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伟人毛泽东系列(共9册)
内容
编辑推荐

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新华出版社倾力推出大型纪实文学《伟人毛泽东系列丛书》。丛书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感情为主要内容,以权威、详尽的资料和精彩的笔触,为广大读者重新展现了一代伟人的风采。

作者邸延生通过三十余年广泛走访、深入调研,精心搜集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重现了毛泽东同志真实的伟人形象和精彩的历史场景。

内容推荐

《伟人毛泽东系列(共9册)》包含《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历史的真言: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历史的真情:毛泽东两访莫斯科》、《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历史的情怀:毛泽东生活记事》、《历史的借鉴:毛泽东评述中国历代帝王》、《历史的回眸:毛泽东与中国经济》、《历史的遗憾:毛泽东的未竟心愿》、《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分别从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人生经历、卫士长对毛泽东的回忆、毛泽东的两次莫斯科之行、毛泽东的生活和工作细节、毛泽东对中国历代帝王的评述等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历史中真实的伟人毛泽东。

《伟人毛泽东系列(共9册)》资料详实,用词严谨,真实而客观地记述了毛泽东许多鲜为人知的工作细节和生活细节,读来感人至深。阅读此书,对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党史研究和新中国国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缅怀伟人、继往开来、催人奋进、实现中国梦的佳作。作者邸延生通过三十余年广泛走访、深入调研,精心搜集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重现了毛泽东同志真实的伟人形象和精彩的历史场景。

目录

《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

《历史的真言: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

《历史的真情:毛泽东两访莫斯科》

《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

《历史的情怀:毛泽东生活记事》

《历史的借鉴:毛泽东评述中国历代帝王》

《历史的回眸:毛泽东与中国经济》

《历史的遗憾:毛泽东的未竟心愿》

《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试读章节

在中国历史名城湖南长沙南面不远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四周峰峦耸峙的县城。因其地处湘江岸边,又有一条名为浏阳河的碧水流经县境,县城被取名为湘潭。

从这里向西40公里,在湘乡、宁乡、湘潭三县交界处,耸立着一座松柏叠翠的山峰。相传远古时候的舜帝南巡曾路过这里,休息时命从人吹箫奏乐,唱卫曲歌《箫韶九成》。箫歌起处,祥云翻卷,百凤翔集,箫乐便被人称之为《韶乐》,舜帝休息过的山峰也被人们称为了韶山。

南岳群山素有七十二峰之说,韶山便是其中之一。远远望去,韶峰高耸,群峦葱郁。据《长沙府志》记载,曾有韶氏三姐妹,居山学道,故此山上留有凤仪亭、仙女庵、胭脂井、石屋风、顿石门、塔岭霞、石壁泉、桃花洞,是为韶山八景。

山麓中,一湾碧水绕山而淌;山脚下,几洼池塘前散落着不多的几户农舍。农舍大都依山傍水,掩映在山中松柏和大樟树的簇阴之中。如果将大山的走势比如一条巨龙,那么这里就像是巨龙颌下的一颗明珠,乡里人习惯地称其为韶山冲。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一时天下振奋,群杰扼腕,百姓拥戴。一位远在江西省吉州府龙城县(今江西省吉水县)的青年农民毛太华不甘老死乡里,毅然投奔了朱元璋的队伍,在远征云南时娶了当地的一位少数民族姑娘为妻,生了8个孩子。战争结束后,毛太华携妻和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内迁,未返回江西,而是来到湖南湘乡县城北门外的绯:紫桥安下家,并分得了数十亩田产。毛太华过世后,毛清一和毛清四便离开了湘乡县迁至湘潭的七都七甲,也就是山水环抱、风景秀丽的韶山冲。

世事沧桑,风云变幻;星移斗转,历史更迭。500年后的1893年,中国的历史进入到清朝末年,即时为光绪十九年。这时的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况中,亿万劳苦大众深受没落的大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双重压迫,民族苦难日渐深重……

