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2中国民间记事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何谓“民间记事”?其实就是不代表主流的,纯系民间的视角,检视一年间发生的事。

《2012中国民间记事年选》(作者向继东)收录了《白岩松:说真话是新闻最基本的底线》;《莫言:作家不可以为奖项而写作》;《吃公家的饭,喝领导的酒》等作品。

内容推荐

《2012中国民间记事年选》收录了《白岩松:说真话是新闻最基本的底线》;《莫言:作家不可以为奖项而写作》;《吃公家的饭,喝领导的酒》;《30年坐堂审案,不如19个月“震撼教育”?》;《贵州部分公考考生体检陷入“罗生门”》等作品。

《2012中国民间记事年选》的作者是向继东。

目录

向继东

人物

钱理群“告别教育”

附:理想主义者要学会毒蛇般的纠缠

白岩松:说真话是新闻最基本的底线

学会在妥协中追求——对话韩寒

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

萧功秦:我更担心改革被锁定

“三多三少”杜润生

莫言:作家不可以为奖项而写作

“人道主义是我诗中的红线”

——专访诗人部长吉狄马加

吏治

调查组要来了

吃公家的饭,喝领导的酒

乌坎事件调查

刑警支队的生意经

中县“政治家族”现象调查

交通厅书记的牌局

30年坐堂审案,不如19个月“震撼教育”?

法院院长公开求证:我有何违法

“贪官刑满人编”真相调查

世相

砸车者蔡洋生存碎片

红色朗读者

狱侦耳目

可怜之刃刺向可怜之胸

——执法大队副队长死亡调查

裸商——在国内赚钱,去国外安家

贵州部分公考考生体检陷入“罗生门”

上访农妇告赢精神病院

——“被治疗”的吴春霞获10万抚慰金赔偿

永州“上访妈妈”唐慧被劳教始末

“承包”医疗纠纷

——医患通吃的驻院安保公司

附:第三方就是公了变私了:“安保队长”齐红自述

白色巨塔里的血案

染色的中药

——国家药监局“拆台”,药都身陷染色丑闻

底层

矿难的伤疤——一个矿工村的生存样本

凤凰向西20000米

不存在的村庄

留住女儿

一个智障患者的非正常死亡

六旬夫妇跳楼前的“洼地”生活

北京爱与病

环卫工人沈建国之死

我们的命运哪里还能改变?

——一个“农二代”职校毕业生的来信

教育

“奇官”罗崇敏的新“折腾”

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

馆陶县高三班主任之死

写历史,九○后有话说

沽售教授

“三无教授”请辞硕导

泄题2012:国家考试失守不止考研英语

附:启航为何裸奔冲锋

枪手在行动

——南方周末记者卧底2012高考河南替考组织

附:买“枪”:两万五,上一本

“有什么样的考试,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

——许纪霖教授谈法国高考及中国教育问题

读书改变了什么

试读章节

2002年6月27日在北大的最后一节课上,即将退休的钱理群告诉那些眼含热泪送别他的大学生们,他在刚参加工作时有两个目标,一是去南师大附中教书,一是去北大教书。前者是他的母校,他要去那里完成未竟的梦想。

师大附中课堂的冷清却令钱理群始料未及。开课之前,南师大附中的老师和鼓动学生报名时说的一样:你们都向往北大,钱先生是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但你们现在考上北大也听不到钱先生的课,因为他已经退休了。他现在走到你们中间来上课,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

一开始,学生踊跃报名,不光报上了名的学生坐满座位,没报上名前来蹭课的学生们也在过道和前后排或站或坐,将教室堵得水泄不通。

教了大半辈子大学生的钱理群极为重视给中学生的讲课,他在北京备了两天课,一个字一个字地重写教案,并提前四天来到南京准备。他回忆,课程的质量和氛围都极佳,每堂课学生都听得极为认真,课后作业也表示收获很大,但听课的人数却渐渐少了下去。

一位学生在写给钱理群的信里说了老丈话:“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

2005年,钱理群在北大附中和北师大实验中学再次试手,情形一模一样:一开始人很多,慢慢地就减少到二十余人。

钱理群不禁悲叹。他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来形容应试教育的坚固——“它反映了中学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而不仅教育者(校长、教师)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且也成为学生、家长的自觉要求,应试教育的巨网笼罩着中国中学校园,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而应试教育恰恰是反教育的。”

在走进中学课堂之前,钱理群何曾预想到这样的冷清凄惨。他曾对自己的中学教学报以热望。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时,他谈到自己退休后投身基础教育的初衷:“就当下中国来说,我还是坚持这一点,我们既要进行制度的改造,同时也要进行国民性的改造。说到最后还是人心的问题。人心、人性、道德底线的突破,是你一下子解决不了的,是更带根本性的问题。”在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教了三十年最好的大学生。钱理群得出一个结论:“我为什么关心中学教育?因为我觉得改变人心。可能是更艰难的,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工作。”

