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是大臣
内容
编辑推荐

乔纳森·林恩、安东尼·杰伊编写的《是,大臣》是一本独特的政治学兼文学著作,旨在讽刺英国文官制度。以一位大臣的亲身阅历展现英国官僚政治内幕。同名BBC电视剧曾在全球热播(当年在中国播出的“正大综艺版”也成为一代人追忆的经典),本书和续篇《是!首相》也在全世界风行。

内容推荐

《是,大臣》、 《是,首相》根据英国BBC同名剧集改编,该剧在20世纪80年代上映后,广受好评,英国下院议员为收看该剧翘班回家,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心痒客串过一集小品。该剧集获得三项BAFTA(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编剧奖,四项BAFTA表演奖,另有三项BAFTA提名。2004年的时候,它在英国最佳情景喜剧的投票中名列第六。这套电视剧集被英国电影学院评为史上十大最佳节目之一,至今还能在BBC电台节目中收听这部剧的录音剪辑。

之后创意和编剧乔纳森·林恩(Jonathan Lynn) 和安东尼·杰伊 (Antony Jay)将剧本改编为同名小说《是,大臣》,以吉姆·哈克的日记为主,辅以其他政府官员的备忘录、信件等,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记录中互相参照,幽默、辛辣,非常精彩。销量超百万,译本也非常多,位列80年代最受欢迎的图书第二、第三名。

目录

编者的说明

1.开放政府

2.正式访问

3.节约运动

4.老大哥

5.大难临头

6.知情权

7.任人唯亲

8.慈善社会

9.死亡名单

10.荣誉头衔

11.顺杆爬

12.先见之明

13.生活质量

14.忠诚问题

15.机会均等

16.挑战

17.道德标准

18.烫手的山芋

19.酒肉穿肠过

20.中产阶级的偷窃

21.家丑

试读章节

最终我还是当上了内阁大臣。

今天我首次同那些文官见面,我必须得说我印象深刻。

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以后,我在大约上午9点,接到了唐宁街十号的电话,弗兰克·韦塞尔和我立即登上了开往伦敦的火车。我打车到了十号,在那里被首相授命接管行政事务部。

这是一个重要的位子。我觉得在内阁中的地位大概可以排到第八或者第九。另外马丁提醒我(在他打电话祝贺我时),行政部是个政治坟墓,有点像内务部,而且首相可能把我提拔得太过了——一个报复性的抬举。我下定决心牢牢把握住行政部,让首相知道我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我原本期待当农业大臣的,因为我已经在影子内阁当了七年的农业大臣,而且在这上头也有不少好点子,但是由于某些不明不白的原因,首相却没这么决定。

[我们发现了农业部常任秘书安德鲁·唐纳利爵士致内阁秘书阿诺德·鲁宾逊爵士的备忘录,他恳求阿诺德爵士要确保哈克得不到农业部,因为他对该部过于“了解”。内阁文件显示阿诺德爵士设法向首相表达,最好别让哈克到农业部,因为“他琢磨这个部的时间有点长了,恐怕会有点老套”。——编者]

我一走出十号,就有一辆公务车接上我,直接把我送到行政部。我在大门前受到了即将成为我私人秘书的伯纳德·伍利和他助手的迎接。他看上去是个挺讨人喜欢的小伙子。

让我意外的是,我们一下车他立马就认出了弗兰克·韦塞尔,不过他把弗兰克的姓念成“灰鼠儿”,这事儿经常令弗兰克恼火。

我们穿过了漫长的走廊。到达我办公室的时候,弗兰克和助理私人秘书已经不见了。伯纳德让我放心,弗兰克正有人招呼着呢。他们真的相当不错,而且得力。

我的办公室很大,有张大办公桌,一张会议桌围了一圈儿椅子,还有几把扶手椅围着一张茶几,形成一块休闲区。除此之外就没什么特色了。伯纳德直接走向酒柜。

 “喝点什么,大臣?”

 我点点头。“吉姆。”我说,因为我希望以后直接以名字相称。

“‘金’酒?”他说,把我的话听错了。

“不,”我说,“吉姆。叫我吉姆。”

伯纳德说:“如果对您都一样的话,我还是更愿意叫您大臣,大臣。”

“大臣,大臣?”这让我想起了《第二十二条军规》里的梅杰梅杰。之后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问他:“这是不是说我也得叫你私人秘书,私人秘书?”

