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八大时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八大时间》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也即本书作者麦家亲自编选而成,权威收录了麦家的经典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并且还真实呈现了其第七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暗算》厚积薄发背后的创作历程和创作实力。

内容推荐

麦家是我国著名作家。2008年,长篇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他是用智慧写特情推理小说的第一人。《八大时间》这本书收录的就是由他编写的经典小说和散文,包括:《陈华南笔记本》、《两位富阳姑娘》、《汉泉耶稣》等16篇。

这本《八大时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陈华南笔记本

黑记

纸飞机

一生世

两位富阳姑娘

杀人

汉泉耶稣

此文给C

我爱兔子

八大时间

文学的创新

我用大脑写作

造密,解密

地震四记

母爱有灵

父亲的话

《暗算》后记三篇

试读章节

破译事业是一位天才努力揣摩另一位天才的“心”的事业,是男子汉的最最高级的厮杀和搏斗。这桩神秘又阴暗的勾当,把人类众多的精英纠集在一起,为的不是什么,而只是为了猜想由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演绎的秘密。这听来似乎很好玩,像游戏,然而人类众多精英却都被这场游戏折磨得死去活来。密码的了不起就在于此。破密家的悲哀也在于此。在人类历史上,葬送于破译界的天才无疑是最多的,换句话说,能够把一个个甚至一代代天才埋葬掉的,世上大概也只有该死的密码了,它把人类大批精英圈在一起似乎不是要使用他们的天才,而只是想叫他们活活憋死,悄悄埋葬。难怪有人说:破译事业是人类最残酷的事业!

1956年夏天,当N大学数学系高材生陈华南从一位跛足上尉(似乎左脚板底扎进了玻璃碴子,走路一跳一跳的)手中接过那本由“701”给他签发的入伍通知书时,他一点也不知道,这页除了有个红戳戳外没什么特别的纸(既不特别硬,也不特别大),已将他的一生与神秘又残酷的密码事业连接在了一起。

坦率地说,盘踞在A市郊外一个隐秘山谷里的“701”人,在开始并没有看出陈华南有多么远大的前程,起码在他从事的职业上。他的职业是破译密码,这项孤独而又阴暗的事业,除了必要的知识、经验和天才的精神外,似乎更需要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701”人说,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是可以抓获的,但必须你每个白天和夜晚都高举起警醒的双手,同时还需要你祖辈的坟地冒出缕缕青烟。初来乍到的陈华南不懂得这些,也许是不在乎,整天捧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书(譬如他经常捧读的是一本英文版的《格林童话》和一些线装的黄不拉叽的无名古书),默默无闻地消磨着每一个白天和夜晚,除了有点孤僻(不是孤傲)外,既没有聪颖的天资溢于言表(他很少说话),也看不出有多少暗藏的才气和野心,不禁使人怀疑他的才能和运气。甚至对他在工作上的用心,也有深浅不一的疑虑,因为——刚才说过,他常常看一些与专业毫无干系的闲书。

然而,中国有句老话可以回击这些人的成见: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当然,最有力的回击无疑是一年后陈华南破译紫密的壮举。

紫密是当时“701”面临的一种最为高级的密码,几年来,“701”破译处的秀才们一直视它为眼中钉而苦苦敲打着,奋斗着。但现在看,他们也许具有天才的才能,却没有天才的运气,因为拔掉这枚恶钉的荣幸,最后钻进了陈华南这个被人忽视的年轻人怀里。

陈华南的运气确实是不可想象的,更不可祈求。有人说他是在睡梦中破掉密码的,有人说他是在读闲书中识破天机的,总之他几乎不动声色地、悄悄地破译了紫密。这令人惊叹又让人妒忌!不用说,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个神秘的年轻人理所当然地开始大把大把收获了,尽管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孤僻,孤僻地生活,孤僻地工作;还是手不释卷,寡言寡语,冷冷静静——凡此种种,他全都不变样地保留了下来。但人们的认识却已变地为天,人们相信,这就是他的神秘,他的魅力,他的运气。在“701”,没有一个人或一条狗(因为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所以也引狗注目)不认识他,不尊敬他。大家知道,天上的星星会坠落,而他这颗星星却永远不会,因为他获得的荣誉是任何一个人一辈子都享用不尽的。一个秋天接着一个秋天,人们眼见他步步高升: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他总是一贯地宁静地接受着一切,既不因此狂妄,也不因此谦卑,一切感觉就如同水消失在水中。人们的感觉也是如此,羡慕而不妒忌,感叹而不丧气。因为人们已自觉地将他独立出来,承认他是特殊的,不可攀比的。十年后(1966年),当他以别人一半甚至更少的时间轻巧地坐上破译处长的位置时,人们似乎早就料到会这样,因而一点也没有意外的感觉。人们甚至还蛮有把握地认为,总有一天,“701”会成为陈华南的天下,局长的头衔正在他以后一个必然的时间里等待着这个沉默的年轻人。

