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飞侠彼得·潘(大字版)/世界文学经典名著名译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小飞侠彼得·潘(大字版)》是詹姆斯·巴里最著名的一部童话剧。一天晚上,彼得·潘来到小姑娘温迪家,教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在空中飞,并把他们带到了虚无岛。他们一到岛上,历险就连连不断,想出巧计搭救出伙伴们。本书作者擅长以幽默和温情的笔调描述苏格兰农村的风土人情。

内容推荐

詹姆斯·巴里编著的《小飞侠彼得·潘(大字版)》内容简介:彼得·潘是一个会飞的、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长着满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树叶和树浆做的衣服。他天真活泼、疾恶如仇、勇敢而富于牺牲精神。

像中国的孙悟空和哪吒一样,彼得·潘是每个英国孩子心上的宠儿。他的存在,说明人类有着周而复始、绵延不绝、永存不灭的童年,和伴随这童年的永恒的母爱。

《小飞侠彼得·潘(大字版)》是一本儿童文学。

目录

第1章 彼得·潘闯了进来

第2章 影子

第3章 走啦,走啦!

第4章 飞行

第5章 来到了真正的岛

第6章 小屋子

第7章 地下的家

第8章 人鱼的礁湖:

第9章 永无鸟

第1O章 快乐家庭

第11章 温迪的故事

第12章 孩子们被抓走了

第13章 你相信有仙子吗

第14章 海盗船

第15章 和胡克拼个你死我活

第16章 回家

第17章 温迪长大了

附录彼得·潘在肯辛顿公园(选译)

试读章节

第1章彼得·潘闯了进来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只有一个例外。所有的孩子很快都知道他们将要长大成人。温迪是这样知道的:她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在花园里玩,她摘了一朵花,拿在手里,朝妈妈跑去。我琢磨,她那个小样儿一定是怪讨人喜欢的,因为,达林太太把手按着胸口,大声说:“要是你老是这么大该多好呵!"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可是,打那以后,温迪就明白了,她终归是要长大的。人一过两岁就总会知道这一点的。两岁,是个结束,也是个起点。

当然哕,他们是住在门牌十四号的那所宅子里,在温迪来到世上以前,妈妈自然是家中主要人物。她是个招人喜欢的太太,一脑子的幻想;还有一张甜甜的、喜欢逗弄人的嘴。她那爱幻想的脑子,就像从神奇的东方来的那些小盒子,一个套一个,不管你打开了多少,里面总还藏着一个。她那张甜甜的、逗弄人的嘴,老是挂着一个温迪得不到的吻,可那吻明明就在那儿,就在右边的嘴角上挂着。

达林先生是这样赢得他太太的:她还是个女孩的时候,周围有好些男孩,他们长成大人以后,忽然一齐发现他们爱上了她,于是他们都跑着拥进她家向她求婚;只有达林先生的做法不同,他雇了一辆马车,抢在他们头里来到她家里,于是就赢得了她。达林先生得到了她的一切,只是没有得到她那些小盒子最里面的一只和那个吻。那只小盒子他从来也不知道,那个吻他渐渐地也不再想去求得了。温迪心想,兴许拿破仑能得到那个吻,不过据我估摸,拿破仑必定试图求吻来着,可是过后却怒气冲冲地甩门而去。

达林先生时常向温迪夸口说,她妈妈不光爱他,而且敬重他。他是一个学问高深的人,懂得股票和红利什么的。当然啦,这些事谁也搞不清,可达林先生像是挺懂行的,他老是说,股票上涨了,红利下跌了。他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就像随便哪个女人都得佩服他。

达林太太结婚时,穿一身雪白的嫁衣。起初,她把家用账记得一丝不苟,甚至很开心,像玩游戏一样,连一个小菜芽都不漏记。可是渐渐地,整个整个的大菜花都漏掉了,账本上出现了一些没有面孔的小娃娃的图像。在她应该结账的地方,她画上了这些小娃娃。她估摸他们要来了。

