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谜者仰融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谜一样的人物!从诉讼缠身远走异国到高调的诡异回归!从出生贫寒到悄然拥有百亿汽车帝国!大起大落中,仰融究竟经历了什么?博奇所著的《谜者仰融》为你揭秘这个神秘的商业巨子充满迷奇和争议的人生经历。

内容推荐

仰融其人,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他的籍贯、学历、经历等无一不是媒体挖掘的热点。靠着资本运作神技,他促成了第一家在国外上市的中国汽车企业,掌控资产达300亿元。后来又出走异国,人生大起大落。

而如今。他控股香港上市公司正道集团。挟600亿元造车计划,欲重回故土,再展雄风!

博奇所著的《谜者仰融》从仰融的身世、发家史开始,梳理其从一位厨师到一位资本大鳄再到远走他乡,又试图回归故国的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谜者仰融》以此将一个谜一样的仰融原原本本地还原出来。

目录

自序 迷雾下的真相

引子 越洋电话

第一章 不安分的年轻人

 1.迷奇身世

 2.初入江湖

 3.从厨师到推销员

 4.贵人相助

第二章 浮出水面

 1.发 迹

 2.四百万

 3.东湖宾馆七号楼

 4.金杯困顿

 5.入股

 6.苏强归附

第三章 上市 

 1.组建金杯客车

 2.筹划国内上市

 3.另请高明

 4.基金会应运而生

 5.换股

 6.成功上市

第四章 拯救金杯客车

 1.变 故

 2.接管金杯客车

 3.一汽介入

 4.管理权之争

 5.改 革

 6.反击战

第五章 打造中华车(上)

 1.轿车夙愿

 2.考 察

 3.M1项目

 4.借东风

 5.开 工

 6.大跃进

第六章 打造中华车(下)

 1.扩张

 2.香港二次上市

 3.牵手清华

 4.汽车目录

 5.暗度陈仓

 6.下 线

第七章 盛极而衰

 1.五朵金花

 2.罗孚项目

 3.登顶华晨系

 4.决 裂

 5.称 病

 6.出局之谜

第八章 流亡与布局

 1.身后事

 2.中华上市

 3.败 局

 4.海外诉讼

 5.人间正道是沧桑

 6.重出江湖

致谢

试读章节

引 子

越洋电话

世事的起伏本来就是波浪式的,人们要是能够趁着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生蹭蹬,一事无成。

——莎士比亚

对于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来说,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最后两年显得异常艰难。

从2007年年末开始,石油价格攀升,钢铁涨势生猛,银行信贷紧缩,经济形势低迷,消费信心受挫,汽车销量骤减,亏损传闻层出不穷,罢工此起彼伏……衰败的气息扑面而来,汽车业风光不再,形势一落千丈。

经济危机大爆发的2008年,正值通用汽车百岁诞辰;距离亨利·福特生产出第一辆T型车,也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光景。

然而,底特律却无心庆祝。这一年,通用汽车从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宝座上跌落,福特公司还在为工会问题苦恼,克莱斯勒公司推出不久的新产品因油耗过大而无人问津。

预想的欢庆之年,竟成衰败转折点,惨淡之极。

彼时,“汽车城”底特律阴云重重,到处充斥着垂死挣扎的失意与无奈。昔日繁忙的工厂死气沉沉,流水线时常处于停工状态,工人们无所事事,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街道上,人人愁容满面,流浪汉丢弃的酒瓶随处可见,失业人数不断飙升,原本糟糕的社会治安更加混乱不堪;打折促销已经勾不起人们的任何兴致,有人准备逃离,房屋与汽车被弃之不顾。

唯一仅存的体面是“三巨头”(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总部大楼,尽管玻璃幕墙仍旧流光溢彩,但不景气的氛围却难以遮掩:为支付租金,一些汽车制造厂被列入改造名单,按照计划,它们将被分批改建成农场。而一个世纪前,情形恰恰相反。

繁华与落寞,相生相伴。期间兴衰转换,有如天堂地狱之别。

时光倒溯,在通用和福特大受欢迎的20世纪50年代,从废墟上建起的德国大众开始生产平民汽车,“甲壳虫”由此大卖,并像蝗虫般登陆美国;日本,丰田刚刚研发出第一款“皇冠”,便急不可耐地推向美国市场。

