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C001004(黑石北湖)幅地质调查工作时间为2000-2002年,累计完成地质填图面积15 116km2,实测剖面91.1km,采集种类样品1813件,全面完成了设计工作量。主要成果有:①首次在拜惹布错、小长岭和碎石山等地发现蛇绿混杂岩,为解决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在藏北的延伸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从蛇绿岩的形成时代看,其所代表的洋盆应纳入古特提斯大洋演化范畴,蛇绿岩、裂解块体为大洋裂解、扩张阶段的物质反映,蛇绿岩带北部的巴颜喀拉盆地由活动大陆边缘一前陆盆地的沉积建造特征记录了其俯冲、闭合演化过程,卧龙岗组陆相磨拉石建造是其碰撞成山阶段的产物;②在昆仑山腹地发现大量新生代火山岩,根据同位素测年资料和岩性分析将其划分为早、中、晚3个火山活动期,张振福、魏荣珠、柴金钟等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黑石北湖幅I44C001004)(精)》认为与富集地幔相关的板内中基性火山活动有关;③对花岗岩进行了“四期三带”的划分,从同位素测年资料结果反映岩浆活动与结合带在时间和构造环境上密切相关。
1:25万144C001004(黑石北湖)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板块结合带对图幅进行了地层区的划分,完整地建立了测区的地层系统;对图幅内各类岩浆岩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时代及大地构造背景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为重塑本区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提供了依据;对区内不同地质单元内各类变质岩石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在小长岭-带发现硬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等低温中压相的特征变质矿物;利用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将本区的地质构造单元进行了合理划分,在结合带中发现了其底裂解岩片;新发现各类矿(化)点8处;总结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张振福、魏荣珠、柴金钟等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黑石北湖幅I44C001004)(精)》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地质调查、研究、生产、教学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
第三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经济概况
第四节 研究程度概况
第五节 任务完成情况
一、项目实施过程
二、工作方法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六节 地质调查报告编写说明
第二章 地层
一、苏巴什-鲸鱼湖结合带
二、巴颜喀拉地层区
三、北羌塘地层区
四、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
第一节 上古生界
一、苏巴什-鲸鱼湖结合带
二、巴颜喀拉地层区
三、北羌塘地层区
第二节 中生界
一、巴颜喀拉地层区
二、北羌塘地层区
三、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
第三节 新生界
一、古近系
二、新近系
三、第四系
第三章 岩浆岩
第一节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蛇绿岩
一、地质特征
二、岩石特征
三、岩石化学特征
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五、构造环境判别
六、时代讨论
第二节 中酸性侵入岩
一、晚三叠世石英斑岩(入πT3)
二、侏罗纪侵入岩
第三节 火山岩
一、海西期火山碎屑岩
二、喜马拉雅期火山岩
第四章 变质岩
第一节 变质岩石
一、拜惹布错北西基底变质岩
二、三叠系托和平错群变质岩
三、巴颜喀拉山群变质岩
四、碎石山碳酸盐岩
五、碎石山基性火山岩
第二节 变质作用
一、小长岭-带托和平错群变质作用
二、碎石山断裂附近巴颜喀拉山群变质作用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演化史
第一节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单元划分
一、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二、构造单元划分
第二节 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一、苏巴什-鲸鱼湖结合带
二、松藩-甘孜陆块
三、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
四、羌塘陆块
第三节 构造形迹描述及构造变形序列
一、构造形迹描述
二、构造变形序列
第四节 新构造运动
一、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分区
二、高原隆升的分期及时间约束
三、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
四、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探讨
第五节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史
一、基底形成阶段
二、洋陆转化阶段
三、板内调整-高原隆升阶段
第六章 专项地质调查
第一节 矿产资源概况
一、有色金属矿产
二、非金属矿产
第二节 生态环境概况
一、地貌及水系
二、生物资源
三、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 结语
一、工作成果
二、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
附件1:25万黑石北湖幅(144C001004)地质图及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