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之一,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也是王阳明以及后世无数牛人的成功密码,曾国藩、蒋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牛人无不从中收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王觉仁所著的《神奇圣人王阳明(2让你内心强大的心学智慧)》一书用明快晓畅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传世典籍《传习录》,结合当下生活,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一本书让你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修炼强大内心,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
王阳明参透世事人心,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创立阳明心学,终成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之一;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不仅建立不世功业,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而且他修身养性的功夫也深受世人赞誉;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
《神奇圣人王阳明(2让你内心强大的心学智慧)》用明快晓畅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传世典籍《传习录》,曾以《王阳明心学》为名出版,后经作者精心修订,结合当下生活,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一本书让你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修炼强大内心,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
《神奇圣人王阳明(2让你内心强大的心学智慧)》由王觉仁所著。
第七章 修行,从当下开始
四 忍辱的境界:提升你的情商和逆商
问:“叔孙武叔毁仲尼,大圣人如何犹不免于毁谤?”
先生曰:“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着。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然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终须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传习录·下·门人黄省曾录》
忍辱的功夫必须“在事上磨炼”
有学生问:“《论语》记载了‘叔孙武叔毁谤孔子’的事情,为什么大圣人还是不能免于毁誉呢?”
这个学生提的问题,事见《论语·子张》。
叔孙武叔是鲁国的一个大夫,不知何故总是看孔子不顺眼,有一次他在朝中对同僚说:“子贡其实比他老师仲尼更有水平。”有人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一听就吓坏了,赶紧声明:“我老师的德行比我高多了,咱就拿房屋的围墙打个比方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高,随便哪个路人都看得见我家,所以都夸我的房子豪华;而老师家的围墙有数丈高,大家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压根儿不知道他老人家的房子有多么雄伟壮观、多么美轮美奂。”
没过多久,叔孙武叔又在别人面前毁谤孔子。子贡这回真的愤怒了,说:“别再这么干了!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德行充其量就是山丘,还可以超越;而仲尼的德行就像日月,没有人可以超越。就算有人想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本身又有什么损害呢?只能表明他不自量力罢了。”
由于《论语》记载了这件事,所以千年之后,阳明的学生还替孔子他老人家打抱不平,对他遭受毁谤一事深感不解。
阳明告诉学生:“毁谤是来自他人和外界的,即使是圣人也免不了。人贵在自修,如果自己实实在在是个圣贤,纵然人们都毁谤他,也影响不了他。就像浮云蔽日一样,如何损害日的光明?如果自己是个外表端庄恭敬、内心却虚伪无德的人,纵然没一个人说他,他隐藏在内心的奸恶也总有一天会暴露。所以孟子才会说:‘人活着,总有过于苛求的诋毁,也有意料不到的赞扬。’总之,毁誉都是外来的,怎么能避免?关键还是要看你自己的修行功夫如何。”
这段话,绝对是王阳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经验之谈。
自从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后,各种攻击和诋毁甚嚣尘上,把他包围了。尤其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身边那几个佞臣,如边将江彬、许泰,太监张忠等人,更是因为嫉妒他的事功,就污蔑他“与宁王通谋”,还说他平叛的动机是为了杀人灭口云云,总之一心想把他整成明朝版的岳飞。所幸太监也不全是小人,当时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张永就是一个相对正直的人,跟阳明的关系也不错,才帮他洗清了这个莫须有的罪名。
