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博坎传奇/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夏木斯·胡玛尔编著的《博坎传奇》讲述了在莽莽原野中的黄色土道上,玛格莎迪一叶飞蓬似地拼命奔跑着。天近黄昏,三伏天的热浪从地面上升腾起来,遍地蒿草喷出浓烈馨香——热浪中掺杂着香气,潮乎乎地在空气中颤抖,渗进人心里去。天,蓝蓝的。几只不知名的鸟儿不停地呜叫。还有一只布谷,也远远传来几声忧郁的啼鸣。小不点儿玛格莎迪就在这原野的黄昏、在热浪和鸟的叫声中奔跑着。一顶破旧变了形的军帽扣在他瘦小的脑袋上,仿佛背上驮着圆顶天窗的骆驼驹……

内容推荐

夏木斯·胡玛尔编著的《博坎传奇》是一部历史长篇小说,真实地讲述了新疆建省初期刘锦棠当政,任命哈萨克族部落首领博坎为奇台乡约,博坎在为官期间,处理周边各种矛盾,公正待人,深得人心。后来,博坎为了民众的生存空间和祖国统一的理想,他带领众人从新疆辗转到黄河边,经青海到达西藏。通过英雄博坎的传奇人生和坎坷经历,展示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状况和哈萨克民族的社会生活,内容涉及众多古老传说和风土人情。

目录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代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尾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呵!呵!愿你的孩子幸福、长寿!”喀拉克孜呵呵笑着,接受了鞋子,并怀着感激之情亲切地望着佳米拉。随后把鞋插进放在门框边上的马褡子里.拿上出门走了。

佳米拉挂好口袋,将套头的盖巾向前拉拉,又整理好盖巾前面金线绣花的盖布。此刻,喀拉克孜脚步声虽已远去,但她可怜巴巴的样子仍浮现在眼前。佳米拉望望依曼,儿子正在从一个牲畜尿泡做的袋子里倒出染成各种颜色的羊髀骨玩。她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马上站了起来。

“哎呀!”她自言自语道,“凯力帕走远了,我怎么忘了把依曼的旧大衣送给她孩子穿呢?”

佳米拉快步走出毡房,向阿吾勒下首望去,只能看见浓密的芨芨草丛中露着喀拉克孜的旧头巾,越来越远。下午温暖的阳光下,阿吾勒四周已经化了雪的大地显得又潮又软。网牲畜的地上布满一层层黑褐色的羊粪,上面蒸腾着一片雾气。牧羊人哈力得拜的毡房前,站着两只没按季节配种而提早生下的小羊羔,它们正用嘴在一只裹着毡片卧在地上的母羊肚皮上乱拱,急着想要吃奶。佳米拉看不过去,披上大衣走了过来。

“哎!开力甫!快来看看吧,羊羔正在拱奶子呢!”她大声喊道。

于是,哈力得拜那些被人叫作一群黑小子的七个儿子。除了老大老二艾力甫和塔里甫不在之外,下面的五个小子一个接一个走出毡房。他们都剃着光头,穿的都是破烂光板皮袄.光着两只脚板,在毡房前的烂泥里叭叭地跑着,将两只小羊羔赶走了。他们的光脚踏在被春风融化变矮的雪堆上,冻得像羊肺一样彤红。佳米拉自己也不知道,她的儿子依曼什么时候也加入进了这群孩子的行列之中。哈力得拜这五个孩子里,最大的就是开力甫了。他拴好了两只羊羔,又把剩下的四个鼻子和耳朵冻得通红的兄弟们统统赶进了毡房。这时,依曼也跟在后面跑了进去。

依曼穿着用绸布吊面、水獭皮镶边的羊羔皮袄,在哈力得拜的孩子中间显得威风又漂亮。但是,在那些孩子纯洁的心中,早已把他看成是自己人了。由于感冒,依曼已经两天没到哈力得拜毡房里来了。平时,依曼吃起哈力得拜家的黑面糊糊和没放茶叶的白水,简直比自家的黄油和白面烤馕还要香甜。甚至,有时还会哀求母亲佳米拉:

“你也像开力甫那样,给我烧些没茶叶的白奶茶吧!”实在没办法时,母亲也只好烧这样的茶水给他喝。佳米拉笑着望望哈力得拜家,正要回自家毡房,猛地,阿吾勒里的狗一下子狂吠起来,并朝着羊圈后面小山坡的口子处飞奔而去。

佳米拉来到大伯子博坎家毡房门前,看到山口处出现了一位拉着像条狗样动物的骑马人,径直朝这个方向奔来。被狗吠声惊动了的哈力得拜家的黑小子们,又一齐跑出毡房。  “狼!狼!”以开力甫为首的孩子们一齐吵嚷起来。阿吾勒的人全都出来了。拉着这只像小马驹一样大的、绑着狼嘴的人,是个名叫阿克甫的小伙子。他“嗖”地跳下马来,把缰绳交给了开力甫,自己把狼拉到羊圈边上,将它绑在一块大石头上。狗纷纷扑上前去,又粗又壮的狼用被捆绑着的嘴一甩,便将狗一个个顶出了一丈多远,摔在地上。这些狗被甩出去后,再也不敢贸然上前了。

“哎呀!可惜我们的白胸脯(狗名)不在!不然,准会把这家伙的脖子咬断!”开力甫对自家的牧羊犬白胸脯大加赞扬,又表示遗憾。阿克甫将狼绑好后,摘下缎面的狐皮帽子,又用棕色的丝绸手帕擦了擦汗,便朝博坎家毡房走去。阿吾勒里的大人小孩,全都钦佩地望着这个能把凶恶的狼像羊一样牵回来的大汉。佳米拉为阿克甫掀开门帘,开玩笑地对他说:

“都说好汉能打狼,你把狼牵来是为了让大家开开眼吧?!”

