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元星球/新视野文丛
内容
试读章节

1857年,美国经历了又一次经济大恐慌。在此之前,美国因铁路和矿业股票投机与中美洲产生了不愉快;同时一艘从加利福尼亚开往纽约的轮船,在途径卡罗来纳州海岸时遭遇飓风,不幸沉船。船上满载着价值二百万美元的黄金。这种金融上的恐慌又加剧了许多人的担忧:他们担心美国正在走向分裂和内战。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几十年来一直蠢蠢欲动意欲分裂的南卡罗来纳州趁机宣布退出联盟。南卡罗来纳州从联盟分离出去,引起其他几个州也相继退出联盟。这时林肯奋起抵抗,直击萨姆特要塞,内战由此打响了。

战争总是昂贵的,特别考验交战双方的财力和耐力。早期共和体的美国在独立战争中没能经受住这种考验,只得靠法国的现金支持,勉勉强强取得了胜利。1812年的战争使杰斐逊的信徒们认识了国家银行的概念。但是此次内战是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其严峻程度是任何人在战争开始以前都没有想到的。(后来脱离联邦的11个南方州成立的)南方邦联甚至还不如早期的美国共和政体,既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外国担保,政府印发大量纸币,纸币很快变得一文不值。

相比较而言,联盟的日子要好过得多。北方经济要比南方强;人口更多,生产力也更强。北方可以承受赋税增加到足以支付战争所需物资。北方人纷纷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使得杰斐逊·戴维斯(南方邦联的总统——译注)只有流口水的份儿。

即使如此,战争的花费也超出了联邦政府课税和借贷的能力。到1862年早期,林肯政府的财政部长萨蒙·切斯断定:连续的战争会使联邦重蹈邦联的覆辙。切斯提议发行一种不能用黄金或白银赎回但是可以用法定货币兑换的金库兑税券。

债权人首先站出来抱怨了,显而易见,他们借出了硬通货,反过来收回的却是轻薄的纸票子。他们在国会的发言人不仅谴责此举的不公平,还质疑其是否符合宪法。宪法第一条就规定授权国会铸造货币,但并没有说到印制纸币。这不是一种失察:制宪者无一不对印制大陆币引发毁灭性的通货膨胀那段痛苦的回忆而深恶痛绝。很明显,他们并不希望国会再次开动印刷机。

法案的提倡者承诺这一次作为印钞者——国会自身会小心谨慎。纸币,只有当它激增之时才会成为一个问题;如果使其不超越范围,它会对商业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并不会丧失任何诚实的报酬。

反对者们不会买进。在一场吵吵闹闹的辩论中,他们抨击了国会宽松的道德和见不得人的政治。“用这些纸币来偿还法案颁布前就订立好的、私有的和公共的债务,对我来说显然是违背了美好的约定,”马萨诸塞州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告诉众议院,“债务是承付款项或承诺付款……而纸不是钱。”托马斯并没有对支撑军队的需要表示怀疑,但是他希望众议院做得更坦白些。他说:“主席先生,他们拿走我们的财产、房屋和土地;他们并不能专心于一个更高尚的事业。但是请以上帝的名义把诚信意识和自尊留给我们吧。”

伊利诺伊州的欧文·洛夫乔伊希望国会承认这是在戏弄宪法。“如果我相信的话,我将承认公理的必要性,”洛夫乔伊说,“像杰斐逊(在路易斯安那购买案中)所做的那样,承认这件事是必需的,但它又是违反宪法的——我想这要比试图把宪法曲解成(该项)措施的支持者,而每个人都能看出(它)是违反宪法的要更有男子气概。”洛夫乔伊把这个纸币的问题比作神学上圣餐的变体论学说,按照这个说法,面包和葡萄酒被转化为耶稣的身体和血液。“(你)相信这张纸是5美元金币,那么它就是5美元金币。”他嘲弄地说道:“(你)相信它值5美元,那么它就值5美元。”他并不接受圣餐的变体论,所以他也不接受纸币。“它不是国会能力所及的,也不是任何立法机关能力所及的,而是去完成一件(需要)无中生有的不可能之事。”洛夫乔伊不相信政府会像国会承诺的一样自我否定。“当我们已经发行了1亿美元,我们必须再发行1亿美元,接着是下一个1亿美元。这样我们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直至被一堆不可兑换的纸币所埋葬。”通过这个轻描淡写的隐喻,洛夫乔伊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厄运:“阁下,这个国家面前没有悬崖,没有深坑,没有可能存在的海湾,但令人震惊和招致毁灭的是我们面前的这项法案。”

