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文斯霍尔认为,“弗洛伊德的哲学是社会性的,是人道主义的,其形式是建立一种人生哲学。弗洛伊德学说代表着一种基于科学而不是基于玄学或宗教的人生哲学。他觉得一种有存在价值的哲学,应当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真正认识之上,而这种认识又只能靠科学探索和研究去获得”。弗洛伊德所提出的问题比他所解决的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对读者有较大的吸引力,读者也往往出于求知欲的驱使,去研究和探讨它。我们为读者提供中国最完整、最权威、最专业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集,《癔症研究》以供读者们探究。
图书 | 癔症研究/弗洛伊德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文斯霍尔认为,“弗洛伊德的哲学是社会性的,是人道主义的,其形式是建立一种人生哲学。弗洛伊德学说代表着一种基于科学而不是基于玄学或宗教的人生哲学。他觉得一种有存在价值的哲学,应当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真正认识之上,而这种认识又只能靠科学探索和研究去获得”。弗洛伊德所提出的问题比他所解决的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对读者有较大的吸引力,读者也往往出于求知欲的驱使,去研究和探讨它。我们为读者提供中国最完整、最权威、最专业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集,《癔症研究》以供读者们探究。 内容推荐 《癔症研究》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目录 导 论 一、 弗洛伊德主义的实质和特点 二、 弗洛伊德主义生成的背景 三、 研究弗洛伊德主义的意义 四、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对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评价 弗洛伊德略传 一、家庭教养 二、学习生活 三、波折爱情 四、医师生涯 五、执着探索 六、坎坷晚年 癔症研究 按 语 英文版编者导言 一、关于《研究》的写作历史 二、精神分析研究的意义 三、两位作者之间的分歧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论癔症的心理机制:绪言 第二章 病例 病例一 安娜·O小姐(布洛伊尔) 病例二 埃米·冯·N夫人,(弗洛伊德) 病例三 露西·R小姐(弗洛伊德) 病例四 凯瑟琳娜 (弗洛伊德) 病例五 伊丽莎白·冯·R小姐 (弗洛伊德) 第三章 理 论(布洛伊尔) 一、所有癔症现象都是意念性的吗? 二、脑内紧张性兴奋——情感 三、癔症转换 四、类催眠状态 五、潜意识观念和不能纳入意识的观念 六、先天素质——癔症的发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癔症研究/弗洛伊德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290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3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4 |
CIP核字 | 2014073413 |
中图分类号 | R749.7 |
丛书名 | |
印张 | 2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