在阳明遭到诋毁、污蔑、陷害的那些日子里,他平日的修行功夫就派上大用场了。
由于早在年轻时,阳明就已经练就了“不动心”的功夫,加之后来贬谪龙场,经历了九死一生,更是打造了一颗宠辱不惊、自作主宰的强大内心,所以那些小人的伎俩对他来讲,无异于浮云蔽日、蚍蜉撼树,根本不能伤害他分毫。
那些日子,阳明该做事做事,该讲学讲学,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只一意守护内心昭明灵觉的良知,每天照旧过得逍遥自在。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传习录》卷下)
由此可见,一个人只要具备心学的功夫,EQ(情商)和AQ(逆商)自然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这种忍辱的功夫必须“在事上磨炼”,若关起门来在静定中修,其结果就只能是玩弄光景,“遇事便乱,终无长进”。换言之,要提升情商,你就必须在情绪发动的时候修;要提升逆商,你就必须在逆境和挫折中修,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不会有半点儿实战功夫。
比较典型的一个“纸上谈兵”者,就是北宋文豪苏东坡。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居士,其佛学造诣不可谓不深。但是,相对于学问而言,他的实修功夫却差了好大一截儿。
估计很多人都知道,苏东坡和佛印禅师之间经常逗机锋、打嘴仗,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好玩儿的典故。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故事。
苏东坡任职瓜州(今江苏扬州)期间,与长江南岸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交情甚笃。有一天,苏东坡自感修行有得,便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然后命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看,希望得到他的印证和期许。
“八风”是佛教名词,指的是“讥、称、毁、誉、利、衰、苦、乐”八种人生境遇。苏东坡以“八风吹不动”自许,表明经过佛法的修行,自己在面对外在的荣辱毁誉和人生的顺逆苦乐时,始终能够保持如如不动、泰然自若的心境。
佛印看完这首诗,就在后面批了两个字,让书童拿回去。一心等着被夸的苏东坡展开那张纸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两个大字——放屁。
苏东坡顿时火起,立刻乘船过江,要去找佛印理论。
佛印早料到他会来,就站在岸边等他。苏东坡一看见佛印就大声质问:“你不欣赏我的诗倒也罢了,何苦侮辱人呢?!”
佛印笑呵呵地问:“我怎么侮辱你了?”
苏东坡扬了扬手中的纸,脸都绿了。
佛印做恍然状:“哦,你是指这个。可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把你打过江来了?”
苏东坡闻言,当场石化。
不知道苏东坡经此点化,其EQ或AQ是否有所提高,反正在另外一些故事里面,他和佛印禅师打嘴仗几乎每次都输得挺惨。
P250-253
由内而外,从心开始——心学的成功之道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渴望成功,但是“成功”究竟该如何定义,什么样的成功才是健全的、持久的、没有副作用的,却很少有人认真想过。在今日国人的心目中,成功往往指向一些外在可见的东西,诸如有房,有车,有体面的职业,有丰厚的收入,有和谐的家庭,有相爱的伴侣,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应该说,这样一些关于成功的外在指标不能说是错的——毕竟没有这些东西,任何人也不敢奢谈自己是成功的。然而,拥有这些就是“成功”的全部吗?除了上述种种,是否还有什么东西被我们忽略了,而它却恰恰是成功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基石呢?
王阳明告诉我们,那个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掉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心。
在阳明心学看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却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那么你所获得的成功,终究是不牢靠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因为,衡量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除了上述种种外在指标外,还需要一个内在指标,那就是——心灵的富足与强大。简言之,成功不仅需要物的累积,更需要心的完善。
为什么成功还需要内在指标呢?
原因很简单:人生是一场长跑,一时的领先并不等于你就是永远的赢家。尤其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陷阱经常会打扮成机遇出现在你面前,而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反掌之间,所以我们身边才会有那么多显赫一时的高官和富豪,在一夜之间身败名裂、丧失所有。因此,要想拥有一个真正成功的人生,要想在人生的长跑中笑到最后,你就要让你的修为配得上你的所得,让你的内在品质配得上你的外在事功。究竟而言,土豪与贵族的差别,并不只是教养的高低,而更在于心灵的贫富。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颗富足而强大的心灵呢?从精神层面上讲,一个人究竟要做些什么,怎么做,才算告别土豪阶层,迈入真正成功者的行列呢?
