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玫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欣和西南编写的长篇小说《苏玫》生动地刻画了70年代军营女兵形象,能引起经历过军旅生涯的读者共鸣。小说十足的画面感,仿佛让人观看一部浩大的军旅题材影视剧,通过阅读,身临其境。通览全篇,无异于观赏一幅军营群像图。这其中有开明的领导、打小报告的战友、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女兵、也有争风吃醋的小故事、因为无知而闹笑话的小桥段。

内容推荐

《苏玫》以上世纪70年代中国南方某城市女兵苏玫为主人公,讲述她与司令员儿子杜建国和高干子弟霍小光的爱情纠葛,描写了某通讯部队的一群长话连女兵。

整篇小说时代气息浓厚,文中的事件、对话、场景都带有道地的70年代军营特色,而作者着眼的团体是“有背景”的“后门兵”,更着力描写了女兵的生活,在军旅题材小说中异常别致。

  《苏玫》由张欣和西南编写。

试读章节

推门进楼,楼里很安静,门吱呀呀地发出一长串声响。一名男军官迎上前来,将女兵们领上了二楼。

在老杜的屋门外,孙队长抬手正了正军帽,而后郑重其事地敲响了房门。

“请进。”门里传出应答声。

“首长好,我们是军区长途台的。”孙队长没有贸然推门而入,隔着房门礼貌地向门里报告。

如果不是“靠边站”,孙队长这样的末级小干部,怎么可能有资格自作主张地带着人随便拜访一位大军区的炮兵副司令?这一点,孙队长也清楚。所以尽管正在靠边站,面对老杜,孙队长还是知道分寸的。

“好好,请进请进。”房门向里打开,一位个头高大魁梧、身穿军便服的和气长者出现在门里。

“您是——”孙队长探头向他身后看看,看到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妇人。她和那妇人打了个照脸儿。

“请进,请进。”妇人笑呵呵地招呼。

“老杜。”长者点着头接过孙队长的话去,“我就是老杜。”

他?杜小三他爸?

苏玫暗自失望。除了个头之外,老杜和她的想象大相径庭。

准确地讲,是他的和善让人出乎意料。军区炮兵杜副司令员是以脾气火暴、说一不二著称的。据说杜家几个孩子的脾气秉性全随了老子,尤其杜小三。

再看看门里的妇人,应该是杜夫人。杜夫人是出了名的架子大,一辈子没工作,打理上上下下家里家外,很会行使夫人的权力。而眼前的妇人,个子倒是不矮,架子没看出来。

孙队长的想象准是也出现了偏差,她打量着老杜,半吞半吐地喊了声杜副司令,走进门去。其他人也尾随而入。

房内有十来平方米的样子,摆着几件简单的家具:一张木板床、一个方凳、一把皮椅和一张半新不旧的一头沉。

“首长好,我是军区通信总站长话连二分队的队长小孙,刚才来之前,就是我给您打的电话。”孙队长说着话,当仁不让地坐进了那把皮椅里。

杜副司令员出乎想象的随和,让她一时丢了分寸。

“噢。你好,小孙队长。”老杜说着话,招呼其他女兵过去坐下。

苏玫刚坐下,抬头看见老杜站在一旁,忙礼貌地起身让出方凳,自己走去床边,在方岚和那妇人之间挤着坐下了。

孙队长见状,也在皮椅里坐不住了,起身和首长掉换了座位。

“首长,我们这趟来,一是来看望首长,二是想请首长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噢,你们和一号台是一起的吧?”杜副司令问。  之前,杜副司令员挂电话都是通过炮司专线,由专门接听军区高级首长电话的一号台转接的。若不是住进三所,他也不会亲自和长途台打交道,更不会莫名其妙地接待几位来访的小兵。

“报告首长,我们和一号台同属于长话连。”

孙队长打开了话匣子,详细地向首长汇报起完全不归首长管辖的通信总站长话连二分队的工作学习情况。

一旁,杜夫人半天没捞到插话,听得无聊,动动身子,扭脸瞧了眼紧挨自己坐着的苏玫,搭讪地笑了笑。

苏玫立刻礼貌地还以微笑,叫了声“阿姨”。

杜夫人高兴地答应一声,顺势拉起苏玫的手握进手里。

“我们也有两个孩子和你们一样当兵呢。”夫人颇有派头地拍了拍苏玫的手。

苏玫精神一振,立刻就想到了杜小三。正琢磨着如何不动声色地把话题引到他的身上,孙队长掉头抢过话去。

“噢,我知道!其中有一个叫杜建国。”

苏玫突然发现,孙队长的没深没浅不一定准是缺点。用对了地方,还是挺可爱的呢。辩证法真是无处不在。

“对呀!”杜夫人听孙队长张口就叫出了杜建国,满脸欣喜,“你们知道啊?”

“知道。早就知道。”孙队长老熟人似的回答,“他是军区宣传部搞摄影的,照相水平在军区屈指可数。”

苏玫没想到孙队长也对杜建国这么感兴趣,提起他来津津乐道。

女兵们从不公开议论男兵,私下里提到谁,也是借事说到人。

“噢,你们连这些都知道啊。”杜夫人愈发和蔼可亲,“见过他吧?”问过孙队长,又瞅瞅其他三人。

得知几位女兵都没见过杜建国,杜夫人显得比女兵们还遗憾。

“我家小三啊,一表人才。”夫人母以子贵。

“我知道杜建国的个特高。是吧阿姨?”孙队长知道的还真不少。

“高!比他爸还高。”夫人冲老杜努了下嘴,四下瞅了瞅,一指房门,“他要是进这个门呀,都得低着点头。”

“真的呀!”孙队长瞪大眼睛。

进门要低头?

