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外国学者把中国人称做历史的民族。可是就是这么一门、渊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学问,在近若千年竟遭遇到种种的障碍和曲折,“史学危机”之说在高校里和社会上却很流行。历史学怎样适应社会的要求,怎样摆脫困境而重新振兴,成了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冯尔康编著的《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从叙述当代中国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宗亲活动开始,分析了宗族社会形态变化。
图书 | 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有的外国学者把中国人称做历史的民族。可是就是这么一门、渊源悠久、根柢深厚的学问,在近若千年竟遭遇到种种的障碍和曲折,“史学危机”之说在高校里和社会上却很流行。历史学怎样适应社会的要求,怎样摆脫困境而重新振兴,成了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冯尔康编著的《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从叙述当代中国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宗亲活动开始,分析了宗族社会形态变化。 内容推荐 作为社会群体的宗教,在历史上出现最早,持续最久,将民人凝聚在其中,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从叙述当代中国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宗亲活动开始,分析了宗族社会形态变化,是一部鲜活生动的宗族社会简史。 《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由冯尔康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概述:从现在说起 第二章 宗族的结构与演变 一、先秦宗子制和典型宗法制宗族形态 二、两汉至隋唐世族、土族宗族制时代 三、宋元官僚宗族制时代 四、明清绅衿宗族制时代 五、两汉至明清宗族制的特点:宗法成分减弱与逐步民间化 第三章 宗族的祠堂祭祖 一、祖先崇拜的观念及其表达方式的祭祀 二、大宗法制破坏后的祭祖观念 三、祭祀群祖祠堂的出现与流行 四、祠堂祭礼 第四章 宗族教化活动与族人社会生活 一、宗约对族人思想行为的规范 二、族人的婚配与婚姻圈 三、联宗及种种拟制血亲 四、宗族与其他神灵崇拜 第五章 族人间互助互济的经济生活 一、义庄及其典范 二、同居共爨的家族生活 第六章 家族政治下的族人生活 一、民间的忠孝观念和朝廷的孝治政策 二、五服制和宗亲法下的族人生活 三、宗族的社区生活与地方政权 第七章 家族的谱牒编纂 一、先秦官修谱牒的萌生 二、两汉私家谱书的出现 三、魏晋南北朝官修谱牒的黄金时代 四、隋唐官修谱牒的转型过渡时期 五、宋元时期私修谱牒体例的定型 六、明清私修族谱的发展 七、谱牒修纂史小结 八、谱牒学术资料价值与民众历史 第八章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尔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892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