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
内容
试读章节

依靠自己才是硬道理

任何人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不要依靠,不要祈求,依靠他人只会使自己懦弱,祈求也只是一种安慰,自身的强大才是硬道理,不如挺起自己的腰板,种下信念的种子,让坚强之树在心灵之中越长越高。

据史料记载,六祖惠能(也作慧能)的父亲早亡,留下他和老母亲,家里的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他父亲生前曾经做过当地的小官。在他父亲去世之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摆脱困难的生活。坚强的惠能和他的母亲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靠自己的勤劳刻苦迎来幸福的生活。据说惠能每天上山砍柴卖钱维持他和老母亲的生计。倘若惠能是个自私的懒人,注意力只放在租借别人的钱财上过活,可能他和母亲早就饿死了。

假如有人只是缠着大树的藤蔓,那么,他永远也成不了大树,永远也成不了气候。退一步讲,大树终有倒下的一日,依靠别人终究是不能长久的,唯有做到“求自己”才是最稳固、最牢靠的。

佛印与苏东坡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天,他们两人一同游寺庙时,看见其中一尊观音菩萨雕像,栩栩如生,口中似乎念念有词,虔诚至极。苏东坡很是不解,于是他问佛印:“观世音菩萨到底在祷念什么?”

佛印说:“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七字真言!”

听完佛印的回答,苏东坡觉得更加迷惑了,于是,他继续问道:“观世音菩萨本来是我们凡人膜拜祈祷的对象,怎么也和我们一样在祷告,自己念自己呢?”

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佛印这句话非常经典。与其总是期望别人的关照,还不如努力将自己的分内事情做好。西方有句名言:“上帝总是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人必自助而天助之。”

谁也不能否认,我们都有依赖心理,总是希望借助别人的力量去完成一些自己不愿意去做或者自认为完不成的事情。相比于男人而言,女人自有其薄弱的地方,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示弱,本无可厚非,但是千万不要过了头,一旦养成依赖性人格,那后果就严重了。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从小被父母亲娇生惯养,生活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无论是对于学业、生活还是工作,她都习惯性地按照别人设计好的路子往前走。她是独生女,从小到大都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呵护中成长,在学校里是听老师话的好学生,在单位是遵守纪律的好员工,结婚后成了听话的好老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似乎总有人帮助她渡过难关,帮助她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久而久之,帮她的人都已经一个个离她而去,她感到很孤独无助,非常失望。特别是当她一个人独自去面对问题的时候,她感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这种性格就叫典型的依赖型人格。所谓依赖型性格主要是指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在依赖心理严重的人心里,能够抱住一棵大树,有一座靠山,远比自立要重要。他们可以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观与诸多发展机会。

当然,任何人在年幼的时候都是要靠父母养育的,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外界的挑战,依赖他人的帮助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所以当父母的就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灌输正确思考和做事的观念,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身为父母的我们有这样的责任为孩子做这些事情。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别人具备的生存能力,我们也一定要具备,否则你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说:“你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总是让人替你操心!”这种总让人替他操心的人就是过度地依赖别人,心智很幼稚,思考问题和办事的能力都严重不足。严格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的性格是由遗传和后天生活环境两方面来决定的。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改变自己遗传的那部分性情,但是我们也还是可以根据环境,改变自己性格的一部分。

要实现真正的自我,寻找最稳固长久的幸福,从现在开始,你就必须摒弃那些依赖的心理,培养并且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生活总是如此真实,它不容任何过分的遐想。现实不是靠美丽的遐想和求助于他人来完成的,只有活出自我才是人生的真谛。既然选择生存,就不要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毕竟“别人是别人,你是你”。

