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套在指上的环
内容
编辑推荐

跨国婚姻、职场风云,揭示海外华人遭遇的文化碰撞和心灵冲击;现实主义、魔幻主义,探讨中西文化面临的矛盾冲突和融合变迁!

《套在指上的环》是美华人作家枫雨短篇小说集,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给读者看到一个多元的写作背景和空间。

内容推荐

  《套在指上的环》是作者枫雨十几年北美生活的积累。主要发表在美国各大华文杂志报纸,大陆一些报刊杂志以及网站也有转载。这二十几篇小说,主题围绕海外华人在西方社会求学求职打拼过程中所受到的文化理念碰撞,情感变迁,职场风云等,尤其对女性在海外生存有细致深入的描述。对中西方文化和观念的矛盾给华人移民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有深度的探讨。《套在指上的环》内容涉及广泛,有同性恋,海归,国际婚姻,领养中国儿童,子女教育等等。写法上采用浪漫主义与现实相结合,借鉴美国文学方式,写作手法多样变化,有现实作品,也有诡秘、超自然等描写。

目录

招架不住/1

(Cannot Hold Anymore)

爱谁谁/11

(Who Cares)

微缩电影:归去来兮/21

(Back and Forth)

八零后的偷渡客/29

(Stowaway of Post一80’s)

三小时外遇/39

(Affair in Three Hours)

图书馆员/44

(Librarian)

星星索/53

(Star Gleam)

海洋生物/63

(Sea Animals)

此时彼刻/76

(Here and There)

中国眼睛/84

(Magic Eyes)

生死劫/98

(Tsume Ko)

立夏/109

(Beginning of Summer)

无法触摸的青春/117

(Untouchable Youth)

情劫/123

(Love Robbery)

米脂姑娘/132

(A Girl from Mizhi)

雨天换票证/138

(Rain Check)

非她/143

(Not Her)

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152

(Fish Love)

繁星满天/158

(Starry Night)

想和你去吹吹风/167

(Breathe the Wind with You)

今宵不言欢/174

(Do Not Make Love Tonight)

踏进月圆之夜/181

(Step into the Full Moon Night)

走出月圆的日子/185

(walk out of the Full Moon)

暖冬/192

(Warm Winter)

你不叫我哭/199

(Tears Are Not Allowed)

寻找阿蒙/215

(Looking for Armand)

花褪残红/225

(Flower Faded)

帽子/230

(Memory of Hats)

周末约会/232

(Weekend Dating)

莲蓉月饼/235

(Moon Cake)

套在指上的环/238

(Ring Finger)

后记:说说枫雨/250

试读章节

招架不住

1.

赵铭是那种高速公路开车只走中间一根线的人:右线总要让岔道的车子进来而不得不减速,左线总要加速,否则会被后面按喇叭。中间的车道,最保险平稳。虽然有时候也会因为前面一辆车太“面”而不得不踩刹车,可哪条线不遇到这种情况呢!要是堵车,换哪条线都没用。赵铭最不屑那些几条线乱蹿的车子,看着就闹得慌,这种人肯定脾气不好,干不成大事。而他自己,虽然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可来到美国后也算稳步前进着:硕士,博士,博士后;出论文,搞课题,教学生,终身教授职位也快拿到了,单就这一点,已经让周围很多同事朋友羡慕敬仰了。

