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黎元洪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黎元洪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与戏剧性的人物,他的一生几度浮沉。黎本是前清王朝的一名中高级军官,对革命无功无德,却被革命党从其小妾的床底下“挖掘”出来,用枪口逼迫他做了辛亥“元勋”,其后又由鄂军大都督演变为民国副总统、总统……

《黎元洪传》(作者张文竹)细致地描述了黎元洪的一生。

内容推荐

黎元洪,字宋卿,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民国政坛多以名人的籍贯代称,所以他又被称为黎黄陂。系首义都督,我国历史上惟一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  《黎元洪传》(作者张文竹)一书是关于记录其生平重要事迹的专著。

《黎元洪传》共分为岁月蹉跎;同床异梦等几章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岁月蹉跎

一、初出世祸不单行

二、战黄海死里逃生

三、投两江初露锋芒

四、交张彪委曲求全

五、“书寓”院醉得红颜

第二章 辛亥渔利

一、“知兵将”众望所归

二、山欲雨风满危楼

三、举都督强黎所难

四、度时势黎氏出仕

五、“黎菩萨”祭天登坛

第三章 阳夏烽火

一、反围剿兵败汉口

二、战武昌黎黄携手

三、附袁氏南北议和

四、谋权位暗使心机

第四章 同床异梦

一、筑“山头”汉宁龃龉

二、踞武昌沽名钓誉

三、杀张方借袁逞凶

四、施暴虐再举屠刀l

第五章 际会风云

一、送秋波寄袁篱下l

二、座上宾瀛台幽居

三、闹“洪宪”宋卿拒封

四、护国战黄陂“得宠”

五、袁氏殁元洪继任

第六章 府院争雄

一、争《约法》毁新复旧

二、排异己府院交恶

三、“绝德案”再掀狂澜

四、反参战黎氏克段

五、罢总理惹火烧身

六、借外援引狼人室

七、闹复辟总统下野

第七章 饮恨津门

一、复旧职梅开二度

二、组内阁情同累卵

三、侍二主如履薄冰

四、索印信天津受劫

五、返津门盖棺论定

试读章节

1864年10月19日是个不平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恰好是传说中的观世音菩萨的降生日,因此,不少人家红烛高照,香烟缭绕,在观音像前虔诚祷告,求子祈福。就在这天,一个小生命在汉阳城姓黎的一家庭院中呱呱落地,几声清脆的啼哭给这个并不富有的家庭带来了无限喜气。父亲黎朝相看着胖乎乎的儿子,更是喜上眉梢,心想孩子出生在观音菩萨生日这一天,将来必成大器。当时,他做梦也不敢想象,自己怀里的婴儿竟然就是以后两起两落、名噪一时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

黎元洪的祖籍本在湖北黄陂县境的黎家河,现在怎么又到了汉阳呢?这段历史在民国三年秋修编的《黎氏族谱》中有较确凿的记载:

大约在明朝洪武年间,黎元洪的祖先住在江西豫章(今南昌)的碎瓦墩,后迁往湖北,先后在黄陂的中和乡、北黎家楼居住,其中一支定居在黎家河。黎家迁至黄陂,传到黎元洪的曾祖父黎世义已经历时九代。这期间黎氏人口大增,分布广泛,黄陂、孝感、商城、罗山、安邑等地均有黎氏的后裔,可谓人盛族旺。黎氏世代诗书传家,家资殷实,传至黎世义时,家产依然颇为丰厚。黎世义生有两个儿子,长子黎国荣,次子黎国彦。黎国荣也生二子,长子黎朝相,次子黎朝有。黎朝相即是黎元洪的父亲。但是,到了黎朝相时,黎家已是人不敷出,日见衰落。依靠田产,黎朝相已经难以维持家业,因此田作之外,还担任地方塾师,授徒积薪以补家用。1851年春天,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桂平爆发。次年底,太平军进人湖北,于1 853年初攻克武昌,湖北东部各县属也受到影响。此后,湖北成为太平军西征的主战场。太平天国运动给黎家带来不小影响,黎家田产房屋在战乱中荡然无存。黎朝相满腹怨恨,投身清军,参与镇压太平军。作战中,黎朝相骁勇无畏,屡建战功,不久便升为游击之职,这虽是清绿营兵中的一个中下级的官职,却使黎家的境况得到一点喘息之机。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政府镇压,清军中因军功而升迁者不计其数,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对中下级的军官根本无法安置,只得发给一笔贴补费将其遣散。黎朝相也在遣散之列,他用清政府发给的贴补费用在汉阳盖了一所房子,一时安居于汉阳城中。