苏玫打量房门,心说,阿姨这话想是有些夸张。

“哎,对啦。”夫人转向老杜,“小三说今天要过来的。”

杜建国要来?

几名女兵不约而同地望向夫人。

“阿姨,杜建国是说上午来吗?”方岚突然开口。

从进了门,方岚和王秋燕还一直都没开过口呢,全听孙队长一个人的了。

“对对,他是今天上午来吗阿姨?”孙队长紧跟着追问。  “是,说的是今天上午。估计快到了。”杜夫人很希望女兵们能够多留一会儿,见见自家小三。

孙队长动作很大地抬起胳膊,使劲向上扒开袖口,凑近脸去盯着腕子上的手表仔细瞧了一阵子。总站有规定,战士一律不许戴手表。孙队长手上这块表是她提干以后家里新给买了寄来的,戴上没几天,还不大习惯,看表的动作有些夸张。

孙队长本来已经准备告辞了,听说杜建国要来,看看时间还允许,又决定继续留下。

苏玫见孙队长看了半天表没提走的事,又是一阵暗喜。队长今天是怎么了?行事难得与大家的想法这么高度一致!

从一进门,孙队长就哇哩哇啦不住嘴地向首长汇报二分队的工作情况,一个排级队长,管辖范围算上她自己,满打满算总共十一人,可供汇报的工作内容实在有限,孙队长决定扩大谈话范围。

“首长,我有个问题想和首长一起探讨探讨。”

“噢。”杜副司令有些意外,听着不大习惯。几时听到过一个萝卜头小队长用这种不自量力的口吻提出要和自己探讨问题?

“首长,依您的判断,您认为苏修会不会悍然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从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孙队长一脸国事政局天下事。

P10-12

序言

最美的颜色

对我,一个16岁当兵,几十年军旅生涯的人来说,最美的颜色是绿色。

《苏玫》让一片新鲜生动的绿重回我眼中。

这是朋友偶尔推荐我看的一部小说,是一位青年作者和她母亲合作写出来的,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稿子辗转到我手里,清凉的文字给炎炎夏日带来一抹冰凉,老练的笔法让人无法相信它竟出自一位青年作家之手。我一口气读完,手不释卷,竟把当晚朋友的聚会推掉。

“再见了——我亲爱的。保重!”小说行至结尾处,我头顶是月朗星稀的苍穹,脚下是高楼林立的热土,树林里的知了还在没完没了地鸣叫,我如同听了一支流入心田的曲子,最后以干脆有力的凝重煞尾,留下无止境的遐思。

七十年代的军营像一首诗,这就是我在《激情燃烧的岁月2》里面专注于描写七十年代的原因。那里蕴含着太多情感的困惑、时代的冲突,在一个动荡激情的岁月里,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抹上红色绿色这样突兀的色彩。在《苏玫》里,这重色彩更添了几分中国南方的婉约。

《苏玫》写到了爱情,跟我所经历过的军营爱情如此相似,以至于我看她的故事有如看我自己的故事,军营里限制谈恋爱,越是限制越是让爱情透着一层朦胧神秘;军营里的高干子弟,攒足了劲儿追女人耍帅,越是耍越是有人爱。可以说,《苏玫》把我的回忆通通勾出来,摆在我眼前,像是演了一遍电影,而电影主角儿,我摸不清究竟是书中人,还是我自己。

《苏玫》写到了女兵,这么一个在营里极受瞩目的群体。对我而言,这个群体是我最初爱的萌芽生长之地,是我所爱所怕的群体。当我如苏玫一般年纪入伍,女兵的形象就一直挥之不去,她们代表着美和纯洁。洁白的衬衫朦胧中隐现着什么,同样的绿军装随着女兵的手的摆动而带上娇柔的风,肩章上的一小块红领儿经久褪不去那一抹惹人的艳丽。而跟随《苏玫》,我进入了女兵的内心世界,看她们如何拌嘴,如何吃醋,如何咬耳朵,一幅幅画面摆在面前,揭开我内心埋藏多年的谜底。

《苏玫》写到了男兵,写到了首长,写到了村妇,写到了小流氓,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得不浪费一滴墨,却使之为整个小说异常增色。

《苏玫》把生命给了“苏玫”,这一位热爱文学,好强聪慧的女兵,是多少“兵蛋子们”的梦中情人,然而她个性倔强,不畏强势,又让多少久经沙场的男人拜倒了爬不起来,这重魅力,有如西方经典歌剧中的“卡门”,敢爱敢恨,令男人为之疯狂。

这样的文学形象在当今中国文坛是少见的,随着作者精细的笔法,精彩的刻画,“苏玫”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军营,像一首别致的小诗,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我16岁的时候怀着一个很大的梦想来到内蒙古,进了部队,多少年来,我的军旅之梦从来没有灭过,甚至在梦里我都会重回青年时代的军营,当醒来发现这不过是一场梦时,我会久久回不过神来。那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岁月,每个动作都要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每首歌都包含最朴素的赤诚;那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岁月,甚至在大锅饭大锅菜里,吃完饭锅底能有手指厚的一层泥沙,爱与性,枪与梦,懵懂与顿悟,一切交织在一起,让我反复回味。

感谢《苏玫》让我梦回那段岁月,满眼的绿色,让我不愿从这场文学之梦中醒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欣//西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2450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