第一个来的是温迪,接着是约翰,随后是迈克尔。

温迪出生后一两个星期,父母亲不知道能不能养活她,因为又添一张吃饭的嘴。达林先生有了温迪自然是得意非常,可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坐在达林太太的床沿上,握着她的手一笔一笔给她算开销账。达林太太带着央告的神情望着他。她想,不管怎么着也得冒一冒风险看,可达林先生的做法不是这样的。他的做法是拿来一支铅笔一张纸算账。要是达林太太提意见搅乱了他,他又得从头算起。  “好了,别插嘴了。"他央求说,“我这儿有一镑十七先令,在办公室还有两先令六便士;办公室的咖啡我可以取消,就算省下十先令吧,就有两镑九先令六便士。加上你的十八先令三便士,合计三镑九先令七便士,我的存折上还有五镑,总共八镑九先令七便士——是谁在那儿动?——八——九——七,小数点进位七——别说话,我亲爱的——还有你借给找上门来的那个人的一镑钱——安静点,乖乖——小数点进位,乖乖——瞧,到底让你给搅乱了——我刚才是说九——九——七来着?对了,我说的是九——九——七;问题是,我们靠这个九——九——七,能不能试试看对付它一年?"

“我们当然能,乔治。”达林太太嚷道。她当然是偏袒温迪的,可达林先生是两人中更有能耐的一个。

“别忘了腮腺炎,”达林先生几乎带点威胁地警告她,接着又算下去,“腮腺炎我算它一镑,不过我敢说,更大的可能要花三十先令——别说话——麻疹一镑五先令,风疹半个几尼,加起来是两镑十五先令六便士——别摇手——百日咳,算十五先令。”——他继续算下去,每次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不过最后温迪总算熬了过来,腮腺炎减到了十二先令六便士,两种麻疹并作一次处理。

约翰生下时,也遇到同样的风波,迈克尔遇到的险情更大。不过他们两个到底都还是留下来养活了,不久你就会看见姐弟三个排成一行,由保姆陪伴着,到福尔萨姆小姐的幼儿园上学去了。P1-4

序言

在伦敦西区,幽静的肯辛顿公园东北角的长湖畔,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像。那不是英雄伟人或文化名人,而是一个小小的男孩。那孩子叉开两腿,挥舞双臂,口吹一支芦管,像是提腿奔跑,又像是腾空起飞。他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神气活现,十足一个快乐之神。他,就是彼得·潘,一个不愿长大也永不长大的孩子。他出生没几天,因为害怕长大,就从家里逃了出来。肯辛顿公园曾是他游玩的地方,如今他长住在一座远离英国本土的海岛:永无乡。那是个奇异而热闹的地方,住着一个印第安人部落,一帮子海盗,各种野兽,人鱼,小仙子,还有一群被大人不小心丢失了的孩子,他们的队长就是彼得。他们不用上学读那些劳什子的书,不用学规矩,还不时能碰上惊险的乐事,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就有一样美中不足:他们是男孩,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需要一位母亲。但彼得最瞧不起人世间所有的成年母亲,他想找一位小姑娘做母亲。于是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夏夜,他飞到伦敦,趁达林先生和太太出门赴宴而狗保姆娜娜又被锁住的时机,飞进育儿室,诱使小女孩温迪和她的两个弟弟跟他一起飞到了永无乡。温迪做了孩子们的小母亲。从此,三个来自内陆的孩子真正过上了只有在童话和睡梦里才能见到的奇妙生活。他们住在地下的家里,出入经过树洞;在礁湖里玩人鱼的水泡球戏;和印第安人进行虚拟战争;搭救过他们的首领,美丽高傲的虎莲公主。温迪因为想念母亲,央求彼得让他们回到伦敦的家。途中,孩子们被凶残的海盗头子胡克劫持上了海盗船,彼得为救他们,与胡克决一死战,使胡克掉进了鳄鱼的血盆大口。彼得护送孩子们回了家。多年后,温迪长大了,真的做了母亲,彼得又来把温迪的小女儿带去永无乡。于是,一代复一代,小母亲不断更换,彼得却始终是个满口乳牙的长不大的小男孩。

