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孩子多大舞台,孩子就能有多大成就。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而聪明可爱的孩子,也可能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正是妈妈自身的教育态度。
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无疑是妈妈,可是,这种爱如果不是在理智的规范下,就会变为温柔的陷阱。明智的妈妈,要有开阔的眼光、包容的心胸,还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妈妈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未成年的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性、依恋性、模仿性最强,而这时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最高。
孩子认为,妈妈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最标准,最美好的,对妈妈的一切言行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
妈妈的走路说话、待人接物、欢乐与痛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去模仿和效法,无论好坏都兼收并蓄。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
妈妈的言行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因此在孩子面前,妈妈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
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妈妈自己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要求孩子积极进取、勇敢拼搏,妈妈也要率先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所以,妈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开辟无限成长的空间。
建议一:妈妈应严于律己,以身示范
妈妈的表率作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要素。妈妈不以身作则,而一味要求孩子去做这做那,孩子是不可能做好的。
中国有句古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孩子小时候,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模仿妈妈。妈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妈妈应该以身作则,大事小事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随时随地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好妈妈的首要标准。
建议二: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妈妈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在对自己孩子的长期观察和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总结出独特的教育框架,根据孩子自身的具体情况,确立适合孩子特点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强强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妈妈对他期望很高。在他上小学后,给他报了课外补习班,生怕他落在别的同学后面。
强强很不高兴,说:“我每天在学校认真学习,老师讲的我都掌握了,不需要上什么补习班。我喜欢画画,您给我报个绘画班吧!”
妈妈觉得强强说得有道理,就让他退出了补习班,带他来到少儿活动中心,让他加人到绘画的行列。强强感谢妈妈的理解和支持,每个周末都过得非常快乐。
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有快乐、自信,并会产生成就感,而这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释放孩子的潜能,造就孩子的阳光个性。
建议三;妈妈要有好的教育方法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救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妈妈。很多妈妈苦恼于孩子不听话,你说东他说西,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
其实妈妈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用积极的鼓励、良好的家庭氛围、自身的榜样,来激发孩子的自我成长意识。
这样能使孩子具有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能力、与周围的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为他人幸福做贡献的能力等,从而培养孩子的勇气、自信、助人为乐、合己为人等优良品质,避免自卑、愤怒、憎恨等消极认识伴随孩子。
建议四:尊重和信任。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
妈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而不是居高临下、处处管教孩子,这是一个好妈妈的重要标志。
五年级暑假,文文开始了“管家婆”的经历。妈妈每天给他50元钱,作为全家一天的生活费用,由文文支配。
一大早,文文就带着50元钱,拎着菜篮子上菜市场。慢慢地,他学会了和小贩讨价还价,知道了什么样的菜新鲜。去超市前,文文先列出购物清单,不需要的绝不买。他说:“当家方知柴米贵,钱要花在刀刃上。”
怎么换床单被褥、洗衣服、洗碗等这些生活小事,也是文文要过的一关。刚开始,文文颇有怨言,但妈妈不动声色,只对他说:“你能行。”
这样,文文越做越顺手,同时也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他由衷地对妈妈说:“妈妈,这些年您辛苦了!”
很多妈妈怕孩子小,无法处理和应对一些困难和障碍,这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也是对孩子的压制,必然引起孩子的反感、反抗。妈妈要学会欣赏孩子、接纳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这是教子成功的最大秘诀。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