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与梦(百年萧红)
内容
试读章节

多方提挈

初来上海时,萧军、萧红本来就很拮据,又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很快陷入困境。他们在上海无亲无故,是鲁迅接济了他们,还劝慰他们说这是小事,不必放在心上。令他们困扰的还有稿件屡投不中,得到鲁迅的积极推荐和热心帮助后,情况就不同了,萧红的作品开始频频出现在上海多家报刊上。

鲁迅还抽时间给萧军、萧红写了53封信。信中,鲁迅对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作耐心解答;对他们流露出来的低落情绪及时纠正;对他们初到上海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提醒;对他们的创作悉心指导……须知,当时的鲁迅时常煎熬在病痛之中!正如萧军所说:“除非具有箕正的伟大的灵魂,伟大的人概伟本胸怀的人,是难于做到的!”鲁迅的来信成了二萧生活中的希望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鲁迅还向萧军、萧红敞开自家的大门,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鲁迅的家是很少向外人开放的,但却向他们公开,可见鲁迅对他们的信任和赏识。鲁迅一家也曾两次斜穿上海市区,到萧军、萧红的住处探望他们。后来萧军、萧红为了减少鲁迅给他们写信劳神,也为了照应鲁迅的生活,就搬到鲁迅家附近的四川路。此后萧红和萧军便成了鲁迅家的常客。早在20年代,鲁迅就被誉为文学青年的导师,受过鲁迅教益的青年作家很多,但谁也没有像萧军、萧红那样得到鲁迅那么多关照。

大加奖掖

萧红《生死场》的出版也浸透了鲁迅的心血。鲁迅为萧红看稿、举荐、作序。鲁迅为《生死场》写的《序言》,从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到小说的社会作用与影响都做了充分的肯定。鲁迅认为这部作品会给读者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鲁迅在其他场合也给予《生死场》以很高的评价,称《生死场》的写作“和玩些技巧的所谓“作家’的作品大两样”,它是“中国女作家所写的最有力的现代小说之一”。由此断言萧红“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与萧军相比,“在写作前途上看起来,萧红先生是更有希望的”。没有哪位作家能得到鲁迅如此高的评价。

不幸的萧红一生当中却有两桩幸事。一件是,在她落难东兴顺旅馆时,被萧军搭救,并在萧军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另一件就是,她与萧军流亡上海时得到了鲁迅的关照,使她迅速成长为中国著名女作家。可以说,没有萧军就难有萧红,没有鲁迅就难有二萧。

奴隶之书《生死场》

1935年萧军、萧红与叶紫策划自费印刷出版自己的作品。为了便于发售,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定名为““奴隶丛书”,并请鲁迅做这套丛书的主编,给每本书作一篇序言。“奴隶丛书”出了三本,分别是叶紫的短篇小说集《丰收》、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这样,动笔于哈尔滨、脱稿于青岛的《生死场》,直到1935年12月才终于在上海问世了。

《生死场》的出版在1935年的中国文坛上发出了清新刚健的声音,开拓了一个新鲜题材领域,对文艺界是一个启迪。作品出版于东北沦陷四年后、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东北人民身受的亡国之苦,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切肤之痛,中国又面临着日本大举入侵的新的危机。这时,一个从东北流亡到上海的新作家,把日伪统治下的东北人民的灾难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自然会引起注意和激动。《生死场》作为“奴隶社”的“奴隶丛书”,呈献给不愿做奴隶的亿万中国人民,它无疑激发了读者的民族感情,反映了人们的抗敌心声。《生死场》是抗战文学的先声,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因而被称为“先声文学”、“号角文学”。它就像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一样,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它起到了号召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作用,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  《生死场》的出版,它不仅使萧红从此登上了壁垒森严的上海文坛,也敲开了中国文学殿堂的大门,使她步人中国著名女作家之林。《生死场》一经出版,一个闪光的名字——萧红,便在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了。与此同时,萧军也以他《八月的乡村》为上海乃至全国所瞩目。从此中国现代文坛上增添了新的一页——二萧及东北抗日文学。P87-92

书评(媒体评论)

春天未了,人像久久等待一个大暴动,今天夜里就要举行,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参加到解放的尝试……春吹到每个人的心坎,带着呼唤,带着蛊惑……