黎元洪并非生于黄陂,也非长于黄陂,民初却有人称其名为黎黄陂,黎元洪笑而受之,并无厌恶之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黎家世居黄陂黎家河。黎家河又称黎河村,原属黄陂县境。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加强其对鄂东的统治,把湖北黄陂、孝感两县的北乡、黄安(现为红安)县的西乡和河南罗山县的南乡划出,建立了礼山县(1949年后改为大悟县)。也许是黎元洪对祖先在黄陂黎家河的繁荣颇为自得,竟然也常常自称黎黄陂。此是后话。

单说黎元洪的出世,的确使黎朝相举家欢颜,但增丁加口,却使黎家原本并不富裕的生活更为拮据。黎朝相一家四口,妻子陈氏刚刚生产,女儿年幼,儿子又正在哺乳之中,全家的重担都落在黎朝相一人肩上。黎朝相收人有限,退役的补贴在盖了住宅之后已所剩无几,万般无奈下,黎朝相便与妻子商量,欲将住宅的一半出租他人,以微薄租金,解一时之急。黎妻陈氏本是通情达理之人,当然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便欣然同意。

黎家的院落虽不很豪华,但尚算宽敞。主屋坐北朝南,三明六暗;左右两侧各有一座厢房相连;中间形成一个方形的天井。黎朝相将住宅一分为二,一家四口只住一半房,另一半则用来出租。此举本是无本生利,万无一失,然而也是黎家祸不单行,不久却又因此生出一桩祸事来。

得到黎家出租住宅的消息,很快就有人上门求租。第一个房客是位中年先生,为人随和,举止脱俗,与黎家相处融洽。先生经常抱着小元洪逗乐,与黎朝相亲如一家。他的到来为黎家小院带来了不少快乐。可是,黎朝相怎么也没有想到,灾难会因这位热情的房客而降临到自己身上。

一天,黎朝相突然听到外面人声鼎沸,吆喝不断,刚想出门看个究竟,却正好与几个破门而人的清兵撞个正着。清兵不由分说,一把逮住黎朝相,将他绑得结结实实。飞来横祸让黎朝相摸不着头脑,他扫视了一下自家的庭院,只见里面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清兵,住在自己家里’的那位房客,早被一班清兵五花大绑,推推搡搡地拥出院门。直到这时,黎朝相才听说房客是位太平军,被清政府以反叛罪逮捕归案。黎朝相由于为其提供住所,犯了“窝藏罪”而遭拘留。黎朝相百般辩解,无奈清政府淡漠事实,胡乱断案,终致黎朝相蒙受不白之冤,锒铛入狱。

黎朝相的不幸遭遇,使黎家如遭晴天霹雳,黎妻陈氏东挪西借,变卖家当,上下使钱,拉拢关系,终于找到一些能够为黎朝相疏通关节的人。再说黎朝相一向安分守己,当局实难发现他“窝藏”太平军的罪证,所以很快就将其释放,但房子却被官府没收。一场意外变故,使黎朝相在战场上出生人死所挣来的一份家业,如同鸡飞蛋打,顷刻间化为乌有。

家产充官,生计无着,黎朝相只得带着家小前往黄陂老家,境况之窘常常使一家人思之落泪。那一年,黎元洪才8岁,也是他生平第一次来到黄陂。倔强的黎朝相相信天不绝人,他四处奔波,八方拜托,寻找出路,重振家业。后经族人黎得才介绍,到直隶(今河北)天津北塘去投练军,又一次吃起了军粮。

湖北至北塘,关山万里,黎朝相纵然眷念家小,也是鞭长莫及。临走前,黎朝相将妻子儿女寄居在汉阳亲戚家。前途遥远,归期渺茫,黎朝相上路时,一家人依依不舍,泪湿衣衫,其凄惨之状,见者无不动容。

黎朝相走后,黎家的生活境况更为惨淡,生活来源主要靠黎元洪的祖父黎国荣经营杂货。黎元洪的母亲陈氏则为人打工,有时艰辛劳累,以至日以继夜,虽然所挣无几,却能贴补家用,勉强度日。但是,即使这种如薄纸般一捅即破的生活也不能持久。不多时,黎国荣去世,他的小本杂货停止了经营,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断绝了。陈氏为人打工的微薄收入成了杯水车薪。而此时的黎朝相一去未返,杳无音信,对家中的变故茫然不知。黎家的生活濒临绝境。

陈氏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纵然痛苦挣扎,孱弱的身体也难以支撑整个家庭。元洪与姐姐元平三餐难保,饥寒交迫。黎元平比黎元洪大6岁,知道母亲疼爱子女,可惜力不从心,便带着弟弟一起外出乞讨。但是世态炎凉,富贱有别,有钱人为富不仁,贫穷者难保自身,虽然姐弟俩衣破体瘦,形容枯槁,所讨米粮依然碗中见底,食不果腹。