美国人当时正陶醉于汽车帝国的辉煌中,志得意满。因此当1957年8月,爬上美国口岸的两辆丰田车,由于马力不足最终没能在高速公路上跑起来时,美国媒体多以此为笑谈,未察觉其中包含的巨大野心。

岁月无声,流年暗转。2008年,丰田取代通用,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丰田时代”如日中天,美国梦瞬间黯淡,亨利·福特的子孙们颜面无光。世界在迎来送往中变换模样,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2009年6月1日晚8点,通用汽车正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百年老店”轰然坍塌。

整个初夏,底特律河畔哀鸿遍野,景象颓然。几千公里外的洛杉矶,一位头发竖立、精神矍铄的中国人,正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

这年,他52岁,已过“知天命”之年,却仍旧不甘落寞,把留了几十年的“大背头”剪掉,换成“板寸”,威严依旧;但气质迥然,看起来似乎年轻不少。经过多年磨炼,他变得越发成熟老到,不但遇事从容冷静,而且头脑理智、思维敏捷。尽管早已不是容易激动的年纪,但汽车界的这场大变局,还是激起了他内心无限的涟漪。

虽远隔千里,但他心有戚戚,注定难以置身事外。实际上,他本人也曾是中国汽车界呼风唤雨的一位人物。但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数年来,他只能客居异国,冷眼旁观。如今,汽车界风云渐起,局势大变,似乎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抑或拨动了他不甘寂寞的心弦。

而此时,早年布下的棋局已然成形,他似乎要有所行动了……

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北京阳光明媚。  东城区兴化东里的一幢写字楼上,《经济观察报》编辑部气氛紧张。这是一份已经成立八年的经济类周报,以观察家自居,颇受市场欢迎。

在这家机构供职的编辑、记者多是三十上下的年轻人,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此时,他们个个奔忙不停,找选题、做采访、写稿子,都在为新一期报纸忙碌。事实上,对于其中一部分人来说,这段时间简直是难得的好日子:经济危机愈演愈烈,新闻层出不穷,大多数时候,根本用不着像以往那样辛苦,新闻便会自动找上门来,而且往往颇具爆炸效果。

这天下午3点,一部电话机突然响起来。

号码显示电话来自美国洛杉矶,此时那里已是子夜。出于职业敏感,一位记者麻利地拿起话筒,电话另一端的声音略带苍老,自称“仰融”,这令这位记者兴奋不已,甚至整个办公室都在一瞬间气氛凝重。要知道,这个名字以其背后巨大的谜局,总能激起新闻工作者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多年来,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行踪诡秘,极少在媒体露面。如今,居然主动现身,定然大有玄机。

报社自然不肯放过这个独家消息,另外两名记者也加入进来。采访从午后开始,一直进行到太阳西沉,历时三个多小时。

期间,仰融始终保持专注,对于敏感话题,“既急迫,又宽容”,仿佛有无尽的话要说,可话到嘴边,总是欲言又止,给听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他谈到七年前的出走,但语焉不详,最多的一句话是“水落石不出,对事不对人”,这十个字,重复了七八遍;他还向记者详细描述了自己的“造车计划”:中国和美国同时展开,先期整车制造总产能400万辆,发动机600万台。记者说这是“复活”,他赶紧纠正——“重出江湖”,好大喜功的本性展露无疑。他多年前的出走,或许与此性格不无关系。而今,他已年过五十,深感时不我待,决心要“快马加鞭,把失去的时间给抢回来”。

P1-4

序言

迷雾下的真相

提及中国汽车工业,仰融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避不开的人物。

几十年来,汽车界昏昏暗暗,而仰融的偶然闯入则使黯淡的背景下出现一丝亮色。他就像一块石碑,倔强地矗立在那里,成为任何一个试图追忆中国商业史的作者都难以回避的障碍。

关于仰融,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譬如迅速崛起、巨额财富、阒然落马,无不夺人眼球。而他也总是保持神秘,置身云雾之间,于无声处听惊雷,引发各种热议与争论,却始终难见其真容。中国商业史上,怪人层出不穷,如仰融这样令人困惑不解者,实在少有。在各种作品中,他渐渐成为一尊风化的雕塑,面目全非。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并未回避关于仰融的种种传闻,尽管放弃了许多有趣的细节,但也保留了相当的桥段,比如他早年在江阴乡间的经历等。当然,传言多半不可考据,但是也并不能排除非有,将其列出也只是提供一种多样化的认知观点,其间是非曲直、因果缘由委实难以判断。不过这并不足以撼动仰融故事的主线,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迷奇和争议的人物,传闻众多其实并不为怪。

