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化名家吃茶记/名家谭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老舍、冰心、葛兆光、贾平凹、余秋雨、刘心武等现当代数十位文化名家写茶的精美短文,被杨耀文精编成《文化名家吃茶记》。茶情茶性,茶品茶趣,茶禅茶道,一一道来,诙谐有趣,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一面品读这些名家说茶的美妙文章,一面品味我们杯中的茶,在忙碌平实的生活中,体会一段清香、清静的美好时光。

内容推荐

《文化名家吃茶记》为“名家谭系列”之一,由杨耀文选编,是一本专说茶的散文集。

《文化名家吃茶记》精选了3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从各个方面畅谈那些关于茶的事。

在冰心先生的《我家的茶事》,汪曾祺的《泡茶馆》等文中,回忆、记叙那些“茶人茶事”;在黄裳的《栊翠庵品茶》,刘心武的《古典名著中的茶香》,王旭烽的《茶与文艺》等文中,品味“茶文茶韵”;在钱歌川的《中国人与茶》,秦牧的《敝乡茶事甲天下》,张承志的《粗饮茶》等文中,学习“茶史茶识”;在陆文夫的《得壶记趣》,贾平凹的《茶杯》等文中,把玩“茶器茶具”;在张抗抗的《说绿茶》,初国卿的《苦茶》《碧螺春》等文中,赏识“茶味茶品”;在葛兆光的《茶禅闲话》《茶禅续语》等文章中,参悟“茶禅茶道”;在鲁迅的《喝茶》,李国文的《品新茶》,余秋雨的《两方茶语》等文中,论述“茶余茶话”。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茶人·茶事

 戒茶/老舍

 我家的茶事/冰心

 惠泉吃茶记/姚雪垠

 茶事梦寻/蒋星煜

 门前的茶馆/陆文夫

 泡茶馆/汪曾祺

 文夫与茶/李国文

 茶事/贾平凹

 品茗杂说/许淇

 说茶/邓友梅

 茗钓轩品茶记/初国卿

 嗜茶者说/韩作荣

茶文·茶韵

 吃茶文学论/阿英

 栊翠庵品茶/黄裳

 吃茶/邓云乡

 古典名著中的茶香/刘心武

 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文艺/王旭烽

茶史·茶识

 中国人与茶/钱歌川

 外国人与茶/钱歌川

 敝乡茶事甲天下/秦 牧

 大理茶忆/晓雪

 粗饮茶/张承志

 巧夺天工凭造化一茶的制作/王旭烽

茶器·茶具

 得壶记趣/陆文夫

 茶杯/贾平凹

 器为茶之父——茶与器皿/王旭烽

茶味·茶品

 洞庭碧螺春/周瘦鹃

 说绿茶/张抗抗

 苦茶/初国卿

 碧螺春/初国卿

 琴鱼茶/初国卿

 吃茶的心境/车前子

茶禅·茶道

 今日庵访茶道/袁鹰

 茶禅闲话/葛兆光

 茶禅续语/葛兆光

 茶道之道/伍立杨

 茶之悟/王开林

茶余·茶话

 喝茶/鲁 迅

 美化心态的茶/蒋星煜

 品新茶/李国文

 两方茶语/余秋雨

 品茶/李汉荣

 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潘向黎

 佳茗似佳人/初国卿

试读章节

文夫与茶

李国文

茶这个东西,使人清心,沉静,安详,通悟。如果细细品味这八个字,似乎可以把握一点文夫的性格。

烟,酒,茶,人生三趣,陆文夫全有了。

那一年,到宜兴,时值新茶上市,我们便到茶场去品茗。

时值仲春,茶事已进入盛期,车载着我们,穿过散布在坡间谷地的茶园。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早已是一片郁郁葱葱,不免有些季节不饶人的遗憾,想喝上好的雨前或明前的新茶,应该说是来晚了一点。

虽然茶场例行的规矩,要沏出新茶招待,但此时节多用大路货来支应造访者。因为当地友人关照过的缘故,对我们破了例,那一盏凝碧,该是这个茶场里今春的上品了,饮来果然不错。

于是想起唐代卢仝的诗:“天子欲饮阳羡茶,百花不敢先开花。”

看来,言之有理。古阳羡,即今宜兴。此地的茶,自古以来享有盛名。

在座的其他同行,喝了,也就喝了,说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未免糟蹋诸公。但值不值得花费如许价钱,来买这种据称是上品的茶,却不大有把握。值否?不值?几个人都把眼睛瞅着文夫,看他如何说?如何办?

因为,他家住苏州,近一点的,有太湖的碧螺春,远一点的,有西湖的龙井,应该说,不会舍近求远,但他呷了几口阳羡茶以后,当时就放下钱,要了三斤新茶。或者还可能多一些,事隔多年,我记不得了,要不然不会留下这个印象。反正,他买了很多,令人侧目。因为茶叶不耐储存,当年是宝,隔年为草。文夫认定可以,于是,别人也就或多或少地买了起来。

从那次阳羡沽茶,我晓得他与我同道,好茶。

然后,转而到一家紫砂厂买茶壶,这是到宜兴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项节目。但壶之高下,有天壤之别,好者,爱不释手,但价码烫手,孬者,粗俗不堪,白给也不想要。挑来挑去,各人也就选了一两件差强人意、在造型上说得过去的小手壶,留作纪念。文夫却拎了一具粗拙可爱、古朴敦实的大紫砂壶,我不禁笑了,这不就是儿时所见村旁地头边、豆棚瓜架下的农家用物嘛?他很为自己的这种选择而怡然自得。

有人喝茶,十分注重茶外的情调,所谓功夫在诗外是也。我属于现实主义者,容易直奔主题,这也是至今难以奉陪新进的落伍原因。只是看重茶在口中的滋味,至于水,至于器皿,至于其他繁文缛节,雅则雅矣,但我本不雅,何必装雅,所以,就一概略去。因此,日本人来表演茶道,我敬佩,从不热衷。

看文夫这只茶壶,我也很欣欣然,至少在饮茶的方式上,我晓得他与我观念趋同。

那年在宜兴,我记得,他既抽烟,又吃酒,还饮茶,样样都来得的。近两年,他到北京,我发现,他烟似乎压根不抽了,酒大概吃得很少了,只有饮茶如故。

我问他:如何?