美国终身教授,可不是那么好拿的:每两个月就要有一篇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每年还要接受学校审查会的评估,看你的论文是否被同行引用参考,如果没有或者不多,说明你的文章质量不行。除了研究,还要给学生上课,而且必须在领域里开出一些新颖实惠的课程来,这样才能说明你的不可替代性,也就说明了你是学校的一匹汗血宝马。所以,大学里拿到这个职位,实在是对毅力的考验。难怪赵铭的俄罗斯籍女同事伊莲娜在工作七年后如愿以偿时,激动地痛哭流涕:“我终于可以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了!”这话外人听来可能觉得夸张,可是赵铭特理解,衷心地祝贺伊莲娜,也顺便拥抱了一把这个柔软的身体。伊莲娜虽然四十出头,可身材依然姣好,容貌也有点像大明星妮可·基德曼——就是眼角皱纹多一些——那当然是彻夜写论文造成的。赵铭对伊莲娜仰慕已久,平时无法表达,这时恰到好处。伊莲娜也激动地拥抱了赵铭,还吻了他脸一下。也许是太激动了,她丰满的乳房碰到赵铭的前胸,赵铭的血液循环“嗖”地加快了几倍,一下子涌到了脸上。他迅速放开对方,好在伊莲娜没什么反应。伊莲娜走后,赵铭足足歇了十分钟才使自己的心跳恢复正常。他笑自己:咦?一不留神,差点恢复青春期!不过,感觉还真……不错!

2.

等到赵铭的终身教授批下来时,他却没有那么激动:这就好像你一直在玩打仗的游戏,在打的过程中很惨烈,很集中精力,甚至忘我,可是一旦到最后,你成了胜利者,没有了对手和目标,你会觉得失落。赵铭就是这种感觉。他拼死拼活地埋头苦干了若干年,这职位早该归他了,理所当然的,有什么值得感慨骄傲?站在这个位置上,看着下面那群还在辛苦奔波的吉卜赛大军(学校里戏称那些没有拿到终身教授而在几个大学兼职的教授们),像是一群不知疲倦的蚂蚁,很可怜。可是自己,却是寂寞,那种失去目标的寂寞。

伊莲娜也来祝贺了。这次赵铭没敢再拥抱她,虽然他很想。可是现在自己今非昔比,当然更应该注意。就像开车,还是在中间道上稳妥。

回到家,老婆舒芯已经做好了丰盛的一桌菜肴,还有滔!赵铭这才感到自己的不易。几杯马尿下肚,他开始回首当年,想起如何地忍辱负重,如何地小心谨慎;又想起当初在国内时干得好好的,却偏偏吃错了药跑到美国来,几经辗转,几经拼杀,几经磨难……才熬到现在这个地位。那些在国内的同学下海的早就成了大款,坐机关的也早就处长局长了,要房子有房子,要票子有票子。别人不说,就说舒芯的大哥,连大学都没上,可也是个什么总裁,动不动就东南亚访问欧洲参观的。可是自己,挣的美元全投资给了孩子:小时候学钢琴画画围棋跆拳道,现在上了大学,可是自己和老婆的收入加起来却刚好够了那根美国政府规定的“线”,即不属于被照顾阶级。于是孩子上学没有奖学金,却偏上了常春藤,一年的学费够买一辆宝马,四年就是四辆!孩子有出息,当爹的能不给掏钱么?结果是,来美国快二十年了,自己哪里也没去过,净听别人说什么坐轮船去欧洲啦夏威夷啦,自己连那轮船什么样都没见过。舒芯有时候说谁谁谁又去坐游轮的话,他就说:那有什么好?你没看泰坦尼克号?够豪华吧?够奢侈吧?沉了!

其实赵铭清楚,那是自己当阿Q呢!谁不想在有生之年去享受享受啊!可他没这个命。他天生是属牛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为别人的,自己可喝不上。

“难道我就一辈子这么窝囊么?想当初我也是医科大的才子,一群姑娘争着和我一起上自习!”借着酒劲,赵铭想起当年的辉煌来。可是他就说了这么一句就住了口,拿筷子夹起一个大虾放到嘴里,因为他看到老婆的脸已经有点变颜色。果然,老婆开腔了:“你也就会提当年,你小子别忘了,要不是当初我挺身而出,你就‘折’在那个大熊猫手上了!”