也许,人们的想法或愿望是容易变成事实的,因为在“701”,在这个特别的神秘机构里,所有领导都几乎不容置疑地由业务尖子担任,何况陈华南礁石一般沉默而冷峻的性格,似乎也非常适合做一个秘密组织的头脑。然而,1969年年底的几天时间里,发生了一件至今也许仍有不少人记得的事情,叙述这件事的前后经过,便有了这故事——

P1-4

序言

茅盾文学奖自一九八一年设立迄今,已三十余载。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一直备受关注,获奖作品所涉作家近四十位,影响甚巨。这些作家大多在文坛耕耘多年,除了长篇小说之外,在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等“短”体裁领域的创作也是成绩斐然。此次我们以艺术的眼光,首批遴选部分获奖作家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的经典作品,编成集子,荟萃成这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奉献给读者。相信该系列图书能够与我社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系列一起,为您完整呈现一代又一代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创作实绩、艺术品位和思想内涵。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13年1月

后记

《暗算》后记三篇

失去也是得到——创作谈

写作是坐牢。写作每天把我关在屋子里。我不觉得这是愉快的。但我知道,如果让我每天出门,去办公室上班,去各种公共场所:茶馆,酒吧,夜总会,跟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谈天说地,那样的话我会更不愉快。没有谁想有意为难我——不是这样的。问题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需要别人适应或理解的种种习惯,甚至毛病。对我来说,我要忍受自己和自己的那些问题已经让我感到够困难了,更不要说去忍受别人的。

有些工作也是坐牢,像《暗算》里的几位主人公:瞎子阿炳,黄依依,陈二湖,“老地瓜”……他们或终日滞留在大山深处,或长年浪迹四方。滞留的如困兽,浪迹的如游侠。游侠也是困兽,因为他们的内心极不自由。很难想象,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以“国泰民安”为终极目标,但工作本身具有的保密性,又使他们自身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甚至连收发一封信都要经过组织审查,审查合格方可投递或交付本人阅读。他们抛妻别子,埋名隐姓,为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绞尽脑汁,“暗算”他人、他国,然而最终自己又被粗砺的世俗生活“暗算”了。生活对他们不公,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特别的命运。因为生活在一个禁锢的、扭曲的、变态的世界里,他们的命运里总是有太多的特殊,太多的困难,太多的问题,以致最后连一个正常、健康的生存权都可能要失去。

失去也是得到。他们得到了我们的尊敬,爱戴,想念,颂扬,鲜花。《暗算》在“新浪读书频道”连载时,我注意到,在读者留下的一大堆评论中,有一个声音似乎显得特别坚定而又响亮,这就是:人们在为他们感动,为他们流泪,为他们祈祷。我知道,时代确实在变,日新月异地变,有些美德变成了迂腐,有些崇高变成了可笑,有些秘密变成了家喻户晓。但我相信,有些东西,有些价值,有些目光,是恒定的、永世不变的。从理想的角度说,我写《暗算》的用意就是想找到,或者建立这些东西,这些价值,这些目光。

形式也是内容——再版跋

《暗算》火了!因为电视剧。

都说,这对小说《暗算》是个好事,可以多卖书,多挣钱了。但我认为,也不尽然。其实,小说《暗算》和电视剧《暗算》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既是被迫的,也是主动的。主动是因为电视剧天生和小说不是一回事:小说要的是个性,电视剧要的是大众。我在单位是个专职的电视剧编剧,我很知道从小说到电视剧必须要完成什么,那就是向大众靠拢,要增加媚俗化的煽情和戏剧冲突(为什么有些小说家不愿涉足影视,我想原因就在这)。被迫是因为当决定做《暗算》电视剧时,小说《暗算》的第三部,即“捕风者”,已被其他影视公司买走电视剧改编权,现在的“捕风者”故事是根据我另一部短剧《地下的天空》改编的。小说《暗算》有五个独立的故事和人物,现在的电视剧其实只用了当中两个,即《瞎子阿炳》和《有问题的天使》(即黄依依)。总之,电视剧《暗算》不能替代小说,虽然是我自己改编的——正因为是我自己改编的,我心里更明白,只有小说才真正代表我。所以,说到《暗算》,我总是有点偏执地说:看我小说吧。

