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南怀瑾)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精研国学,对儒、道、佛均有精湛的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学问,他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儒、道、佛文化的精髓,其作品浅显易懂,思想深邃,发人深省。《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南怀瑾)》作者南一鹏是南怀瑾先生子女中跟随南怀瑾先生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具体生动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南怀瑾先生立心高远的人生抱负,细致入微的言行家教以及让他终生受益的体会感悟,从一个平凡的亲人视角来解读一个不平凡的国学大师,新颖独到,令人难忘。南一鹏先生从身教、家教、言教等亲情方面讲述了南怀瑾先生一些不为人知的平凡经历和事迹,今天我们读来倍觉温馨和感动。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亲切和蔼、具有悲悯情怀与人生智慧的国学大师的另一面,也十分立体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南怀瑾。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南怀瑾如何教育培养子女?他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学生?学佛只能吃素?如果您想寻找其中的答案,请阅读南一鹏先生的《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南怀瑾)》。

《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南怀瑾)》作者南一鹏是南怀瑾先生子女中跟随南怀瑾先生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具体生动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南怀瑾先生立心高远的人生抱负,细致入微的言行家教以及作者终生受益的体会感悟,从一个平凡的亲人视角来解读一个不平凡的国学大师,新颖独到,令人难忘。

目录

身教、言教、家教,是我一声的功课(自序)

源于唐山,成于台湾

幼年记忆,温州往事

维摩精舍,青年悟道

赴台经商,遭遇困厄

欢乐童年,如沐春风

童蒙启蒙,传统传承

青涩年华,坐拥书城

尊师重道,善待辈

修行修身,平常心信

世法父子,人间温情

大学生涯,繁花落尽

插遍茱萸,初访故乡

点烛传灯,禅门宗风

美国华裔,艰辛历史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文化交流,互惠平等

九十五年,维摩乐章

附录:南氏族姓考存序言

试读章节

童蒙启蒙,传统传承

我羡慕父亲的才情,父亲的诗写得真好。我的心里也有英雄情怀,所以读父亲的诗,最喜欢那些大气豪放的表达。台湾夏季多台风,风雨极大,不过窗前观看狂风暴雨,别有美感。每到风起云涌之际就想起父亲那两句话——“开帘吩咐闲风雨,为洗天衢万丈尘”。真是通天入地,超越帝王气派,让人直叹这是何等的胸怀。我相信父亲应该也是在台风天写的这首诗。我自己每次念起时,也假假的比手化脚,跟着豪迈一番,羡慕得不得了。

虽然排行老三,但我算是在台湾出生的长子,是长男。所以我想父亲对我还是有一点点期望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要我背三字经、干字文、古文观止、干家诗和唐诗三百首,还有九九乘法表等。当时背的是深恶痛绝,如今却深入骨髓。这些优美古文的熏陶,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每天早上父亲出门的时候,就给我指定一段文辞让我背。每天傍晚回来的时候要考,背不出来可是要挨打的呢。不过其实父亲每天规划的,也不超过一百个字吧,没有太多任务,否则会有反效果。教小孩子,必须量力而为,如果逼迫太紧,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兴趣。现在有些追求中华文化的父母,把小孩逼得过早又过分了。

背《陋室铭》是欢喜的,因为它最短,也很有趣。背《滕王阁序》是痛苦的,却也是最美的。而三字经,千字文里的天文地理人事全面的知识,像补脑的药,让中国住进了心里。虽然不能说这样就把我的国学基础打好了,可是把我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兴趣给奠定了。我觉得中国文章最美的就是骈体文。以前自己写东西,也喜欢用那种骈体的方式。骈体主要是它有对仗,有平仄的美,像诗,像辞,不拘短长又行云流水。其实我平仄韵对是不太行的。因为语言的变迁,现代人已经很难自然做到,除非死背诗韵。为什么要背?这是很遗憾的一件事。因为现在的语言已经不是汉唐那时候的语言了,每个字的发音已经不对了。只有台语跟客家语,是汉唐的语言。你用台语来念唐诗,每一个字都在韵脚上,一字不差。

