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化的踪迹影像的激流/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由十位新锐批评家的十本批评文集构成,每本集子均是每位批评家近些年极为满意的论文的汇编,可以被视为此十位新锐批评家具标志性的文艺批评、文化批评与研究成果的精华性展示。这套文丛以近一二十年来的文艺创作(具体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影视、绘画、海外文学等),文化现象与问题,以及当下文艺批评状况等为探讨对象和研究范围,所谈论与探讨的学术话题极为广泛,几乎涉及当下文艺及文化批评的各个层面。

陈旭光编著的《文化的踪迹影像的激流》视野开阔,立论鲜明而语体活泼,意在为这个变动不居的多元时代“立此存照”,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意味深长的中国“影像地理志”和当代“文化地形图”。

内容推荐

《文化的踪迹影像的激流》是“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之一。

陈旭光编著的《文化的踪迹影像的激流》视野开阔,立论鲜明而语体活泼,意在为这个变动不居的多元时代“立此存照”,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意味深长的中国“影像地理志”和当代“文化地形图”。

目录

第一辑:影像文化的转型与话语变迁

 影像的激流: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影视话语变迁

 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电影的现代化/民族化问题

 六十年中国文艺变迁的一个视角:从“理性美学”到“感性美学”

 华语电影大片十年: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的影像化表述

 “经典大众化”:重构与消费

第二辑:影视的创意力、想象力和批评空间

 中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后冯小刚”时代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谁在说”和“怎么说”

 反思中国电影的想象力缺失问题

 电影中“摇滚”的形象及其文化含义

 电视剧创作态势:创意的限度、现实的边限与价值观本位

 电视剧文化功能与影视文化批评的空间

第三辑:中国电影的“代际”问题与青年文化的凸显

 第五代导演:身份认同、时间焦虑与“视觉的启蒙”

 第六代导演:个体主体性的成长

 第六代电影:青年文化的表征

第四辑:电影导演的艺术素描与艺术辩证

 黄建新:“常”与“变”的艺术辩证法

 王小帅电影精神素描:从《冬春的日子》到《青红》

 路学长:《租期》及第六代导演的某种现状或路向

 张元:“纪实”的踪迹

第五辑:个案:叙事、类型与文化的症候

 《夏日暖洋洋》:主体意识、“现代性”反思、纪实的“表现”和“抽象”

 《益西卓玛》:精神皈依、自我超越与语言的自觉

 《美丽的大脚》:“影响的焦虑”之偏离、自我的超越及其限度

 《太阳照常升起》:分段叙事、梦幻拼贴与复杂的主题寓意

 《手机》:冯小刚的“变脸”与电影中的媒体

 《集结号》:双重的突破与“庶民的胜利”

 《梅兰芳》:艺术人生的还原 心灵史诗的呈现

 《三枪拍案惊奇》的“三枪”:品牌、类型、大众

 《建国大业》:“创意”制胜与“国家形象”的重建

 《孔子》:价值选择与国家形象塑造

 《赵氏孤儿》:叙事与哲理的龃齬或“因意害辞”

 《失恋33天》:女性视角、小资情调、物质主义与青年电影“主流化”症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化的踪迹影像的激流/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旭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90188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2-53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