但从中学生身上得到的反馈令钱理群始料不及,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他用了“节节败退”来描述自己的中学授课经历。一次在台湾的座谈中,钱理群苦笑着回应那位给他写信的学生:“这位天真的中学生哪里知道,今天的大陆大学教育已经被绑上就业的战车,也迟早有那一天:凡是与就业无关的教育,都进不了大学的课堂!,,

你赶我,我偏赖着不走了

之所以走进中学课堂,除了青年时的梦想,这还是钱理群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执拗的“反击”。

开始介入中小学基础教育是在199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邀请钱理群参与制定新课标。

“时任教育部基础司副司长找我,说我们要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讨论新课标,准备请你来做新课标专家组的顾问。他真是找了我三次,我都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我不懂教育。后来他说了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你不知道,为什么找你,我们教育界已经推不动了,正因为你外行,借助外力才有可能推动,我就同意了。”

钱理群想着兹事体大,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大量写文章谈教育观念。“结果就触犯了其他利益,比如新课标要编新教材,那就触犯了出版社的利益。而且我的出现,对语文教育界的一些权威构成威胁和挑战。然后他们就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批了我整整半年。”

不久后,钱理群去福建讲学,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他说钱教授您好好在北大待着,中学是我们的地盘,你来这里干什么。”

这通威胁电话激发了钱理群的犟脾气。“我脾气来了,我就不走了。我这回关心到底。”钱理群不仅讲,而且持续讲,而且比以前讲得更多。仅2007年11月份,钱理群就在福州、东莞、苏州、常熟、上海五地十五次大谈教育。

在1999年后,钱理群退出了教育部的官方序列,却不停在民间行动。“广东有一个老板要投资编一个课外读物,我就编新语文读物,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整整一大套,影响非常大;我还参加了清华大学高考改革试点,当时只要有人找到我做基础教育的事,我就去。”

钱理群以此明志:你要赶我走,我偏赖着不走了!

钱理群还陆续推出《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演讲录》、《做教师真难、真好》、《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钱理群中学讲鲁迅》、《小学生鲁迅读本》等七部著作,对基础教育进行持续发声;他其他的书里,亦不断提及有关中小学基础教育。

钱理群将自己的介人分为思想者和实践者两个部分。其中2003年出版的《语文教育门外谈》,是其思想者阶段的具体成果,他在该书中高举理想主义旗帜。提出教育目标,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的刺激与批判。“我一开始就提我的教育理论,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大学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然后我明确提出‘以立人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思想。”

在《语文教育门外谈》的后记中,钱理群自己也表示不甚过瘾,“付出太多,收获却有限。特别是在理论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说的多是常识。”

著作一本一本地面世,这个倔强的老头在他的战场持续抛出投枪和匕首,却没有从他为之战斗的人们那里得到预想的回应。一些一线老师甚至向钱理群抱怨:“感觉你的理念非常正确,但是距离我们的教育实际差得太远。”

钱理群意识到,“在高举教育理想旗帜进行批判以后还要做第二步建设性的工作,我不仅是一个思想者,同时还是一个实践者。”

同时,教育界一些专家发出质疑,“说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有人说要把鲁迅从中学课本里撤掉;我就有点不服气,我就说退休之后我要去上课,争取讲鲁迅,而且是开课。”

受挫于城市,钱理群决定“离开中心”,转战“边缘地带、边远地区”。

钱理群首选的地点是自己曾经果过18年的贵州,他在那里度过了青春岁月,这也是一次寻根之旅。2005年,钱理群带了和朋友一起编写的乡土教材《贵州读本》,和“认识你脚下的土地”的课题,到贵州大专院校作巡回演讲。

在受到欢迎的同时,却意外受挫。钱理群和学生们谈民族文化传承,特别是民族语言的问题,但大学生们纷纷告诉钱理群,他们学了民族语言没有用。为了找份好工作,他们更需要学会如何熟练掌握汉语和外语。

“因此,他们向我这位北京来的教授提的问题是:如何学好英语?”钱理群在《我的教师梦》中回忆了这个尴尬的场面。

2006年,在给一个青年教师的回信中,钱理群写道:“我经常遇到‘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尴尬和悲哀,最后变成一种自我证明,无非是证明自己在坚守而已,而这不就成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了吗?”

好在钱理群认识了一群“相濡以沫”的朋友。转向实践者身份后“屡战屡败”的钱理群,在清点自己的战绩时,常常说,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1999年,钱理群被中学教育界广泛批判长达半年,但这种曝光也增加了给他写信的教师人数。最多的时候,钱理群一年要给两百多个教师回信,“亲笔手写”。

这是钱理群在进人中学课堂之外的一种实践方式,并且成为日后介入基础教育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联系最早在年纪相仿的教师中开展,比如南师大附中的王栋生和福建一中的陈日亮,这些教师早已成名,并且是钱理群多年的朋友。但紧接着,一大批年轻的基层教师纷纷与钱理群牵上线搭上桥。这些联系,有的是因为有共同的学生和朋友,更多是素不相识的笔友。P2-4

