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黎教授教你读古文观止/国学名师课堂
内容
编辑推荐

《古文观止》选了从秦到明代的优秀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不能说把好的文章都选进去,但是选进去的却都是好文章。《黎教授教你读古文观止》中,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黎孟德带我们读《古文观止》,教我们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介绍作者的情况及写作背景,使我们去抓住主题读古文,去领略古文的语言艺术之美,品味古人哲思。

内容推荐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黎教授教你读古文观止》约请国学专家黎孟德教授编著。《黎教授教你读古文观止》分别对经典著作、名篇作了极为精辟的讲解,同时对它们的文学成就、艺术特色、写作技巧以及如何读懂并吸收其精华的方法,都作了精彩的论述。本书对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广大的国学爱好者和中小学师生导引了一条更为便捷的入门之路。

目录

古文观止导读

 极便初学的古文读本

 学习古文的基本原则

 精读与泛览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多了解作者的情况和写作背景

 抓住主题来统帅全文

 繁简得当的材料取舍

 古文的语言艺术

古文观止选讲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僖公五年

 蹇叔哭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周语上

 曾子易箦/礼记·檀弓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触詟说赵太后/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谏逐客书/李斯

 卜居/楚辞

 宋玉对楚王问/楚辞

 项羽本纪赞/史记

 孔子世家赞/史记

 管晏列传/史记

 屈原列传/史记

 报任安书/司马迁

 过秦论(上)/贾谊

 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报孙会宗书/杨恽

 前出师表/诸葛亮

 后出师表/诸葛亮

 陈情表/李密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辞/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滕王阁序/王勃

 与韩荆州书/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

 吊古战场文/李华

 陋室铭/刘禹锡

 阿房宫赋/杜牧

 原道/韩愈

 杂说一/韩愈

 杂说四/韩愈

 师说/韩愈

 进学解/韩愈

 送孟东野序/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捕蛇者说/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钴铒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黄冈竹楼记/王禹僻

 岳阳楼记/范仲淹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朋党论/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丰乐亭记/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秋声赋/欧阳修

 管仲论/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贾谊论/苏轼

 喜雨亭记/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后赤壁赋/苏轼

 方山子传/苏轼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阅江楼记/宋濂

 卖柑者言/刘基

 深虑论/方孝孺

 尊经阁记/王守仁

 沧浪亭记/归有光

 徐文长传/袁宏道

 五人墓碑记/张溥

试读章节

抓住主题来统帅全文

苏轼是诗文大家,他是深谙作文之道的。宋葛立方《韵语阳秋》中记载了他的一段很精彩的论述:

东坡诲葛延之以作文之法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史子集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此作文之要也。”

这个比喻很生动、很有趣,但说明了“意”对文章的重要性。

其实早就汉魏时期,魏文帝曹丕就曾经说过:“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唐杜牧把这段话发展了,他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藻为之兵卫。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词句绕前捧后,是词愈多而理愈乱,如入阌阅,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已。”(《答庄充书》

杜牧的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意思是:“文章应该以意为主帅,以气为辅佐,以语言为待卫的兵士。如果文章不能先立意,只是用一些华美的语言词句绕来绕去,就像走在街上,虽然人很多,来来往往,但是互不相识,到晚上也就散了。”

古人所说的“意”,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主题”,或者叫“中心思想”。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写文章要先立意,也就是要先有主题。那么阅读古文呢?

阅读古文(包括白话文),要读懂,要了解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读音,每一句话的意思,这当然是第一件要做的事,但是,这仅仅是第一步,我们真正要了解的,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要知道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那么,透过那些华美的辞句,我们看到的是王勃所要表现的什么思想呢?

王勃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初唐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在逐步复苏,整个国家处在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之中。但是,才气横溢、有神童之称的王勃,在人生的道路上却并不顺畅。他刚因为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官奴被判死刑,遇赦除名。他的父亲在交趾(在今越南)做官,他去交趾探亲。路过南昌,应邀参加了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举行的盛宴,即席写下了这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这篇赋,是为后面的《滕王阁诗》写的一篇序文,但是因为实在写得太好,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诗而只记住了文。

赋写得很美,既描写了眼前的美景,也赞美了这次盛宴。其中有许多名句,都是古今传诵的名句。  那么,王勃写这篇赋,就仅仅是为了描写滕王阁的美景吗?当然不是,作者在描写了滕王阁“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云销雨霁,彩彻云霞。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之后,笔锋一转,写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隅,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在赋中所表达的,是自己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哀怨,是渴望有所作为,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

我们再来看看韩愈的《原毁》。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境界狭小了很多,士大夫的境界也狭小了很多。他们结为朋党,只问私利,不顾公理,互相攻击,陷害异己。就连死守睢阳,为唐帝国保住江南河山,而最后不屈而死的张巡、许远,也受到“安史之乱”时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的小人的攻击,韩愈曾愤怒地写了《张中丞传后叙》一文,对这些小人作了无情地批判。《原毁》一文,也是针对这种社会风气而作的。作者在文章中以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相比较,指出今之君子出物“怠与忌”,既不能自修,又忌妒害怕别人的能力才干,致使处今之世,“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以至于很难于做到“名誉之光”,“道德之行”太困难了。他希望身居高位而又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看了这篇文章,能够牢记在心,国家才有望治理好。

不过,在分析文章主题的时候,定要注意不要偏颇,不要拔高。比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就是记述与兄弟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在桃李园饮宴,酒酣耳热之后,各有诗作的事,没有多大的兴寄。

再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只是记叙作者在滁州游山的情况和快乐心情。

P10-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黎教授教你读古文观止/国学名师课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孟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102924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3197060
中图分类号 H194.1-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