“不,是专给姑娘媳妇们开开眼!”阿克甫抬了抬隆起的眉梢,望着佳米拉狡黠地笑了。

“你的名声人人知晓,只要周围的狗不要阻拦你,就行啊!”佳米拉一手掀帘,一手捂着嘴咯咯笑了。阿克甫无言以对,好像自己承认斗嘴输了,低头迈进毡房。

博坎的妻子江阿克,早已在上座处铺上了花毡等候。阿克甫一进毡房,便拿起了放在火炉旁的洗手壶,连江阿克的问候也没有听到。他洗罢手脸,径直坐上了上座。

“嫂子!有茶的话,给我倒些喝!”他用肥厚的舌头舔着干裂的嘴唇,说道。此刻,江阿克才仔细打量起阿克甫的相貌。他那颧骨高高隆起的脸.颜色黧黑;像小孩拳头一般大小的鼻子冻得通红;肥厚的双唇上,干裂出一道道血纹;浓黑的眉下肥肿的眼睛暗淡无光。他的样子给人一种疲惫不堪的感觉。

“真主啊!这只狼又大又壮,像马驹一样,你是怎么抓住的,自己一点没受伤?”江阿克惊异地发问,并铺上了餐巾。此时,佳米拉也来为嫂嫂帮忙,正在洗碗,她的两眼也一直望着阿克甫。她从乡亲那里听到过不少阿克甫勇敢的行为,但对其中一些传说根本不相信。有一次,自己的丈夫乔坎曾说过:

“阿克甫力大无比,也很有心计!”

但当时佳米拉却说:“算了吧!别吹牛说大话啦。这个整天没话的笨人到底能干成什么?”她曾表示不相信。但是,今天却真正信服了阿克甫。

阿克甫短粗的手指就像鹰爪一样,互不靠拢,在吃完抓肉喝饱茶之前,他一声不吭。他不停地用手帕擦着汗,很快就喝完了一壶浓茶。阿克甫的头顶像猎鹰栖息的树桩一样,又光又硬,两边的太阳穴向外凸出,尤其是右边太阳穴处,粗粗的青筋宛若老松树的根一样暴露着。望着他这副模样,佳米拉“噗”地笑出声来,忙用手捂住嘴,低下头去。她不由得想起六年前的一件趣事……P4-6

序言

新疆,中国西部之灵壤,这片多情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众多的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唇齿相依、命运与共、团结和睦、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流血流汗,共创璀璨文明,共同为祖国繁荣、金瓯永固、社会经济文化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疆是历史上四大文明的唯一汇聚地,文化多元和文化交流是新疆文化的两大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文学如山泉般汨汨溢出,自然流畅、清冽甘醇。汲取着这块土地精华的新疆各民族作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书写这块土地的神奇,书写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敏感细腻、宽广辽阔的心灵世界。

在这民族文学的大花园中,各民族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以昂扬的民族精神、独特的民族生活,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学创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合促繁荣,交流添活力。在现阶段,如何将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及时翻译介绍给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以至世界各国的读者,如何将汉语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各兄弟民族,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影响深远的大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是沟通各族人民思想感情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传承、交流、融合、创新,现代文化的引领,给盛世中华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30卷本的《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以下简称《译丛》)就是献给这个绚丽春天的一束美丽的花朵,它是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同时又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收录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母语翻译作品。这是第一部囊括了新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集。整套丛书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学由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转向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与长足进步,同时成长起一支初具规模的优秀的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者队伍,向国内读者译介了一大批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民间、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还经由汉文译本转译为外文,广泛介绍给世界。这对于增进国内外对新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各民族繁荣进步的历史进程的认识,进而增进对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认识,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过去翻译力量的不足,民族间文化交流不够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国家文化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这种现象逐步得到良好的改善,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

出版《译丛》,能够深入挖掘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使一大批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与特色的同时,学习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不断提高创作能力、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激活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

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写作,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得心应手地表达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因为语言的局限,不能有效地传播本民族文化,因此,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汉文介绍给读者,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这批翻译作品会成为世界了解他们的一个窗口。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又加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跨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与和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期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国内图书市场上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经典文库”,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评论家和学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本依据。

同时,我们还期望《译丛》的出版能团结起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专业和业余的作家、翻译家,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共同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与进步。我们更加期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从而使运用母语创作的作家,突破本民族读者范围,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遴选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我们首先与自治区文联、自治区作家协会、自治区翻译家协会联合,筛选出近20位各民族作家的个人优秀作品和上百位作家的各民族多人作品合集,并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翻译队伍,力求在编辑出版30卷作品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母语创作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调研,以掌握母语创作作家、作品、翻译、刊物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作品推荐程序、翻译作品的保障机制等工作,使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将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母语精品力作通过高质量的翻译呈现给广大读者。

《译丛》的出版能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推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译介,推动文学作品的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互译工作。对于读者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译丛》是繁荣新疆文化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队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第一次以新疆少数民族作品汉译本的形式出版,填补了新疆出版业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使少数民族作家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策划、编选、翻译出版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奉献于读者,奉献于社会。我们期待《译丛》一花引来百花开,一同汇入祖国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使更多的人关注、关怀、关爱少数民族文学这块沃土,使其在共同辛勤的耕耘中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繁花似锦。

后记

《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从策划、组稿、申报、审稿到出版,历时三年,时间跨度长,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译丛》既体现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由于出版者和编者水平有限,《译丛》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我们也真诚希望,《译丛》的出版能架起新疆各民族间的心灵之桥,架起新疆和祖国各地之间的心灵之桥。

编者

2013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博坎传奇/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木斯·胡玛尔
译者 姚承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8151325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2012020929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10:01