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品(2说园)
内容
编辑推荐

《汉品》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丛书。《汉品》系列图书尊崇艺术的学术高度,不避讳艺术的商业价值。让有学术高度的艺术贴近商业和生活,让商业和生活可以更艺术。《汉品》着重中国传统艺术的再生,致力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元素和实用价值,将其当代化和国际化。

左靖主编的《汉品02:说园》关注的是中国的“传统园林”。

内容推荐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这个家园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仅仅不过几十年功夫,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还是物质方面,我们看到的都是西方化的世界(梁漱溟,1921)。更没有谁能预料到,这个“大变局”居然激荡了100多年。尤其是在今天所谓全球化的浪潮下,原本可以与工业文明相互哺育的农耕文明日益衰微,渐行渐远,我们的传统家园已经被冲刷地无法辨认和难以回返。

左靖主编的《汉品02:说园》关注的是中国的“传统园林”。我们希望能从当代文人的眼光而非传统的专业性的角度来体验和传达对于文人园林的感悟。因此,摄影师、画家和诗人是我们的首选——从他们独特的视角来探寻自己对于园林的印象,以及编排与之相关的各种叙事。《汉品02:说园》还有一个次主题,套用音乐上的术语,如果“园林”是“主部主题”,那么“汉字”就是“副部主题”。接续《汉品01》介绍的雕版木活字手工印刷的《老族谱》,在《汉品02》中,我们的阅读将从木活字的前世今生、田野寻访宁化木活字出发,一直到宏观的汉字与文化、微观的印刷字体设计的历史,最后到汉字系统的再造——这通常被归类为当代艺术中的“精神实验”,把作为中国文化传承基因系列的古老汉字还原为一个充溢着生命感、时空感的开放系统。

目录

卷首-专题

 园林剳记 洪磊

 旧上苑,新戏梦,老人生 唐克扬

 园 沈勤

 日本庭园小记 苏枕书

 中山公园的故事 赛明思(美国)

 亭 冯峰

 只缘身在此园中 车前子

 游园·后花园 董文胜

 送叶员外,兼送文瑜 沧浪亭的旧鸟巢 穴和燕子 小海

 苏州 刘立杆

卷二-行动民艺

 为中国木活字印刷记一笔 戴先良

 宁化木活字印刷田野调查笔记 CP

卷三-深读

 明代儒家赋予舞蹈的意义 田中有纪刊中刊

卷四-汉字一二

 文字与文化 谢颐成

 字海沉浮 厉致谦

 造字杂记之汉字的构造 焦应奇

卷五-传承与表现

 中式文人的现代化 厉致谦 林小熏

 一时一地 曾忆城

 梁绍基:非物质性及其物质性 朵芮斯·冯·德拉兰

卷六-读影

 《细毛家屋场甲申阴阳界》:风土的圆心 毛晨雨

 《神衍像》:自我的小历史 毛晨雨

卷七-品书

 一个人的颐和园 柯杨

 不贯穿的轴线 苏七七

试读章节

2004.4.3

星期六,上午,睛。

网师园。

过了轿厅,从网师小筑进园,一园子的风声,阳光也被吹淡,有点阴冷,江南四月况味。我以前游网师园是从网师小筑进园后顺着曲廊,先去小山丛桂轩。小山丛桂轩前的庭院仄逼,仄逼得有情意,太湖石,桂树,与人贴紧,有石兄桂友之感。坐在轩内,这当然是想象,园林里的明清家具早都用绳索木竹圈起,是坐不得的,但我有办法想象我是坐在轩内,望着窗后的黄石假山。因为是斜着进园的,没有小山丛桂轩的过渡,黄石假山就显得突兀与繁琐。黄石假山是一本书的序的话,小山丛桂轩就是扉页,把序藏在后面。轩前的庭院越仄逼,小山丛桂轩和黄石假山也就越紧凑。网师园的好处就在于结构的紧凑,但又落落大方,这是怡园难以企及的。如果再往深里玩味,从网师小筑进园,障景的好像是小山丛桂轩,只有到了池塘对面的竹外一枝轩时再朝这里看,才觉得黄石假山是真正的障景。只是这障景成了回味——它挡住了小山丛桂轩,使它微露一角,让人以为还有更多的亭台楼阁在后面。或许园林的微妙就在于互为障景,革除一览无余。所以网师园尽管小,障景却由小山丛桂轩和黄石假山两部分组成,这深得画理,或者说深得画艺中的勾勒之法。