P12-14

目录

第一章 点亮心灯,放飞心灵/001

 燃起内心的光/001

 做有自信的人/002

 掌握自己的命运/005

 运用心性的力量/007

 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009

 依靠自己才是硬道理/012

 呼唤自己/014

 重要的是写好“我”字/016

 认识我们自己/018

 看清自己的本质/019

 尊重自己的本性/01l

 抵制各种诱惑/022

第二章 积蓄力量,改变人生/025

 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025

 不圆满也是一种圆满/028

 用出世之心做人世之事/029

 志存高远/031

 接纳生活的苦与乐/034

 为善不求人知/036

 大智若愚/038

 人生需要厚积薄发/039

 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042

 放下才能得到解脱/044

 收获源于耕耘/048

 人生是持之以恒/049

第三章 珍惜当下,知足常乐/052

 把握当下/052

 把握今日的幸福/054

 现在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055

 幸福的真谛是知足/057

 积聚金钱并不重要/060

 扫今天的落叶/063

 世上没有后悔药/065

 亲情永远胜过金钱/068

 生命中的“今天”最重要/069

第四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071

 狐狸报恩/071

 要知恩才能报恩/072

 报答父母/074

 感恩的连锁效应/076

 知恩图报的黄雀/078

 黑子牛报恩/080

 滴水包万物/083

第五章 宽容之心,伴随一生/085

 宽容是一种美德/085

 迎接新生活/088

 宽恕别人,受益自己/092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093

 有容乃大/096

 大肚能容天下事/098

 互相谦让/100

 笑纳百川/102

 不要斤斤计较/104

 赠人一轮明月/107

第六章 回归简朴,从容淡定/110

 宠辱不惊/110

 除去心头的障碍/112

 控制自己的欲望/114

 快乐不需要太复杂/115

 平淡的爱才是真/117

 做个超凡脱俗的人/120

 不咸不淡才是常味/121

 一切顺其自然/123

 枯荣任它去/124

 能驾驭物质财富/125

 生活应简约/127

 人生需要淡定/130

 淡看人间的生死冷暖/133

第七章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135

 生命的过程最重要/135

 充实自己的一生/138

 虚心做事/140

 不要爱慕虚荣/145

 走适合自己的路/146

 勤劳造就辉煌的生命/149

 把握好每一分钟/152

 莫要拖延/155

 重要的是实践/158

 要做实干家而不是空谈家/161

 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1 64

 凡事要一步一个脚印/167

 做个有心人/170

 始终都要持之以恒/171

第八章 参透生死,一切随缘/175

 生命轮回,世界无常/175

 听从内心的召唤/176

 生死随缘/179

 死亡并不可怕/181

 生死无怨无悔/182

 以达观心看待死亡/185

 智慧来源于现实/187

第九章 涤荡心灵,放下负累/189

 给心灵洗个澡/189

 保持一颗清净的心/190

 该执着的才执着/191

 放下精神负担/194

 不要有挂念/196

 熄灭心中的怒火/197

 庸人自扰/199

 物我两忘/200

 拥有一颗纯洁的心/202

 贪多嚼不烂/204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206

 放下你的优越感/208

 心无挂念常开心/211

第十章 灵活变通,自在处世/214

 进退适时/214

 处世如水流一般/215

 柔弱居上,刚强处下/217

 以不变应万变/218

 殊途同归/218

 要辩证地看待问题/219

 致命的偏执/220

 有些事情需要“半途而废”/222

 适应了才会长久/224

第十一章 心境自造,快乐常存/226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226

 心境不同,人生不同/229

 生活需要乐观的态度/231

 用舍的态度来生活/234

 幸福是一种感觉/236

 心就是快乐的根/238

 用眼睛去发现快乐/239

 笑除百病/241

序言

当前,社会生活在显示其丰富的内容时,也让人感到了它的繁杂。与此同时,许多来自工作、生活、学习上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生活的空虚、精神的焦虑,就如同迷失于风沙中的羔羊,不知如何去面对尘世纷扰。为了摆脱这种种苦恼,人们开始四处寻医问方,渴望找到治疗心灵疾苦的灵丹妙药。

其实,只要我们常怀悲悯之心则恶念不生,人便活得踏实、平和。善与恶、爱与恨在人的心里此消彼长,你必须谨慎把持,以使善心常驻。快乐或者烦忧,不在于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在于你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只要自己放下烦恼,抛开杂念,就能求得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快乐。我们要舍得和放下,但习惯了“拿起”的人们,让他“放下”谈何容易?况且,他能放下手上、肩上的重负,能放得下心里的牵绊吗?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欲求心灵解脱的人,不能不警醒。平常之人常有,平常之心难得,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心难平常,人才变得如此平常。

在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每个人都要承受这样或那样的压力和痛苦。因此,人们的内心常会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中国传统文化是这样地博大精深、妙不可言,而人生又是如此地迷雾重重、坎坷曲折。如何让它更好地指点我们做人做事,点悟我们的人生?如何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寻得一种平衡?

当你默默独处时,有没有听到内心深处对于宁静的呼唤?当你面对脆弱的生灵,有没有感受到一种悲悯的情怀?当你面对挑衅与误解,有没有容忍与退让的闪念?如果有,那就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不管你有多忙、有多累,不管你的生活如何受制于尘世中的名缰利锁,只要你学得为人处世的智慧,你就能够修得人生正果。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从正确认识自己,把握处世分寸,坚持为人原则,加强品德修炼,努力奋发向上,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自由快乐等方面出发,通过经典的故事、浓缩的智慧精华,全方位展示人生的智慧,以更贴近生活,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书是对人生智慧的通俗而实用的阐释,是每个人生活的指南、工作的助手,是通往幸福美满人生的桥梁。如果将这些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和工作当中,有助于把生活、工作推向更高的意境,使你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内容推荐

都市迷茫者的心灵地图,平凡世界的温馨之作!

如果你的心需要休养,那就不该错过华君编著的《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它是时代最受关注的养心小品,一部值得分享的心灵盛宴。《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直指都市人的内心世界,直面现实的社会问题,如烦恼、压力、困惑、纠结等,是探求获取心灵平静与快乐的钥匙。文中精辟的哲思、恬淡的悟语、轻松明快的文字、富含哲理的故事,开启了人生必备的智慧法门,使滚滚红尘中忙碌的人们在感悟中提升心灵修养、缓解生存压力、培养愉悦心态、享受智慧人生。

编辑推荐

华君编著的《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从正确认识自己,把握处世分寸,坚持为人原则,加强品德修炼,努力奋发向上,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自由快乐等方面出发,通过经典的故事、浓缩的智慧精华,全方位展示人生的智慧,以更贴近生活,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书是对人生智慧的通俗而实用的阐释,是每个人生活的指南、工作的助手,是通往幸福美满人生的桥梁。如果将这些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和工作当中,有助于把生活、工作推向更高的意境,使你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华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34008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