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的旅行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部分 少年成长

1

“快起床!小懒虫们!”那声音从太空中传来。

“醒醒,醒醒,我的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去度假了。”

我睁开眼睛,看到屋子的另一头,妈妈正俯身在我哥哥的床头。而她手里,拿着那根可怕的羽毛。

“起床时间到了。我的小蒂姆。”她一边哄着,一边用羽毛尖挠哥哥的鼻孔。

蒂姆用手挡开羽毛,并努力把自己的脸埋在枕头里。但这些都不能阻止妈妈。她叫醒我们的方法日益革新,并乐此不疲。

她坐在床沿,开始使用她喜欢的一个老伎俩。“现在开始,如果你一点儿都不喜欢玛丽·凯思琳·麦克伯尼,就板着脸不要动。”她欢快地发出咯咯的笑声。我看到我的哥哥,双眼双唇紧闭,下定决心这次决不能让妈妈得逞。“真的一点儿,一点点儿都不喜欢?”妈妈一边耐心地问着,一边用羽毛刷过哥哥的脖子。哥哥此时更加用力地闭紧了嘴和眼睛。“我是不是看到有一丝笑容了?哈,我想我确实看到有一丝笑容了。你有一点儿喜欢她,对不对?”

蒂姆已经十二岁了,很讨厌一个名叫玛丽·凯思琳·麦克伯尼的女孩儿。这个女孩儿之所以会让十二岁的男孩子讨厌,是因为她可以在操场上粗鲁地挖鼻孔直到流血,她也因此而闻名。而我们的妈妈也拿她作为早晨的起床号令。“真有点喜欢?”妈妈继续耐心地问着,并用羽毛顺着哥哥的脸挠到耳朵,直到哥哥无法忍受为止。蒂姆的脸因为忍受这种折磨而变得扭曲。尽管他拼尽全力地去忍,但最终还是爆笑了。这种笑可不是他心甘情愿的。他从床上跳起来,噔噔跺着脚,冲进了卫生间。

带着成功的喜悦,母亲拿着羽毛向旁边的床走过去。我二哥迈克尔九岁了,同样很讨厌他班上的一个女孩儿。“嗨,米奇,如果你一点儿也不喜欢艾丽斯·崔沃特,坚持板着脸别笑……”她一直用羽毛挠哥哥,直到他也忍不住了。我姐姐当然也跑不了这样的待遇,而且她是我们几个中最大的一个,母亲总是从最大的开始依次叫起。

轮到我了。“哎哟,我的小约翰,”她一边叫一边拿羽毛在我脸上蹭,“你喜欢谁啊?我想想,难道是辛迪·安·塞拉霍斯基?”辛迪·安·塞拉霍斯基是住在我们隔壁的小女孩儿。虽然她只有五岁,我也只有六岁,她已经向我求婚很多次了。我努力保持严肃的表情,下巴都颤抖了。母亲还不罢休,“是辛迪·安?一定是!”她说着拿羽毛划过我的鼻孔,我忍不住咯咯笑出来。

“妈妈!”我一边反抗地叫着,一边跳下床。清爽的空气从开着的窗子飘进来,带着新修剪的草地和紫丁香的幽香。

“孩子们,穿上衣服,拿出你们的啤酒箱,我们今天要去圣安妮大教堂。”妈妈宣布道。我的啤酒箱是穷人版的军用小提箱,放在我的床尾,上面贴着一层废旧墙纸。不是因为我们穷,而是我父母忍不住节省,哪怕只是一分钱。我们每个小孩子都有这么个小箱子,每当出去旅游时,这些结实的厚纸箱就被塞得像手提箱一样。爸爸把它们整齐地排放到雪佛兰的后备箱里,这样就是完全免费的行李了,所以爸妈都喜欢这个办法。

即使在我们这个天主教社区里,其他人家也像多数家庭一样度暑假,比如去游览名胜古迹或者去游乐园玩。而我家却总去神圣之地,比如寺庙、教堂、修道院。我们点烛下拜,祈祷神灵保佑。圣安妮大教堂是北美最神奇的地方之一,它坐落在魁北克附近圣劳伦斯河畔,我们从底特律郊外驱车大概七小时就到。接连好几周了,爸爸和妈妈给我们讲了几百年来那里发生的神奇的愈病故事。他们说早在1658年,一位在那最初的教堂里干活的农夫,在用石头砌地基时,他的风湿病突然好了。“我们的主办事是很神秘的!”爸爸喜欢这么说。

我拿着装好的厚纸箱到了楼下,爸爸已经把准备好的帐篷挂在旅行车后面,远行途中我们就在里面睡觉。妈妈也做好了三明治,很快我们就出发了。圣安妮大教堂果然名不虚传:由大理石精雕细刻而成的双子塔直插云端,这是我见过的最宏伟壮丽的建筑。教堂里面更令人难忘:主入口的墙壁上挂着数不胜数的拐杖、手杖、支具、绷带和其他辅助残疾人的器具。这些都是圣安妮治愈那些人时帮他们解脱下来的。

