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耶鲁大学史/世界一流大学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耶鲁大学史》由周雁所著,本书为《世界一流大学史丛书》之一,以历史和问题的视角,系统研究了耶鲁大学的发展历程、理念与精神、治理机制、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社团制度、地位和影响等,并对耶鲁大学走向卓越的成因进行了论述,从而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内容推荐

《耶鲁大学史》由周雁所著,本书为《世界一流大学史丛书》之一,以历史和问题研究的视角,系统研究了耶鲁大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理念与精神、治理机制、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社团制度、地位和影响,并对耶鲁大学走向卓越的成因进行了论述,从而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耶鲁大学史》适合大学领导、教育界管理人员、教师和科研人员、学生,以及社会一般读者阅读。

目录

揭示世界一流大学的奥秘

第一章 耶鲁大学的历史演进

一、诞生初期的市镇小学院(1701~1795)

二、成长时期的地区性大学(1795~1899)

三、变革时期的国家性大学(1899~1993)

四、发展时期的全球性大学(1993~2012)

第二章 理念:耶鲁精神的承扬

一、完善制度体系

二、信奉知识价值

三、维护学术自由

四、注重人的发展

五、强调社会责任

第三章 治理:权力制衡的臻善

一、早期单院制外行董事会

二、新科层管理机构的出现

三、多层级现代治理结构

四、制衡机制与运行特征

五、基本管理制度

第四章 学术:保守与开放的交融

一、教育教学目标

二、教育教学路径

三、课程专业设置

四、科学研究

五、学术资源

第五章 社团:精英生成的实验室

一、耶鲁大学的社团制度

二、个案研究:骷髅会

三、个案研究:雅礼协会

第六章 耶鲁大学的地位和影响

一、耶鲁与纽黑文

二、耶鲁与美国

三、耶鲁与中国

第七章 耶鲁走向卓越的成因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适应时代变革

二、耶鲁精神与个性化办学

三、民主治校与校长的作用

四、优质资源与自由开放课程

五、多样化社团与多元文化氛围

结语

一、人的发展——大学教育的基点

二、学术自由——大学生命力的源泉

三、繁荣人类——大学的历史使命

附录一 耶鲁大学大事记

附录二 耶鲁大学各学院名录

附录三 耶鲁大学历任校长名录

附录四 耶鲁大学毕业的美国总统名录

附录五 耶鲁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录

试读章节

1722年,殖民地拨款100英镑给学校,耶鲁学院建起了第二幢建筑,作为学校管理者的住所,一直用到1799年。在1719年到1739年的20年间,耶鲁学院经历了卡特勒(Timothy Cutler)牧师和威廉姆斯(Elisha Williams)牧师两位校长,在他们的领导下耶鲁学院稳步发展,入学人数不断增多,开设课程逐步增加,图书收藏量增加一倍,补充了英国文学、自然史、医学和语言学等方面书籍,还购买了测量仪器,有反射式望远镜、复合显微镜、气压计,以及其他数学仪器等。学校管理人员分工更细,校董事会负责学校政策制定,校长和两位教师负责教学工作,其中一位教师负责管理图书馆,学校还有司库、司膳管理员、督导员、教师住房等,形成了大学应具备的基本框架。1737年,学院董事会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常设委员会——重大事务委员会(Prudential Committee),代替董事会管理学校日常事务,这个常设机构一直延续至今。

1740年,托马斯·克莱普牧师接任耶鲁学院校长,在克莱普校长的努力下,修改了《耶鲁宪章》(Yale Charter),扩大了校长的权力并且使之合法化,还制定了一系列学校法规和奖惩制度,扩充了图书收藏和教师人员。1756年3月4日,耶鲁学院设立了第一个教授职位——利文斯通神学教授(Livingstonian Professor of Divinity),并于1753年采用自集资金的方式建成了康涅狄格礼堂(Connecticut Hall)。1763年,耶鲁学院建成了美国第一个学校教堂。克莱普校长时期,正是殖民地新教徒宗教复活运动大觉醒席卷耶鲁学院的时代,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拒绝接受宗教教育,经常参加分裂主义集会,致使学生骚乱不断发生。1742年春,克莱普校长一度关闭学校,遣送学生回家。然而,这不但没有阻止骚乱,反而更加激怒了学生,学生们直接攻击克莱普校长。1766年,克莱普校长被迫辞职,纳夫塔利·达格特(Naphtali Daggett)牧师接替克莱普担任了校长职务。他改善了学校与州议会的关系,将学校严厉的惩罚制度温和化,并且决定不再按学生家族的社会地位排列学生在学校的位置。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耶鲁学院的课堂散居各处,达格特校长辞职,而由埃兹拉·斯泰尔斯(Ezra Stiles)牧师接任,学校曾因缺乏食物而一度关闭。1779年,英军攻打纽黑文,耶鲁学院师生同纽黑文市民一起奋力抵抗,所幸英军没有烧毁耶鲁校舍。1780年,耶鲁学院从战争的困境中走出来,入学人数成倍增加。在斯泰尔斯校长的努力下,新建了校舍,消除了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敌意,并重新获得州政府的财政支持,州政府官员也在校董事会中获得席位。这期间,耶鲁学院的各种社团也发展迅速,例如,著名的兄弟会等。美国第一个历史学教授也在耶鲁学院诞生。斯泰尔斯校长时期,耶鲁学院不仅规模扩大,教育标准也大大提高,财政支持也大幅增长,耶鲁学院从一个小型的教会学校转变为一个寻求知识的教育机构。

