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内容
编辑推荐

“5·12”与美国的“9·11”一样,是中国民族建设中一个具有里程碑一一的标志性事件。张西庭等专著的《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将带您重回那刻的地动天摇,但大灾有大爱,这刻我们能赶到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内容推荐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的作者是张西庭、张炯和李晓洁。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分2部分,上部分为“5·12"现场的纪实报告,下部分为鲁东平谈——“5·12”与中国的新民族人格建设。

目录

上部: “5·12"现场

第一章 人之殇

一、请不要触动我心中那根最软弱的神经

1.震区的第一张笑脸

2.废墟下的“明天”

3.“可乐男孩”的“从容世界”

4.没心没肺,活着不累

5.因为心痛着你的痛

二、生命不能承受之殇

1.用生命读懂生命

2.泪水浸泡的废墟

3.生死全家福

4.生命的无奈

三、一个人的地震

1.一语成谶棺木崖

2.往事只能回味

3.人在路上,但无路可走

4.残忍的美丽

四、生命的童话

1.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2.生命的幽默

3.好好活着,连你的那份

4.逃生密码

五、生命的敬畏

1.真情之“萌”

2.为生命让路

3.生命凝华

4.会哭的狗和一头叫 “坚强”的猪

六、14:28——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那永恒的钟摆

1.苦难的定格

2.多灾之国

3.昨日灾难人相食

4.古老的“荒政”

5.仰视钟楼

第二章 人之美

一、共和国词典

1.无法效仿的“中国速度”

2.人啊人

3.以人为本:财产,忽略不计

4.以人为本:以“草民”为本

5.以人为本:神圣的人文关怀,

6.看守与囚犯

二、大爱士兵

1.现在对表:14时32分

2.铁军来了!

3.军队向前进

4.我在寻找那颗星

5.“人性的光环”

6.女兵也是男子汉

三、中国2008:志愿者元年

1.中国志愿者没有宣言

2.草根,志愿者主体

3.灵魂的洗礼

四、向“80后”说一声对不起126

1.我们曾经是“九斤老太”

2.刀锋上的担当

3.废墟上的“成人礼”

4.“90后”和“00后”生死对话

5.用平淡检验成熟

五、中国力量

1.一朵美丽的蘑菇云

2.共和国的脊梁

3.科学技术是“第一救援力”

4.一支遥远的歌

六、风范“大国民”

1.每个人心里国旗飘扬

2.当真情插上翅膀,它就是天使

3.一个民族的从容

4.地球村:中国报到

七、战友,我与你一路同行

1.我的将军首长(1)

2.我的将军首长(2)

3.我的士兵兄弟

4.我的忘年之交

5.我的同行(hang)与同行(xing)

6.我的60寿辰

7.我的宝贝孙女

第三章 人之问

一问:能记住吗?我们曾经疼过,很疼……

1.以生命的名义

2.两块“石头”

3.我们胜利了吗?

4.当我们走向平淡

二问:“道德绑架”绑架了谁?

1.捐款的“道德讹诈”

2.谁绑架了“范跑跑”?

三问:你的底线是什么?227

1.没什么不能没了底线

2.人肉搜索,痴迷的卫道者

3.“人肉”的底线

四问:你有包容的雅量吗?

1.包容,从5个女人开始

2.喜见跑道上的法拉利

3.给震区民众一个精神特区

五问:川人,向谁感恩?

1.最烦那曲《感恩的心》

2.国人当谢川人

下部:鲁东平谈——“5·12”与中国的新民族人格建设

引子

一、最后一课

1.擦亮了民族建设的主题

2.还原了文化真相

3.民族的“刀锋体验”

4.收获了一代孩子

5.灵魂洗礼与精神救赎

6.加深了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

二、新民族人格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1.警惕“文化割据”

2.关于“耻感精神”

3.把中国问题简单化

4.关于以人为本

5.道德的力量

6.惩恶才能扬善

7.关于民族的“悲剧意识”

8.科学应成为中国人真正的信仰

9.关于民族的宽容

三、向“文崇拜”告别

1.中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2.中国人“志”在哪里?

3.关于“李约瑟难题”

4.“文”化误国    

5.鲁迅到底骂的谁?

6.关于“新红学”

附:1.“5·12”,新民族人格建设的起点——《人祭》作者访谈录

2.红色文化热与当代青年的内心呼唤——军旅文化研究者张勍答客问

3.张勍和红色经典故事

试读章节

4.我在寻找那颗星

我在寻找那颗星,在地震灾区。

10年前的’98长江抗洪,湖北石首市,最危险的一段大堤上,我遇到了他,还有他的一个兵。那时他是个少尉排长,个子不高,瘦瘦的,如果不是那支部队特有的黑色的肤色,你会怀疑他是文质彬彬的大一学生。

少尉指着江面,说,昨天,在那儿,就在那儿。

那是数十年难得一见的长江,波澜壮阔得使人想到了海,宽阔的江面如同海岸线一眼望不到边。

少尉说,昨天下午他带领全排加固大堤,远远的看见一个活物游了过来,原来是一只老蛤蟆,背上驮了只小蛤蟆。少尉说那只小蛤蟆太小,把老蛤蟆抱得死死的,还抱住了老蛤蟆的一只前爪,使得老蛤蟆只能偏着身子吃力地往岸边划。

年轻的少尉给他的兵们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兵们停下了手里的活,大堤突然间变得安静了。兵们在少尉的带领下向一老一小两个顽强的生命行注目礼。

老蛤蟆终于背着孩子划到了岸边,少尉拿起脸盆,轻轻地舀起了蛤蟆,端着过了大堤。他的兵们跟在他后面。大堤外面有个池塘,少尉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蛤蟆倒进了池塘里。

“它们安全了!”少尉和我说。

少尉在说这件事的时候眼睛里洋溢着爱,甚至是慈祥,和他青春的脸庞很不相称。我看着他嘴唇上的茸毛,想,少尉还年轻,很难确定他的人生轨迹,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将来,他一定会是一个好父亲。嗯,好父亲。

石首市附近有个类似生态园的动物园,里面养有两只“四不像”——也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麒麟,据说是英国首相赠送的,身份特殊。8月的一天,忽然堤坝出现管涌,少尉当时所在军的军长丁寿岳将军正巧在那里检查工作,便和士兵一起跳进水里抢险……将军的不远处,就有那两只“四不像”神态悠闲地吃着青草。

再来说说少尉手下的那个兵,那个小兵。

一看就是小兵。娃娃脸,个子不矮,但是连喉结都没有,一说话,奶腥气未褪。他悄悄告诉我说,他其实才14岁,也不知道他爸爸用了什么手段给他改了年龄参军(10年前户口制度还没有今天这样的严谨)。他说排长对他特别好,加固大堤,别人一次都背一袋子土,排长命令他只能背半袋。他说前天晚上下大雨,他们就守在大堤上,排长让他钻进自己的雨衣里,问他想不想家?他说不想,排长拿出手机,说,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吧,悄悄的。他说拨通电话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挺好的……狂风暴雨,也不知道爸爸妈妈听见没有?

小兵说他喜欢唱歌,小声地给我唱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流浪歌》: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走啊走啊走啊走,走过了多少年华,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又是一个春夏……”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祭(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亲历回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西庭//张炯//李晓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003078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5
18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