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教史/重开经典之门
内容
编辑推荐

《道教史》突出之处,主要在于它是第一部道教的专史。许地山先生因而也便成为系统梳理道教历史的先驱者。是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吸取众多成果的基础上,为大众读者写的有关道家知识的讲义。它从科学方法入手,讲述了道家学派的渊源与演变,着重讲述了老子,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它没有涉及现在所谓的宗教问题,是学习道家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经典之作。

本书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内容推荐

许地山编著的《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道教史》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本书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目录

弁言

绪说

第一章 道底意义

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第三章 老子以后底道家

第四章 道家最初底派别

第五章 秦汉底道家

第六章 神仙底信仰与追求

第七章 巫觋道与杂术

试读章节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因为道家思想是后起的,所以“道家”这名辞比起“墨者”、“儒家”等也可以说时代稍后。在先秦底文籍里有以孔对墨称“孔墨”,或称“儒墨”,但没有称“儒道”底。《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记陈平底话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这虽可以说“道家”底名称在汉初已有,但所指是否限于老庄之学,却很难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载司马谈之说和《儒林传》都以这学派为“黄老之术”;《庄子传》称为“老子之术”;《韩非传》称为“黄老”;《陈丞相世家赞》称为“黄帝老子之术”;《曹相国世家》称为“黄老术”;《淮南子·要略篇》称为“老庄之术”。可知当时“道家”底名称不很流行。然而在战国末年,《老子》以来底道家思想几乎弥漫于学人中间,汉初所称底道家,也许可以看为老庄之术底成分很多罢。至于称“黄老之术”,是因为秦汉间老子学说与邹衍底阴阳说混合起来以后底名称。阴阳家推尊黄帝为当时“学者所共术”,其说尤能与道家对于事物消长顺逆之理想参合。于是黄帝也成为道家所推崇底人物了。①固然在《庄子》里也说过黄帝,不过不像阴阳家把他说得那么重要而已。道家思想底承继和变迁不很明了,把现存底《老子》和《庄子》底内容比较一下,想能够得着多少断定。

老子是谁

老子到底是谁,或谓没有这人,是近来发生底问题。在解答这问题时,随即要回答《老子》是谁底著作。日本津田左右吉先生以为老子是乌有先生一流底人物。①他说在《史记·老子传》里所记老子底事实极不明了,一会说是老莱子,一会说是周太史儋,一会又说他是李耳。可知司马迁时代,老子是谁已有异说,而其中最有力的说法是以老子为老聃。《韩非子·六反篇》引《老子》第四十四章底文句,称为老聃之言。被疑为汉代作品底《庄子·天下篇》有一半见于《老子》;《寓言篇》也引用《老子》第四十一章底文句,所谓老子即是老聃。《淮南·原道训》引《老子》第四十三章底文句;《道应训》引第十四章底文句,也记老聃之言。老聃底名字屡见于《庄子》和《吕氏春秋》里头,可见他是当时为一派底学者所推崇,因为称之为老子。但老聃究竟是谁也不得而知。

崔述在《洙泗考信录》(卷一)里也说:“老聃之学,经传未有言者,独记载《曾子问篇》。孔子论礼频及之,然亦非有诡言异论如世俗所传云云也。战国之时,杨墨并起,皆托古人以自尊其说。儒者方崇孔子,为杨氏说者因托诸老聃以诎孔子;儒者方崇尧舜,为杨氏说者因托黄帝以诎尧舜。以黄帝之时,礼乐末兴,而老聃隐于下位,其迹有近似乎杨氏者也。今《史记》之所载老聃之言皆杨朱之说耳。其文亦似战国诸子,与《论语》、《春秋传》之文绝不类也。”

主张老子为历史人物比较地多。冯友兰先生以为李耳实有其人,而老聃底有无则不得而知。司马迁误以老聃与李耳为一人,故夹杂了许多飘渺恍惚之谈。《道德经》为老子所造,只为隐自己底名字而称为老聃之书。或者李耳之书本名《老子》,表明是一长老人所著,如《汉书·艺文志》中道家有《郑长者》,阴阳家有《南公》,农家有《野老》,《乐毅传》里底河上丈人,“老子”犹言“长者”、“丈人”,皆长老之通称;以“老子”名书,犹《野老》等之例。但今所有之《老子》亦曾经许多次添加修改,不能必谓成于一人之手。日本武内义雄先生也和冯先生一样,用《史记》所载老子子孙底系谱来做老子曾生于人间底根据。所不同者,他认老聃便是老子。《史记》记老子为孔子底前辈,就当纪元前五百年前后底人物,而在《传》后又载老子以下八代底子孙,说假仕于汉孝文帝,假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胶西王死于汉景帝三年(西纪前一五四),今以三十年为一代推算起来,从西纪前一百五十四年上推二百四五十年老子便成为西纪前四百年前后底人物。这与孔老会见底传说底年代相差约一百年。司马迁采用俗说,以老子寿长百六十岁或二百余岁,表面虽可免于矛盾,但这样长寿,于事实上恐怕不能有。孔老会见底事情恐怕是出于老庄后学所捏造。至于老子子孙底系谱,《史记》以外底文献全然没有。司马谈曾从黄生学道家之说,可知这种记载是依据黄生所传底材料得来底。但司马谈是景帝时人,与系谱中最后一人同时,所以从老子底子孙直接说出也很可能。《史记》载老子底子孙为:

老聃-宗-注-宫-○-○-○-假-解

此中老子之子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史记·魏世家》及《战国策》都记魏将段干崇底名字,日本如斋藤拙堂诸人以为便是老子之子宗,恐怕还是宗之子孙较为适宜。但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的证据,不能执为定论。武内先生以为老子当与子思、墨翟同时,《论语》没说到他也是当然的事。P4-6

序言

此本不能说是著作,只将前人及时人研究底结果总撮起来,作为大学参考底书。本分上下,上编述道家及预备道教底种种法术,下编述道教发展中教相与教理。全书创见极少,成见也无。不完不备,在所难免,望读者赐教。

民国二十三年二月编者识于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教史/重开经典之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地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262260
开本 16开
页数 1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59.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5
155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