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杨树下/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阿拉提·阿斯木编著的《白杨树下》既体现了新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内容推荐

阿拉提·阿斯木编著的《白杨树下》是一部反映当代火热生活的小说,也是一部百姓民俗风景画。小说民族特色浓厚,作者艺术的传达了各种人物在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和种种表现,人物心理描写细微,形象逼真,对话风趣幽默,文字鲜活,可读性强。这部小说的维语版在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后,读者反映热烈,认为具备普遍的教育意义。

目录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代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群星像珍贵的宝石,在西部神秘的天空讲述着亘古的神话,讲述着大地人间万万千千人的游戏,向另一世界传送着它们的所见、所爱。

在这小小的边城,只有“红夜”酒店通宵营业。酒店是维吾尔族特色,有大菜、有好酒、有小吃,除了鸡的奶水以外,什么都有。所有的酒客和食客都是回头客。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都是有情、有心之人。他们都是冲着哈尔山的手艺来的。据已六十八岁的哈尔山大师讲,他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跟在知名的回族厨师尔力身后学习手艺。那个年代,汉人街是尔力的天下,大菜小吃,没有人敢横在他前面。这是一个方面,另一面,眼下,讲环境的食客也很看重“红夜”的装修,一个个都往这里跑。那些有头有脸的、有钱的、有情妇的男人们白天黑夜地往这里来。在这个边城,“红夜”已经是一种象征地位的地方了。那些挣一天吃一天的底层人,是不来这里的,他们远远地望着华丽的酒店,心里讲一些富人听不懂的话,走人。“红夜”是他们永远的神话。坐落在市中心商业区的这个酒店,因停车场大,也常常吸引那些小贵族和有望成为贵族的实习贵族们,他们开着私家车昂着头来,子夜被一个个丢下车,耷拉着脑袋走人……

“红夜”的主人是个叫艾赛提的汉子。最早他去了几年内地,什么生意都做,当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回到家乡,建了这个酒店,不再东南西北地闯,静下心来,全心地经营这个酒店。如果要交代他挣钱洗钱玩钱搞到这片黄金地皮的细节,那是另一篇东西的内容了。

酒店前的小广场是本市最红火的地方。白天也是最好的停车场,朦胧的夜覆盖大地时,一半是夜市,小吃也是全市有名,抓饭、烤肉、小菜,除了人的奶水以外,什么都有。关于出租车,我们说多如牛毛,不过分,酒店前能走人的地方,都是出租车。从酒店出来的人,家无论远近,都是要叫车的。

苏来曼今天喝大了,他跄踉着从酒店出来,停在了门前。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是从酒桌上逃出来的。他喝酒和别人不一样,他不等酒家的主杯轮过来,令亮丽的服务小姐取一菱角杯,半瓶子酒倒进去,一口气喝完,把杯子往桌上一放,来一句:“像哥哥这样的男人,见过吗?在这个城里,喝完酒回家能踢开门进屋的,也只有我这大丈夫一人了。”于是大家狂笑。这样,大家还没有热,他的酒劲儿就来了,满嘴幽默,好话脏话一起上,幸福全是他的。

酒店门前的服务生看他喝多了,走过来扶着他下了台阶。一辆出租车停在了他的跟前。

“Taxi!”

出租车就在眼前停着,但他还是叫了一声。司机打开了门,服务生扶着他上了车。

“上哪儿,大哥?”司机给了他一个笑脸。

“上哪儿?这是什么话,喝酒的大丈夫还能上那儿呢!上“红夜”,开车!”苏来曼闭着眼睛,叫了起来。

司机没有开车。心想,这位哥看来是喝多了,怎么办?跑一圈再回来?

司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苏来曼的呼噜声响起来了,他睡着了。司机笑了笑,把挂好的车挡拉回空挡的位置上,踩了几下油门,机器“轰轰”地响了起来,司机看了一下手表,三分钟后,他叫醒了苏来曼。

“这位哥,醒一醒,“红夜”到了……”

苏来曼艰难地睁开了眼睛。他透过玻璃,看了看酒店的门,而后,从身上取出一张拾元的票子,递给了司机:“这是钱!”他看了一眼司机,“但是,今后要注意,你开车太野了!今后不能开快车!出事怎么办?”