但我的小说好似有明显的问题。《暗算》出版业已三年,销量不俗,过二十万册了。这是个名利双收的数字,令我暗自窃喜。我要感谢读者给我这份意外的喜悦和满足,但同时也心有不安。因为有些读者对我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尤其是一些专家读者,小说研究者。火力最猛的是关于小说“各章独立”的结构上,有人甚至因此而认为它不过是几个中短篇的巧妙组合。对此,我深有“委屈”之苦。倒不是说我自恋得受不得批评,对批评,每一种声音我都愿意聆听,交流,反思。尽可能予以接受。实在接受不了的,也愿以沉默的方式接受。沉默是《暗算》中几位主人公终身的誓言——借此来捍卫国家和他们人身安全,或许也是我等自我保护的良策。只是,关于《暗算》“结构”的批评,我实难沉默。坦率地说,我对《暗算》的结构是蛮得意的。《暗算》是一种“档案柜”或“抽屉柜”的结构,即分开看,每一部分都是独立的、完整的,可以单独成立,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整体。这种结构恰恰是小说中的那个特别单位“701”的“结构”。作为一个秘密机构,“70l”的各个科室之间是互为独立、互相封闭的,置身其间,你甚至连隔壁办公室都不能进出。换言之,每个科室都是一个孤岛,一只抽屉,一只档案柜,像密封罐头,虽然近在咫尺,却遥遥相隔。这是保密和安全的需要,以免“一损俱损”,一烂百破。《暗算》中五个篇章互为独立,正是对此的暗示和隐喻。也可以说,这种结构形式就是内容本身,是“701”这种单位特别性的反映。也许,问题是我太痴迷于“机关不露”,而大家对“701”这种单位的特殊性又不甚了解,所以才生误会。

这也让我想到了,写作的某些技术:直白与隐秘,这是一对矛和盾,过于直白和过于隐秘具有相等的错误。我的写作一直执迷于迷宫叙事的幽暗和吊诡,藏头掖尾,真假难辨,时常有种秘中藏密的机关不露。因之,我的小说具备某种悬疑色彩,这对大众的阅读趣味也许是一种亲近。但我在极力张扬迷宫叙述的魅力的同时,又濒临了某种因迷而乱、因深而浅的窘境。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把握不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非但劳而无功,还可能留下粗陋的笑柄,正如对盲者做色彩游戏一样。“701”不是普通单位,他的“孤岛”特性不是常识,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个性”,我蛮横的愚顽之举理应遭到唾弃,受到惩罚。作此跋记,也算是惩罚之一吧。

得奖也是中彩——答谢辞

这是一个感恩的时刻,我要说的都是感谢的话。

首先我要感谢天空,感谢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红得发紫的运气。我不准备装深沉,我要说真话,这个奖让我得的很意外。坦率地说,从得知获奖到现在,我心里一直有种盲目的不真实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所有得奖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人们面对重大事情的发生总会有一种梦幻感。《暗算》能被茅盾文学奖加冕,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件重要的事,我难能把它当作一件日常事,从容坦然自如地应对。另一个方面,是因为好作品太多,远远不止这四部。这注定了谁得和不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正如《暗算》中的破译家黄依依最后破掉“光复一号”密码一样,凭的不是公式,不是必然,而是一念之间,是冥冥中的一种混沌,一种无法言传和触摸的神奇。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是我首先要感谢的。

然后我要感谢的是我曾经的战友。二十八年前,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我走进了一个极其不寻常的地方,那是一座秘密的军营。我在那里有幸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他们是人中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他们罕见迷人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事实证明,我普通的智商和优柔寡断的性情根本不配做他们的战友。我被淘汰了!所以,事隔不久,悄悄地我走了,正如当初我悄悄地去。然而,他们却再也没有走出我的心间。他们像你年少时代的一场单相思的恋爱,因为神秘而变得更加完美,因为没有收获,反而成了永久的想念,冥顽地盘踞于心间。时代在转眼间变得喧嚣,越是喧嚣,他们在我心间的形象越是变得鲜明而亮丽。我知道,时代确实变了,但我相信他们没有变。他们不会变。他们不能变。他们依然是从前,依然是无名无利,却无私无畏。我为他们感动,也为他们心酸。就这样,我以魔术的方式再现了他们,这也是我们唯一能了解他们的方式——因为他们的真实,是不能书写的。此时此刻,我非常非常想念他们。这是一个消解英雄和崇高的年代,同时我们又无比需要他们。我甚至想,这个奖不是颁给我的,而是给他们的:这些在喧嚣中依然像磐石一样坚定、安宁的人。感谢你们,我的老战友!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评委,在座的和不在座的,初评的和终评的。没有你们,把这么庄重又珍贵的一票投给我,我也就无缘站在这里对我的战友这么庄严又隆重地道谢。所以,我想,远在星辰之外的运气其实就在我眼前,就是你们。今天,我们的写作过分欲望化,大量自私自恋、肉身沉重的东西泛滥成灾,我们的作品中已经少有这些让人温暖感动的人物,我在努力缅怀他们,并且荣幸地得到了你们的支持和赞扬,我感到非常受安慰和鼓励。

谢谢你们!

谢谢大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八大时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麦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5087
开本 32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3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