这时在韶山冲上屋场,一座土墙茅顶的“凹”字形农舍中,居住着一位毛氏家族的后人毛顺生。时年23岁的毛顺生早在15岁时就娶了一位比自己大3岁的姑娘文七妹为妻,婚后不久因穷困和负债过多,毛顺生被迫外出当了两年兵,在兵营虽然艰苦,但也算开了眼界。回乡后,毛顺生做些小买卖,和文七妹克勤克俭地居家过日子。夫妇俩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节省,渐渐积下一点钱,买回了自己的田地,攒得了一份殷实的家业。只是,文七妹这几年连生了两个儿子都未能养大,使毛顺生一想起来就感到天大的遗憾……

是年冬天,韶山冲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12月25日,韶山的峰峦中突然狂风大作,随之电闪雷鸣,继而下起了暴雨。第三次怀有身孕的文七妹已近临盆,躺在屋内耐着阵阵腹痛,渐渐进入梦境……

毛顺生站在堂屋里,面对着供桌上缭绕的香烟,一阵阵心绪不宁。他不信神,也不信佛,但妻子文七妹信,他也只好面对供桌上的观音像显露出一副虔诚的神态,心中期盼着妻子能再生下个儿子,并盼他们母子平安……

午夜过后,风停雨逝。躺在床上的文七妹开始了痛苦的呻吟和抽搐。毛顺生坐不住,不时用企盼的目光追视着进进出出的接生婆,接生婆又总是说:“快了,快了!”

毛顺生暗自祷告:生个伢子吧!

—轮红日跃出东方的地平线,在万朵云霞中喷薄升起,以她无比灿烂的光辉照耀着雨后的韶山——这时,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压倒了一切!

产后的文七妹如梦初醒,喃喃地庆幸道:“阿弥陀佛!”

接生婆一句高喊:“是个伢子!”

正在屋外徘徊的毛顺生先是听了婴儿的啼哭,心中为之一喜;又听了接生婆的叫喊,心中为之一振。他先是以手加额,随即又兴冲冲地大声说道:“对乡亲们去讲,都来上屋场吃红喜蛋!”

这已是文七妹生的第三个儿子了。

一连几天,毛顺生邀了乡里亲朋来上屋场吃喜酒。按毛氏的族谱辈序排列,“祖恩贻泽远”,毛顺生是“贻”字辈,正名叫毛贻昌,他的儿子当为“泽”字辈,取名“泽东”,字润之(润芝或咏芝),行三。“泽东”意为润泽华夏、恩惠东方。

此时的文七妹,心中却有些担忧。因为她生的前两个儿子都没能保住,这次她暗下决心吃“观音斋”,以虔诚之心祈求神灵保佑她的儿子平安长大……

文七妹笃信佛教,敬重神灵。为了这第三个儿子的健康成长,她将他寄居在唐家坨的外祖父家。

唐家坨的文氏家中人丁兴旺,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文家老少共20余人,外祖父叫文芝仪,育有三男三女。长子文正兴,在文家排行第七,毛泽东称其为七舅。七舅母所生子女很多,被乡里人称之为多子多福的吉庆之家。

为了托福,毛泽东从小便循着母亲的意愿,拜七舅母为“干妈”。在唐家坨的文氏大家庭中,毛泽东很得众人的宠爱和呵护,从小养成了活泼、倔强、刚强的性格。

文家门前有洼池塘,称龙潭。潭中有一块发亮的巨石,文七妹认为那是块神石,外祖父家之所以人丁兴旺、生活欣欣向荣,全靠了池中巨石的护佑。因此,文七妹让儿子再拜潭中的巨石为“干娘”,取名“石三伢子”,满心希望儿子坚如磐石般地茁壮成长,长命百岁、一生安泰……