——萧红《小城三月》

我为了要追求生活的力量,为了精神的美丽与安宁,为了所有的我的可怜的人们,我得张开我的翅膀……

——萧红《亚丽》

目录

引言

序幕

一 小城旧事

二 哈尔滨背影

三 故都斜阳

四 浪漫青岛

五 花开海上

六 从异乡到异国

七 琴台古韵

八 烽火照西京

九 巴山蜀水

十 浅水湾畔

尾声

附录:萧红主要著作目录

萧红的浅水湾(代后记)

序言

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卓越的代表,是被鲁迅称为当时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也是从荒原走向世界的作家。萧红的文学地位是靠历史选定的:香港《亚洲周刊》2000年评选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中,萧红的《呼兰河传》占一席之地,并名列第九;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评选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中,《呼兰河传》又赫然在目!萧红作品的读者之多,论者之众,影响之深,延誉之久,使某些名重一时、所著等身的“大”作家们难以企及。

萧红,这位被称为中国20世纪文学洛神的天才作家,在她不足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却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桥》、《手》、《商市街》、《回忆鲁迅先生》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萧红还是一个创作的多面手:除了以小说、散文见长外,萧红还有相当不错的诗歌和剧本,比如组诗《春曲》、《苦杯》、《沙粒》,四幕哑剧《民族魂鲁迅》等。难得的是,萧红不在现成的文体和章法里循规蹈矩,而是淡化文体,甚至打破文体界限。《商市街》是散文集,说它是自叙传小说有何不可?《呼兰河传》是小说,前两章的文字谁说不可作为出色的风物散文来读?尤为可贵的是,萧红还能驾驭几套笔墨:或粗犷挟风,如《生死场》、《北中国》、《旷野的呼喊》;或纤婉缠绵,如《呼兰河传》、《后花园》、《小城三月》;或幽默诙谐,如《马伯乐》、《逃难》。萧红是心有笔到,笔到意出,意出情发,直到感情泉水弥漫于她的艺术园地。

萧红成为众所瞩目的作家,自然与她风姿绰约的作品有关,但也有与她“谜”一样的身世及传奇般的经历分不开。萧红半生漂泊:出走北平、流浪哈尔滨、逃亡青岛、勇闯上海滩、东渡扶桑、退居江汉、北上秦晋、西入巴蜀,直至客逝香港。其间又有与萧军的恩恩怨怨,与端木的风雨情缘,与鲁迅的师生之谊……

萧红为什么能带给我们永久的感动呢?让我们走近萧红,来翻检那一帧帧发黄的老照片,辨清萧红依稀的面容和身影……

内容推荐

《诗与梦(百年萧红)》: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萧红是东北作家群的卓越代表,是中国20世纪的文学洛神,是从荒原走向世界的作家。萧红一生历尽磨难,在世俗与战争的驱遣下,漂泊四方:出走老北平、流浪哈尔滨、逃出“满洲国”、名扬“上海滩”,还有东渡扶桑、退居江汉、北上秦晋、西入巴蜀,直至客逝香港。但萧红在不足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却给我们留下了《生死场》、《商市街》、《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经典之作。萧红的作品具有“乡土文学”、“女性文学”、“儿童文学”、“抗战文学”等多种特征,其思想内涵呈现出多重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强烈的生命意识、人类意识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生存困境的正视与关注,使萧红的作品卓尔不群。萧红短促、苦难而绚丽的生命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永久的感动昵?让我们走近萧红,翻检那一帧帧发黄的老照片,辨清萧红依稀的面容和身影;透过那充满感情的文字,领略萧红的才华与风采。

《诗与梦(百年萧红)》由郭玉斌编著。

编辑推荐

传主萧红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更有着超人的文学才华。值2011年萧红诞辰百年之际,出版了《诗与梦(百年萧红)》,本书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让图片统领着文字,让文字裹挟着图片,把人们带回那个遥远的的年代发生的遥远的故事。

由郭玉斌编著的《诗与梦(百年萧红)》主要内容为小城旧事,哈尔滨背影,故都斜阳,浪漫青岛,花开海上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与梦(百年萧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玉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67058
开本 16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6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