司机笑了:“如果天天能遇到像你这样的客人,我就是闭着眼睛开车,也不会出事。”

“话不能这样讲,兄弟,天下的事,只怕万一!”说着,苏来曼走下了车。他跄踉着朝酒店的大门走了。司机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把车开走了。

苏来曼走进酒店,站在大厅中央东看看西望望,意识到有点不对,自言自语起来:“怎么回事儿?我不是回家了吗?……好家伙,就是那个司机捣的鬼,玩得漂亮,没走一步路,十块钱到手了!酒这个东西,真就不是个东西,为什么总是戒不掉呢?比女人瘾还大!我还是走吧,如果让那些家伙抓住,还得喝。”

苏来曼走出了酒店。他昂起头,正准备叫车时,一辆出租车停在了他跟前。

“上车,大哥。”司机打开门,叫了一声。

苏来曼摇晃着坐进了车。

“好!这才是好司机,有教养。可以看出来,你爹娘是个好人,特别是你娘好,你娘的奶水好,奶水是最根本的东西,兄弟……我喝多了,只能靠你们这些好的哥送我回家。刚才一个恶司机不送我回家,跑了一圈又把我拉了回来,现在的男人没有希望,兄弟,从前的好男人,没有留下种子,就连我也不是个东西……喝多了,兄弟,该回家了,不要开快车,兄弟,容易出事……

“喝大了,家住什么地方,大哥?”司机说道。

“上大路,往右拐,直走,太阳落山的方向。”

“好。”司机开着车上路了,他拐进右边的小巷,放慢了车速。

“兄弟,我吹了你两句,怎么不说话呀!”苏来曼一沾酒,就话多,睁不开眼。

“这位哥,你好心情啊,如今这个年头,谁不会说话呀,我只是想让你安静一会儿。”

序言

新疆,中国西部之灵壤,这片多情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众多的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唇齿相依、命运与共、团结和睦、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流血流汗,共创璀璨文明,共同为祖国繁荣、金瓯永固、社会经济文化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疆是历史上四大文明的唯一汇聚地,文化多元和文化交流是新疆文化的两大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文学如山泉般汨汨溢出,自然流畅、清冽甘醇。汲取着这块土地精华的新疆各民族作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书写这块土地的神奇,书写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敏感细腻、宽广辽阔的心灵世界。

在这民族文学的大花园中,各民族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以昂扬的民族精神、独特的民族生活,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学创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合促繁荣,交流添活力。在现阶段,如何将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及时翻译介绍给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以至世界各国的读者,如何将汉语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各兄弟民族,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影响深远的大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是沟通各族人民思想感情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传承、交流、融合、创新,现代文化的引领,给盛世中华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30卷本的《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以下简称《译丛》)就是献给这个绚丽春天的一束美丽的花朵,它是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同时又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收录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母语翻译作品。这是第一部囊括了新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集。整套丛书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学由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转向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与长足进步,同时成长起一支初具规模的优秀的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者队伍,向国内读者译介了一大批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民间、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还经由汉文译本转译为外文,广泛介绍给世界。这对于增进国内外对新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各民族繁荣进步的历史进程的认识,进而增进对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认识,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过去翻译力量的不足,民族间文化交流不够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国家文化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这种现象逐步得到良好的改善,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

出版《译丛》,能够深入挖掘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使一大批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与特色的同时,学习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不断提高创作能力、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激活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

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写作,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得心应手地表达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因为语言的局限,不能有效地传播本民族文化,因此,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汉文介绍给读者,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这批翻译作品会成为世界了解他们的一个窗口。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又加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跨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与和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期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国内图书市场上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经典文库”,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评论家和学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本依据。

同时,我们还期望《译丛》的出版能团结起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专业和业余的作家、翻译家,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共同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与进步。我们更加期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从而使运用母语创作的作家,突破本民族读者范围,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遴选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我们首先与自治区文联、自治区作家协会、自治区翻译家协会联合,筛选出近20位各民族作家的个人优秀作品和上百位作家的各民族多人作品合集,并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翻译队伍,力求在编辑出版30卷作品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母语创作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调研,以掌握母语创作作家、作品、翻译、刊物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作品推荐程序、翻译作品的保障机制等工作,使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将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母语精品力作通过高质量的翻译呈现给广大读者。

《译丛》的出版能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推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译介,推动文学作品的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互译工作。对于读者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译丛》是繁荣新疆文化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队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第一次以新疆少数民族作品汉译本的形式出版,填补了新疆出版业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使少数民族作家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策划、编选、翻译出版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奉献于读者,奉献于社会。我们期待《译丛》一花引来百花开,一同汇入祖国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使更多的人关注、关怀、关爱少数民族文学这块沃土,使其在共同辛勤的耕耘中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繁花似锦。

后记

《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从策划、组稿、申报、审稿到出版,历时三年,时间跨度长,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译丛》既体现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由于出版者和编者水平有限,《译丛》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我们也真诚希望,《译丛》的出版能架起新疆各民族间的心灵之桥,架起新疆和祖国各地之间的心灵之桥。

编者

2013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杨树下/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拉提·阿斯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8151332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201202092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