P7-8

序言

耶鲁大学是与哈佛、牛津、剑桥等大学齐名的世界一流大学。它是美国常春藤盟校,也是美国最早建立的3所大学之一,又是第一所有资格授予博士学位的美国大学,拥有全美大学中最早的博物馆、最古老的艺术馆和最大的图书馆。在美国最近的几位总统中,除现任总统奥巴马(Barack}tussein Obama Jr.)外,小布什(George Walker Bush)、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老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包括美国现任国务卿希拉里(}tillary Diane RodhamClinton)在内,都毕业于耶鲁大学,耶鲁大学也因此被世人称为“总统的摇篮”。耶鲁大学还因其恒久不变的人文教育传统而被誉为“人文教育的高地”,其始终坚守的人文主义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众所认同,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一所历史悠久、充满活力、从诞生起就带有宗教色彩的大学,有着丰富而深远的内涵。探究耶鲁大学的成功奥秘,必须对其办学理念、制度的形成轨迹,以及其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等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本书力求对耶鲁大学的历史沿革、主要特色、改革举措、发展动向进行客观分析和深入研究。在引述若干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展示耶鲁大学理念、结构和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耶鲁大学独树一帜的内外成因。耶鲁大学是在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本书通过分析研究耶鲁大学的历史积淀、现实状况和未来展望,探寻耶鲁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始动力和客观因素。

本书研究的重点在于,它不是耶鲁大学历史事件的简单重复,而是从历史的视角切入,以问题研究为主线,在剖析耶鲁大学历史发展脉络的过程中,对耶鲁的大学理念、治理模式、学术发展和别具特色的社团做出专门的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耶鲁大学区别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所在,以及对耶鲁大学走向卓越的成因进行客观分析。

言及耶鲁大学,人们往往是把她与“保守”相联系,这主要是因为在工业化社会发展时期,美国社会对实用主义的推崇导致包括哈佛在内的绝大多数大学学院的课程改革,科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备受青睐,人文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耶鲁大学仍然坚持经典教育的人文价值,保留原有的经典课程,从而成为“保守”大学的代表。事实上,耶鲁大学虽然“保守”但并非冥顽不化,在与社会变迁的交汇中也一直都在调整。耶鲁大学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其自身的传统精神也始终在传递,一种为追寻“光明与真知”而捍卫学术自由的精神。耶鲁大学正是在保守中寻求超越,在其亘古不变的自由精神下寻求超越,她所坚守的是人类千百年来文化积淀的精华,是被现代社会所证明不可丢弃的经典。

从一所地方小教会学校演变为世界闻名的一流大学,耶鲁大学走过了并非坦途的300多年发展历程。300多年的历史积淀铸就了辉煌的耶鲁,奠定了世界名校的深厚底蕴。耶鲁大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质的变革:一次是由教会学院向传统大学的转变;另一次是由传统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转变。这两次适应时代变化的关键性变革,不仅延续了耶鲁大学的生命力,而且稳固了耶鲁大学在美国大学中的领先地位,也为后来的领先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先于耶鲁建立的哈佛大学双院制治理模式不同,耶鲁大学的治理模式为单院制外行董事会模式,董事会控制最高决策权,校长拥有最高行政权,学术权力由教授会掌控,各权力机构都有相应的监督委员会,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治校。耶鲁大学一直以培养具有领导才能的年轻人为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注重基础宽、专业深,强调入文教育对人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始终把本科生教育质量作为大学发展的重心,高水准的教师和丰富的图书资源也是耶鲁大学历任校长的工作重点。耶鲁大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组织,锻炼领导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骷髅会和雅礼协会是耶鲁大学最早建立、最具影响力的校内社团和海外社团代表,这些社团不仅造就了卓越的耶鲁学子,而且为社会发展和海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耶鲁大学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深厚的历史底蕴是耶鲁大学取得成功的有力支撑,适应时代的变革是耶鲁大学不断发展的动因,民主治校和校长作用的发挥、资源优质和自由开放的课程、多样化社团和多元的文化氛围等都是耶鲁大学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维护独立自主、信奉知识价值、注重人的发展和社会责任,对“光明与真知”执着追求的精神是耶鲁大学的灵魂所在。

