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早清所著的《明代阁臣群体研究》的学术视野甚为开阔,全文在系统论述明代阁臣群体的历史特征、政治作为、人格特性及权力运作格局等问题的同时,将阁臣群体作为认识有明一代历史的新视角,群体成为反映历史演变的重要侧面。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见文中对于阁臣群体与明代政治格局的关联,阁臣群体与明代国运的关系,阁臣群体与明代皇帝、宦官、部院长官等政治群体的关系的全面关照,笔触细腻,思路纵横捭阖。通过作者笔下的阁臣群体,我们不仅对明代政治格局的演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明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书 | 明代阁臣群体研究/史学文丛/华大博雅学术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洪早清所著的《明代阁臣群体研究》的学术视野甚为开阔,全文在系统论述明代阁臣群体的历史特征、政治作为、人格特性及权力运作格局等问题的同时,将阁臣群体作为认识有明一代历史的新视角,群体成为反映历史演变的重要侧面。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见文中对于阁臣群体与明代政治格局的关联,阁臣群体与明代国运的关系,阁臣群体与明代皇帝、宦官、部院长官等政治群体的关系的全面关照,笔触细腻,思路纵横捭阖。通过作者笔下的阁臣群体,我们不仅对明代政治格局的演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明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内容推荐 洪早清所著的《明代阁臣群体研究》是从明代阁臣群体的构成及主要特征出发,系统探讨了阁臣的政治作为、人格特性、政治权力运作格局等问题,对阁臣这一特定政治群体在明代历史上的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明代阁臣群体研究》资料丰富、视野开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绪论 一、明代内阁制述要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一)关于内阁制度的研究 (二)关于阁臣群体与个案的研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 明代阁臣群体的构成及主要特征 一、明代阁臣群体的构成 二、明代阁臣群体构成的主要特征 (一)阁臣入阁与在阁资格特征 (二)阁臣群体籍贯的分布特征 (三)阁臣入阁前的仕宦履历与入阁年龄的结构特征 (四)阁臣群体履任阁职的时间特征 (五)阁臣群体的机缘关系特征 第二章 阁臣群体的政治作为(上) 一、平庶政 (一)永乐迄仁宣 (二)从正统到正德 (三)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 (四)万历中后期至崇祯末 二、代王言 (一)草拟诏旨 (二)代皇帝起草遗诏和即位诏书 第三章 阁臣群体的政治作为(下) 三、挽时艰 (一)新旧交替之际 (二)皇帝幼弱之时 四、陈规谏 (一)规谏皇帝失礼 (二)规谏皇帝失德 (三)规谏皇帝失政 第四章 阁臣群体的人格特性 一、为相情结 二、绝对的皇权依附心理 三、非道德性的人格操守 (一)相互排陷 (二)结好中官 (三)嫉忌才能 (四)贪利营私 第五章 阁臣群体的政治权力运作格局 一、永乐至正德:以谋国为主旋律 二、嘉靖、隆庆时期:谋权与谋国的交响 三、张居正时代及其后:从鼓乐齐鸣到曲绵声噎 结语:明代阁臣群体的历史地位 附表:明代阁臣群体一般情况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代阁臣群体研究/史学文丛/华大博雅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洪早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25537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2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1 |
丛书名 | 史学文丛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09 |
宽 | 146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