周围熙来攘往的都是前来朝圣、祈祷奇迹发生的残疾人。我们点燃蜡烛,父母领着我们来到教堂长椅那儿,跪下双膝向圣安妮祈祷,即使我们没有任何疾病需要祈求治愈。“你需要请求被接纳。”妈妈小声说。我低下头请求圣安妮如果日后我的腿坏了,请让我能再次走路。我们在外面爬上山坡,沿途十四站形象地描绘了耶稣最后的受难时刻的景象,我们在每处都停下来祈祷。这次行程的重点是我们爬上二十八级台阶,据说这些台阶复制于耶稣受难前,爬去面对彼拉多∞的台阶。但是,我们并不仅仅是爬上阶梯,而是跪着并且每层都停顿一次大声说“万福玛利亚”。

向上走的时候,父亲和母亲身后紧跟着的是玛丽乔和蒂姆,之后是迈克尔和我。在第一阶时,我们念道:“万福玛利亚,你充满恩慈,主与你同在。你在妇女中受赞颂,你的亲生子耶稣同受赞颂。”在说耶稣名字的时候,我们把头低得很低。来到第二级台阶,我们又念:“天主圣母玛利亚,求你在今日和我们临终时,为我等罪人祈求天主。阿门。”接着我们又爬上下一阶,继续诵念祈祷文。一遍又一遍,当我们慢慢地前进到达最高处时,迈克尔和我互相戳对方并交换眼神看谁能令对方先笑出来。

P1-4

书评(媒体评论)

《马利与我》作者的大作,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回忆录,关乎家人之间疏远与和解。

——《书单》

就像《马利与我》那本书一样,格罗根让读者感觉到他好像坐在自家餐桌前将故事娓娓道来。他在这儿,以极其精彩的方式,将所有的一切坦白出来。

——《人物》

这部回忆录,是格罗根追求身份认同的过程,与巴拉克·奥巴马的《奥巴马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书馆杂志》

约翰·格罗根要比他自己所认为的更像“马利”,一个和善、谦逊的暴动制造者,因为描写自己那只笨笨的狗而成为畅销作家的格罗根,这次将笔触转向了自己那古怪、滑稽的行为……这些故事都饱含着幽默与辛酸。

——《书页》

不同寻常,诙谐机智……一部深情的回忆录,值得阅读。

——《华盛顿邮报》

如此真实,令人心碎……格罗根的这些故事充满了人性的慈悲与感伤,使人动容。

——《纽约时报》

目录

书评精选

前言

第一部分 少年成长

第二部分 心结难解

第三部分 浪子归家

尾声

致谢

序言

2002年秋天的一个夜晚,一个电话不期而至。妻子珍妮外出,我正在给三个饿坏了的小家伙准备晚餐。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坐在了餐桌旁。在电话响到第三声的时候,我刚刚捞出意大剩面,并把番茄酱搅拌到沙司酱中,我匆忙抓起了电话。

“约翰!”透过听筒,父亲的声音隆隆响。他听起来异常愉快。尽管已是八十六岁的高龄,他依然身体健硕。还像年轻时那样,每天清晨他都要做健身运动,其中包括四十个俯卧撑。他喜欢户外劳作,坚持自己修剪草坪、整理花园、清扫积雪,爬到屋顶清理凹槽。他拥有着十几岁青年般的精力,能够快速地上下自家的楼梯。每天还可以保证六个小时的睡眠。他的笔法优雅自如,同1940年他在通用汽车公司当工程师时一样精准。他仍然坚持锻炼自己的思维,每晚一边轻轻松松地玩着报纸上的填字游戏,一边吃着花生。吃花生时他爱用筷子夹——他的标志性动作,这样手指就不会油乎乎的了。

他每天都嫌时间不够用。再有十四年,他就要成为一位百岁老人了。他开玩笑地说,除非等生命结束了,他才能有闲暇时间读他所列的休闲读物。他总是会说:“等我‘退休’了……”

“嗨,爸爸,怎么了?”

他说:“只是问候一下。大家都好吗?”我马上把话题转到孩子身上,告诉他孩子们都很好。我一边把意大利面和调味汁端上来,一边漫无目的地和父亲聊了几分钟。

我把手放在嘴边,告诉孩子们是爷爷的电话,示意让他们小声点儿。

我对父亲说:“他们都向您问好呢。”

父亲停顿了很长时间说:“我有事情要和你说。”

我问父亲:“妈妈好吗?”