而且有趣的是,讲闽南语,到日本去都通。日本人念一二三四,和闽南语的发音基本上是一样的,还有其他汉字亦然。到韩国去,他们古老的汉字,用闽南语念,韩国人大致都听得懂,因为发音都基本一样的。这些就再次证明了,中国汉唐的时候,原来语言大致是如闽南语那样的。这都是因为五胡乱华,衣冠南迁之故。所以现在在东南丘陵一带的人,应该是古中原人士的后代。我们现在说的语言,有许多是胡人的语法。现在叫爸爸、妈妈,好像是蒙古人的叫法。我们是叫爹跟娘,这才是汉人的叫法。当然我们的语言已经混杂了,这是没有办法的。所以现在要学作诗,必须把那个佩文韵府背下来才能去作,否则是押不了韵的。

所谓文化即是生活方式的体现,文化不是别的,就是生活。生活中间所产生的一些活动,所产生出来的一些观念,所产生出来的一些固定的行为,这就是文化。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新的文化。像现在网路上流行的火星文,这个也是文化。像大陆的顺口溜,更是文化。我觉得顺口溜是另一种文字之美,精简直白,见血封喉,实在好美。我自己游戏的说说,中华文字写作上,汉魏时代是骈体文,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的小说,清的对联,现代的白话文就是顺口溜,可以……

P46-48

序言

(自序)

在明灯之下,必有相对的暗处;名人子女就要学习如何安于暗处,不显光彩,同时也不蔽明灯之光。此亦是非凡的学习,须有非凡的心性。

父亲的离去,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超乎想象的早;不论是子女或是学生群,每个人都怀着偶像似的尊崇。期盼有这盏明灯,长期高照,让自己在为人处世上不会迷途;这是我们大众习以为常的,依赖式的惯性思考,所以无论他何时来去,我们都会觉得不舍。

从小就学习着放下,对名利权情,对世俗世事,对成住坏空,对物质欲望,大多都沾而不黏。当然以往的习性所驱,自己对身为中国人的历史感情和责任,一直是挂怀于心,虽然时而提起,但也随即放下。对父母子女的缘,更是应活在当下,不执着抓取,坦然与众生共享,视为当然。

存在中真正的学习,要靠真实的经历。在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方才了解父母与子女的缘是如此的深。这缘分不仅是出世报到,还有累积的过往经历的因素,不是非血缘者可以替代的。不管自己是多大的年纪,如果父母健在,好像仍然有着依靠。等到父母都离开以后,才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山巅,上面只有蓝天白云。这种“山登绝顶我为峰”,亲情上失恃失怙的失落感觉,唯有经历过的才会了解。

放下亲情,谈何容易。这是从根上引起的缘分,若是容易,就不叫做情了。如何能让此缘圆融,无有缺憾,也是所有修行人的课题。幸运的是,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教育我如何以慧命来面对这缘分。

写书缘起是纪念和倾诉,也是让明灯之下无暗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对着久不开启的尘封往事,依旧是深情满溢,回忆中,时时泪如潮涌。文字事,本多余,但是又不可无它。原先只想写一篇回忆感恩的纪念文,但是表侄叶鹿城建议将此经历出书,和大众分享。感念他的用心和协助,接续到上海大学出版社的缘分,才决定如此匆促出书,以为人子之心,娓娓道来点滴怀念和自身领受。文字内容若有不到之处,尚请轻责。

八月初,在上海的酷暑湿热的环境下,温州家乡人胡小江,陈秀雯夫妇,特意为我安排住处,得以在平静凉爽的居住处完成初稿,内心极为感谢他们的善心。同时也要感谢上海大学研究生左希超,在短时间内帮忙完成口述记录。对出版社焦总编辑代为运筹帷幄,折冲樽俎的辛劳,铭感五内。

父亲给予的不单是生命的智慧,更多的是与众生所结的善缘。因为父亲没有私心,我们子女也别无所求,兼善天下而已。过去的一年,感受到社会大众对父亲诸多的怀念,身为子女也应该如同天下人一般,抒发自己的感怀,感恩,感激这样无私的心性锻炼。难行能行,正是难能可贵,以此与天下人同修。

癸巳午九月中秋前夕于洛杉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南怀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一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111295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2013270359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