毛泽东出生后的第二年,即1894.年的7月23日,中国东方海域的日本国出兵强行攻占了清朝的附属国朝鲜的王宫,并在丰岛海面击沉了清朝的运兵船“高升号”;29日,中日双方在朝鲜的成欢大战,清朝军队败退平壤。是年8月1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因时值中国的“甲午”年,故历史上称之为“甲午战争”。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17日,在中国黄海海域,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海战,视为中国海军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战斗中最为悲壮、惨烈的一幕。

甲午战争从1894年8月开始至1895年4月结束,历时8个月,终因清政府中的慈禧太后、朝廷重臣投降派李鸿章的妥协求和,不做认真组织而失败。至此,腐败的晚清政府已走向了它的穷途末路……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4月3日,吃过早饭的毛顺生嘴里嚼着最后一口糙米饭,像往常一样匆匆赶着耕牛去自家田里犁地了。

文七妹这时已又怀身孕,尽管身体笨重,但她还是腆着大肚子刷洗了碗筷,然后领着3岁的毛泽东去田里劳作,她一边哄着儿子,一边用锄头刨坑播豆……

年幼的毛泽东在田埂上玩耍,突然见到妈妈跌倒在田间,脸上显露着很痛苦的神色,毛泽东吓坏了,急忙喊叫起来:“妈妈,妈妈……”

不远处的毛顺生闻声跑了过来,见状大惊,急忙搀扶起妻子、抱起儿子往家赶……

庆幸文七妹平日里操劳惯了,被搀扶回家后很顺利地生产了。当屋里传出婴儿的哭喊时,毛顺生奔进去一看,又是一个伢子,高兴得不得了,嘴上不由说道:“噢,蛮好么!又多了一个牵牛尾巴的,蛮好喽!”

毛泽东的弟弟出生后不久,被取名为毛泽民,字润莲。

P2-4(《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

序言

《历史的真言——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和《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两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后,得到许多读者的诚挚来信和一些相知的革命前辈的热情鼓励,再加之热心朋友们和新华出版社诸位编辑的诚挚建议和积极支持,我决意续写《历史的真迹一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以真实的历史画面再现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前期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

毛泽东的这五十多年,既是一部风雨沉浮的个人奋斗史,又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毛泽东由一个偏僻农村的普通青年逐渐转变成为一个倾向进步、倾向革命,并成为中流砥柱的进步青年;在社会激烈动荡、变革的大潮中为了民族的兴盛而奋起,以他顽强拼搏的毅力和战斗不息的精神,舍生忘死、舍家奋斗;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投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并激发出更大的热情和逐步树立起坚强的革命意志,同旧中国的腐朽思想、封建传统观念和邪恶势力作顽强斗争;逐渐成长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历次紧要关头以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力挽狂澜,挽救危亡,挽救革命,挽救党……

这部书描绘了毛泽东风雨人生和中国革命的巨幅画卷,将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作为伟大革命家的气度、风范和智慧,以及他高瞻远瞩的革命理想、神采、抱负和大海一样的胸怀、高山一样的胆略、天一样深邃无际的勇气和志气。

书中既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宏观再现,又尽可能详尽地展现毛泽东作为伟人举重若轻、亦庄亦谐的具体细节,大至党内外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小至家庭生活和与朋友之间的交往,细微之处乃至毛泽东的吃饭、穿衣、睡觉、走路和他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言谈话语和他的喜怒哀乐……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记载的许多珍闻逸事是鲜为人知的,甚至有些故事是首次同读者见面。例如毛泽东童年、青少年时代的一些具体生活画面;他的诸多家事,杨开慧的英勇就义,与贺子珍的感情纠葛,同江青的结合;他的两个弟弟为革命壮烈牺牲,还有他的诸多亲人,如儿子、女儿、侄儿、堂妹、同学、战友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与历史事实,等等。