法币法案的支持者们重整旗鼓继续防守。下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宾夕法尼亚州的撒迪厄斯·史蒂文斯要求萨蒙·切斯起草一封信来阐释财政部的想法,切斯回应的时候,坦言他自己对此项法案也持保留意见。“我已经感觉到,我也不想隐瞒,除了铸造法定货币来偿还债务做任何事情都会让人讨厌。”这位参政部长写道。他说他曾经希望劝说人们自愿接受政府(发行)的债券。许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还是有一些人和一些机构拒绝接收和支付债券,他们的举动往往不仅是对债券不必要的蔑视,而是对那些热情支持政府的人和赞同那些不这么做的人在经济上设立的歧视。”因此,发行法币这样的债券变得“绝对必要”。

切斯的解释鼓舞了其他的共和党人。“我们面前的这项法案是一项战时措施——是关于必要性而非选择的一项措施,”纽约州众议员斯波尔丁说,“为了拯救我们的政府和保护我们的民族,这是非常时期必须要采取的非常措施。”P8-11

书评(媒体评论)

“美元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除了国会之外,其身后别无他物。现在世界正在迷失信仰,它也同样可能会失去。”美元的黄金时代已成为过去。“美元成为一个光荣的老品牌,看上去越来越像通用汽车一样。”

——詹姆斯·格兰特,《华尔街日报》

后记

作者想感谢马克·克里斯平·米勒,是他提议我写一本关于美元的书;感谢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的特丽萨·梅和维多利亚·戴维斯,是他们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感谢我的同事和学生,是他们印证了我的想法。

目录

前言

一 法定价值(1863—1907)

二 强与更强(1907—1928)

三 骷髅会(1929—1944)

四 来自华盛顿山的意见(1944—1963)

五 浮动,浮动……(1963—1973)

六 石油美元、欧洲美元和无敌的日元(1973一1989)

七 泡沫和沸点(1990—2002)

八 善待债权人(2003年以后)

鸣谢

序言

显而易见,美国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大麻烦,通常我们把这个“麻烦”称作“金融危机”。在媒体的强大攻势下,人们普遍认为,它的直接诱因是2008年前后的爆发的“两房危机”,由此导致近十年以来由各类金融衍生品所吹出的泡沫最终破裂。这其中真正的麻烦其实并非是倒闭了三家投行,产生了一大堆呆死坏账,而是由于大规模的清欠导致所有人对美元货币体系失去信心,谁也不去借贷了,资金流动由此陷于停滞。

一个经济体系中,货币就相当于血液,假如有一天各个器官(各个经济体)突然意识到血液循环系统(金融机构)一直以来其实非常不靠谱,那么处于增加安全感的本能,谁也不会轻易再让“血液”从自己这里流出去,大伙都搞“现金为王”,这个“血液循环”自然也就不畅了,时间一长整个肌体(国民经济体系)就会跟着坏死。

然而,更为根本的问题或者说麻烦则是自里根时代开始,美国经济结构一步步走向严重扭曲的——金融炒作不存在生产、运输、仓储这些环节,在互联网时代完成一笔交易不过是敲几下键盘的事情,没有任何实业的资金流动速度有可能赶上虚拟经济,通俗地讲,也就是金融炒作堪称来钱最快的行当。