他答日:还行!

一个人,该有的,都曾经有过,当然,是幸福。或者,有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也没有什么;或者,压根儿就付之阙如,又怎么样呢,那也未必不是幸福。不仅仅是烟酒茶,一切一切的物质,和一切一切能起到物质作用的精神,都可以算在内。有或没有,得或不得,想开了,求一个自然,然后得大自在,最好。

无妨说,自然而然而自在,这就是我认识的陆文夫。

他原来,烟曾经抽得凶,甚至电脑照打,酒曾经吃得凶,而且醉态可掬。不过,现在,烟和酒,从他个人的生活场景中,渐渐淡出。守自己的方针,写自己的东西,一台电脑一杯茶;或索性什么也不写,品茶听门前流水,举盏看窗外浮云,诚如王蒙所言,写是一种快乐,不写也是一种快乐,自在而自由,何乐不为?

到了我们这样年纪的一群人,只剩下茶,是最后一个知己。

好多人终于把烟戒了,把酒戒了,从来没听说谁戒茶的。看来,能够全程陪同到底的乐趣,数来数去,唯有茶。茶之能成最后的朋友,是由于它不近不远,不浓不淡,不即不离,不亲不疏。如果人之于人,也是这样的话,那友情,说不定倒更长久些。君子之交淡若水,所以说,茶者,君子也。

文夫,从我认识他那天起,就总保持着这种淡淡的君子风度。

试想一想茶,你对它无动于衷的时候,如此;你对它情有独钟的时候,仍如此。色,淡淡的,香,浅浅的,味,涩涩的,不特别亲热,也不格外疏远,感情从不会太过强烈,但余韵却可能延续很长很长。如果,懂得了茶的性格,也就了解文夫一半。

我这样看的。

记得有一年到苏州,文夫照例陪我去看那些他认为值得我看的地方。

我这个人是属于那种点到为止的游客,没有什么太振作的趣味,实在使东道主很败兴的。但我却愿意在走累了的时候,找一个喝茶的地方,坐下来,这才是极惬意的赏心乐事。与其被导游领着,像一群傻羊似的鱼贯而人,像一群呆鸟似的立聆讲解,像一群托儿所娃娃仿佛得到大满足似的雀跃而去,这样游法,任凭是瑶琳仙境,也索然无味。我记不得那是苏州的一处什么名胜,他见我懒得拾级而上,便倡议在山脚下找个地方喝茶。

找来找去,只有很普通的一个茶摊,坐在摇晃的板凳上,端着不甚干净的大碗,喝着混浊粗粝的茶汤,也算是小憩一番。但这绝不是一个喝茶的环境,一边是大排档的锅碗瓢盆,小商贩的放肆叫卖,一边是过往行人的拥挤堵塞,手扶拖拉机的招摇过世,往山上走的善男信女,无不香烛纸马,一脸虔诚,下山来的时髦青年,悉皆勾肩搭背,燕燕莺莺。说实在的,这一切均令我头大,但我很佩服文夫那份平常心,坦然、泰然、怡然地面对这一派市声与尘嚣。

在茶水升腾起来的氤氲里,我发现他似乎更关注天空里那白云苍狗的变幻,这种通脱于物外的悟解,更多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茶境中的无躁,是时下那班狷急文人的一颗按捺不住的心,所不能体味的。此刻,夕阳西下,晚风徐来,捧着手中的茶,茶虽粗,却有野香,水不佳,但系山泉。顿时间,我也把眼前的纷扰、混乱、喧嚣、嘈杂的一切,置之脑后,在归林的鸦噪声中,竟生出“天凉好个秋”的快感。

茶这个东西,使人清心,沉静,安详,通悟。如果细细品味这八个字,似乎可以把握一点文夫的性格。

所以,我以为,饮茶时的文夫,更像江南秀士一些。

P29-32

序言

这是一本专说茶的散文集。

我们精选了3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从各个方面畅谈那些关于茶的事。

在冰心先生的《我家的茶事》,汪曾祺的《泡茶馆》等文中,回忆、记叙那些“茶人茶事”;在黄裳的《栊翠庵品茶》,刘心武的《古典名著中的茶香》,王旭烽的《茶与文艺》等文中,品味“茶文茶韵”;在钱歌川的《中国人与茶》,秦牧的《敝乡茶事甲天下》,张承志的《粗饮茶》等文中,学习“茶史茶识”;在陆文夫的《得壶记趣》,贾平凹的《茶杯》等文中,把玩“茶器茶具”;在张抗抗的《说绿茶》,初国卿的《苦茶》《碧螺春》等文中,赏识“茶味茶品”;在葛兆光的《茶禅闲话》《茶禅续语》等文章中,参悟“茶禅茶道”;在鲁迅的《喝茶》,李国文的《品新茶》,余秋雨的《两方茶语》等文中,论述“茶余茶话”。

让我们一起,一面品读这些名家说茶的美妙文章,一面品味我们杯中的茶,在忙碌平实的生活中,体会一段清香、清静的美好时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化名家吃茶记/名家谭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耀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8076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