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张牛皮的故事/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孔盖·木哈江编著的《一张牛皮的故事》收录了作者反响极大的18余篇小说。本书有浓郁的草原特色、民族风情是孔盖语言的魅力之源。不仅描写自然,而且人物描写也独具草原民族的特色。还有不胜枚举的来自于哈萨克民间的生动谚语、俗语。本书既体现了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

内容推荐

孔盖·木哈江编著的《一张牛皮的故事》收集了作者近二十篇中短篇小说。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题材,均来自作家对生活的观察与把握。有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前哈萨克草原生活的内容,也有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草原上的人们积极适应新时代,从中找到新的精神指向,走向美好生活。本书中的作品,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反映了哈萨克族在近一个世纪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本书的写作语言朴实、幽默,且吸纳了大量民间谚语、俗语。

目录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代序)

世交

枣红马

毛病

阔肯比官当选记

祖宗的食物

幼 羔

一张牛皮的故事

涅槃

证明

财运亨通

玩偶

牧人小聚

暴风雪中的考验

量力而行

书之罪

枯树根

一件难忘的往事

争执

本书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他们是世交,是曾经同享荣华富贵,情同手足的“吾库尔岱”和巴依的儿子。

朱穆克的父亲吾库尔岱谢世已三年了,买切力腰缠万贯的父亲去世两年了。二老在他们先后踏上黄泉之路前,曾立下使他们子子孙孙传下去的友好盟约。祖辈们的友谊,现在传给了他们。两人不负众望,从未给这份友谊留下任何污点,处处表现得互敬、互恭。两家人自然也你来我往,礼尚往来。还时常在外人面前相互奉承对方几句。

朱穆克有两个嗜好:夏天沉醉于醇香的马奶酒,整日里飘飘似仙;冬天则放鹰。

买切力别无特长,只要一人冬他就把自己关在门口拴着瘦弱的羊和羊羔、山羊羔的宽大而温暖的房子里,凭着一知半解的宗教知识,整日里诵读《古兰经》,以超度已故父亲,从不放过五番乃麻孜。去年春季,朱穆克在亲友们面前把放鹰的乐趣大大地炫耀了一番,他的猎物也着实令朋友们刮目相看。不久,买切力也用三头大畜换来一只猎鹰。朱穆克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驯鹰师傅。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他们两家人从来都是同时搬家,一起落脚,亲如一家。两位阿吾勒公子又是双双跨着骏马,架着猎鹰行走在搬家队伍前列,很是气派。他们互相串门时,三句话不离鹰,以至于鹰的屎也成了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些乐于奉承的家伙对他俩也是大加恭维,这更助长了他们的这种怪癖。

今天,两位公子雪后出猎。昨日的皑皑初雪引来的寒流直扎人脸,甚至无情地透过外衣钻进皮肉之间。他们任胯下肥马由缰漫步,自己却在津津有味地交谈着。他们的话题首先从父辈的情谊开始。朱穆克道:

“买开,你说对不对,德高望重的父辈们的友谊是最珍贵的遗产。我们信守自己的誓言,原封不动地把它继承下来,原原本本地再传给下一代,我们能做到,是吗?”

“当然了。”买切力急忙答道。接着又说:“安拉作证,保持这种浓厚而又甜蜜的友谊是做得到的!”

“我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尽管我也是哈萨克人,可我还是要说,我敢说大部分哈萨克人的友谊是与牲畜和财物联系在一起的。唯利是图者总是找借口说:‘要分离的朋友索要你的马鞍后鞒——故意难人。’他们虽然对胡达起誓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往往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分心。你说这些言而无信,不守誓言的人,山盟海誓又有什么意义呢?”朱穆克发表着高论。

“朱开,真是高见,本族人的劣迹你就是想保护也护不住的。永世之交在阴世也会得到胡达补偿的。说真的,对情投意合的朋友来讲,‘后鞍鞒’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先辈们的友谊那才称得上是高尚无私的呀!还记得吗,当年我父亲将养膘多月的白鼻梁马刚抓上还不到十天,吾库尔岱就派人点名要那匹马,我父亲二话没说就送去了。哎呀呀!天底下竞有那么漂亮的马,真是造化呀,造化!当时有人劝说另给一匹马,可是仗义的父亲却说不给人家想要的马还算什么朋友。但愿他老人家的亡灵早进天堂!”