一次,姐弟俩又去乞讨,走了一天,脚跟磨破,终是_无所获。两人早已饥肠辘辘,头昏眼花。正在饥饿难捱的时候,黎元洪突然发现路边不远的菜地里长着不少萝卜。他顿时两眼发亮,浑身来了精神,看看四下无人,便拉着姐姐一头钻进菜地里,拔起萝卜,在衣服上擦擦,连皮带芯,狼吞虎咽,饱餐一顿。萝卜吃了,叶子撒满菜地,黎元洪担心主人发现,便将叶子重新插人菜地,伪装成萝卜依然长着的样子,用来掩人耳目。从此,黎元洪和姐姐找到了充饥之物,只要乞讨无着,他们便如法炮制。后来此事被母亲陈氏知道,陈氏大为责备,但她知道孩子饥饿难忍,才干起偷盗的事情,也就没有深究,只是告诫子女以后不可造次。事后,陈氏想起母子三人生活的艰辛,忍不住痛哭了一场。P1-3

序言

读书莫如读史,读史莫如读人,因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创造出来的。读史也好,读人也罢,都要当成一面镜子来看,因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本着这种思想,《黎元洪传》一书经过多年阵痛后终于面世。

黎元洪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与戏剧性的人物,他的一生几度浮沉。黎本是前清王朝的一名中高级军官,对革命无功无德,却被革命党从其小妾的床底下“挖掘”出来,用枪口逼迫他做了辛亥“元勋”,其后又由鄂军大都督演变为民国副总统、总统。其间,黎元洪寻求过袁世凯的庇护,却成了袁世凯的“阶下囚”;在“府院之争’中使尽浑身解数,终因不敌段祺瑞而狼狈下野;做了曹锟、吴佩孚的“小媳妇”,又于焦头烂额中被迫归隐。每一段经历对黎元洪来说都是一道“符”,给了他一定的希望,更给了他无限的失望。

在很多人看来,黎元洪并不是一个光彩的角色,用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的话说:“长期以来,黎元洪就没有享受过历史的公正。”之所以贬抑黎元洪,原因颇多。在忠君者眼里,黎元洪是前清王朝的叛逆者;在军阀眼里,他则是辛亥革命的投机者;在革命党眼里,他又是过河拆桥的屠杀者;在普通百姓眼里,他可能还是动荡政局的制造者……无论站在什么人的角度,黎元洪似乎都一无是处。但是,如果从历史的高度辩证地看待黎元洪,他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

黎元洪能够从一名前清王朝的中高级军官演变成一位国家总统,也算得上是个“英雄”。“英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改变时代的英雄,一种是时代造就的英雄,黎元洪当属于后者。能称之为英雄的,都有其闪光点,黎元洪亦然。

黎元洪的发迹绝非偶然。他谨小慎微,三思而行;体恤民情,平易近人;处事中庸,思想开明……尤其是与革命党之间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这一切,都为他以后的发迹积累了一定的政治资本。辛亥革命初期,革命党群龙无首,组织混乱,正需要黎元洪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稳定革命局势,影响更多的人投身革命。辛亥革命为中国革命树起了一面旗帜,其中,黎元洪功不可没。袁世凯大闹洪宪帝制,黎元洪表现出了与袁世凯势不两立的英雄气概,同样为后人称道……

黎元洪的遭遇又是必然的。黎元洪出身一个文人世家,在政治道路上,他凭借勤奋读书起步,即使是在人生最辉煌的时期,其性格习惯、志趣爱好、生活态度、处事风格都脱离不了浓厚的文人气息。可是,黎元洪却生活在一个尚武的时代——政坛混乱,群雄争霸,弱肉强食,这个时代,必然容纳不了一个貌似武人而实为文人的政治家。一言以蔽之,是时势造就了黎元洪的美名,也是时势导演了黎元洪的悲剧——一场靠黎元洪本身无法改写的悲剧。

黎元洪的一生已经成为历史,既为历史,事实本身是永远不可篡改的,得讲究一个“真”字。但是,对历史的认识,却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历史的“真”,本书在写作时搜求了许多相关资料,请教了有关专家,力求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至于对历史的认识,需客观、科学,方为大仁大智。笔者也许既不大仁也不大智,但能够.“勿爱其长而因护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也算还了黎元洪一个公道,得以告慰其在天之灵。

本书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不少单位或专家的帮助,反复修改,数易其稿,谨致谢意:感谢湖北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沙铁军先生为本书谋篇布局,感谢责任编辑程小武为本书斟字酌句。感谢湖北档案馆、天津档案馆与武汉大学图书馆提供重要资料。对其他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笔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笔者志高远而学识浅,心有余而力不足,舛误纰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方家不吝赐教,为感为敬!  张文竹

2009年3月于南通如港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黎元洪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文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68260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4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5
18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