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慈悲为怀。

我的父亲自台大法律系毕业后,从1956年起,即任职台湾司法界,历任检察官、法官、庭长、检察长、各级法院院长,穷毕生之精力,致力于台湾的司法改革。于2001年,自台湾最高法院院长职位届龄荣退,父亲贡献于司法界将近半世纪的光阴。父亲的为人处事。让我明白了光明磊落的真谛。

我的母亲则是对我我教养子女影响最深的人,母亲对我们姐弟五人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无私的爱,让我学到了教养子女最基本的精神。

幼年随着父亲的职务调动,由北至南,我居住过不少城市,也体验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及风俗习惯。稍长之际,搬至台中市,我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国小毕业时正值政府推动九年国民义务教育,虽忝为国中第一届成员之一,却也未能免俗地参加了私立初中笔试,尔后,在大度山脚下的怀恩中学,度过了三年强说愁的青涩日子。

在怀恩的岁月里,我奠定了扎实的英文、国文及数学基础,尤其是英文。我们当初除了一般正式的英文课外,田振声校长还聘请了旅美归国的周老师来教我们英文会话,从初一开始,就不断地练习美式英语,着重于日常生活用语,这是一般国中所没有的课程,我们受益良多。所以我后来自中山女高毕业后赴美求学,即使刚到美国,在大一英文课堂上,对于教授的讲解内容,虽不能全然明白,可是不论功课作业或论文考试的文法造句及写作能力,都并不亚于班上的美国当地同学。却也因此让教授误以为我是本地生,在较深奥的英文比较文学期末考的分数成绩上,不肯给我外国学生应有的通融及优惠分数。

怀恩中学小班制却宽阔的红土校园孕育了我自由的思想,但严格的家教让我被归类于保守的一群。就这样,在不断的自我矛盾、内心冲突下,我度过了中规中矩、乏善可陈的初中三年。

高中时,全家搬回老家台北,与祖父母团圆。我对周遭的一切,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街道房景,陌生的是学校同学。与台中大度山相比,台北可算是车水马龙的大城市。

……  女儿在哈佛大学的第四年,就决定毕业后回南加大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我们在女儿离家求学多年后,能够决定回到家附近念书,自是喜不自胜。虽然女儿选择的是项辛苦的行业——医生,我们仍展开双臂欢迎。

女儿现今是教学医院的外科住院医师,她醉心于精细的外科手术,一心为有先天疾病的患者解除痛苦。我们虽然心疼女儿每天一早五六点就要进入手术房的辛苦及忙碌,但也学会了对女儿的志愿与兴趣给予最大的尊重与祝福。

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小儿子,从高中开始就到附近的著名大学实验室追随教授做化学研究。在念哈佛大学时,他除了跟随两位教授在不同的实验室做研究之外,在春、秋两季,每个星期还随着高尔夫球校队出城到处比赛。在百忙之中,无论寒暑,每星期还固定辅导一位低收入家庭、有学习障碍的学童Pedro。

有一次,我千里迢迢地去哈佛看他比赛。在校队出发前的早上,他还准备利用空档前的两个小时,搭地铁去辅导Pedro。

我告诉他:“行程太赶了,先取消这一次的辅导吧。”

但他告诉我:“取消辅导对我而言或许是件小事,但对Pedro而言,绝对是件大事。”说完,就匆匆走了。

两个小时之后,当他回来时,他的手上多了一张Pedro画给他的画像。

在随着校队观赛的路上,我既惭愧又欣慰。

我的小儿子将于今年夏天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回首来时路,酸甜苦辣,百感交集,我不敢说有任何的成就,只是希望在能力所及之处,能够把这些年来点点滴滴的心得、经验,下笔为记,分享同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造哈佛(一个全职妈妈20余年的教子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瑞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75337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2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2014156086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