“是的,是的,”朱穆克连忙插话道,“要那匹马是有原因的。你知道当时有个叫包汗的扎椤老爷,他是家父要好的同龄人。有天早上他来我家串门儿,家父留他吃午餐,他们在交谈中自然就提到了咱们两家的友谊。包汗要验证父亲说的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只要你能把他家的白鼻梁马要来我就信。’所以有了这个故事。可敬的二老疏财仗义的友情我们是说不完的,你说对吗?你知道,狩猎者一般不会把已拴在鞍梢绳上的狐狸送人的,但是吾库尔岱却不一样,有一次他用那只七头大畜换来的鹰猎到了一只珍贵的深褐色花狐狸,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你父亲,他毫不犹豫地把狐狸送给了你爸。此事至今还在老人们中当做佳话在传诵。”P1-3

序言

新疆,中国西部之灵壤,这片多情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众多的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唇齿相依、命运与共、团结和睦、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流血流汗,共创璀璨文明,共同为祖国繁荣、金瓯永固、社会经济文化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疆是历史上四大文明的唯一汇聚地,文化多元和文化交流是新疆文化的两大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文学如山泉般汨汨溢出,自然流畅、清冽甘醇。汲取着这块土地精华的新疆各民族作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书写这块土地的神奇,书写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敏感细腻、宽广辽阔的心灵世界。

在这民族文学的大花园中,各民族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以昂扬的民族精神、独特的民族生活,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学创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合促繁荣,交流添活力。在现阶段,如何将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及时翻译介绍给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以至世界各国的读者,如何将汉语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各兄弟民族,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影响深远的大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是沟通各族人民思想感情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传承、交流、融合、创新,现代文化的引领,给盛世中华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30卷本的《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以下简称《译丛》)就是献给这个绚丽春天的一束美丽的花朵,它是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同时又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收录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母语翻译作品。这是第一部囊括了新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集。整套丛书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学由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转向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与长足进步,同时成长起一支初具规模的优秀的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者队伍,向国内读者译介了一大批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民间、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还经由汉文译本转译为外文,广泛介绍给世界。这对于增进国内外对新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各民族繁荣进步的历史进程的认识,进而增进对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认识,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过去翻译力量的不足,民族间文化交流不够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国家文化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这种现象逐步得到良好的改善,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

出版《译丛》,能够深入挖掘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使一大批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与特色的同时,学习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不断提高创作能力、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激活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

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写作,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得心应手地表达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因为语言的局限,不能有效地传播本民族文化,因此,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汉文介绍给读者,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这批翻译作品会成为世界了解他们的一个窗口。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又加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跨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与和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期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国内图书市场上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经典文库”,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评论家和学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本依据。

同时,我们还期望《译丛》的出版能团结起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专业和业余的作家、翻译家,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共同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与进步。我们更加期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从而使运用母语创作的作家,突破本民族读者范围,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遴选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我们首先与自治区文联、自治区作家协会、自治区翻译家协会联合,筛选出近20位各民族作家的个人优秀作品和上百位作家的各民族多人作品合集,并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翻译队伍,力求在编辑出版30卷作品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母语创作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调研,以掌握母语创作作家、作品、翻译、刊物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作品推荐程序、翻译作品的保障机制等工作,使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将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母语精品力作通过高质量的翻译呈现给广大读者。

《译丛》的出版能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推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译介,推动文学作品的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互译工作。对于读者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译丛》是繁荣新疆文化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队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第一次以新疆少数民族作品汉译本的形式出版,填补了新疆出版业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使少数民族作家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策划、编选、翻译出版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奉献于读者,奉献于社会。我们期待《译丛》一花引来百花开,一同汇入祖国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使更多的人关注、关怀、关爱少数民族文学这块沃土,使其在共同辛勤的耕耘中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繁花似锦。

后记

《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从策划、组稿、申报、审稿到出版,历时三年,时间跨度长,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译丛》既体现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由于出版者和编者水平有限,《译丛》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我们也真诚希望,《译丛》的出版能架起新疆各民族间的心灵之桥,架起新疆和祖国各地之间的心灵之桥。

编者

2013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张牛皮的故事/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盖·木哈江
译者 阿里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8172368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2013301337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40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