我们兄妹几个平时都担心妈妈。这些年来,她身体越来越虚弱。她腰部和臀部的情况恶化,导致她几乎不能动弹。近几年,她的记忆力也开始减退,反应迟钝起来。父亲成了全职保姆。帮她洗澡、穿衣服和进行看似可笑的每天大量而复杂的药物治疗。像工程师一样,父亲会用精确的流程图来安排每天的药物治疗。家里有治心脏病的、有治糖尿病的、治关节炎的、治疼痛的,还有医生提到的关于治疗老年痴呆早期症状的药物。尽管父亲语调欢快,但是每次电话一响,我都想知道这次会不会是一个坏消息。

父亲说:“她很好。是关于我的,我今天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

我走出厨房,离孩子们有些距离,问:“怎么了?”

“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他说,“最近我总是感到筋疲力尽,不过没什么大事,仅仅是太累了。”

“嗯,您有太多的事要做,照顾妈妈、照顾家、照顾所有的事。”

“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可能太累了。但是几天前我带你妈妈去鲍勃医生那儿做例行检查。医生看了我一眼说,‘还好吗?你看起来脸色苍白。’我告诉她只是有一点儿疲惫,别的并无大碍。她说:‘好吧,让我们为你检查一下以确保不是贫血。’鲍勃医生把我送进了实验室并取了血液样本。”

“然后呢?”

“然后结果出来了,果然,她是对的,我是贫血。”

“所以给你一些补铁的或别的药,对吗?”

“是的,他们可以治疗贫血,但是还有一些更严重的,贫血只是一种更严重疾病的征兆。”

“还有别的东西?”

他犹豫了片刻,我知道他在仔细地选择合适的词语。

“当把我的血样取回来的时候,鲍勃医生说他们希望进一步检查来排除别的可能。”

我把电话放在耳旁,等待着。

“他们告诉我,是白血病的一种,并且……”

“白血病?”这个词立刻在我脑中炸开。

“不是恶性的那种,”他赶紧说道,“人们一般听说白血病后会认为是急性白血病,那种是来势凶猛,很快夺命的。我得的不是那种,我这种叫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病就是安静地待在我的血液中罢了,医生说它可以潜伏在人体中很多年,像冬眠一样。”

“多少年?”我问。

“几年到十几年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父亲说。

他的话在我脑海里翻滚。“那么,没有什么大事,对吗?”我问,“它可能只是一直睡在那里罢了。”

“医生就是这么说的。她的原话是:‘去放心过你的日子吧,理查德,忘记这件事。’这是她告诉我的。我不用担心,他们会研究症状,像贫血那个病一样,四个月检查一次我的血样。”

“对于那句‘不要担心’你怎么理解的?”我问。

“就不担心呗,现在看着没啥事,”他说,“我只是想保持健康,这样才能一直照顾你妈妈啊!”

在隔了几个州远的电话里,我有种说不出的乐观。爸爸总是撑得住,从通用退休后不久,得了心脏病,他撑过去了;我结婚后,他患了前列腺癌,也撑过去了。爸爸,一个拥有坚强毅力、勇敢迎接各种挑战的男人,这次一定也能撑过去。那潜伏的癌症只是需要好好看守,爸爸会精神抖擞地成功迈进九十岁,他会继续和妈妈共享那磕磕绊绊的、用了半个世纪打造的生活。

“真的不碍事,”爸爸让我放心,“我会听医生的话,试着忘记它。”

我问:“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什么也不用做,”他坚持,“我很好,真的。”

“您确定?”我问。

“当然,”他说,然后他提了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要求,一个看似很简单、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满足的要求。然而对我来说却很困难。

“只要你们记着为我祷告。”他说。

内容推荐

《爱的旅行》是一部优美而深情的回忆录,关于爱、信仰和家庭。

作者约翰·格罗根在《爱的旅行》这部回忆录中描绘了自己自由顽皮、叛逆不羁的年少时光,离开父母、寻找自我的成长岁月,到忠于自己信仰和方式的家庭生活……《爱的旅行》生动呈现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蜕变历程。

人性与信仰的矛盾,自由与束缚的关系,父母的期望与作者的背离,让亲情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直到父亲病倒,他看着父亲的生命轨迹在下滑,在走向人生不可避免的结局,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未在这爱中远离,这始终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和旅行的终点……

编辑推荐

作者约翰·格罗根,因其创作的《马利与我》一炮走红,成为全美最有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马利与我》一书也由福克斯公司重金买断电影版权,并于2008年搬上了荧幕。华尔街日报称“格罗根的写作技术不容置疑,流畅的文笔令人想起同样撰写报纸专栏的作家米奇·艾尔邦!”。继掀起“马利热潮”后,约翰·格罗根又带来了一袭亲情的热浪,他本人更是称其为此生最想书写的一部作品。不论你处在怎样的人生阶段和生活状态,读完《爱的旅行》,都会让你开始重新思考你的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的旅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格罗根
译者 张玉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31838
开本 32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5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