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什么不杀光(种族大屠杀的反思)
内容
编辑推荐

希特勒为什么屠杀犹太人,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一夜之间使多数民族变成了少数民族……集体大屠杀,是因为利益、权力、还是恐惧?集体杀戮与灭族屠杀的起因一直是很多社会评论家和心理学家在思索的问题。

作者丹尼尔·希罗和克拉克·麦考利以全新的观点与复杂的角度来探讨,并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深入研究暴力被合理化的根源,其呈现出历史与社会学的广度却是所有同类研究所不及的,也为集体暴力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在检视历史的向度之中,《为什么不杀光?(种族大屠杀的反思)》跳脱了概括性的谴责,从杀人者的角度来解剖他们的杀人动机,为的是让这个泯绝人性的行为不只是单一方向的检讨,更且探照杀人者的心境与历史背景,让事件的还原有更丰富的纵深。不仅如此,作者进一步举出多数社会中已经在应用的缓和暴力的机制,从而点出未来防止灭族屠杀的对策方向,全书结论所提出的见解,值得每一位研究者、决策者、有心的公民深思。

内容推荐

纵观历史,原来最平常的人只要被恐惧、仇恨及愤怒吞噬,也会变成不折不扣的杀人狂魔。现代国家政府的兴起却令屠杀更具效率,因为除了武器技术的提升,国家机器更能通过种种训练及组织,令执行屠杀者铁石心肠,令杀人如例行公事。

《为什么不杀光?(种族大屠杀的反思)》的两位作者丹尼尔·希罗和克拉克·麦考利,一位是社会学家,一位是心理学家,他们探讨了这些屠杀者的理论依据,因为即便到了今天,仍然有人认为消灭身陷政治、文化、族裔敌对之中的平民,成千上万地予以杀害,是理直气壮的。这种思维背后潜伏着怎样的阴暗冲动?作者认为,屠杀的四种主要动机是便利、报复、单纯的恐惧、担心污染。诉诸心理情绪则有恐惧、愤怒、仇恨、爱(族裔净化时对本族过度的爱)、羞耻、屈辱和厌恶等。

族群之间的差异,是民族身份的核心,却能被民粹领袖利用,把对方妖魔化及非人化,潜藏在人们心中的恐惧、不安及焦虑被搅动,恐怖和血腥随之而来。如作者所言,要避免悲剧重演,所有人均要拆除隔开他人的栅栏,并学懂欣赏每个生命的独有美丽。

为什么不杀光?因为“他们”与“我们”一样,也是人。

《为什么不杀光?(种族大屠杀的反思)》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目录

作者平装本序

导论我们是嗜杀者还是致力和平者?

第一章 为什么要灭族屠杀?古今有别吗?

 导致政治性集体谋杀的四个主要动机

 现代的灭族屠杀和族裔净化是不同的吗?

重返部落状态与现代的国家政府

第二章 灭族屠杀行为的心理依据

 怎样把常人变成屠杀者

 组织

 诉诸情绪:领导者与跟随者

 将他人简化为“本质”

 差异越小越可怖

 灭族屠杀的条件

第三章 有限度的作战为什么比灭族屠杀常见?

 衡量灭族冲突的成本

 限制战争造成的损伤

 异族通婚:化敌为亲

 建立作战与交流规范以约束暴力

 异族通婚的规则、行为准则、夸富馈赠的意义何在

 商业的强制力

 道德观念的理直气壮

 企望解决之道

第四章 降低政治性大屠杀的现行对策

 降低族群冲突的国家政策

 怎样约束申冤与报复的要求

 促进宽容的方法

 国家政府在促进和平交流中的关键角色

 个人权利与多元文化的历史

结论 最终的答案

致谢

参考书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什么不杀光(种族大屠杀的反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丹尼尔·希罗//克拉克·麦考利
译者 薛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0275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066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2-5469
版权提供者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