3.  赵铭不言语,他虽然不喜欢听老婆叫当年那个女同学大熊猫,可是老婆对他却有“救命之恩”。那时候赵铭和老婆是同学,还有那个叫大熊猫的。说实在话,人家大熊猫比老婆好看不知道多少倍:乌黑的长发,宽宽的前额,小巧的鼻子,往上翘着的小嘴,一笑两个酒窝,水灵灵的大眼睛,就是因为这眼睛太大,而且她还总画着深色的眼线——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已经足够大了——所以被别的女孩子醋意地给她个绰号叫大熊猫。

当时大熊猫是学校的文艺部部长,交谊舞跳得相当好,那次系里交谊舞大赛,即使最嫉妒她的女孩子也承认舞后的皇冠非大熊猫莫属。可是就在比赛的前一个星期,和大熊猫搭档的男同学打球时摔了腿,骨折。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个比赛是肯定参加不了了。他参加不了,大熊猫也就没戏,要知道大熊猫的眼光可是很高的,能最终被她挑作舞伴的,那都是百里挑一:人要长得帅,身材要好,舞更要跳得好。虽然赶不上古代小姐扔绣球吧,那也差不多。所以,一听说那个男生受伤了,别的男生都幸灾乐祸,会跳舞的又揣上了希望。女生们也兴奋:等着看谁能成幸运儿。

结果却让大家大跌眼镜,大熊猫挑上了赵铭!女生们瞪大了眼睛,男生们张大了嘴:怎么会是他!其实并不是赵铭不够帅或者身材不够高大,这些条件他都符合,可是,赵铭是系里有名的“安全小子”,平日里做事四平八稳的,学习不错,体育也不错,舞也跳得马马虎虎,可是却什么都没拿过第一,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啊!大熊猫怎么会选上他呢?看来这回大熊猫一定是眼影涂得太多,看不清楚人了吧!

大家对赵铭投来的目光,让他备受刺激。为什么就不能是我?我为什么就不能搂着大熊猫的腰?哼!这回让你们瞧瞧我赵铭的本事!

人就怕受刺激。像赵铭这种平日里走路只走人行道的人也是,再说,年轻人哪个不是血气方刚呢!结果,赵铭勤学苦练一个星期,在全校交谊舞大赛上和大熊猫双双捧走了男女头奖。赵铭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大奖,那就是他博得了大熊猫的芳心。

那个时候赵铭觉得眼睛已经长在了头顶上。和大熊猫走在校园里公园里,回头率猛增几个百分点!什么叫春风得意?赵铭算是有了亲身体会。

可是好日子没过三个月,有一天大熊猫却告诉赵铭她怀孕了。赵铭一听就傻了:这让学校知道可是要开除的Ⅱ阿!可是可是,他怎么也不明白大熊猫怎么会怀孕呢?两个人都是学医的,怎么会出这种事情呢!大熊猫可是在催他拿主意,说当初看上他就是因为他稳重,现在出了事情,相信他不会是仑不负责的人。

赵铭苦笑:现在说我是稳重的人了,可自己要真是,怎么会出这种事情!怎么办?怎么办?要是让学校知道,自己的前途就完蛋了。他这个不倒翁要倒了。

那几天赵铭只感觉天昏地暗,走路也总撞在人家身上,大家都奇怪这个“安全小子”怎么了。有一天晚上上完自习回宿舍,他就撞到现在的老婆舒芯身上了。那个时候舒芯虽然不是国色天香,浑身上下也充满了青春的朝气。舒芯早就注意他了,可是赵铭却从来没有。舒芯就问:“赵铭,你怎么这两天魂不守舍的?”赵铭嗯呀嗨呀地应付着。舒芯就说:“是不是遇上麻烦事了?”赵铭还想哼唧,可不知怎么的,他突然觉得自己很委屈,特别想找个人说说,而面前这个女孩子平平静静的,像扇小窗,可以让他闷在心里的滞留的浊气排解一下。他看了女孩子一眼,突然觉得想说点什么。可是还没等他张口呢,女孩子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一说,赵铭差点没趴地上。