仰融的故事,看似迷乱,实则清晰。那不过是将特定时空下,个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发家史、“红帽子”企业的产权问题、合资公司与国有企业各自生存与较量、资本市场从乱到治的过程、汽车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政商博弈的波谲云诡一一呈现,放大数倍,倒映商业变迁之真相。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那些坊间流传的各种传说,媒体的猜测与联想,实在不足以混淆大趋势。关于仰融的种种疑惑或疑问,不过是严肃背景下的趣味作料,难以跳出历史的框架。鲁迅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商业上的人性善恶与利益较量,往坏处想,无非是个人私欲的体现。而一旦牵扯进这层关系,即便清白,也可以指鹿为马;即便罪恶,也可能逃脱法网。

商场如海,看似深邃,说穿了,尽是人事。人事可大可小,商业有起有伏。

无数的故事串联成一段起伏不定的历史曲线,仰融只不过是波浪线上一个有代表意义的片段。正如物理学中关于声波的计算有一套通用公式,商业人物的追述便是对整个历史曲线的梳理和推导。但仰融这个样本所呈现出来的悲壮、无奈、残酷与伤痛,令人心寒,真希望这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然而,历史的僵硬无情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以落后换取教训,代价着实沉重,过犹不及。

此书的结稿昭示着一段商业回忆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艰难写作的告一段落。书中的那些人物或狡黠、或精明、或诚恳,无一例外将成为笔者今后写作道路上鲜活的标本,他们的故事在书本外延续,是解读这个国家商业变迁的真实注解。

本书之前,从未想过仰融会成为笔下的主角。他的故事尽管精彩,却避讳颇多。不得不承认,追述这个极富争议的人物是一件苦差事,如果不是他身后那张扑朔迷离的大网引人入胜,这部书稿或许早就被扔进垃圾箱,遑论付梓出版。而由于种种原因,书稿的面世也是费尽周折。

当然,正如一个记者不可能告诉你他所知道的一切,你永远不能指望一个作者可以洞穿一切。实际上,他所知不过事实冰川的微小一角。尽管一再补缺堵漏,但这本满怀诚意的小书势必会存在种种纰漏,它们的存在令人无奈且遗憾。

就在这篇小文章完成之际,北京大雨滂沱而至,瞬间天昏地暗,狂风骤起,短暂肆虐后旋即告退,雨停风住,一切归复平静,夏夜清凉,宛如历史回音。多少风流人物就这样来了又去,多少峥嵘岁月消逝于四时循环往复。

书评(媒体评论)

在仰融身上,附着了太多时代色彩。仰融的人生是大人生,有仰融这样的人物集群参与构筑的时代是大时代。马胜利,牟其中,史玉柱,赵新先……以他们为典型个体,呈现的是一种因时代大开大阖而簇集疯长又异化消亡的宏观生态。

——《经济观察报》

仰融热爱资本,资本热爱故事。沉寂数年以后,身在美国的仰融突然高调现身。尽管他年岁已老,但是雄心和梦想分毫不减。午夜电话里传来的声音,一谈到汽车和汽车技术时,就开始变得激昂……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人们逐渐淡忘那个7年前远走异乡、创下“产业一金融”独特商业模式的争议人物时,身在美国的仰融却通过媒体高调宣布:我想回来!

——《第一财经日报》

这个经历过成功与背弃、中国汽车史上的争议人物,经过数年的异乡岁月终于明白,唯有借助面向未来的商业、而不是纠缠于过去的法律政治问题,才能帮助他。

——《中国企业家》

2010年,人称“狂人”的仰融,以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方式重出江湖。这个昔日的亿万富翁,正拟重拾昔日的汽车帝国梦。按照他精心打造的“831111”计划,仰融拟筹资近1000亿元,打造横跨中美两地、产能达300万辆、产值达1万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帝国。

——《东方企业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谜者仰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博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86264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27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