中国古代的圣哲给了我们四个字:内圣外王。
所谓内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所谓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人看来,倘若一个人缺乏内在的修行,精神世界贫瘠荒芜,人格力量萎靡弱小,那他就没有资格去获取外部世界的成功,即便侥幸成功,也绝不会长久。换言之,只有通过“格致诚正”的内在修行,修炼出富足而强大的心灵,才能为自己铺就一条“修齐治平”的成功之路,并且为持久的成功提供坚实的保障。
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在王阳明这里,被概括成了非常简洁的三个字:致良知。良知有两层含义:一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良心;二是内在于人又超越万物的宇宙本原和生命能量,用今天流行的话说,可以称之为正能量。而致良知,就是开启、扩充、运用你的正能量。我们上面反复提到的“内在修行”,其实就是对正能量的开启、扩充和运用,而等到你的正能量充盈满溢、自然流淌出来的那一天,所谓的成功也就不期而至了,并且只要你不停下修行的脚步,成功便会与你一路相伴、如影随形。
如果说,把良知称为正能量还稍显抽象,以至于我们还不好理解何谓心灵的富足与强大,那么我们不妨再给它一些确指,以便更清楚地知道,所谓的致良知,所谓的开启正能量到底是什么意思。事实上,不管是在古今中外的N多圣哲那里,还是在王阳明的心学语境中,修行的目的,都是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与精神境界,具体而言,就是借由修行,让自己成为一个正直、诚实、善良、谦逊、宽容、坚毅、勇敢、勤奋、乐观、积极,并懂得敬畏和感恩,懂得爱和奉献,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
我之所以在此使用省略号,是因为上述种种优秀品质还可以再罗列下去。换言之,无论是王阳明所说的良知,还是我们所说的正能量,都可以包含并不止于上述品质。如果你曾经阅读过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传记,或者曾经有意识地考察过成功者的品质,你一定不难发现,那些真正影响过世界、改变过世界的成功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上述品质。因此,倘若你不希望自己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倘若你相信真正的成功者必然都是向上向善的,那么或许从现在开始,你便可以参考上述的“品质清单”,拟定一份适合自己的修行计划,由内而外,从心开始,为自己创造一个成功的人生。今天,不管你是一个初入职场的白领,还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精英,你都可以这么做,而且都必须这么做,因为成长是永无止境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应该是永无止境的。
那么,一个致良知的人,或者说一个开启了正能量的人,与普罗大众、芸芸众生,究竟会有怎样的区别呢?面对复杂的世界与多变的人生,面对生命中或喜或悲、或顺或逆的种种境遇,这样的人与普通人,究竟具有怎样不同的心态、反应和行为呢?
这,就是阳明心学要告诉我们的。
翻开本书,王阳明的心路历程将一一展现在你面前:你将看到一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怎样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历经困顿、遍尝艰辛,却又屡仆屡起、百折不挠;你将看到一个数次科举落第的士子,如何在别人悲观绝望的时候,依然保持“不动心”的境界,泰然自若,淡定从容;你将看到一个初入官场的新人,为了维护正义而遭到致命打击后,以一种何等伟岸的精神力量超越苦难、火中生莲;你还将看到,一个卓尔不群、独立思考的思想者,是怎样在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时代孤军奋战、成功突围;你还将看到,一个讲学论道、久居书斋的大儒,是如何在匪患猖獗、叛乱四起的时刻挺身而出、杀伐决断,从而力挽狂澜、建立不世之功;你还可以看到,当心学已风靡天下,王阳明的功业正如日中天时,各种毁谤和非难也汹汹而起、纷至沓来,他又是以一种怎样的胸怀笑看天下、睥睨群伦的……
看完这一切,你将会发现,王阳明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其秘密,就在于心——在于他拥有一颗超越常人的强大内心!
而王阳明能够做到的,你也能。因为王阳明说过:“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所说的圣人,就是心灵富足而强大的人,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
所以,从现在起,开启你的正能量,走上致良知之路。从此,你不一定会拥有超越常人的智商,但你一定会拥有常人莫及的情商(掌控情绪、调整心态的能力和智慧),更会拥有常人莫及的逆商(转化负面能量、超越负面境遇的能力和智慧)。唯其如此,你才能在复杂险恶的世界上安身立命,并且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屹立不败、奋勇前行。最后,我想用王阳明经常引用的《中庸》里的一句话与你共勉:“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从今天起,与成功相约——
由内而外,从心开始;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王觉仁
2014年4月
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严复
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日本倒幕领袖 西乡隆盛
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
——章太炎
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
——蔡元培
我邦阳明学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王学所赐予。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