序言

何谓“民间记事”?其实就是不代表主流的,纯系民间的视角,检视一年间发生的事。

无论怎么看,2叭2年的“王立军滞留成都美领事馆”、“全国保钓反日大游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等,也许都称得上是“大事件”,无论以后怎么看,也许总有人会提起它。王立军最后被判刑15年,本想收文,但考虑到新华社独家披露此案的长文的影响力,也就罢了。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几乎成了“举国盛宴”,大小媒体狂轰滥炸,然所言大同小异。本书所收《作家不可以为奖项而写作》,似还有些新意,也很实在,远比那些把莫言“当唐僧肉”来啃的泛泛之作要好。

“保钓反日大游行”成了2012年大事件,仔细想想还颇有些滑稽。你看那些所谓的爱国者,把自己同胞买来的车砸了,把“日资”商店砸了,最后谁买单?不言而喻。我这里特别推介《砸车者蔡洋生存碎片》一文。蔡洋何许人也?他是个21岁的泥瓦工,从南阳来西安,“吊在空中刷了两年墙”。那天下班。看到爱国的游行队伍来了,他参入进去,“砸穿西安日系车主李建利的颅骨,直到被誊察从家中带走他还不明白自己闯了什么祸”。报道说,“蔡洋曾在项目经理的奥迪车上撒过一泡尿,为此‘感觉很爽’。他想要得到更多,想证明‘我很重要’,但属于他的精神与物质世界同样贫瘠。而喧嚣的游行队伍给他提供了宣泄的‘机会’……”读这样的文字,使我一下想起一百多年前义和团的拳民,其愚昧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为我们这个民族悲哀,一百多年了,我们在某些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我们记得,“依法治国”好像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如今30多年过去了,又怎样呢?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自已供职的媒体曾编发过《青年法官伍治东蒙难记》,说的是湘中某县一公安局副局长的枪被一伙蒙面歹徒抢去了,抢劫过程中歹徒遗落一件印有“冷江师范”的汗衫,于是此物成了破案的“唯一线索”。凡当地上过此校的所有人被传唤,交代此汗衫的下落,因某县人民法院青年法官伍治东说不清自己这件汗衫的去向,于是被收审,由县公安局转送到市公安局。伍治东被关押了一个多月,受尽各种刑讯逼供,甚至把鼠刺放进其腋下和裤裆……真是生不如死。当时的《南方周末》摘录此文,并加“编者按”祢:湘中某公安局拘留所比“渣滓洞”还“渣滓洞”!媒体披露后,伍治东仍未获释,直到“劫枪”的真凶另犯大案被抓,真相才太白干天下。不是说严禁刑讯逼供吗?其实在某些执法者眼里,只要能“破案”,一切都可用其极。再说重庆的“打黑”。缘何演变成“黑打”?就因为法制已沦为个别当权者随意所用的工具。收入本书的《狱侦耳目》、《法院院长公开求证:我有何违法》等,读来都是触目惊心的;还有《刑警支队的生意经》,更是让人想到法治离我们真的还很遥远……

我常听人说,我们的国力如何如何了。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中国综合国力紧随美、日、德之后,上升至第四位了。并以2011年数字为例,军事力量世界第二,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内市场规模世界第三,科技力量世界第二(航空航天科技、军工科技、核科技、电子信息科技等核心领域世界第二、船舶科技世界第一),占全球商业500强比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口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世界第一,世界第一金牌数(体育超级大国地位的象征)。吞吐量世界十大港口,中国拥有五座以上,如上海、香港、广州、深圳、青岛、天津等。经济上与欧盟,美国形成世界经济大三角;军事上与美国、俄罗斯形成世界军事大三角,超级大国地位显现,等等。这些成就也许是没错,但还应该看到另一面,国民的赞富差距甘益拉大,十亿农民和城市底层人们的生活亟待改善,只要读读收入本书的《凤凰向西20000米》、《六旬夫妇跳楼前的“洼地”生活》、《矿难的伤疤》、《北京爱与病》等,也许你会发现“另一个中国”!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富得令人炫耀的资本,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面对而不是回避。好在新当选习近平总书记说了,要“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日标”!

教育问题是这本年选持续关注的重点,连续五年都编有专辑。今年收了《“奇宫”罗崇敏的新“折腾”》,说的是云南省教育厅长罗崇敏,他真诚为学生“减负”,井在全省统一取消中考,但这一改革很快遭到上层的质问:“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为什么不汇报?”罗崇敏主张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即“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这显然是有眼光的,远比那些大而不当的空话套话实在,可实行起来力不从心。深圳巳故中学教师马小平,被北大教授钱理群称为“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称得上是教育家”的人。马小平的理想就是:“要赶在灾难尚未毁灭人类之前,把能够应对这种灾难的一代新人给培养出来。”但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马小平的孤独和悲剧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年复一年,教育问题年年喊,却依然如故,因此才有高三班主任不堪重负而自杀,才有买人替考、“两万五,上一本”的咄咄怪事,才有高职评委开房收钱“沽售教授”,才有“国家考试失守”,“泄题”几乎成为今年的热词,于是才有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要求教育部长公开回应“泄题事件”……

今夕何夕?读读这本书,也许知道一个大概了。是为序。

2012年11月16日,于长沙闲居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2中国民间记事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向继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6922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6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2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