P1-4

后记

说说枫雨

——文刀

人为黑夜,四周黑乎乎的,想哭。但“你不叫我哭”,“我们一起微笑”。这是枫雨写在小说《你不叫我哭》里面的语句,也是枫雨面对漂泊、复杂、曲折的人生所持的乐观、宽容、潇洒、超脱、坦然、常乐而不知足的人生态度。只要我们翻开枫雨的诗文,走进她的作品,我们就不难读出一个真诚、,严谨的枫雨,一个完整、成熟的女人。托尔斯泰说过: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沉重的工作。一个人到中年万事忧的女人,她又是怎样地去“长一双善于发现幸福的眼睛”,去“提着幸福回家”的呢?这也就是我今天要说说的枫雨。错过美丽,换来文章。这里面有着一种对祖国、对母语、对文学追逐不舍的执著和真挚的情感!

枫雨为人的成熟,为事的积极,也成就了她在写作上的成功。她的作品,大多都把自己放进去,“自己就是笔下的张三李四”,把“我”融在里面。“提起笔,还是这几年的事,是到了美国以后的事情。”“于是有了彻夜的码字和达旦的思考”,“我觉得无论写什么,都应该用真情着笔”。这就是她在《思念的季节》这本散文集里谈来的心声。把现实中的亲身经历,把人在天涯的感悟,经过沉淀、过滤、搓揉、提炼,著成诗文。这样的作品紧扣生活,贴近读者,引来共鸣。读过,给人以享受的陶醉。

上月,我在广州见到了《美华文学》的社长和主编,他们都已年逾古稀,还在搜集资料,丰富在写的长篇。我们也谈起在美的中文写作,他们的回答几乎异口同声:不为名,不为利,只是“有话要说”。在美国,纯中文的写作是扛不起家庭的柴米油盐的。写作的执著,是一种兴趣,是一份责任,是一种人性的释放。这也和枫雨在书中所著述的一样,“千里枫林烟雨深——每一片枫叶,在落雨的秋天,我相信,都一定有很多故事。”这是枫雨写在《枫雨轩》里的话,是写给自己,也是写给读者的。在这容易勾来悲凉的秋天,枫雨却相信雨中的落叶并不寂寞伤感:它们都有自己的动人故事。枫雨就是这样,用她真情的笔,“不断地拾起这些记忆的片段,把它化成涓涓细流”。非马先生说:为自己的时代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作品,替人类的文化增添一点儿美好的东西。这也就道出了枫雨之所以执著、之所以追求文学创作的动机。

枫雨出生于北京。在中国,在美国,都有过丰富多彩的人生片段。有欢声笑语的喜乐,也有举步维艰的困窘。唯一不变的是,她笔耕不辍,佳作连篇。枫雨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子,她的创作不拘一格,有散文、小说、诗歌、随笔、杂文等,一支妙笔,花开八面。作品刊载于中美两岸,书章散布于报刊书店。散文和小说在2002—2009连续获美国Sino-monthly二等奖及佳作奖;散文获第二届华夏文学赛优秀奖;诸篇新作被收录在《北美女人》系列。2006年,还出版了一本散文集《思念的季节》。枫雨在创作上的多面,可圈可点。在巾帼群中,堪称优秀一员。

枫雨创作的高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美国、在大陆、在港台的报刊、专栏,我们都能常常读到。写诗是诗,写文是文。勤练勤写,见书见报。她的作品,也成了编辑们心头的热品。到底,枫雨的作品为什么就那么受欢迎呢?我相信,有很多的人还是不大了解。依我之见,其文笔秀丽,如歌如画,言之有物,情趣盎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更加重要的,还是她为文的真诚和认真。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来著写文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实际、亲切,开卷有益,读来可信。