过了轿厅,从网师小筑进园,我没去小山丛桂轩,这次是沿着粉墙走,我从没这样走过,因为看到了前面半开的紫藤花。以前好像没有见过。这条道是便道,直来直去的,以前为了方便佣人送茶递水献酒呈信的。紫藤花在引静桥附近,临水盘石,老如一棵树。我在紫藤花下稍坐。等射鸭廊里的游客走散。抬头望望粉墙,粉墙高大却不僵硬,也不觉得板直,我想除了藤蔓依墙,主要是在墙上做了四扇假漏窗的缘故吧,像是浮雕,像是衣裳,折裥里横竖出浅蓝的影子,有了动感。见射鸭廊里的游客不但不少而且增多,我只得上射鸭廊去了竹外一枝轩。去年秋天,我在俗称的小姐楼上喝茶,窗外有一棵木瓜树,木瓜青青,如紧俏的乳房。我是第一次见到木瓜树。小姐楼平日不对外开放,它在集虚斋上面。在集虚斋里拐个弯。就是五峰书屋。屋前屋后,湖石罗立,横看成岭侧成峰,往大处寻思。是有点李白“庐山东南五老蜂,青天削出金芙蓉”的意思。

屋前的太湖石间穿插着猩红山茶,点缀出的气氛虽然不及李白的飘逸,但也有李商隐的浓郁——六朝人物晚唐诗,能在五峰书屋读书。也真有六朝人物的风流,而网师园的确像是晚唐诗,格局不大,每每匠心独运。屋后的院子里种了棵玉兰,如今树叶成荫,竟然还残留两朵玉兰花。我数了数,是两朵玉兰花。除非它们不是玉兰是辛夷。今年我还没见过辛夷花。残留的两朵玉兰花的花瓣中间,紫红的好颜色清微淡远,仿佛琴声一样,搔首问天,逝水年华般洇开,周围的白色,是孤独的白色,但此花不拘小节,花形类似狂蝶。有点冷,我回到五峰书屋。

五峰书屋建在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上,得了点旧气。屋后的院子气色森森,无一点小家子气。游园就是望气,气到颜色好。院子里的太湖石并不是上品,但有一块如踏垛般舒展到廊上檐下,好像把方砖条石给淹没了,传出涧水的洋洋回声——击破柱与门线条的枯索单调,反过来又使一院子的太湖石五彩缤纷。这一块如踏垛般舒展到廊上檐下的太湖石是细节上的气到,而一个园林的好颜色就是由无数这样的细节构成。游园不注意细节,等于牛吃螃蟹。再看松读画轩,透过窗户,又看到集虚斋后院子里的木瓜花。还看到一株老藤抱着一根石笋,似乎再一发力就会跳墙而来。刚才我光顾着看木瓜花,竟没看到它们。猛听到有人唱昆曲,我出看松读画轩,见有人在濯缨水阁里拍着栏杆唱小生,唱给他的女朋友听。他的女朋友坐在月到风来亭中,一脸流云。这两人像是大学生。我怕扫了年轻人的雅兴,就转入潭西渔隐。潭西渔隐是园中园,也就是童寓说的“西院小筑”。除了园之西部殿春移,欣赏芍药的地方,一春花事以芍药为殿,有苏东坡的“尚留芍药殿春风”,故名殿春,移指阁楼旁的小屋。

还有冷泉——冷泉亭。冷泉亭里有块灵璧石,它是此亭掌门。别来无恙?还好还好。我在冷泉亭里坐下,与灵璧石应酬几句后,就看亭下的芍药圃。芍药圃里芍药小,却是灵根灵苗。见到猫的粪便。隐隐地白了,忽然很羡慕——猫是有福的,夜深人静在园子里闲逛,想叫就叫,想拉就拉,它才是这时代真正的风月主人。有一对老年夫妇走了进来,上海口音的先生指着院子里的盆栽紫藤说香椿头香椿头,后来又忙说不是不是,大概看到了含苞欲放的紫藤花。嫩绿的紫藤叶子是有些像香椿头。我想吃香椿头拌豆腐了,觉得太清,就再加些咸鸭蛋黄。在冷泉亭里,看得见看松读画轩外的白皮松和桧柏,还看得见屋顶与屋顶之间的木瓜树,花色淡欲无,叶色浓多了。光与影的游戏。殿春夥前有太湖石做的踏垛,很美,因为是极简洁的一块。

