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市(可以触摸的生活可以分享的文明)/国民旅游休闲讲稿
内容
编辑推荐

什么是旅游?城市如何发展旅游?游客的成长让旅游行业逐渐成熟,我们渐渐认识到,旅游的本质是生活,在一个远离故土的地方体验一段不同寻常的寻常生活。通过城市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构建出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生态新格局……《城市(可以触摸的生活可以分享的文明)》是作者戴斌多年来对城市发展旅游、民众地更好享受旅游生活的讲稿集。

内容推荐

城市的开放要形成社会共识,并依赖普通市民的素质提升和专业服务的培训。一座优秀的城市还应当是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并为子孙后代的分享而生生不息的城市。《城市(可以触摸的生活可以分享的文明)》是作者多年来对城市发展旅游、民众地更好享受旅游生活的讲稿集。

《城市(可以触摸的生活可以分享的文明)》的作者是戴斌。

目录

可以触摸的温暖,可以共享的文明

城市:生活的空间与旅游的价值

相互包容、彼此宽容与理性从容

百姓生活寻常心

万丈红尘最温暖

近处有风景

好山、好水、好生活

好的城市要经得起游客的寻常打量

发展城市旅游需要培育宽容、共享、现代的公共空间

苏式生活: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守望与空间共享

寻常生活客常来

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是国民旅游的战略宗旨

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人本理念和平民视角,稳步提升大众旅游时代的

城市形象

城市游客满意度提升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共同参与

让千千万万游客满意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题中之义

把提升游客满意度作为转变工作方式的重要抓手

旅游发展进程中的文化传承

人与自然的对话、政府与市场的协作

依托百姓生活,面向大众游客

春节:民众的日常生活与游客的休闲共享

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最好的旅游宣传

构建游客与原住民共享的生活空间

培育游客与居民分享的城市空间

传统的积淀与现实的空间

旅游小镇:异乡的生活与共同的价值

把北海建设成为滨海旅游和国民度假的示范城市

见人、见物、见未来

一个人的休闲

以首都视角推进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建设

“故园之恋”与“他乡之惑”

试读章节

一座致力于国际化成长的城市,往往都是本着开放的精神,在吸引游客的到访上尽了最大努力的,并能够做到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到访者。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环境的陌生,游客到了新的城市往往会有不适应,甚至是不安全的感觉。如何尽快地使游客消除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是旅游城市面临的首要挑战。在旅游发展的初期,旅游者,特别是入境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活动主要以团队的形式展开,而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以自助、自主为主要特征的散客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消费模式,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一变化。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分不清大街上走的哪一位是游客,哪一位是市民。在这种情形下,明确的交通引导系统、通行的图形符号和可以让游客放心消费的信号,往往成为城市开放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香港的地铁标识系统和各类商业机构的红帆船标识,可以说是成功的范例。我也很欣慰地看到国内一些重要的旅游城市比如北京在5月19日的“中国旅游日”和9月27日的“世界旅游日”两天面向游客开放市政府的部分区域,杭州甚至向国际游客开放民事调解、派出所、法院等公共机构,尽管还在试点,但是已经在往更多开放的方向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城市的开放不能只是停留在官方文件和执政者的演讲中,而是要形成社会共识,并依赖普通市民的素质提升和专业服务的培训。游客到访城市以后不可能都能够见到市长,但是一定可以见到市民。事实上,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自2009年以来连续开展的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表明,游客对城市安全感、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居民友好程度的满意度较为一般,而游客对于城市的卫生状况与公共厕所、开放程度,特别是出租车、公共汽车、地铁、餐饮价格等商业服务,以及旅游信息提供、政府旅游网站、旅游投诉系统,特别是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的满意度还很低。①这就需要政府与民间,特别是商业机构形成旅游城市发展的合力。为此,我谨向各位建议在今后的论坛期间,要吸引更多的基层代表和旅游企业参与进来,并在市长论坛的框架下形成更加丰富高效的对话机制。