在此前几届美国政府对金融界的不断放纵之下,华尔街一步步成为吸纳资本的黑洞,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美联储的QE1与QE2(QE是量化宽松,之前已经进行了两轮,分别是QE1和QE2)所释放的天量货币并没有激活美国国内多少实体经济企业,除了进一步增加世界范围内的通胀压力之外,它最大的贡献就是数次推高了美股指数。虚拟经济膨胀带来的必然是实体经济的萎缩,由此便出现了一个大问题:你用美元购买的东西绝大多数其实都不是美国生产的,那么你干嘛一定要使用美元呢?这个问题其实早已存在,只不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人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对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加以整肃、限制,于是美国政府内部便有了要求强化金融监管的呼声。对于前一段时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白宫其实一直是在采取默许的态度,因为奥巴马想借此向金融界施压,但现在看来收效不大,一方面白宫对此表示支持,而另一方纽约市警察局则对占领运动毫不客气地施以铁腕。

新近上映的电影《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崛起》里面,拍摄者非常露骨地把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老百姓讽刺为一群暴民,美国精英阶层的主流意识由此可见一斑。一方面美国媒体一直在高调宣称要重振实体经济,而另一方面除了几个被过分炒作的概念之外,至少笔者还没有看到多少改变的迹象——在金融得到必要监管之前,任何振兴实体经济的说法都只能是一句口号。

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一直都是光说不练,但麻烦毕竟一直摆在那里,那么就必须先治标,也就是“输血”——让美联储来印钞票,于是便有了QE3。但这钞票并不是那么好印的。前面已经提到过,钱只有在能买到东西的时候,才能算是“钱”。一旦钞票数量大大增加了,但是可买的东西没增加,那后面必然就是货币要大幅贬值,货币体系最终宣告崩溃。

对美国而言,现在可行的解决途径就是某个国家由于某些原因,被迫大批出售本国的矿产、企业等优质资产,而国际资本进而以美元计价来收购这些资产。如此一来,美联储印出的美钞背后,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实物资产作为支持,大幅贬值也就不可能发生,美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可以再糊弄过去一段时间。于是乎,我们就看到国务卿希拉里最近几个月来不断穿梭于中国各个周边国家,看到美国军方高调宣布要重返亚太,于是乎中国周边各式各样的领土争端就一窝蜂似的爆发了出来。不单是在中国,在北非、在西亚乃至在欧洲,世界在这几年里一下子变得异常混乱起来

美国的麻烦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美元的麻烦,而这个麻烦却是全世界的,仅仅指望美国自身来解决无异于放虎归山,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在这样一个转折性的时期,都该自己作出一些转变。

内容推荐

在这本《美元星球》中,历史学家H.W.布兰兹,详细阐述了美元成为世界主要货币的惊人上升之路。像小说家讲故事一样,他把美国货币史上的一些关键事件一一道来。从美国内战纸币论战到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布兰兹还进一步探究了美元与金银和其他货币之间关系的变化并中肯地阐明了美国经济是推动美元成为全球金融基本价值标准的力量。他生动描述了1869年“黑色星期五”黄金市场曾一度陷入绝境,金融大亨J.P.摩根对美国财政部紧急施以援手,因此美联储应运而生,以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是如何应对1933年银行大恐慌的。此外,布兰兹还指出大萧条中哪些教训该汲取,哪些不该汲取,且对后来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美元主导地位还无形中帮助二战后的德国、日本、俄罗斯和今天的中国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进行了描述。最后《美元星球》以深刻剖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结,指出美元在全球的统治地位显示其力量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编辑推荐

世界运行靠美元。从华盛顿到北京,从政府、商业到个人都依赖美元安全有利地从事商业和投资活动——即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元霸权所显现出来的可能发生的灾难性的代价之后,也是如此。然而,美元是如何在仅靠信用支持即获得林肯总统签署的第一种货币之后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在这个星球占据主导地位的呢?

在这本《美元星球》中,历史学家H.W.布兰兹,详细阐述了美元成为世界主要货币的惊人上升之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元星球/新视野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H.W.布兰兹
译者 百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0437
开本 32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27.12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