在搜集素材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多年来我通过广泛走访、深入调研,积累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材料。有些资料是近期搜集的,有些资料是近10年间搜集的,还有些资料是20年前和30年前精心搜集和保存下来的。单是近10年间,我多次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中国档案馆、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装备部、海军后勤部、北京大学图书馆、广州军区、北京西郊机场等处进行采访,并多次走访了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一些相关人员,听他们讲述毛泽东的诸多往事。  为了写出真实的和原汁原味的历史故事,我曾经到过毛泽东的出生地韶山,到过毛泽东学习、生活和战斗过的许多地方,包括湘潭、长沙、岳阳、北京、广州、上海、武汉、萍乡、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等地,进行亲身体验和感悟。在延安,在杨家岭、在枣园,我认真参观了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窑洞,仰视延安宝塔,被它那巍巍的身姿和它包含的延安精神所深深激励和感染。为了保证真实性,我认真核实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在新华社办公厅孙庆华同志、新华出版社第三综合编辑室诸位编辑的帮助下,得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和照片。

在搜集素材过程中,我通过用脑记、做笔录和拍照片等多种方式尽量索取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回到家中,我常常是夜间写作,一写就是一整夜,竟至手指上多次被钢笔磨出了硬茧。我先用钢笔写草稿,再写初稿,然后用电脑打印成章节,我尽量做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翔实的材料、严谨的态度和辛勤的工作,使我对这部新的有关毛泽东的传记文学充满了信心。

在写作中,常常被毛泽东的经历所感染,每每心潮起伏难安,有多次泪水随着笔触滴落在稿纸上,有时竟至伏案掩卷让泪水长流,让感情淋漓宣泄……毛泽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无人可与之比拟,他的伟大历史功绩和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无可辩驳地永垂史册。他为中国革命而操劳,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为中国人民牺牲了太多的亲人,包括他的妻子、儿子、弟弟、堂妹、侄儿;他抛弃家业,告别故乡,义无反顾地走上开拓人生、开拓世界的革命道路;他性格刚毅,意志坚强,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在敌人面前善于斗智斗勇;他酷爱读书,酷爱学习;他感情丰富,精力充沛;他对工作、对事业孜孜不倦,认真负责;他对同志、对人民、对祖国充满了爱,对敌人充满了恨,对『需弱者不屑一顾;他追求真理,为理想而斗争;他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年轻人面前他是长者,在年长者面前他是学生,在老百姓面前他是公仆,在人民面前他是儿子,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国四万万农民都是我们的亲戚,要你当哥,你就当哥;要你当弟,你就当弟!就是当儿子、当女婿也无妨!这不但不失面子,还会添上几分光彩!”由此可见人民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毛泽东的伟大来自于平凡,毛泽东的智慧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上先进的革命思想;他的性格、他的爱好和他的生活习惯,无不昭示了他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好儿子和中国革命的杰出领袖。他从韶山走来,带着湖南偏僻乡村中的泥土和尘埃;他从长沙师范学校走来,带着学生时代的书生意气;他从中国大革命的炮火中走来,带着弥漫的硝烟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从秋收起义的农民暴动中走来,带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领导了中国的武装革命;他从井冈山走来,带着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坚强信念;他从瑞金走来,带着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也承受着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革命造成的损失;他从长征路上走来,带着遵义会议的曙光,拨正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航程,带着雪山上的豪情,带着草地沼泽中的泥泞;他从延安走来,带着八年抗战的雄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带着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和与日寇打持久战的策略与决心。他带着历史的创伤、民族的苦难,带着无数先烈、战友的牺牲和失去亲人的悲痛,他带着民族的希望和历史的重托,带着改天换地的雄心和扭转乾坤的宏伟气魄。他从苦难的旧中国走来,他从恶劣的环境中走来,他从革命的风雨征程中走来,他从艰苦朴素中走来,他从英勇奋斗中走来,他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航程中走来,他从改造旧世界的斗争中走来,他一从人民中走来……

毛泽东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他号召人们“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他要求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为人民服务”;他常说自己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他教导人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心中时刻想着人民。当人民拥戴他为“人民的大救星”和欢呼“毛主席万岁”时,他从心底里呼出的口号是他那充满了湖南乡音的“同志们万岁”和“人民万岁”!