伯纳德说我只管叫他伯纳德。我相信我迟早会说服他叫我吉姆的。

过了一会儿,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来了。他是行政部的常任秘书,该部文官的首脑。他大概五十出头,我这么觉得,不过——不知怎么的——不显老。他彬彬有礼、精明能干,一个典型的行政官僚。他欢迎我来到该部。

“我想你们以前见过面。”伯纳德说。我又一次为这个年轻人的消息灵通感到意外。

汉弗莱爵士说:“是的,我们交过锋,大臣在去年的公共财务委员会上就预算问题对我大加盘问。他提出了所有我希望不要有人提出的问题。”

这好极了。汉弗莱爵士显然是在赞美我。我试图表现得轻描淡写。“是呀,”我说,“反对党就是要提让人棘手的问题嘛。”

“是呀,”汉弗莱爵士说,“政府就是要对它们不予理睬嘛。”

我很惊讶。“但你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不是吗?”我反问。

“我很高兴您这么想,大臣。”汉弗莱爵士说。我不太明白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我决定问问他部里还有些什么人。

“简单地说,先生,我是常务次官,所谓的常任秘书。伍利在这里是您的首席私人秘书。我也有一个首席私人秘书,他是常任秘书的首席私人秘书。直接向我负责的有十名副秘书、八十七名次级副秘书以及二百一十九名助理秘书。直接向首席私人秘书负责的是普通私人秘书。首相将任命两名政务次官,您也要任命自己的私人政务秘书。”

“他们都会打字吗?”我开了个玩笑。

“我们谁都不会打字,大臣,”汉弗莱爵士平静地回答,“麦凯夫人会打字——她是您的秘书。”

我分辨不出他是不是在开玩笑。“真可惜,”我说,“不然我们可以办个事务所了。”

汉弗莱爵士和伯纳德笑了起来。“很有趣,先生。”汉弗莱爵士说。“太逗了,先生。”伯纳德说。他们是真心被我的诙谐逗笑了呢,还是仅仅赏个脸而已?“我估计他们都这么说,是吧?”我冒昧地问了一句。

汉弗莱爵士消除了我的这个疑虑。“当然没有,大臣,”他回答,“完全没有。”

我决定立刻着手工作。我在办公桌后面坐下,郁闷地发现是一只转椅。我不喜欢转椅。不过伯纳德当即向我保证,办公室里的一切都可以按我的要求更换——家具、装饰、图画、办公程序。我是无可置疑的头儿!

伯纳德接着告诉我,他们有现成的两种椅子,用来适应两种大臣——“一种可以轻松折叠,另一种可以一圈儿一圈儿地打转。”回头想想,恐怕又是伯纳德开的一个小玩笑。

我决定是时候开诚布公地告诉他们我要干什么了。“坦白讲,”我说,“这个部该对整个白厅陈腐的官僚习气做个大清理了。我们需要一把新扫帚。我们要打开窗户,放些新鲜空气进来。我们要免去那些官样文章,好好精简一下这部老掉牙的官僚机器,我们要进行大扫除。有太多没用的人就坐在办公桌后头。”

我随即意识到我就恰恰坐在一张办公桌后头,不过我确信他们明白我说的不是我自己。

我解释说,我们必须先打发走那些仅仅为彼此制造工作的人。汉弗菜爵士非常有帮助地提示说我的意思是要重新安置他们——我估计,这确实是我的意思。我当然要减少冗员,但我实在不想为这些人的失业负责。

P4-7

序言

有必要在此阐述一下我们把几百万字的日记删减成一本篇幅相对较短的书所使用的方法和原则。

詹姆斯·哈克从进入内阁之日起就记录了这些日记。他有时候是每天,更多的时候是周末在他自己选区的家中向卡式录音机口述这些日记。他原本的打算只是为自己保存记录,但他很快就意识到,一本描述一个内阁大臣日常斗争的日记有其内在的价值。

在全职加入政界之前,哈克先当过一名理工专科学校的讲师,后来是《改革》杂志的编辑。这些日记一开始作文字录入时,基本上读不通,原来的口述非常随兴,有点像他讲的工科课程。另外,他对事件的说法存在大量的矛盾,既有就这本书自身而言的,也有与其他外在证据客观对比得出来的。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哈克不具备报道事实的特殊才能。

除了那些矛盾,还有大量无聊的重复,这种情况在政治家的日记里是不可避免的。多年的政治训练和经验教会了哈克在一个词就足以表达的地方用上二十个词,在仅仅几千个字就足够的情况下动用几百万字来讲述,并且用语言来模糊事实、搪塞问题,从而让他们在别人面前显得莫测高深。高深莫测可以成为某些政治家的庇难所,在那里获得暂时的安稳。

不过滥用语言的天分虽然对一个活跃的政治家非常宝贵,但对一个想当作家的人却没什么价值。他显然曾经打算修改这些日记,为供出版而提高其清晰度、准确性和实用性。然而,到晚年时,他放弃了这项计划,因为——据他的遗孀哈克夫人(现在仍是)说——他觉得没理由让自己成为唯一一个遵循这些标准出版回忆录的政治家。