像我们中国的孙悟空和哪吒一样,彼得·潘是每个英国孩子心上的宠儿。创造这个童话人物的人,是苏格兰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詹姆斯·巴里。巴里生于1860年,卒于1937年。他的文学生涯,两头跨着古典文学臻于极盛的维多利亚时代和现代主义蓬勃兴起的20世纪初期。他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剧作,曾与名探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柯南·道尔合作写过喜剧。为了表彰他的文学建树,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均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英王赐予他从男爵的贵族称号。他的成名作剧本《彼得·潘》及其同名小说世代留传下来,成为不朽的英国文学名著。

在巴里的创作中,彼得·潘这个人物形象不是一次形成的。他的名字首次出现在1902年的小说《小白鸟》中。1904年,剧本《彼得·潘》发表,继而在伦敦和纽约上演,大获成功。以后每上演一次,巴里就将剧本修改一次,最后定本直到1928年才出版。1906年,巴里将剧本改写成散文童话《彼得·潘在肯辛顿公园》。1911年,小说《彼得·潘》出版,又名《彼得和温迪》,最后加了一章“温迪长大了”。

从18世纪起,英国开始有了雏形的儿童文学作品,到19世纪则步入了黄金时代。儿童文学已不仅仅是讲个故事,而且有了性格刻画、风物描绘、社会和哲学思想内涵等因素,成了真正的文学。《彼得·潘》把离奇的幻想、仙人故事、惊险情节、讽刺幽默以及成年人的人生感喟,全都编织在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里。它像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马戏,又像一首梦幻似的狂想曲。作者塑造了一些可爱的、可笑的或逗乐的形象,设计了许多奇巧的情节构想,令人不由得惊叹他那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例如,被达林夫妇用作保姆的竟是一只大狗;彼得试着用肥皂水来粘他那被切断的影子;星星们凑拢在达林家的上空,怀着好奇想瞧个热闹,它们不住地眨眼睛,那是它们在窃窃私语;每个婴孩第一次笑出声来,就有一位小仙子诞生,而每当一个孩子说他不再相信仙子,就有一位小仙子死去;礁湖里,人鱼用尾巴拍着水泡玩球戏,天边的彩虹就是他们的球门.;鳄鱼吞下一只钟,从此肚里便不住地嘀嗒作响,一听到这声音,正在作恶的胡克就吓得逃之夭夭……这一切,给人以无穷的童趣的愉悦和美感。

但《彼得·潘》又不仅仅是一篇童话。它比单纯的童话似乎多了一点什么,那或许就是诗的寓意。巴里为我们揭开了记忆帷慢的一角,使我们窥见久已淡忘的美妙的童稚世界。我们尽管留恋,却已回归无路。因为,我们像长大了的温迪,没有了想象的翅膀,永远失去了自由翱翔的本领。巴里用带泪的喜剧,对比了童稚世界的无穷快乐,和成人世界的索然寡味。温迪们无法不长大,这是无可奈何的必然。幸好,还有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彼得。他的存在,说明人类有着周而复始、绵延不绝、永存不灭的童年,和伴随这童年的永恒的母爱。人总要长大,这很不幸,但人类是有希望的,“只要孩子们是快活的,天真的,没心没肺的”。

在童话《彼得·潘在肯辛顿公园》里,彼得的年龄是出生后七天,显然比《彼得·潘》中主人公的年龄小得多,本事也小得多。这里有关鸟儿和小仙子世界的描写,也极富奇思和谐趣,可以看做是童话《彼得·潘》的前奏,特选译一部分作为附录,收入本书,从中不难领略巴里一贯的风格。杨静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飞侠彼得·潘(大字版)/世界文学经典名著名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詹姆斯·巴里
译者 杨静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241492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88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