枫雨的作品很美,像诗一样简洁,如水一般明净。当然,这与她诗人的情怀,与她深厚的文学功底有关。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她以一个女作家所特有的那种细腻,善于把精微的细节和绚丽的色彩编织和镶嵌在文章里面,并作为背景进行渲染,使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美得以充分的提升。在《踏进月圆之夜》中,有“黑色深邃的夜光”,有“一股蓝色的气体”,有“渐黄渐圆的月亮”;在《那段绿色的回忆》中,有“一段绿色的日子”,有“心灵涂抹单一的绿色”,有“营房里走来的一群绿色的人”;在《月魂》中,有“冷月惨白的光”,有“眼前,红色的雾”;在《秋湖》中,“湖水是碧绿的,热闹的”;在《收集秋色》中,更有“春天的嫩绿代表希望,夏天的墨绿代表激情”。艺术是追求美,在这里面,也蕴涵着作者对于读者的那份强烈的责任感。一个好作家,在她着笔的时候,总会想到我给读者什么,我给世界什么,这是作品的灵魂。

枫雨的散文就是这样,一如秋水,澄澈,湛蓝,以明净、真纯、深沉、饱满著称。写来流畅、坦诚、认真,读来亲切、和谐、贴近。直抒胸臆,写自身情绪的流动,任激情自由宣泄,树起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美丽一帜。这一特点,在她所著写的《月挽清秋》、《美丽的错过》和《森林的夜晚》等佳作之中,尤其凸显。读过《秋湖》,更觉处处闪耀着她的这一独具一格的鲜明亮点。荒田评《秋湖》富婉约之美与自然之趣;许多文友均异口同声地称其文笔优美,如同画境。

作为散文,它是一切文体之中“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枫雨频频地刊载于报纸杂志的美妙丰富的文字,也密密地记录下作者漂泊复杂的人生。从大洋此岸到彼岸,远隔着万水千山;从青春少年走到而立壮年,“乡愁像沉甸甸的锁”,人生路也是曲曲弯弯,走一路,写一路,脚印留在群山。

枫雨的诗,从来语意清晰,没有抽象现代诗的那种多重解读的“歧义”,也没有一口气地将几十个字串连在一起的那种长句,节奏分明,言简意赅,触事兴怀,酣畅表达。文如其人,坦诚真切。尽管你与她是素昧谋面,就读她的作品,你也能读出她的品性、文风及其人生经历的大概。比如枫雨的《书签》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体验和感知都写进去的,个中不乏教人受益的警句。有人说,目前诗坛有两大派:一派是“民间”,一派是“知识分子”。“民间”近乎直白,缺少美感;“知识分子”洋味浓,诗味淡,写得像翻译稿。枫雨的诗能很好地把情感和意境相互交融,有中西诗歌表达方式的相互结合。我说:枫雨是一位“民间的知识分子”。

枫雨说,诗是情之所至,性之使然。她从来不“做诗”,因为她相信诗是灵感所至,强求不得。有时,她“半夜从床上跳起来,扭亮台灯,只为记下梦里的一句话”。她认为写诗与读诗,都是为追求一种意境,不应过分拘泥格式,否则就会伤了诗的魂。尽管是在这样的一个“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寂寞世界里面,可她也有同样情趣的诗友,似高山流水,又似青梅煮酒,留恋于诗的纯净世界,乐而忘返。诗的世界是孤独的,清贫的,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但她宁愿独守着这份清冷,为诗而生,甚至为诗而死。对于诗,她有“我是诗的女儿”的那份虔诚和忠贞!

枫雨的小说,无论是长、短、中篇,主题涵盖颇广:有商海沉浮、情感探索、跨国婚姻、死亡、爱情等等。这也正如她自己所说:“下海”数年,已经“堆积”了数十万块“方砖”。近年来,她更致力于海外华人回归以及留守的主题,如《此时彼刻》、《你不叫我哭》等,更表现出作者充沛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