经过历次适应环境的自我调适,耶鲁大学在保持其连续性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大学教育理念,成为耶鲁大学特色发展与全面提升总的指导思想。人类的个体完善和群体发展是耶鲁大学办学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基点出发,耶鲁大学强调大学教育的本质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求职而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为了使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学必须是坚持学术自由的,维护学术自由是大学保证人性获得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知识具有改变人类生活水平的巨大作用,因此,大学负有开拓新知识、增进人类进步与繁荣的历史责任。

追求卓越是耶鲁人的传统,耶鲁大学最本质性的特点在于她不是被动制造的,而是生长的、有生命的,既有灵魂也有肉体。尽管历史在她的成长中烙下无数印记,但其本真的东西却经久不变。正如耶鲁大学现任校长理查德-雷文(Richard C. Levin)1996年在谈到耶鲁大学的第四个世纪时所强调指出的:我们必须重申那些耶鲁大学区别于世界其他优秀大学的价值,即致力于本科生教育和着力培养领袖人物。……我们必须要对价值达成广泛共识,具有共同的方向感,并始终做到根据新情况修订过时的计划。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将满怀信心,带着承诺,迈入耶鲁大学的第四个世纪。

在与中国的关系上,耶鲁大学与中国有着深厚而久远的联系。中国留美第一人容闳就毕业于耶鲁大学,还有像詹天佑、马寅初、晏阳初、颜福庆等一批中国杰出人才都毕业于耶鲁大学。最早在中国创办西式学堂的人是1839年来自耶鲁大学的神学博士布朗(S.R Brown)先生。美国大学在中国最早的海外组织则是1901年由耶鲁大学毕业生在湖南长沙创办的雅礼协会(Yale—in-China),该协会协助创办了雅礼中学、文理学院、湘雅医院、护理学校及医学院等,100多年来为中国的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长期以来,中国留学生在耶鲁大学的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最高。通过与中国在学术、商业及研究等方面的合作,耶鲁大学致力于促成中国自身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耶鲁大学还与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建立了学术合作项目,其与中国的合作项目数量之多、水平之高、领域之广在美国大学中是绝无仅有的。2006年4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时曾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耶鲁大学的关注度逐年增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然而,较为全面系统地以纵横结合、点面兼顾、历史研究与问题研究相结合方式,深入进行耶鲁大学发展史研究的成果还是不多的。正如美国教育学者M·凯勒(M Keller)和F·凯勒(F.Keller)在《哈佛走向现代:美国大学的崛起》一书中所指出的:每一所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一流大学都是在充满挑战与未知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每一所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在不断变革的世界中调整、发展、完善、创新自我的过程。因此,了解耶鲁大学的成长历程,走进耶鲁大学自身的历史,切实体验其实现价值追求、适应变化社会的真实经历,可以真正领会和理解耶鲁大学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真谛。

随着大学在现代社会中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古老而神秘的美国耶鲁大学对于中国学人而言已经不再陌生。无疑,耶鲁大学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后记

《耶鲁大学史》一书是浙江大学“985”三期项目“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成果之一、2009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成果。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依据泰山通稿会的最终定稿方案修改和增补而成的。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耶鲁大学有太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认真品味和探究分析。尽管我力求在深度与宽度之间达到平衡,但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个人能力等多种因素限制,终不能做到详尽其貌。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的博士生导师单中惠教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耐心的指导,博士论文的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敬业精神、敏锐的洞察力和求实创新的风格,以及他豁达的胸怀和乐于助人的品格,是我人生道路上取之不尽的财富。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这里,首先要感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培养和教育,感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诸多教授对我的论文开题、写作和答辩的积极影响和有益帮助。同时,要感谢在我的求学之路上陪伴我一起成长的诸多学友,他们在各个方面给予了我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总之,我要诚挚地感谢长期以来支持、关心和帮助我的所有人!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的精神动力和默默支持!感谢每一个引领和帮助我跨越一个又一个人生台阶,使我能够幸运地继续走下去的人!

最后,本书能够得以顺利出版还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领导的关心以及王超明、李广良两位编辑的辛勤劳动。

书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值此谨向文献的原著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书中难免的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周 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耶鲁大学史/世界一流大学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088093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3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712.8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