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代合集之三/中国杂文
内容
试读章节

失语

胡平

这里所说的失语,既不是指生理上的一种状态,即人神经受了强刺激或者成了植物人后,丧失了语言的功能,也不是指近年来文坛上的一种现象,即躲避理性,躲避崇高,逃向形式主义,逃向几乎完全没有思考基础的纯表面感觉,在叙述语言被魔方式地全方位玩弄里,语言的本土化日益陷于茫然无着的境地之中……这里的失语,大抵说的是这样一种现象——

比如,“文化大革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惨烈的一页,是当今四十几岁以上的人们心灵上一段挥之不去的梦魇,是中国跌跌撞撞地走向改革开放之途的最悲壮动力。当“二战”结束后半个世纪,德国总理科尔訇然跪倒在遭法两斯屠杀的犹太人墓地,全世界在电视机前为之一颤的时候,中国人对于自己的这场“革命”,除了一段时间有过的,几乎人人都在控诉的情绪化宣泄,在来龙去脉上做过多少梳理,在政治、经济层面上做过多少反思,在文化、哲学上做过多少观照?

当巴金先生忍着病痛的巨大折磨,在暮色苍茫的窗口边,一次次地写下要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呼吁,这呼吁却屡屡似抛向大海的羽毛,遗失在荒原上的一根衰草。与此同时,这些年汗雨飞空,不舍昼夜,大兴土木大建堂馆,几乎所有的光荣都从历史的云烟里打捞出来,镌刻在了汉自玉与青铜雕上;几乎所有的传说和故事,从龙宫到水帘洞,从三国到水泊梁山,都精致或拙劣地镶嵌进了青山绿水间,透射出悠悠的古远气息或者是伪文化的铜臭气息……

今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三十周年,结束二十周年之际。无论是从一个旧时代“忌日”的角度,还是从一个新时代“生日”的角度,今年都该是中国知识界放语鼎沸、思想奔忙的日子。但迄今为止,我只看到了蜷缩一隅的港岛上,有一家出版公司不惜工本,呈献出了一套上下两卷、重达几公斤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影集》。

比如,当今中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颇为悬殊。倘若以“改革的过程总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对这一状况掉以轻心,那便忽视了这一差距,确已到了超过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导致其怀疑改革的地步。前几年,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夹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今天的情况则是在近十三亿人里,能吃肉却义不想吃肉的人不多,想吃肉却又难吃上肉的人不少。对于后者烛焰一样惨淡摇曳的上学期冀,或是新一代“包身工”似的两头摸黑,不见天日,相当一部分人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艰窘,以及他们渐感被遗忘乃至被出卖了的、半是苍凉、半是愤懑的心境……社会舆论关心过多少、疏导过多少呢?

相反,你打开今天汗牛充栋似的报刊,热浪淋淋、层层叠叠地炒着影星、歌星,炒着前卫艺术、时尚休闲,电视里不乏住别墅的女人,洋行里的中方雇员。在一些作者与编者的眼里,1995年图书出版的热点是重印古典名著,装帧上也有了中世纪的羊皮烫金本;1995年服装服饰潮流中,中国、古埃及、古希腊的象形文字,唐宋的霓裳羽衣,甚至兵马俑身上的铠甲,也在设计师的手下妙笔生辉;1995年饮食时尚最讲究的是“纯天然”,人花卉、草木乃至虫子于菜谱的各色佳肴,令美食家们大饱口福……

俨然偌大的一个版图上,已经没有了渴望温饱的黄土高原,捉襟见肘的红土盆地,风雨飘摇的国有企业,稍一松手便野马脱缰般的物价指数……有的只是曼舞轻歌、灯红酒绿的香港,环佩叮当、美女如云的巴黎。乃至比香港还要香港(前不久我到过一次香港,我发现此地人不无忧患……

P31-32

目录

王大海

 历史的回声

 杂感小集

 鹦鹉的传说及其他

 春日偶寄

 信札偶抄

 白头宫女说玄宗

 题未定草

胡 平

 美食家自白

 失语

 犬儒的世故

马识途

 小题反做

 高压锅的哲学

 并非荒唐的建议

谌 容

 活着的滋味

 死的想法

孙越生

 蚯蚓现象

米博华

 “新国粹派”宣传提纲

 还有敌人么

 什么性质的掌故

林铁红林亚光

 阿Q真地阔了起来

王 蒙

 诬告有益论

 讲演术

 珍重生命

 诫贤侄

郭振亚

 阿Q的诉讼状

 悼猪

吴国光

 不死鸟

朱学勤

 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

 我时常想起鲁迅、胡适与钱穆

 “中原”心态

冰 心

 无士则如何

范荣康

 我不知道

 哭先师计公

丹 赤

 “老揣”与“老踹”

 拜风,拜拜!

林兰

 “中国吃不穷”研讨会获奖论

 文摘登

施蜇存

 匹夫无责论

 闲话孔子

许家祥

 “集体”咏叹调

 假如海瑞当市长

 阿0的祖先

 “笼子”难做

冀 济

 论法捷耶夫之死

 过场戏

流沙河

 尴尬二十四

 Y先生语录(摘抄)

 回望流年

 詹詹草

序言

《中国杂文》(百部)

总序

刘成信

人类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推进、发展,其分门别类日益精细——从最初的歌曲、舞蹈、神话、故事等逐步演绎出诗、散文、小说、戏曲、直到二十世纪初,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融合,又有了电影、电视剧等。

有一种文学艺术虽然在中国问世两千余年.由于后人未给予“名分”,以致到二十世纪初,才从文学艺术谱系中分野出来,这就是古老面年轻的杂文。

人类和自然界大体都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萌芽、生长与消弭。两千多年来,杂文本应与小说、诗、散文、戏剧、音乐、电影等蚌妹艺术一道,繁花似锦、根深叶茂。然而,它没有像先贤们渴望的那样,而是纤弱的,时生时灭,时有时无,同其他汗牛充栋的文学艺术作品相去甚远。

时序到1915年,十华文学艺术宝库迎来新曙光.一个精灵出现了——杂文在多灾多难的十华大地,被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接受了!