在《你不叫我哭》这篇小说里面,引线、情节、人物、对话、穿插、起伏、详略、归纳都安排运用自如。不造作,不拔高,有碗说碗,有碟说碟,用平实的笔法去赢得读者的信赖和认同。用一句时髦一点儿的话来说就是:作者和读者的心是更加地贴近了。这样的作品读来追读,感染力强。有人说:散文是通过直述直描,而小说是通过人物的活动、心理、对话和场景来表达作者的意愿的。我认为,枫雨的这篇小说效果是已经达到了。枫雨具有长篇小说的操作能力。

作者从去国十年,在回国的飞机上做了一个久别重逢的好梦说起,直说到抹去眼泪的“我们一起微笑”。读者跟着游子回乡,用特别能对比的敏锐眼光,去省亲、去闲逛、去寻人、去购物、去会友。耳闻目睹,这北京今日的大气候,也就和盘地烘托出来了。

人为制造的夜。四周黑乎乎的,只有几盏微弱的昏黄灯光,听不到声音,窗户都关得严严的。那天空自然不是蓝的,可是就那点儿可怜的天也被夹在高楼里挤不出来,让人看了憋气。天空透不过气来。这里乡音也还能凑合,可是行为已经有所偏差——安全带长久没有人系,上面沾满灰尘;行人斜着蹿出,差点儿撞在车上;挤车的人流是“坚顿的鱼,不会让你的路”;“发票办证”、“无痛人流”的广告,避暑山庄,买卖公司,起码有半里长的自助食品:贴门的邻居互不认识,隔门应答的恐怖教人不知所措;楼下突然响起的喇叭,粗言粗语的叫骂;人声、车声、狗吠,不眠的北京陪着你的失眠。生意人的犀利,温暖无从寻找。是曾经得到一位旧同事突然而来的狂热拥抱,热烈追求,但他毕竟是一个已有妻室的人呢!啊呀,世风日下,物欲横流。这种疯狂的热烈,这种虚伪的强求,我们就不好怎样地去恭维了。

艺术的真善美,摆在首位的是真。戈云是说得好:“一切真诚的文艺家,必以揭示人性的真、善、美和揭露人性中的假、恶、丑为己任,与跟风而动的功利主义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枫雨的写作,有着自己的严谨和认真。该诅咒的诅咒,该颂扬的颂扬。我们不把社会唱成天堂,我们不把人物写成神仙,我们不把故事编成海市蜃楼。直接参与生活,直面正视现实,以自己的“观照与反省,凝聚成令人心颤的东西”。枫雨在《你不叫我哭》中说出来的,是一种继续改革开放的社会责任;端出来的,是一颗俯仰无愧于天地的良心。

当然,想要见到的梦中人没有见到,是一种难言的遗憾。在出国之前,父亲目不斜视的目光里的那种“希望的火苗”,也不一定是越烧越旺。当读到“小梅你给我记住,我们没有退路了”的时候,心里泛起来的,是一种很不是滋味的味道。还是文章结尾的那句话了:“我们一起微笑”。

文章中,作者在人物的命名上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吴原,即“无缘”。那是“我”的初恋,象征着单纯,可那是一个永远也找不回来的梦;丛梅,就是“从没”。而李仞也好,李忍也罢,就是“离忍”,离别的忍耐,忍耐的离别。作者表面写人,其实写的是移民的矛盾心态:他们一直在寻找,在彼岸寻,回故乡找,他们在寻找一份爱的感觉和人的温暖。可是,“回到故乡,我是一只断线的风筝”,“我是一片掉落的拼图,再也拼不回去了”。故乡的人,故乡的物,故乡的文化……枫雨在固执地寻找昔日的影子。作者把这种无奈、失落和欲哭无泪的百感交集,淋漓尽致地表达在字里行间,不禁让读者唏嘘。

长情怀念,换来超然。枫雨自己说写作已经溶入到她的血液里,是她一辈子的情人。在这里,我们也深深祝福枫雨再接再厉,辛勤笔耕,写出辉煌,谱出新篇!

[注]文刀,原名刘森添,广东台山人。美国《美华文学》评论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套在指上的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枫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42529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