 一座优秀的城市还将是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并为子孙后代的分享而生生不息的城市。城市重视旅游是件好事情,特别是在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方面所做的努力。在目的地接待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方面,自己更愿意看到城市整合现有的商业设施和市民休闲空间,向游客开放。至于新建项目和设施,除非是为了满足市民工作和生活所需,否则还是需要慎重地考虑周全,量力而行。比如广东连接城市之间的绿道建设,既是为了满足珠三角地区市民休闲生活的需要,又可以成为旅游景观,这就很好。北京的798艺术园区、南锣鼓巷、后海等所谓的旅游区,悉尼的情人港、高雄的香蕉码头等,我看还是自然生长的都市休闲区,旅游功能是整合附加上来的。成都的宽窄巷子则先是由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支撑起来的。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世贸天阶等城市综合体也首先是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的情况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历史文化名城俯首皆是,但很多古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衰落了。于是我们就总想回到过去,总是想再造一个清明上河图、再造一座开封古城。对此,我深感忧虑。各位主政一方,是我小时候想见都见不到的大官。谨向各位郑重建言: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而历史是不可以复制的。p4-5

序言

读罢戴斌院长新书的书稿,已经是农历除夕了。苏州古城仿佛一夜之间安静了下来: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沿街的商铺大都已经关门歇业。春运返程高峰已过,而旅游高峰还未到,这时候留守在古城的大多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漫步在古城的小巷子里,临街的窗口传出叮叮当当的炒菜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甜丝丝的香气,偶尔有一群调皮的孩子点燃几个炮竹,轰的一声打破远近的静谧,却也因此平添了几分久违的年味。忽然之间理解了戴院长书中所讲的“最为本真的生活”,这就是苏州人的平常生活,因为平常所以温暖,因为温暖所以直指人心。

读戴院长的演讲稿,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个学者对于旅游本质虔诚的探寻和坚守,让人感动,更引人思考——什么是旅游?城市如何发展旅游?当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国人的生活方式,旅行的意义又在哪里?

起初,我们对旅游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猎奇,仿佛没有几个全国乃至世界之“最”就无法吸引游客。但现在,游客的成长让旅游行业逐渐成熟,我们渐渐认识到,旅游的本质其实只是生活,在一个远离故土的地方体验一段不同寻常的寻常生活,仅此而已。素面朝天的优雅从容往往比刻意粉饰后的国色天香来得更为长远,也更能打动人心,人如此,一个城市亦如此。

与戴院长的相识缘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作为样本城市的苏州一直受到戴院长和他的同事们的关注和信任。而戴院长提出的城市旅游的理论,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指导苏州旅游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作为一个有幸参与家乡旅游发展探索的苏州人,我始终认为苏州的美是内敛而又含蓄的,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让更多人愿意留下来体验苏式生活,让更多的人能读懂苏州的美,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

“寻常生活客自来”,这份浑然天成的吸引力,需要考量的不仅仅是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更是她的包容度和开放度。让游客能够自然融入并且分享本地人的生活,也正是苏州正在探索的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

我们希望依托苏州古城深厚的吴文化资源,将休闲的理念融人城市的各个产业,使游客在古城的每一分钟都能收获惊喜,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苏式生活的魅力。我们探索给予每一位来苏的游客以“市民待遇”,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服务和管理中考虑旅行者和居住者的共同期待,为游客提供“私人定制”的贴心服务。我们致力于将生活环境景观化,旅游环境生活化。古城中,实现居民与游客互为风景;街巷里,居民生活环境和游客游览环境同时改善。我们期待着,通过城市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每一位来到苏州的游客都能真正“生活在苏州”,构建出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生态新格局。

歌德曾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旅游不只是双脚的丈量,更是一种体验,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体验一座城市成百上千年积淀下来的生活方式,而对旅行意义的守望则是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的本质。相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或许我们经历的都只是沧海一粟,但正是因为这种守望,我们才能看清方向,脚下的路才能延伸得更远。

盛蕾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14年除夕于苏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市(可以触摸的生活可以分享的文明)/国民旅游休闲讲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旅游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729043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旅游管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4047239
中图分类号 F590.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