人民热爱毛泽东,景仰毛泽东,怀念毛泽东,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而日常生活中的毛泽东、历史真实中的毛泽东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许多人的认识是模糊的。为此,我决意写毛泽东,写历史中真实的毛泽东,写毛泽东的伟大,写毛泽东的平凡和生活中的感情流露,写毛泽东的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以真实的笔触展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大智大勇和他的点点滴滴。细微之处见精神,力求完美的我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望读到它的朋友能够给予批评指教,自当诚恳汲取,以利日后修改,以更好的笔触写出更好一些的作品,以献给亿万热爱毛泽东的人们。

虽然毛泽东离开我们已有30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生前的一切,包括他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到今日依然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我写毛泽东,诚心感谢诸多革命前辈的热情鼓励和新华社办公厅、新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并向审读、编辑这部书的新闻出版总署、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出版社第三综合编辑室的诸位编辑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尤其要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的同志们,他们在审读此书的过程中极其认真、热情地帮助我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提出诸多诚恳的修改意见,去粗取精,才使得这部书稿臻于完善。在此,我真诚希望广大读者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努力,使毛泽东的伟大光辉形象永驻于世,使毛泽东思想永远激励着他终生所热爱的人民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而奋斗、前进!

邸延生

2006年12月28日

后记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往开来,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但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思想和有关他生前的一切,至今依然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

人们怀念毛泽东,不单单因为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同时他还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心中时刻想着人民,他教导共产党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他提倡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他要求共产党的干部在工作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他关心人民,热爱人民,把人民的疾苦时刻挂在心上;他指示党的干部脚踏实地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不仅这样要求别人,同样也这样要求自己,并且更加严格地这样要求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自己的子女;工作中他不搞特殊,生活中克勤克俭,反对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痛恨贪污腐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毛泽东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他有常人所没有的崇高的人格魅力,包括他的喜怒哀乐……

我曾多次到毛泽东的原卫士长李银桥家中去,并和全家人一起去看望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也曾多方面接触过原中央警卫团的一些老同志,他们对毛泽东感情至深,一谈起毛泽东来就激动不已。现任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的古今生同志,年轻时曾在中央警卫团工作,2005年春我应邀出席海峡两岸退役将领茶话会,同他在全国政协礼堂交谈,话题总围绕着毛泽东,大半天的时间过去了,谈的依然是毛泽东,或慷慨激昂,或泪流满面。感慨之际,我曾赋诗三首:

政协礼堂聚茶饮,海峡两岸情意深。

文化交流传佳话,挥毫泼墨老将军。

席间举杯张万年,即兴讲话任建新。

吴西一百零四岁,嘱女赠书咏诗文。

相邀驱车走帝京,迤逦落脚雍和宫。

推杯换盏呈融洽,话语言谈荡春风。

侃侃追忆主席事,深深怀思领袖情。

何当共饮湘潭水,再度听歌东方红。

客厅对座语话浓,一杯淡茶载长情。

每每欲说中外事,声声点破古今生。

言多不离中南海,泪落皆为泣英灵。

马水车龙楼前过,可记当年炮声隆?

近几年来,社会上流行一句话,说“毛泽东是人,不是神”。纵观毛泽东一生,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不是神,但也不是普通的人。因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许多可歌可泣的优良作风,集大智大勇、大韬大略、刚柔并济于一身,并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这次把有关毛泽东生平事迹的传记文学重新整理,作为系列丛书集中出版,将是我个人,以及亿万热爱毛泽东的人们,为毛泽东逝世30周年献上的深情缅怀。除了这本《历史的真迹一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之外,《历史的真言一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和《历史的真知一“文革”前夜的毛泽东》已经于2006年上半年出版发行,《历史的真情一毛泽东两访莫斯科》等书也将陆续同广大读者见面。

邸延生

2006年12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伟人毛泽东系列(共9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邸延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75048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5.1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2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345
1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