因此本书的编者不得不承担起这份重任,并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要明确理解哈克的录音还有一大障碍。本书前几章在这位伟大的政治家生前已经从录音整理成文,而且他本人大致看过,还就选材和编排提出了一些他自己的初步建议。可惜当他大限来临之际,后面几章尚未录入完毕,而且——奇怪的是——随着每一次录音时间的推进,哈克的讲话变得越来越含混不清而且情绪激烈。这可能要归咎于录音机的故障,但并没有使我们的重任变得轻松一点。

无论如何,这些日记为我们了解1980年代不列颠的治国之道提供了独有的贡献,而且因为哈克写这些日记的愿望是让公众能够更多——而不是更少——地明白政治程序,所以我们对这些日记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删减。在删减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三个重要领域上的问题:时间上的、技术上的以及诠释上的。

首先,时间上的问题。我们尽量保持原来日记的叙事元素,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探究具体的情节,并一直追踪到事件的结束。我们始终力求保持按时间顺序逐日叙述,尽管原本的录音带要混乱得多。这种方式会冒一点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危险,因为哈克任职期间的大多数时候自己也都深处困惑之中,原本可以要求日记也反映出这种困惑。但是如果我们让日记完整地反映出他的困惑,那么这些事件就会令读者费解,就像当初令他费解一样。

技术上,我们把句子补充完整并断旬标点,厘清混用的比喻并改正语法错误,只有当原文可以让我们洞悉哈克的思想状态时才予以保留。

最后,诠释方面,我们假定书中含糊不明的地方是他在有意玩弄政治手腕。虽然他的确经常搞不清状况,但有时候又确实是他故意语焉不详。

我们相信这些日记准确反映出了我们的一位杰出的国家领导人的思想;如果这个映像显得尚不明朗,问题恐怕不是出在镜子上。哈克本人以多种方式处理事情,读者必须得自行判断每一段陈述所代表的含义:

(a)发生了什么,

(b)他相信发生了什么,

(c)他愿意发生了什么,

(d)他想让别人相信发生了什么,

(e)他想让别人相信他相信发生了什么。

按照一般原则来讲,政客们记忆中关于失败的内容不如成功的可靠,关于久远的事件不如新近的可靠。既然哈克的政治生涯,和所有的政客一样,无法避免地大多以失败组成,那么这些日记就可能冒着历史价值很小的风险。不过好在这位大人物没有时间按照后来的事态发展更改或删节日记,使得我们能够从这一团乱麻中挑选出对研究那一时期不列颠历史的学者们具有独特价值的文献。

本书涵盖了哈克担任行政事务大臣的全部历程。这是他第一次进入政府内阁。这个部作为一个综合机构组建于数年前,沿用1960年代威尔森内阁中乔治·布朗经济事务部的思路,用以协调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从理论上讲,该部门交给哈克的是一种四处巡察的任务,去调查并限制整个体制中的行政管理方面的低效和超支,不管问题出在哪里。不幸的是,行政事务部不仅为限制文官而建,还不得不由文官来任职。因此读者就可以想见哈克那一番辛苦的必然结果了。

尽管如此,本书的编者还是有点迷惑不解,哈克,一个在他自己的政治交易中如此善于混淆视听的人,怎么会难以应付一群手法在本质上和他相似的文官。哈克的无辜,流露在这些日记中的,着实令人同情。

以《是,首相》为名的续书所涵盖的哈克的职业生涯从他进军唐宁街十号失败开始,写到他升任(当时的)上议院并在任上去世为止。

当然,我们也有其他的资料来源。哈克难免对某些谈话和事件一无所知,如果当初他知道的话,无疑会改变他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很幸运,按照“三十年规则”解密的所有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的备忘录和议事录,都已经对我们开放了。我们还很幸运的是,由于阿普尔比爵士是个一流的文官,全心全意地相信把一切事物都付诸文字的职业道德,因此我们同样受益于汉弗菜爵士本人的私人日记,我们还要向档案局以及卷帙浩繁的阿普尔比文档的保管人致以我们的谢意。

最后还有几旬感激的话。我们由衷地庆幸能够在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步入垂暮之年以前和他进行过一些谈话,避免遇到他后来语言不流畅、思想不集中、说话老是跑题的情况。我们还要向圣迪姆那老年精神错乱病院的工作人员表达谢意,那是他晚年居住的地方。

我们尤其要感谢伯纳德·伍利爵士,巴思大十字勋章获得者,前文官首脑,曾在本书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内担任哈克的私人秘书。他慷慨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对照他自己的记忆和记录来核实我们所选的材料。不过,任何错误和遗漏的责任,当然,都是我们自己的。

乔纳森·林恩

安东尼·杰伊

牛津大学,哈克学院

公元2019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是大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纳森·林恩//安东尼·杰伊
译者 王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1012
开本 32开
页数 6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6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