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寅所著的《历史的观念--方力钧艺术档案》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艺术简历、艺术评论、对话与访谈、年表,内容涵括1992年至今这二十多年来关于方力钧的艺术评论、对话与访谈、艺术作品等文献资料。
每一部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收录了文艺批评文章;整理、编录了方力钧的生活经历、思想历程、艺术创作、展览等内容。
图书 | 历史的观念--方力钧艺术档案/当代中国艺术家档案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高松寅所著的《历史的观念--方力钧艺术档案》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艺术简历、艺术评论、对话与访谈、年表,内容涵括1992年至今这二十多年来关于方力钧的艺术评论、对话与访谈、艺术作品等文献资料。 每一部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收录了文艺批评文章;整理、编录了方力钧的生活经历、思想历程、艺术创作、展览等内容。 目录 卷一 艺术简历 方力钧艺术简历 卷二 艺术评论 栗宪庭《当前中国艺术的无聊感——析玩世现实主义潮流》 Per Hovdenakle《方力钧和他的艺术》 建昌哲《雅致空间》 冯博一《光头泼皮的草民画家》 皮力《关于方力钧的绘画》 黄燎原《光头画家方力钧》 马克·舍普斯《方力钧与大同未来的希望》 栗宪庭《方力钧创造的“光头泼皮”》 斯蒂芬尼·塔施《有点想念红领巾——“玩世现实主义画家”方力钧》 舒可文《画面前的交谈:暖昧不只是风格》 亚历山大·奥克斯《方力钧:独特的市民和艺术家——关于鸡、山和一个互文 化的问题》 谭平《本真》 杨卫《迫不得已的玩世》 胡永芬《非实用性的艺术的实用意义》 埃丽卡·霍夫曼《致方力钧的一封信》 朱朱《老栗游泳图》 汪民安《方力钧的空白之人》 易英《一段历史》 徐累《方力钧的形象“分子”》 赵力《重要的还是艺术》 赵汀阳《改变“观看”的方式——评论方力钧的艺术》 栗宪庭《被遗忘在角落和被席卷而漂浮不定的人群》 舒可文《天若有情天亦老》 赵汀阳《从“我”到“我们”再到“人们”——方力钧的问题演变》 张晴《魔幻现实——方力钧新作浅析》 汪民安《飞翔和禁闭》 吕澎《从玩世到自由——方力钧的艺术》 Petr Nedoma《浪尖云端》 卢迎华《像野狗一样生活》 托马斯·克莱因《方力钧——碧海与蓝天》 郭晓彦《艺术家、时代诊断及档案》 吕澎《时间线索》 汪民安《反美学的序幕》 王璜生《幸福想象》 俞可《方力钧:偶发的寓言》 彭德《从符号到解析一方力钧个展》 张颂仁《众数的生命》 达尼洛·埃舍尔《方力钧:云端的悬崖》 卷三 对话与访谈 皮力《和方力钧的谈话》 刘淳《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给观众留下印象——方力钧访谈录》 舒可文《方力钧访谈》 栗宪庭《栗宪庭、方力钧对话——方力钧访谈录》 高岭《用最简单的颜色,也能表现出最动人的效果》 杰罗姆·桑斯《我希望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来从事艺术创作——方力钧访谈》 附录 方力钧年表 图录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历史的观念--方力钧艺术档案/当代中国艺术家档案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松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3217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3-12-01 |
首版时间 | 2013-12-01 |
印刷时间 | 201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62 |
CIP核字 | 2013304677 |
中图分类号 | J213.052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6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