杂文这个新成员一俟来到华夏,其特性便与众不同——首先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它主张顺应历史潮流。它不重复生活.不还原历史.不演绎过去,而最突出的展示将来,预期社会走势.判断人间是非。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便告之,它向往和平、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人道、富裕及真善美;杂文憎恶专制、昏聩、愚昧、野蛮、特权、贪婪、奴性、虚伪及假恶丑。杂文与其他文学艺术既相通又有自己的特性。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就融于文学大家族,与各种文学艺术形成天然的血肉联系。它不像小说那样刻画人物,而是粗线条勾勒人与事:它不像诗、散文等那样纤细、抒情、而是明白如话,开诚布公。但杂文能够调动各种姊妹艺术如寓言、故事、说唱、戏曲、元杂剧等“为我所用”。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它就友好地“拿来”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多种文化元素。它不是政治学,但只有不迷失政治选择,才能解析身边社会的变数;杂文不是社会学,但只有掌握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才能适应人间丛林法则:杂文不是历史学,但人总应拨开历史雾障,略知历史长河的走向;杂文不是生理学不是心理学,但它能解剖人性、解读人生,理顺人际关系;杂文不是方法论,但它无处不闪烁着思想方法的光芒;杂文不是文艺学,但它评价文艺现象既深刻又形象:杂文不是美学,但每篇优秀杂文无不抨击假恶丑.无不向往美、赞扬美……

理解杂文、认识杂文,才能与杂文为友,才懂得杂文的大爱。杂文真的是半部百科全书。

杂文打捞历史风尘,知耻近乎勇。杂文对于文化批判,社会批判,历史批判,人性批判,世世代代惹来不知多少是非。

嫉妒杂文、讨厌杂文者,甚至欲将杂文从百花园中斩草除根,所以,杂文往往难以长成大树,多少代都不能像其他文学艺术那般枝繁叶茂。有人说杂文偏激,有人说杂文片面,有人说杂文招惹是非,更有人对杂文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以至于把杂文称为乌鸦,恨不得把一切不祥之物都推到杂文身上。

杂文,曾为作者“惹”下多少祸根.有人曾因杂文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多少代杂文人曾为自己带来难以洗清的污秽。

然而,实践证明,杂文确能为民众造福,世世代代多少志士仁人,曾为杂文洗刷了一切不实之词,它为人们启蒙,越来越受人们欢迎。

本书作者共计三百八十位,分当代、现代、历代。

我们试图把1915年《新青年》“随想录”诞生前的杂文划为历代,1915年到1949年划为现代,从1949年到当今划为当代。

1915年“随想录”之前称之为杂文.主要是根据作品性质、特点,而不是按刘勰在《文心雕龙》所谈的“杂文”。

当代作家选五十位,每人一部杂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几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现代作家二十位,每位五十篇杂文,七万多字,另有四十多位杂文作家,十部合集:最后选七十多位历代杂文作家,均为合集,每篇作品都有注解、题解、古文今译。

当代五十位杂文作家大体是根据五点遴选的。

一、杂文创作时间超过二十年;二、曾创作有影响的杂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创作经典性杂文作品:四、作品强调思想倾向的同时,艺术性也不为之忽视;五、曾在国内组织带领作家创作杂文卓有成就者。

二十多年来,我曾在助手们协助下选编各种版本杂文集五十余部,选编如此大型杂文丛书,对我是一种尝试,深知其难度。这部《中国杂文》(百部)整整花费我四年时间。杂文作品浩如烟海,读数百册杂文集、数百万篇杂文作品,难免挂一漏万,特别是这部大型丛书在国内尚无参照系,错讹在所难免,恭请诸位指正。

选编者2012年11月10日

于长春杂文选刊杂志社

内容推荐

《当代合集之三》的主编是王大海。

《当代合集之三》收录肖复兴、潘多拉等著名杂文作家的杂文代表作《没有青春》、《铁板的呼吸》、《一切独裁者都是纸老虎》、《如何给政府写评语》、《“伟人”的国际性》、《文盲农妇为何要当秋菊》、《蝗虫经济学》、《社会像一个股份公司,还是像牢笼》、《钞票的价值在“含金”而不在“纸”》。

编辑推荐

“比如,“文化大革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惨烈的一页,是当今四十几岁以上的人们心灵上一段挥之不去的梦魇,是中国跌跌撞撞地走向改革开放之途的最悲壮动力。当“二战”结束后半个世纪,德国总理科尔訇然跪倒在遭法两斯屠杀的犹太人墓地,全世界在电视机前为之一颤的时候,中国人对于自己的这场“革命”,除了一段时间有过的,几乎人人都在控诉的情绪化宣泄……”这是来自王大海主编的《当代合集之三》的节选部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代合集之三/中国杂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大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416397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201320385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3
15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