我为避开涌来的旅游团队,就从廊上回到与殿春移紧连着的看松读画轩,靠在墙上,慢慢地看窗户上的冰纹格心在磨砖上投入的影痕:真像正在融化的“玉壶冰”。看到身上发冷,就去看松读画轩外的台阶上晒太阳。白皮松、桧柏、海棠、杏、石笋。杏花事烂漫,仿佛黄宾虹晚年的花鸟画。我以为黄宾虹的花鸟画比他的山水画传神,就像齐白石的山水画比他的花鸟画更来得耐看,因为他们是客串,就有一些生,不料生出了烂漫。大师的艺术都是烂漫的,童言无忌,赤子之心。而浪漫只是艺术中的翩翩少年,漂亮了一点。漂亮当然也是品位,只是这品位不高。我爱石笋胜过太湖石。石笋像一个老人的心境,看上去落落寡合,实在是波澜壮阔。仅仅不愿多说话而已。就像我现在很难对女人动心,但却比过去更爱她们。太湖石是园林中的少年,石笋是园林中的老人,一个口吐莲花,一个语重心长;一个活泼,一个肃静。它们一如尺素上的笔墨,是湿墨与枯笔的对比关系。

P89-91

序言

《汉品》本辑的专题是“说园”,关注的是中国的“传统园林”。我们希望能从当代文人的眼光而非传统的专业性的角度来体验和传达对于文人园林的感悟。因此,摄影师、画家和诗人是我们的首选——从他们独特的视角来探寻自己对于园林的印象,以及编排与之相关的各种叙事。比如洪磊,很多年前,他就因拍摄了大量与园林相关的作品而声名鹊起。与郎静山不同的是,洪磊对传统元素的汲取更多带有略显病态的表现主义式的反省和批判。在《园林剖记》中,洪磊的相机换成了笔。通过随手拈来的考证索隐,洪磊传达了他对庭园设计和布局的臆想,其中更多带有一种精神分析式的揣测,与时论多有相异之处。唐克扬的文章则指出了当代的“传统园林”功能上的改变,导致了空间设计原则的改变,从而被景观化和标本化了。“说园”专题当然不会忽略视觉作品,沈勤和董文胜有关园林的作品分别以水墨和摄影两种媒材表达了他们对园林的空寂想象与场景虚拟,前者萧疏,后者诡谲,均非实证,而是代之以身临其境的体悟与阐发。值得一提的还有冯峰的《亭》,行文素朴,情在其中。他画画,做装置,后者多半师古人,半添新辞,颇有多愁善感的公子兀自一人在精神世界里修补残梦之意。此外,“说园”中的其他文章还涉及在加拿大营造“苏州园林”的故事,日本的庭园印象,以及三位苏州诗人关于园林的游记和诗歌,等等。种种说园,多在专业之外,意趣之内,一扫繁缛的学究气,而钟情于性灵的文字与图像。在本辑的结构上,围绕“说园”的主题,在插画中,在书评栏目中,也多以园林题材为主。

本辑内容还有一个次主题,套用音乐上的术语,如果“园林”是“主部主题”,那么“汉字”就是“副部主题”。接续《汉品》第一辑介绍雕版木活字手工印刷“纪录片”《老族谱》,在本辑中,我们的阅读将从木活字的前世今生,田野寻访宁化木活字出发,一直到宏观的汉字与文化,微观的印刷字体设计的历史,最后到汉字系统的再造。——这通常被归类为当代艺术中的“精神实验”,把作为中国文化传承基因系列的古老汉字还原为一个充溢着生命感、时空感的开放系统。

至于“刊中刊”、“传承与表现”、“读影”与“品书”四个传统栏目,这里就不多介绍了。行文至此,碰巧一家艺术杂志来访,请我谈谈《汉品》创刊号何以能热销,藉此机会,我也特别想聊几句题外话:《汉品》第一辑很成功,读者好评如潮,甚至于有读者竟说出了“台湾有《汉声》,大陆有《汉品》”这样的溢美夸张之辞。在把这句话理解为读者的殷切期望之余,也着实让我们惶恐不安了很久。其实,我们觉得创刊号并不是做得有多好,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汉品》受欢迎透露出的信息是,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关注传统文化,大家希望有一系列具有独立立场的丛刊来从从容容地讨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再生。如果能更进一步,每个人都不仅仅限于讨论,而是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能努力践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薄力,我觉得这才是让我们继续往前走的最大动力。

2012年7月26日于关麓小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品(2说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左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5145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